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慧,周根贵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杭州310023)
区域物流发展及空间布局问题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2009年,国务院颁布《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进一步强调了区域物流发展的重要性,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优化物流业发展区域布局”。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区域物流的空间研究可大致分为微观和宏观2个层面。微观层面的研究大多从组织角度出发,研究企业在物流网络中物流节点的布局[1]、物流设施的空间布局[2]、物流网络的组织模式[3]等。宏观层面的研究主要包括物流集群产业分布[4]、物流交通网络规划[5]、区域物流园区规划[6]、区域物流空间格局[7]等。上述研究大多关注区域物流的空间分布结构与特征,但对区域物流,尤其是内陆型区域物流的空间联系方面未有涉及,这方面的研究目前尚比较少见。因此,研究内陆型县域物流空间联系特征及中心地区的空间辐射影响,不仅能丰富已有研究成果,还可以为县域物流发展布局及优化、物流基础设施配套及建设提供有效参考。
基于此,本研究以浙江金衢丽地区为例,以县域为基本空间单元,依据《浙江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利用修正的引力模型,试图揭示该区域物流的空间联系格局与联系方向,确定物流中心节点城市,并结合断裂点理论界定中心城市的物流空间联系辐射范围,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金衢丽地区地处浙江中南部内陆区域,东邻甬台温,西、南辐射皖赣闽,地处杭金衢、金丽温高速公路和铁路沿线交通走廊地带,是长三角和浙江东南沿海向中西部地区经济辐射的重要通道,也是浙江省金华—义乌内陆型物流枢纽重点建设所在区域。地区覆盖金华、衢州、丽水3个地级市,包括3个市区 、6个县级市、12个县和1个自治县,共22个县级行政区,总面积37万km2(图1)。
2.1.1 引力模型及其修正。引力模型源于牛顿的万有引力法则,依据距离衰减原理和万有引力定律构建而成,即两物体间引力与其质量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引力模型在经济空间联系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包括城市经济联系格局研究[8]、都市圈空间结构分析[9]、城市群空间关系演化[10]、区域经济联系强度与规模研究[11]等。引力模型表达式为。式中:Rij表示研究对象i,j之间的引力值表示对象 i,j的质量;dij表示对象i,j之间的距离;T为引力系数,常取值为1;α,β为指数常数,通常设定α=β=1;r为距离摩擦系数,反映引力作用范围的尺度差异,根据研究对象差异取值有所不同,在国内省域范围的相关研究中大多取值为 2[12-13]。
引力模型在空间联系中的实证研究已有不少成果,但多集中在单要素流的空间联系,常选用相对较单一的指标测度研究对象的“质量”,距离则多以两地空间距离表示。但部分学者[14-15]认为,采用单一的指标不能全面测度“质量”,并且随着交通体系的不断完善,区域间的空间距离被大大缩短,用空间距离进行估算略显粗糙。因此,对模型的“质量”与“距离”进行了修正,采用多指标选取的方式进行了重构,并尝试对参数进行不同设定。同样,物流“质量”是地区综合物流实力的体现,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物流运输“距离”也不能简单地使用传统的空间距离,因为物流“距离”更关注运输距离,而且物流活动讲究时效性、经济性。因此,多指标的测度可以更合理地评价地区综合物流实力,也使“距离”的估计更符合物流发展特点。
