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怿萍
(赤峰学院 计财处,内蒙古 赤峰 024000)
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张怿萍
(赤峰学院计财处,内蒙古赤峰024000)
信息公开化是高校改革的必经之路,对于高校外部人员而言,它是了解和评估高校整体质量的参考标准;对于高校内部人员而言,信息的公开能够更好的保证受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促进高校的良性发展.财务信息作为高校信息关键性的组成部分,它的公开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焦点,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实际出发,分析了当前高校财务信息公开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并就此一一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解决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存在的矛盾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困境;对策分析
1.1行政管理制度不完善
由于某些历史因素的影响,我国高校长期以来的行政管理模式都是权力高度集中的“金字塔”结构,即权力由上而下,层层递减.这样的行政管理体制虽然有利于高校内部的各项活动稳定有序进行,但是权力的高度集中也极易滋生腐败,使得某些领导利用手中的职权大开方便之门,为自身谋取利益,影响高校的声誉形象.另外,权力的分级现象,使得决策权落在了少数领导者的手中,在制定某些规章制度时,由于上下级沟通不及时,往往会忽略了大部分师生的意愿,受众参与权的缺失,将会影响到日后决策的实际施行.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高校“金字塔”型的行政管理模式已经不适用于当前的教育形式,民主化的行政管理制度才是大势所趋,也是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制度保障.
1.2界定标准模糊
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界定标准一直是饱受争议的话题.法律法规规定的不予公开的信息是有明确范围的,但学校规定的界限则可以随决策者的意愿而临时更改,有较大范围的变动性.比如,部分高校认为,财务信息中的某些方面涉及学校的隐私,不应予以公开,这就与教育部颁发的指令相矛盾.财务信息公开标准界限的模糊,使得大多数高校采取较为保守的策略,至多财政制度以及财务总额公开,但更加详细的项目,比如高校经费的来源、用途以及各项收费指标等,并没有做到公开透明.另外,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受众范围也颇具争议.部分高校认为,受众只包括高校内部的师生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而针对校外的人员,高校则没有义务对其公开财务信息.这种思想上的误区致使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工作进展异常艰难.
1.3法律制度不全
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政治保证.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有关于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法律还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换句话说,相关法律正处于起步阶段.直至2010年,国家教育部才根据《高等教育法》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制定出《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这一法律文书,以期通过法律条文的形式,对高校信息的公开形成一定的约束力.然而经过各种渠道,我们了解到,尽管《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已经下达到各高等院校,但仍有部分高校钻法律的空子,寻找到条文中模糊的字眼予以利用.尤其是在财务信息这个版块上,部分高校以涉及学校利益和机密为由,拒绝公开某些财务收支情况.由于没有相关的法律作为依托,责任追究制度不到位,造成高校信息公开的受众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等公民的权利受到损害,形成高校财务信息公开随意化、不规范化的局面.
1.4会计审核制度缺陷
会计审核制度的缺陷,会严重影响到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进程.就目前所掌握的资料而言,因近年来高等院校发展势头迅猛,生源的扩大和经费的增加,使得高校的财务来源并不局限于国家的专项资金和地方政府的帮扶,还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获得赞助或者个人捐赠等方式,形成多元化的高校财务来源,同时,高等院校的扩展也增加了许多原来没有的项目,需要财政上的支持.高校财务由计划经济转变成了市场经济,但会计审核仍停留在简单的收支核算上,它的滞后性直接导致高校财务信息的混乱,无法如实的反映高校的财务利用情况.另外,会计审核制度还应该有监管的功能,可作为评估项目成败的依据,然而当前的会计审核流于形式,只重视账面内容,而忽视了实际调查,导致会计审核监管功能的丧失.
1.5财务监管机制不到位
我国高校目前的信息监管体制主要是以内部监管和宏观调控为主,受到国家教育部门和高校内部人员的监督.然而我国高校的内部监督体系在高校的级别并没有国家内部监督体系在国家的级别高,这就导致我国高校的财务监管仍受到某些因素的制约,而不能完全落到实处.比如某高校的科研项目需要资金投入,但财务部门只记录了资金的去向,却没有监管资金的利用情况,会造成虚帐假账的出现.另外,高校缺乏一定的外部公众的监督,造成公众对高校的认知不明确,对高校的评估也会出现偏差.
