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新闻在广播报道中的魅力

2015-03-20 18:53母春子
记者摇篮 2015年3期
关键词:听众辽宁民生

母春子

当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这个时代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界面,使新闻传播发生剧烈的改变。互联网将日新月异、层出不穷的新闻转瞬传遍世界。这些信息资源给我们媒体补充了新鲜的血液,文化更呈多元,信息量愈加丰富,扩展了我们的视野。这无疑是可喜之事。然而由于资源共享带来信息选择的“同一性”,往往使许多媒体出现信息重复的窘境。一些地方广播节目被大量的网络新闻冲击,本土新闻在广播报道中偏居一隅,从而失去了其独有的个性和魅力。

广播是一个地区新闻报道的载体,与地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结合本地实际,以本地为依托,发挥本地特色,趋向于本地服务,拥有的听众群基本是当地的百姓。它及时地将当地发生的、百姓身边的新鲜事传播出去,有着无可替代的原创性、唯一性与及时性,贴近性更强,也更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

广播普遍在当地拥有强大的社会舆论影响力和经济实力,它凭借长期所积攒的公信力,直接影响当地群众对新闻的信任程度,更加具有权威性。纵观全国的地方广播,没有一家不是凭借本土新闻赢得听众群,没有一家不是凭借“个性化”的本土新闻而树立自己品牌的。

《新闻麻辣烫》是辽宁电台交通广播的一档品牌栏目。自1998年9月28日创办以来,每天早晨7:00准时为听众送去最独特的新闻视角、最尖锐的新闻评论以及最具特色的新闻主持。10多年的发展使《新闻麻辣烫》节目成为辽宁电台的一个重要的品牌标志,它以特有的轻松、调侃方式播报社会新闻赢得了广大听众的喜爱,节目收听率和听众满意度在几年来众多的收听调查中一直名列前茅。在辽宁电台收听调查中,被评为老百姓“最爱听、最满意”的节目,而且还解决了不少社会问题,被医院、客运集团等单位特聘为“行风建设监督员”。

不只是主持人,包括节目组、节目的整体气氛,都必须立即提起“精气神儿”“接地气儿”,做有特色的本土民生新闻。节目组就取消了节目中的多段路况连线报道,变为主持人直接口播;取消了众多频率宣传版,扩充了节目含量;取消了听众热线投诉,变成干净利落的录音报道。除此之外,节目组还特别请来了辽宁多位辽宁广播电视台的名嘴——重新录制片花宣传版,以提升节奏,明确宣传定位。如何让90分钟的节目丰满充实,不拖泥带水?《新闻麻辣烫》做出三种努力:加大本土节目信息量。在保证节目质量的基础上信息量扩充至原来的一倍;记者在当地新闻报道中瘦身加量,贴近民生的录音报道由原来的每天1篇变成每天3篇。热线的投诉、调查、回馈还不少于5条。这些新闻事实是老百姓亲眼见到的,亲身感受到的,也是这个区域内的老百姓所关心的,加上采用轻松的播报形式,以突出的手法将记者采写的稿件集合编排,产生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本土发生的新闻为当地各种媒体所关注,往往同一个新闻源头引起各家争抢,由于现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可以直发直播,传播快捷,而广播新闻,其可视性逊于电视。因此,广播新闻的本土新闻要在“个性化”上下功夫。“个性化”的本土新闻,除了内容上的独家,还有表现角度的独到。这就要求记者具有敏感的新闻触角,善于在社会生活中寻找新闻源,发现为受众关心的问题,抢先报道。同时找准新闻点,以最能够切入新闻点的,最能够让听众贴近的视角来反映,避免那种通稿式的千篇一律,从而使本土新闻更能够吸引人,抓住人。

本土新闻在广播报道的发展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避免唯市场论,媚俗化

大众文化具有浓厚的商业性和产业性,人们乐于接受批量的、商业性的、娱乐性的、世俗化的大众文化形态。我国的广播事业逐渐由单一的事业型向经营型转变,这就促使广播媒体纷纷向市场开放。广播要实现市场化就必须牢牢抓住受众的注意力,一些广播媒体为了生存而迎合受众,制作轻松、有趣、消遣性的大众文化产品,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逐渐将大众媒体的社会舆论引导和意识形态建构功能抛在了脑后,唯市场马首是瞻,逐渐走向了媚俗的歧路。

2.突出广播民生新闻的公益性

目前民生新闻不再采用传统新闻的话语方式,而代之以故事化、情景化和悬念化的新闻叙述方式。这种方式虽然可以激起广播听众的收听兴趣,但需要讲究方法,处理不好容易让人产生过于渲染故事情节的感觉。广播民生新闻不仅要注重新闻话语方式的表达,还应重视解决问题作用的发挥。虽然解决市民的生活问题并不是民生新闻的义务,但是民生新闻的魅力就在于其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帮助和公益性。在民生新闻报道中,要重视为民服务内容的展现,充分体现民生新闻的实在性、实用性,避免使民生新闻变为纯粹讲故事的节目。

3.寻求差异化,多角度开拓广播民生新闻新领域

目前,广播民生新闻节目的定位较为雷同,导致了很多广播民生新闻出现同质化现象。民生包括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广播民生新闻应将目光积极投向百姓关注的法律、教育、财经等诸多领域,开辟出独具特色的板块和栏目。

4.加强广播民生新闻对白领和其他中高层次受众群的吸引力

目前广播的民生新闻的主要受众仍然为普通市民及农村居民,缺乏面向白领和其他中高层次受众群的广播民生新闻,民生新闻在这方面存在短板。广播民生新闻应制作出符合这一受众群审美趣味的栏目,需要打破民生新闻的固有模式,创新思维,加入更多有现场感的元素,增加新闻评论的深度,同时对新闻事件有更独到的见解和更多元的表达方式。

(作者单位:辽宁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听众辽宁民生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辽宁舰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