(1)“质量”指标的选择。在区域经济联系的相关研究中,中心职能指数常用来评价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和规模,并作为城市等级划分的依据[16-18]。区域物流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考虑使用中心职能指数对物流“质量”进行测算。据此,在参考已有研究成果[19-20]的基础上,尝试利用中心职能强度指数对金衢丽地区各县域物流综合发展水平进行定量测算。首先对区域物流水平发展评价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以“区域物流水平”“区域物流评价”“区域物流能力”等为主题,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搜索到近3年相关文献60余篇,整理出使用频率较高的指标,包括铁路、内河、公路里程数、物流业从业人数、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务总量、货运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互联网、移动电话使用数、GDP、进出口商品总值、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货运周转量、人均GDP、港口货物吞吐量等。其次从物流基础设施、物流需求规模、物流供给状况、区域经济水平和信息化水平5个方面考量,根据内陆型区域物流发展特点,选取境内公路里程数、公路货运量、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从业人数、地区GDP、移动电话用户数5个指标,分别计算物流基础发展指数、物流需求指数、物流人员指数、区域经济水平指数和信息化水平指数,最后计算得出地区中心职能强度。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Ri为境内公路里程数;K1i为物流基础发展指数;Hi为公路货运量;K2i为物流需求指数;Pi为各县(市)年末单位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从业人数;K3i为物流人员指数;Gi为地区GDP;K4i为区域经济水平指数;Mi为2011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K5i为信息化水平指数;Ki为地区中心职能强度。
(2)“距离”参数的选择。地区间距离通常是指两地的空间距离,常用交通线距离来表示,如公路里程,铁路里程、航空里程等[21],部分学者对不同运输方式进行了综合考量,如孙晶等[22]在研究长三角地区空间经济联系时考虑了高速公路、火车、高速动车等不同种方式并进行了综合测度,将区域间往来的时间成本和货币成本也考虑在内。段七零等[23]在江苏省经济区域划分研究中将运输时间成本和货币成本相乘后开方而得出“经济距离”。考虑到内陆型区域物流体系中公路运输占货物运输量的比重较大,同时物流运输较强调运输成本和运输时间,因此选择公路里程数、时间成本和运输成本作为“经济距离”的参数,具体公式为:
式中:Dij是地区i与j之间的公路交通距离;Tij为地区i与j之间的公路运输时间;Cij是地区i与j之间的物流运输价格。
修正后的引力模型计算公式为:
在此基础上计算物流联系总量(Ri)和物流隶属度(Fij),计算公式分别为:
2.1.2 断裂点公式。区域物流中心城市的辐射范围主要依据断裂点理论,通常运用康弗斯断裂点公式或是修正后的断裂点公式[24],计算公式为:
式中:DA表示断裂点到中心城市A的距离;DAB为A,B地区之间的距离。
数据来源于《浙江统计年鉴2012》、《金华统计年鉴2012》、《衢州统计年鉴2012》和《丽水统计年鉴2012》。地区间公路交通距离、运输时间分别来源于浙江交通网(http://gzcx.zjt.gov.cn)和 Google 地图的公路驾车参考时间。地区间物流运输成本价格来源于第三方物流公司的运输报价。考虑到该区域物流配送范围较小、物流运输途径较单一的特点,本研究选取了国内规模较大的四家以公路运输城际配送业务为主的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佳吉快运、德邦物流、新邦物流和天地华宇),利用各家企业网站提供的物流运价查询功能,获取各县(市)间货物的运输价格,按平均值计入。所有数据均采用极差法进了无量纲化处理。
根据修正后的引力模型分别计算金衢丽地区各县(市)的物流联系强度,并据此运用ArcGIS 10.1绘制金衢丽地区空间物流联系网络图(图2)。
图2 金衢丽地区各县(市)物流空间联系网络图Fig.2 The logistical linkage intensity between counties in Jinquli region