2.1健全高校信息公开管理机构
健全的高校信息公开管理机构是保证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工作高效开展的基础.为保证管理机构能够合理公正的行使自身权力,营造科学有序的财务信息公开氛围,高校信息公开管理机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立健全:一、明确各部门的分工,避免权力交叉.由于高等院校的扩张,高校内部又划分有专业的系部以及科研部门、后勤部门等各种组织机构,这些部门在高校中属于平行机构,所分管的事务不应出现交叉现象,财务信息方面更应该是各司其职,高校应在各部门设置专门的财务信息公开管理机构,主要管理本部门内部的财务信息,禁止逾越职权的行为,使各部门的财务信息公开管理工作有序进行.二、形成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机制.首先建立高校信息公开领导班子,主要有校领导以及党委成员组成;下设由各院系主要负责人以及其他部门的管理人员组成的信息公开办公室,主要起上下级的沟通衔接作用;最后由受众选择代表,组成办公室下的管理机构,主要听取受众对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提出改进措施,更好的推动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工作的开展.三、建立绩效考核制度,通过受众对高校财务信息公开满意度的评估,了解到高校信息公开管理机构工作的实际成果,从而达到优化信息公开工作的目的.
2.2确保信息公开内容全面真实
由于高校信息公开政策的滞后性,使得政策与现实脱节,无法保证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全面性和真实性.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两个方面的改进措施:第一,细化高校财务信息的内容.首先将财务信息分为财务的来源和去路两大板块,在财务来源中,又可以将其分为国家拨款、地方资助和企业个人赞助或者高校内部的资金收入;同样,在财务去路中,也可以将其分为科学研究、后勤保障以及助奖学金发放等相关项目.以此类推,可以将财务信息细化到每个部门或者某个人身上,向公众清晰的展示出财务信息的具体动态,保证财政全部落到实处.第二,保证财务信息公开的真实性.要求每一笔资金的来源和去向都有明确的记录以及相关的证据,比如奖学金的发放,要有师生的共同签字以及高校的盖章方承认有效.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有利于防止营私舞弊现象的产生.
2.3健全信息公开标准及责任制
《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可以说是我国高校实行信息公开的唯一依据,然而这一依据也仅限于制度层面,而没有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因此,它对于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并没有太大的约束力,只有健全信息公开标准以及责任制,将其上升到法律层面,实现法律的强制性,才能摆脱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困境,推动信息公开工作的深入.首先,从国家法律角度来说,要加快有关高校信息公开的立法进程,将其摆到重要的位置,形成高校信息公开的法律体系;加强执法力度,在法律条文中明确信息公开的标准,避免使用模糊字眼,将责任明确到各部门,如有违法现象,根据法律标准以及责任制依法惩处.其次,从高校制度上来说,明确财务信息的公开范围及受众范围,提高受众对财务信息公开的认知,从而完善高校各部门的信息公开制度.另外,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标准也要遵循保密性原则,高校的机密内容不可外泄.
2.4完善财务信息会计审核制度
财务信息会计审核制度是财务信息公开中的关键性环节,它的完善,能够将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工作推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在新形势下,我国高校会计审核制度的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2012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完善了以往的财务报表体系.根据高校目前的财务收支情况,将其分为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结转和结余管理、专用基金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成本费用管理以及财务清算、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财务监督、等方面,使得高校财务信息更加全面直观的呈现在公众面前.二、新增的财务预算制度,根据高校的年度计划预估财务的收支情况,更加合理的运用财政资金.三、细化高校的各项收支,形成有层次性的财务表格,有效表现出高校财务的流入流出情况.
2.5强化高校财务信息监管体系
强化高校的财务信息监管体系,就要将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有机结合,辅以行政监督.内部监督,形成以教师和学生为代表的受众群体,对高校的财务信息公开进行监督.由于师生长期在高校中生活学习,财务信息的公开与否切实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利益,因此,高校内部的监督体系相对具有较高的发言权.外部监督,形成以社会公众为代表的受众群体,他们可能对高校的财务运作不甚了解,因而更加需要高校财务信息的公开,通过设置意见箱等方式接受外部监督,有利于民主.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的有机结合,能够使各方的交流更加紧密,推动财务信息公开工作的有效进行.行政监督作为辅助性手段,主要以政府调控为主,明确高校部门的财务信息责任制,从政治上予以保障.
总之,我国高校的财务信息公开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实验,本文提出的观点只是为高校财务信息公开提供一条崭新的思路,推动信息公开工作的有效进行.
〔1〕李云,兰莹.高校财务信息公开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2(06):608-611.
〔2〕李静,张金贵.新时期下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3(24):77-78.
〔3〕马海群,吕红.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范围界定与工作体系构建[J].情报资料工作,2015(01):93-96.
〔4〕李杨.试论高校财务信息公开[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2):419+422.
〔5〕吴国斌.我国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0):7-8.
G475;F230
A
1673-260X(2015)11-01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