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琦
(长春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吉林长春130032)
“群众路线”这个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1929年9月28日《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该信中说:“关于筹款工作,亦要经过群众路线,不要由红军单独去干。”自此,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在毛泽东的倡导下,在党的工作中更加广泛、更加自觉、更加有效地得到了运用。
“群众路线”的具体含义是:首先广泛收集群众意见,然后到群众中进行宣传解读,使得群众认真领会并见诸实践,在实践中验证意见的正确与否。验证正误之后,再从群众中将意见集中起来,然后到群众中宣传、解读、坚持。如此循环下去,群众的意见会更加成熟、更加完善、更加丰富。
刘少奇同志指出,群众观点包括四个方面,即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向人民群众学习。自党的七大之后,党的群众路线作为一种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为全党更加熟悉,更加深入人心。
群众路线作为工作方针,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得到明确要求: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2013年4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当年下半年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开展分批式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会议认为,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当前我们党存在着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必将使党在人民群众中产生负面影响,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以保持党群、干群之间的和谐关系。
中国共产党坚定地以马列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始终坚持“为无产阶级、为绝大多数劳动人民谋利益”和“无产阶级的先进部队,要为人民群众服务、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指导方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伊始,便要全体党员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的观点教育,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进一步突出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从根本上讲,党的任何工作都是为了群众,都与群众的利益有着密切的关联。同时,党与群众之间是一种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党的群众工作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对群众的领导。为了有效实现对群众的正确领导,党必须深入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了解群众的实际状况,关心群众的需要和情绪。因此,在具体工作当中,能否做到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必将成为检验党的具体工作内容、方法与成果的根本标准。从这个层面讲,群众路线更是一种工作方法。
1.“从群众中来”
在学生工作中,辅导员要时刻保持深入学生寝室、班级的意识。在融入学生过程中,通过看、听、聊这三个有利工具,促使学生在最自然的状态下与辅导员老师交流、反馈甚至是抱怨。辅导员老师要具备将学生的述说升华为意见和建议的能力。了解了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之后,再集中学生的经验和智慧,提出符合学生现实需要的意见和建议。
合格的辅导员老师应具备多学科知识。在掌握大量知识的前提下,才能在深入学生、调查研究、认真思考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使之形成正确的、系统的、完善的意见,然后制定出实用的工作方法和方针。
2.“到群众中去”
辅导员老师在集中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科学地制定出工作方法后宣传给学生,使之领会并付诸实践。这一工作原则对辅导员的语言运用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即恰当、准确地向学生进行宣传和解释,并使得这些方法成为学生自身的意见,从而指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遵守和践行。
3.如何有效运用“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有两个具体方法。一是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高校辅导员在传达原则、方法时必须要有广泛性。在实际工作中,如果个别学生没有及时准确地理解和领会,辅导员一定要一对一地对学生进行解读。二是领导骨干和广大群众相结合,即学生干部和普通同学相结合。辅导员老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干部的重要性,激发学生骨干的积极性,促使其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这样才能使学生整体的积极性持久。
我国高校的学生工作经历了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导、教育和管理共存以及教育、管理和服务并重的三个发展阶段。当今时代,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外各种思潮大量涌入、网络信息传播泛滥等使高校学生在思想上呈现多元化倾向。更为严重的是,如今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较为突出,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强。比起专业知识的传授,大学生的情感、意志、品德、思想等非智力因素的养成显得更艰难和重要。
在群众路线的引领下,高校学工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对自己进行重新定位。学工教师不应仅仅把自己当作老师,还应树立起“需求—服务—发展”的意识。在群众路线的教育实践过程中,要重视听取学生的意见及需求,并将这种“听取需求”常态化。在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创造各种机会,寻求各种渠道,为学生的自主自觉发展创造条件。
高校学生工作教师应该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要做到“三贴近”,应该做好“三个零距离”。
首先,思想上零距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深深植根于思想中,真正落实到行动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一线的辅导员老师只有在思想上与学生保持零距离,才能真正地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才能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发展。
其次,行动上零距离。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从这一论述出发,从事学生工作的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把维护学生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再次,成效上零距离。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真抓实干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途径。走好群众路线,就是要树立问题意识,强化问题导向。时刻树立“学生的事无小事”的思想意识,从小事做起,从具体事情抓起,让学生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1]李忠军.关于高校辅导员本质的几点探讨[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2]胡卫东,陈宪德.群众路线对高校工作的启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3]田心铭.群众路线:从毛泽东到党的十八大[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