金衢丽地区物流空间联系分布不均衡现象比较明显,联系网络主要集中在浙中的金华、衢州地区,呈现以义乌市、金华市区、衢州市区为中心的多核心网络化联系结构。根据自然断点分类功能,将22个县(市)的物流联系强度分为4个等级,反映出4类不同的局部联系特征。(1)以义乌市为中心的放射状联系区域。义乌市与周边的大部分县(市)都有较为明显的物流空间联系。其中,义乌和东阳之间的物流联系强度最高,两地间的物流发展联系非常紧密。同时,义乌不仅与浦江、兰溪、金华市区、永康、武义等金华市内的大部分县(市)有着较为紧密的物流空间联系,与市外的丽水市区、衢州市区、缙云、龙游、江山的空间联系也较明显,联系网络范围较广,呈向外放射状。(2)以金华市区为中心的扇形联系区域。金华市区与周边的兰溪、义乌、永康、武义、衢州市区呈现出紧密的空间联系态势,与相对较远的浦江、东阳、缙云、丽水、江山、龙游的联系也比较密集,但联系强度次之。整体来看,联系网络范围相对集中,网络结构呈扇形。(3)以衢州市区为中心的线状联系区域。衢州市区除了与另外两大核心区存在明显的空间联系外,最大的特点是与市内的开化、常山、江山三地的联系程度较高,但基本呈现节点线状联系,没有形成网络化结构。(4)以丽水大部地区为代表的弱联系区域。物流空间联系强度较低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浙西南丽水市的大部分地区,这些地区的物流“质量”本身不大,丽水市区物流发展水平又相对较低,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力相对较小,同时这些地区又距离金华市区、义乌市等地较远,弱化了物流空间的引力作用。总体而言,地区间物流空间联系分布不均衡,区域物流联系在空间上具有明显差异。
从地区物流联系总量(表1)可以看出,位列物流联系总量最高的前3位是义乌市、金华市区和东阳市,分别占金衢丽地区物流联系总量的18.07%,15.32%,10.53%,三地均处金华市,形成了浙中地区的物流联系中心区。而位列物流联系总量最低的后3位是庆元县、景宁自治县和云和县,分别只占了地区物流联系总量的0.39% ,0.74%,0.79%,三地均处丽水市,位于整个浙江的最南部,物流联系程度较低,物流业发展较缓慢。进一步分析发现,物流空间联系主要集中在浙中城市群地块,由金华市8个县(市)和衢州的龙游县、丽水的缙云县组成的浙中城市群内各县(市)物流联系总量之和占到整个地区总联系量的近3/4,达到74.42%。按地级市来看,金华市各地物流联系总量之和占三市总联系量的68.16% ,衢州市和丽水市分别仅占 18.25%,13.59% 。
表1 金衢丽地区物流联系总量Tab.1 Logistical spatial linkage in Jinquli region
义乌市作为全球小商品采购、流通的中心,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零担货运配载物流中心,物流服务需求旺盛,奠定了其物流枢纽核心的地位。金华市区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基础设施条件较好,具备辐射浙江中西部及周边地区的物流发展条件。东阳市近几年制造业发展迅速,又地处永康、磐安等地通往义乌的要道,物流集聚效应日渐显现。而位列后3位的庆元县、景宁自治县和云和县,均地处浙西南丘陵山地,区位条件较差,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又都是省级贫困县,经济发展缓慢,造成了物流发展的滞后。
空间联系网络图初步呈现了地区间物流空间联系的结构与大体的联系方向,进一步计算物流空间联系隶属度,可详细了解各地区间具体物流联系方向。由物流空间联系隶属度计算结果(表2)可以看出:(1)义乌市、金华市区的核心地位显现。义乌市与其他所有县(市)的物流空间联系隶属度都超过了10%,金华市区次之,有16个县(市)的隶属度超过了10%,这表明两地尤其是义乌市在该区域物流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2)兰溪与金华市区,浦江、东阳与义乌市之间的物流联系紧密。兰溪与金华市区,浦江与义乌以及东阳与义乌之间都有较高的隶属度,其中,兰溪与金华市区的物流空间联系隶属度达到42.38%,表明兰溪物流发展水平受金华市区的影响程度较大,两地间物流联系紧密。同理,浦江、东阳与义乌的隶属度分别达到42.27%,57.44%,表明两地的物流发展受到义乌市的影响较大。(3)衢州市内的地域邻近指向明显。衢州市内的其他县(市)与衢州市区的物流空间联系隶属度相对都较高,这体现了经济联系理论中的地域邻近指向性,常山、开化、江山、龙游的物流联系分布靠近衢州市区方向发展,在局部形成物流联系密集区。
表2 金衢丽地区物流空间联系隶属度 %Tab.2 The subjection degree of logistical linkages between major counties in Jinquli region
义乌市、金华市区位于浙中城市群的“主轴线”,是浙中网络型城市群核心功能的重要载体,在地理位置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该地区此处浙中经济发展核心区,经济发展产生大量的物流需求,致使金义主轴线成为金衢丽地区物流发展的高地。与此同时,加快建设的城市带贯穿兰溪、金华、武义、永康、磐安、东阳、义乌、浦江,城市带建设使内部要素在城市网络中趋向集聚,也使这些地区的物流联系更加紧密。而衢州市依托“四省通衢”的优越区位条件及快速增长的产业优势,逐渐成为浙西物流中心。“衢州综合物流中心”的重点建设促进了周边地区物流向衢州集聚发展的态势。
