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君
(华夏银行博士后工作站,北京 100005)
“一带一路”战略下商业银行的发展策略
杨 君
(华夏银行博士后工作站,北京 100005)
文章从“一带一路”战略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发展机遇出发,指出银行在国际化经营、转型升级等方面取得突破的同时,将面临地缘政治风险、主权信用风险及跨国经营风险等重大风险;在发展策略上,商业银行必须调整组织机构,积极推动国际化经营,持续开展产业创新和业务创新,增强全面风险管理能力,以及深入开展同业合作,提高综合化经营的深度和广度。
“一带一路”;商业银行;发展策略
“一带一路”是我国政府在经济新常态下提出的重大战略计划,是我国在新时期统筹国内外经济发展,开创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大决策。就金融业而言,“一带一路”战略必须以较深入的区域金融经济合作为支撑,同时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服务于全球经济资源再平衡所催生的大量金融业务需求。尤其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而言,“一带一路”战略为商业银行全面深入走向综合化、国际化和专业化经营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制定合理的战略规划,进而从根本上增强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优势,成为各家商业银行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议题。
随着“一带一路”沿线项目的不断推进,亚投行、金砖开发银行、丝路基金等多边金融机构的积极参与,国内企业跨国经营的步伐显著加快,对金融服务便捷性和多样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战略持续推进,境外机构布局已具备一定规模,国际业务整合程度明显提高,银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贸易金融迎来巨大发展空间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与亚太、中东、东南欧和拉美等新兴市场的经贸往来将更加紧密,国内企业跨国经营的规模、层次将不断提升,有望给商业银行带来更广阔的业务范围和客户群体,国际结算、贸易融资等需求将显著增加,银行可以根据供应链上形成的债权和物权关系向企业提供综合化融资服务,贸易金融的深度和广度将进一步得到拓展。与此同时,银行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跨地域、跨币种、跨市场的资金管理,根据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来调剂资金收付余缺,同时利用各种利率、汇率型理财产品,跨市场投资理财产品来规避风险并获得收益,实现银行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二)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一带一路”战略有望构筑起一个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全面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我国已经与多家沿线国家签订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建立了境外人民币清算行,“一带一路”战略将显著增加人民币在相关国家贸易结算和计价中的使用比例。与此同时,面对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产生的巨大资金缺口,鼓励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加大资本输出,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使用人民币,增加投资目的地对人民币需求的黏性。在此过程中,人民币在境外的存放、流通和转让需求将显著提升,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三)推动银行转型升级,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一带一路”建设的资金需求主要在能源、交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依赖传统融资方式,会形成风险资产的迅速增加,资本消耗大,与银行的发展战略构成冲突,因此寻求轻资本、高利润、可持续成为银行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在战略转型中,商业银行尤其要注意两点:首先,银行业必须加强与沿线各国金融机构的合作交流,深化区域金融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同时扩大金融合作的覆盖面,着力提升在能源、基础设施、农业、消费、民生等领域的金融服务水平。其次,坚持混业经营的市场导向,从单纯的资金供给方转变为综合化金融业务的供应商,通过投行、基金、保险、信托、金融租赁、期货等目前银行所拥有的各种渠道,为企业和个人提供立体式、全方位的融资支持和资产管理服务。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属于低收入国家,市场环境不成熟,金融体系发展严重滞后,对我国银行跨国经营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而言,商业银行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主要面临地缘政治风险、主权信用风险和跨国经营风险等三大风险。
(一)地缘政治风险
沿线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各国利益诉求不相同,政策法制不健全,社会和经济结构不稳定,安全环境不容乐观,同时还是大国争夺资源和全球影响力的焦点领域。一定程度上,“一带一路”项目很多都是东道国的重大项目,受东道国政府的影响和干预,一旦出现政治变故等非正常因素,对项目建设或经营将是致命打击。从国际形势看,“一带一路”沿线的安全局势、经济社会矛盾不可能在短时间消弭,将对“一带一路”规划的实现构成严重阻碍。
(二)主权信用风险
债权人通常无法对主权债务违约的债务国采取有效的法律手段,从而面临较大的信用风险。很多沿线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经济结构单一,难以抵御全球经济波动的冲击;或者政府财政赤字高企,经常账户长期逆差,债务负担沉重,财政风险相当突出;有的国家高度依赖国际资本流入,汇率过度振荡,货币贬值风险较大。
(三)跨国经营风险
目前,我国仅有国有大型银行开展了全球布局,股份制银行和其他类型银行的分支机构在境外只有零星分布,覆盖面严重不足。一般而言,跨国经营将面临本土化经营风险和离岸人民币业务风险。在本土化经营方面,一方面机构网点少,成立时间短,难以全面了解境外交易对手和客户的信用状况,信用风险暴露可能较大。另一方面产品和业务面窄,只能提供信贷融资和结算支付等传统服务,其他新型投融资产品、高端金融服务的设计、运作能力严重不足,缺乏国际项目运营经验,风险甄别、预警、决策和监控能力亟待提高。在离岸人民币业务上,我国仍处于发展初期,专业人才不足,流程制度不完备,信息系统功能有限。
