大面积脑梗塞48例临床分析

2015-03-20 04:53李永磊
医学信息 2015年7期
关键词:脑缺血

李永磊

摘要:目的 研究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反应、发病特点及预后处理。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月某院收治的48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特点及预后处理。结果 48例患者中脑梗塞伴有出血症状为12例(25%),病死5例(10.41%),病残28例(58.33%),经研究,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预后处理较差。结论 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病死率和病残率均较高,临床中应该尽早作出准确诊断,及时应对,避免脑梗塞患者脑缺血,实施高压氧舱,减轻患者痛苦,必要时建议患者做物理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大面积脑梗塞;脑缺血;压氧舱;物理治疗

大面积脑梗塞的发病较急,症状多且病情复杂,多伴有高血脂症、冠心病、糖尿病、心脏疾病等,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考虑其他病症,因此治疗矛盾会很大,死亡率和病残率较高,是临床中较为危险的一种病症[1]。本次研究选取48例脑梗塞患者,分析其临床反应及发病特点,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月某院收治的48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4例,女34例,年龄为32~58岁,平均年龄(48.37±5.32)岁。患者入院时经CT或核磁共振检查确诊为大面积脑梗塞,诊断标准符合国际脑血管病会议制定标准。患者中,高血压患者有24例,脑动脉硬化患者有12例,心脏病患者有27例,不同程度的脑补炎症有5例,糖尿病患者12例,高脂血症患者17例,输液后休克者1例,脑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血管痉挛者1例,头外伤5例。

1.2方法

1.2.1诊断方法 患者均作头颅CT检查和MRI检查,双向检查患者为25例,入院后发现大面积脑梗塞患者5例,其余患者均在入院前已确诊为大面积脑梗塞,由于患者脑梗塞位置、大小均不断变化,建议患者做2~3次CT检查,2次CT检查的12例患者中,发现大面积梗塞灶内的密度均有所变化。

1.2.2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发病类型、机制、临床反应、病程等方面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主要治疗方法是控制颅内压,降低脑水肿,防止形成脑疝,治疗时需要适当使用利尿剂或激素进行治疗,并且酌情添加脑细胞活化剂。部分超严重患者给予血管扩张剂,对患者控制血压。

1.3疗效判定 根据《临床医药实践》制定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患者症状体征恢复正常,肢体功能恢复正常;②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减轻,肌体能力提高2级以上;③无效:患者症状无减轻或加重,肌体能力无好转。总有效=(①+②)/(①+②+③)×100%。

2 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头颅减压手术后有1例死亡,其余患者经过保守治疗,48例患者中死亡患者为5例,溶栓治疗4例,出血3例,7d内死亡6例,死于脑梗塞病发和其他并发症,包括脑疝死亡。7d后15d内死亡7例,多死于并发症,摔倒出血脑梗塞好转10例,住院期间死亡5例,临床痊愈者1例,早期未实行高压氧舱治疗患者12例中,重度神经功能丧失者9例,轻度神经功能丧失者3例。整体治愈患者为15例,总有效率为31.25%。

3 讨论

本次研究中平均年龄为(48.37±5.32)岁,其中超过60岁患者有21例,性别对于脑梗塞病变无影响。患者中伴有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心律失常等基础病症,慢性疾病患者较多,多年后容易引发血栓,从而导致大面积脑梗塞。通过本次研究,大面积脑梗塞易发于前中动脉中,病情严重者容易动脉出血引起死亡,本组患者中,出血引起死亡人数为3例,其余由出血引发的神经功能重度丧失患者为7例,大面积脑梗塞在病发期间可以演化为出血性脑梗死,病死率较高。以往的研究中关于大面积脑梗塞的出血性脑梗塞比例为16%~40%,本次研究中,出血性梗塞继发于大动脉阻塞而引起的大面积脑梗塞占中研究患者的23.7%,与以往研究差异不大[2]。