采用断裂点公式进一步确定区域物流中心城市的辐射范围。在确定辐射范围之前,需要先对该区域的物流节点进行判断。参考顾朝林等[13]、黄敬跃等[17]的判断标准,并考虑到金衢丽地区物流发展实际情况,结合中心职能强度指数(K)(表3)和最大引力线数量(Nmax)及联系方向(图3)来确定区域物流一级、二级和三级节点。
表3 金衢丽各县(市)物流中心职能强度指数Tab.3 Central logistical functional intensity index in Jinquli region
本研究中,中心节点分类标准[13]如下:一级节点,Nmax>2,K >2.5,且联系方向比较均匀;二级节点,Nmax≥2,K ≥ 1;三级节点,Nmax=1,K > 0.7。
图3 金衢丽各县(市)物流最大引力线分布Fig.3 The largest attraction linkages of regional logistics in Jinquli region
根据上述分类方法,得到金衢丽地区区域物流中心节点划分结果(表4)。该区域物流可大致分成4个层次:(1)一级物流节点中心。义乌市物流中心职能指数位列首位,最大引力线数量也最多,共9条,且联系方向均匀,不仅与周边县(市)物流联系紧密,同时与位置相对较偏远的遂昌、龙泉、松阳、庆元、景宁也有较密切联系,具有较高的空间支配地位。金华市区物流中心职能指数排名第二,最大引力线7条,联系方向也比较均匀,但大多联系集中在邻近县(市),形成了以其为中心的浙中物流联系密集区。(2)二级物流节点中心。永康市物流中心职能指数和物流联系总量均名列前茅;衢州市区、丽水市区作为衢州、丽水两地的市级中心,虽然物流综合水平和金华市区有一定差距,但仍高于其他一些地区,在局部范围内有一定影响力,故这3个地区为二级节点中心。(3)三级物流节点中心。江山、兰溪、龙游、武义、浦江的物流中心职能指数依次排名7~11位,物流联系总量也处于整个区域中、上游水平,与其他物流水平较低的地区相比具有较大优势,故列入三级节点。东阳市虽然中心职能指数和物流联系总量均排名靠前,但因其联系方向比较单一,故纳入此级。(4)边缘物流发展区。剩下的县(市)由于物流“质量”较小,物流联系总量也不大,成为边缘物流发展地区。
表4 金衢丽地区区域物流中心节点分类Tab.4 Classification of node counties of logistical spatial linkage in Jinquli region
物流中心节点的确定较好地体现了金衢丽地区物流联系的层次结构,在此基础上研究一级、二级节点物流中心城市的物流辐射范围。根据断裂点公式计算义乌市、金华市区与其他县(市)及衢州市区、永康市、丽水市区与周边相邻县(市)的断裂点(表5),据此确定义乌市、金华市区在整个金衢丽地区的物流辐射范围以及永康市、衢州市区、丽水市区分别对周边相邻县(市)的辐射影响范围(图4)。
表5 金衢丽地区一级、二级物流节点与其他县(市)的断裂点 kmTab.5 The breaking point of first and second-level logistical centers with other cities and counties in Jinquli region
图4 金衢丽地区一级、二级节点中心的物流辐射范围Fig.4 The radiation range of the logistic centers in first and second level in Jinquli region
义乌市和金华市区在整个金衢丽地区的辐射范围相当,基本覆盖了除开化、江山、庆元、景宁、青田、磐安以外的大部分地区。其中,金华市区、永康、武义的全部地区,龙游、松阳、丽水市区的大部,衢州市区东北部、遂昌东北部、云和北部、缙云西部和义乌西南部等地区位于2个一级节点中心的辐射范围重叠区域,表明该区域物流发展既受到金华市区的物流发展水平影响,也同时受到来自义乌市的物流发展影响。金华市区和义乌市与周边相邻县(市)的引力值总量较大,分别占两地引力值总量的75%,80%,地区间物流联系紧密,2个一级节点中心所在的浙中城市群区块已基本具备了构建浙中内陆型区域物流中心的条件。此外,永康市、衢州市区、丽水市3个二级节点中心分别形成了3个次级物流联系密集群。其中,衢州市区与江山、龙游、开化3个相邻县(市)的引力值仅位列衢州市区与金华市区和义乌市之后,分列3,4,5位,物流联系紧密,在浙西形成了次级物流中心。永康市毗邻金华市区和义乌市,不仅受到一级节点中心的辐射影响,同时与周边的武义、东阳、缙云也有较高的引力值,将浙中物流中心的辐射范围进一步向东部偏远地区扩展。而南部的丽水市区与周边邻近的青田、缙云、松阳的引力值相对较高,虽然丽水市区整体物流发展水平与其他物流节点中心相比相对较低,但在局部仍形成一定影响。