“一带一路”战略给银行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风险管理要求也相应提高,在这一背景下,商业银行必须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在合规经营和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实现各项业务的稳健发展。从发展战略上看,商业银行必须调整组织机构,提高一体化程度,积极推动国际化经营,持续开展产业创新和业务创新,增强全面风险管理能力,以及深入开展同业合作,提高综合化经营的深度和广度。
(一)加强各部门的交流协调,强化协同效应
跨国经营、境外项目所产生的金融服务需求涉及面广,专业化程度深,商业银行必须有机地整合存贷款、结算、贸易金融、财务顾问、资产管理、跨境人民币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等众多业务单元,保证各个职能部门的对接,才能真正为企业或项目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商业银行必须进一步强化协同效应,优化条线之间、前中后台之间、总分行之间、境内外机构之间的工作流程,建立跨条线、跨区域、跨领域的联动营销和服务机制,不断增强各职能部门的协同作战能力。对于银行主导的金融控股集团,还可以推动集团层面的业务协同,加强与信托、证券等子公司的合作交流,深度挖掘客户市场,推动交叉营销,从而降低风险暴露,提高盈利水平。
(二)加快境外渠道布设,推动国际化经营
商业银行围绕“一带一路”形成全方位、立体服务网络,必须加强境外机构布局,推动境内外资产的协调配置,加快国际化经营的步伐。在当前环境下,国际化程度较高的银行可以享受境外业务净息差持续上升、资产质量较好的优势,还将受益于美元升值带来的汇兑收益。对于境外机构布设的选择,统筹考虑自设机构和兼并收购并行的方式,确保海外整体战略和重点区域战略的实现。不仅要加大对经济发达的北美、西欧地区的网点覆盖,也要增加在南亚、中亚、西亚、中东欧的机构设置,逐渐形成遍布全球的经营网络。加强与沿线各国的货币互换和清算行安排,便利企业以人民币开展投融资活动。与此同时,推动境外机构本土化,积极融入当地经济。
(三)加快产品创新和模式创新
为满足“一带一路”战略催生的金融需求,商业银行必须大胆探索以实体经济客户需求为中心、与客户共赢发展的商业运营模式。针对客户的需求特点、成长阶段、风险偏好等,开发新型金融业务,不断在产品创新和模式创新上取得突破,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针对性和专业性。在产品创新方面,要加快推动内保外贷、海外代付、风险参与、福费廷及信用证议付等贸易链产品的发展,积极研发创新资本项目跨境产品、境外上市、人民币离岸在岸债券市场等跨境创新产品,拓展海外股权及债权融资、全球资金流动及资产配置、境外投资与并购等新兴金融服务。在模式创新方面,根据企业不同阶段的资金需求,提供多元化、多渠道的融资支持,推广对外担保、融资租赁、代理支付、供应链金融等多种模式,推动风险缓释和交易方式的结构化,促进信息来源和运用的大数据化,以及国际贸易融资投行化。
(四)推动全面风险管理,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商业银行在融资项目选择上必须坚持“商业可持续、项目自偿”的原则,提高风险的识别、监控和处置能力,实现从单一客户、单笔交易的个别风险管理向系统性的全面风险管理转变。制定完备、规范的国际业务操作流程,积极收集项目信息和本地风险信息,实现风险管理的分工合作和有效监督。对于境外项目,商业银行必须做好尽职调查、合理设计交易流程,确保资金流向清晰、到位,积极利用跟单信用证、保函等贸易结算工具的风险缓释功能,减少银行在交易中的风险暴露。与此同时,商业银行还必须与境内外监管机构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规范本币与外汇、银行与非银行业务的发展,完善贸易违约信息沟通机制,从而形成多样化的风险分散体系。
(五)积极开展同业合作,提高综合服务能力
商业银行可以与券商、信托、融资租赁公司等各种金融机构合作,根据客户需求,对融资主体、还款来源等融资模式要素进行专属设计,从资金的提供者转变为资金的组织者,利用多种金融机构的优势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提高盈利空间。特别是要加强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开发银行、丝路基金的业务合作,投贷结合,利用这些国际金融机构认可的项目拓展业务机会。
[1]张红力.中国金融业前瞻: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J].学术前沿,2015(5):28-36.
[2]王敏.“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与国际金融支持战略构想[J].国际贸易,2015(4):35-44.
(责任编辑:朱 丹)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Commercial Banks in the Background of“Belt & Road” Initiative
YANG Jun
(Huaxia Bank Postdoctoral Research Center, Beijing, 00005)
Starting from the business opportunity brought about by the“Belt & Road” Initiative, this paper maintains that commercial banks will be confronted with some crucial risks, such as geopolitical, sovereign credit risks and risks of transnational operation, as well as the opportunity to make remarkable 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transformation and structural upgrading. With regards to development strategies, commercial banks should adjust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ctively promote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continue to carry out industrial and business innovation, and enhance comprehensive risk management capabilities, as well as to enhance the depth and breadth of integrated management.
“Belt & Road” Initiative; commercial bank; development strategy
F830.33
A
1009-8135(2015)06-0043-03
2015-08-12
杨 君(1983-),男,四川广元人,博士,华夏银行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主要研究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