脑血管损坏容易引发脑梗塞,而高血压是引发脑血管损坏的直接原因,临床中成为高血压的脑小动脉硬化,此病症是脑纤维坏死,加上患者本身的其他病症,容易发生混合性死亡。

患者的资料中显示,中老年患者中血压不稳定,血压的控制是引发脑梗塞的另一基础原因,临床治疗时,患者常采用降压药物对抗高血压,而降压药物的降压效果明显,但是对血压的稳定性控制不强,容易使血管血压病变。患者脑梗塞的主要部位在于脑室,脑室调节十分不好掌握,按照本次研究中来看,摔倒性血栓梗塞患者为10例,其中2例确诊为风心病,2例确诊冠心病,3例确诊为高心病和心肌梗塞,2例确诊为心房纤颤,剩余1例患者没有明显的心脏病史,但也不排除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引发的脑梗塞。掌握到病因,控制心脏病、冠心病及心肌梗塞病症是减少大面积脑梗塞及出血性梗塞发病率的关键[3]。

对于脑梗塞患者可以采用扩容剂分子右旋糖酐,此药对脑梗塞患者的脑水肿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而且还能够控制血液分子的聚集,保障脑路通畅,降低血液粘度,促进血管再生。使用此药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此药物连续使用后,患者的血液分子,比如血小板、血红蛋白等均有明显下降,这样会使患者稀释性贫血,如果患者的心脏功能不健全或患有冠状动脉疾病不适合使用此药;②此药能够将血液稀释,使红细胞下降,当红细胞下降到20%时,血液属于过度稀释状态,血液的斜氧能力下降,会使全身缺氧,导致脑部缺氧,增加脑梗塞的并发率。如出现全身缺氧现象,则需要立即停用此药,并对患者进行输血、输氧;③由于此药始于血液中的纤维蛋白相结合,血小板会因此药的药效而丧失运作能力,因此,长时间服用此药可能会引发血管损坏、出血情况,会形成伤口渗血、血肿等现象。如出现此种现象,需要立即停用此药,使血小板上升,渗血情况便会消失;④使用此药的剂量应该严格掌控,成人每日不超过1000ml;⑤此药可能会引起过敏,在服用此药前需要了解患者以往用药史,过敏反应常有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皮肤红疹、发烧等,严重可使患者休克、支气管痉挛,甚至心跳停止跳动、呼吸不畅[4]。

针对脑梗塞的治疗方案,通常是脑缺血再灌注治疗,对患者实行高压氧舱治疗是为了防止脑缺血后产生脑缺氧。以往临床中针对此类病症的用药方案为肝素尿激酶等溶栓药物,这类药物的溶栓效果强,但是容易增加出血性梗塞等风险。因此,目前临床中已经尽量避免使用此类药物。

本次研究中,溶栓治疗效果不佳,导致多名患者转化为出血性梗塞,并且对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预后较差,容易发生并发症,这点需要广大医生们的重视。

患者出现脑梗塞病症的诊断不及时,延缓治疗,很容易恶化到大面积脑梗塞,如果只针对原有梗塞进行治疗,治疗面积较小,效果较差,如果患者伴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的病症,还需要注重病症的治疗矛盾,制定出一套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切不可一视同仁。

参考文献:

[1]刘克希.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价值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7(18):123.

[2]高升.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梗塞出血性转化及其临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中的应用[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

[3]冯晓婷.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特点回顾性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2013.

[4]朱峰.早期应用尼莫地平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钠、血钾、血糖、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预防大面积脑梗塞的作用[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9(12):1665-1668.编辑/成森

猜你喜欢
脑缺血
内源性NO介导的Stargazin亚硝基化修饰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及机制
胆绿素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益母草碱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长爪沙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表达变化的研究
大黄总蒽醌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探讨远隔缺血预适应治疗患者侧支循环与脑缺血关系
原花青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道功能的保护作用
血必净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细胞外组蛋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初探
艾塞那肽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