(1)金衢丽地区物流空间联系分布不均衡。2011年金衢丽地区物流空间联系主要集中在浙中的金华和衢州两市,并且以义乌市、金华市区、衢州市区为中心形成网络化联系结构。其中,义乌市与其他县(市)的物流空间联系基本呈现放射状,联系方向整体偏西南方向,联系网络范围较广。金华市区与周边相邻的几个县(市)呈现出紧密的物流空间联系态势,空间联系结构呈扇形,联系网络范围相对集中。衢州市区与市内的开化县、常山县、江山市联系程度相对较高,但未形成局部的网络结构,基本呈线状节点式联系。物流空间联系强度较低的地区则主要集中在浙西南的丽水市,并且与其他两市存在较大的差距。
(2)浙中城市群物流联系密集。由金华市8个县(市)和龙游县、缙云县组成的浙中城市群2011年物流联系总量之和占到地区总联系量的74.42%,而且物流联系总量最高的义乌市、金华市区和东阳市均地处该城市群,在浙中形成内陆物流联系密集区。
(3)兰溪市与金华市区,浦江县、东阳市与义乌市的物流联系紧密。2011年,兰溪市与金华市区,浦江县、东阳市与义乌市都有较高的物流空间联系隶属度,且联系方向比较单一,表明兰溪市物流发展水平受金华市区的影响程度较大,而浦江县、东阳市的物流发展则受到义乌市的影响较大。
(4)义乌市、金华市区的物流中心地位突出。2011年,义乌市物流中心职能指数最高,最大引力线数量最多,空间联系隶属度超过10%的县(市)数量也最多。金华市区在这3项指标上均位列第二,但差距不大。义乌市和金华市区在整个金衢丽地区的辐射范围相当,基本覆盖了除边缘县(市)外的大部分地区,表明两地在该区域物流发展中均具有较高的空间支配地位。
(5)衢州市区、永康市、丽水市区对周边相邻县(市)产生局部影响。衢州市区与相邻的江山、龙游、开化之间的物流联系引力值较大,在浙西形成次级物流中心,为衢州地区承接浙江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项目提供了物流基础。永康市与周边的武义、东阳、缙云之间也具有较大的引力值,连同义乌市、金华市区将浙中城市中心物流辐射影响范围向东部偏远地区延伸。丽水市区与青田、缙云、松阳之间的引力值相对比其他邻近县(市)的稍高,虽然与前已述及的区域在整体水平上有一定差距,但由于地域之间邻近,在局部仍有一定影响力,为该地区实施浙江“海陆互动,产业对接”的发展策略创造了物流条件。
(1)以中心物流城市建设为重点,实现多中心、多区域联动式发展。中心物流城市是物流空间联系密集区,不仅发挥着重要的物流枢纽作用,同时也具有较高的核心带动作用。中心城市之间进一步加强物流联系,将推动地区物流的区域联动式发展,并随着城市化发展的进一步深化,带动偏远地区的物流建设,促进城乡物流水平的协调发展。
(2)以内陆城市群建设带动区域物流发展,构建物流联系密集网络。浙中城市群是浙江省中西部城市经济圈的核心,也是浙中内陆物流联系最密集的区域。由此可见,区域物流发展与城市群建设相辅相成,城市群协调发展能够增强地区间的物流集聚效应,充分发挥中心物流城市的辐射能力,推动区域物流协调发展,而区域物流发展也是城市群建设的重要构成内容,对区域产业带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均有一定影响。因此,内陆型地区发展区域物流应结合城市群规划统一布局,实施城市群物流一体化战略,提升区域物流整体水平。
(3)以电子商务发展为契机,加快内陆地区交通运输网络建设。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地处腹地的一些内陆地区提供了特色产品销售的渠道,货物的销售流通有助于提升区域物流承运能力,推动内陆地区交通运输网络的快速发展。
(4)抓住国内产业转移调整的机遇,加快内陆地区物流中心建设。在浙江省“山海协作”的发展思路下,地处山区的衢州、丽水地区正逐渐成为浙江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随着这些地区与沿海地区合作的不断深入,必然会在衢州、丽水两地形成更便捷的物流网络,更系统的信息交换,更经济的交通运输,有利于地区在局部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物流中心。国家战略发展带来的产业跨区域转移机遇对其他内陆地区发展区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产业转移项目的承接和引进,将加快推进海陆联动大物流网络的建设,进而成为内陆地区区域物流发展的“助推器”。
[1] Hesse M,Rodrigue JP.The Transport Geography of Logistics and Freight Distribution[J].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2004,12(3):171-184.
[2] Harbour P C.Existing Corridor Conditions and Opportunities—I-87 Multimodal Corridor Study[R].New York:New York State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2004.
[3] 潘坤友.长三角货流格局的时空演化与综合物流网的空间优化[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07.
[4] 王世杰.物流集群研究综述[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0,32(2):337-340.
[5] 唐常春,樊杰,黄梅.长株潭城市群公路交通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30(2):91-95.
[6] 陶经辉.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物流园区投资规模规划方案评价[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6,15(2):128-138.
[7] 沈玉芳,王能洲,马仁锋,等.长三角区域物流空间布局及演化特征研究[J].经济地理,2011,31(4):618-623.
[8] Diachenko A,Menotti F.The Gravity Model:Monitoring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ripolye Culture Giant-settlements in Ukraine[J].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2012,39(8):2810-2817.
[9] 许培源,许红妹.福建省厦漳泉大都市区空间结构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2012,32(6):59-66.
[10] 王海江,苗长虹,茹乐峰,等.我国省域经济联系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J].经济地理,2012,32(7):18-23.
[11] 孟德友,陆玉麟.基于引力模型的江苏区域经济联系强度与方向[J].地理科学进展,2009,28(5):697-704.
[12] 朱道才,陆林,晋秀龙,等.基于引力模型的安徽城市空间格局研究[J].地理科学,2011,31(5):551-556.
[13] 顾朝林,庞海峰.基于重力模型的中国城市体系空间联系与层域划分[J].地理研究,2008,27(1):1-12.
[14] 王燕军,宗跃光,欧阳理,等.关中—天水经济区协调发展进程的社会网络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30(6):18-21.
[15] 尚正永,白永平.赣州市1小时城市经济圈划分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26(1):16-24.
[16] 马丽,金凤君.城市化发展的紧凑度评价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1,30(8):1014-1020.
[17] 黄敬跃,吴开.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联系的测度分析[J].企业经济,2010(11):127-129.
[18] 马燕坤.京津冀地区城市经济联系实证研究[J].发展研究,2011(5):66-71.
[19] 沈惊宏,陆玉麒,韩立钦,等.基于“点-轴”理论的皖江城市带旅游空间布局整合[J].经济地理,2012,32(7):43-47.
[20] 李全喜,金凤花,孙罄石.区域物流引力和地位模型的构建及应用研究[J].经济地理,2010,30(10):1619-1625.
[21] 孟德友,陆玉麟.基于铁路客运网络的省际可达性及经济联系格局[J].地理研究,2012,31(1):107-121.
[22] 孙晶,许崇正.空间经济学视角下“经济引力”模型的构建与运用——以2010年长三角地区经济数据为例[J].经济学家,2011(7):37-44.
[23] 段七零,毛建明.基于引力模型与0-1规划模型的省域经济区划——以江苏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1,31(8):1239-1245.
[24] 谢顺平,冯学智,王结臣,等.基于网络加权Voronoi图分析的南京市商业中心辐射域研究[J].地理学报,2009,64(12):1467-1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