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宇璐
(中国矿业大学 信电学院,北京 100083;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 100042)
我国高等教育之所以能够尽快进入大众化阶段,主要得益于人们教育思想的解放,教育理念的更新.人的行为受思想理念支配,有什么样的思想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行为表现.思想解放,理念更新,事业上必有新发展、新形势、新局面,我国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已充分印证这一点.在这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最关键的是继续强化科学的、先进的办学理念,以确保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为一线岗位多培养一些高质量、高标准的栋梁之才.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张,毕业生就业数量逐渐攀升,大学生就业难度相对增大已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焦点,处理不好不仅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会给社会带来不和谐因素.在这种形势下,大学生能够就业是硬标准、硬道理.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政府都把就业作为一项稳定大局的大事来抓,出台新政策、制定新规定、实施新办法,全力以赴抓好毕业生就业工作.高校也把就业率、就业质量视为人才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毕业生就业率低、就业质量不高,导致学校生源匮乏,就会出现报考率低、报到率低,使得学校难以生存[1].据悉,有的高职院校连续三年每年新生报到不到200人,还有一所学校当年只招了80多人,基本上处于停办关门边缘.强化“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实现毕业生“双高”(就业率高、就业质量高)就业,除政府、社会及毕业生自身因素外,高校的责任尤为重大,是“一把手”工程.推进就业不能单纯依靠学校职能部门和学生管理人员,全校上上下下人人应视为己任,为就业排忧解难,提供一切服务.多年来,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秉持高质量人才培养是实现就业根本的办学理念,扎实做好人才培养整个过程方方面面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为就业打造前提;二是优化专业结构,为就业筑牢基础;三是体现特色质量,为就业巩固核心;四是扩展就业市场,为就业拓宽空间;五是加强教育引导,为就业提升能力;六是提供指导服务,为就业增强信心.近些年,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左右,签约率达80%,毕业生、家长、用人单位满意度均在95%以上,并多次荣获北京高校大学生“就业先进单位”和“就业标兵单位”.
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是育人的主渠道,忽视教学工作,势必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采取制度制订、机制建立、科学引导等有效措施,强化以“教学为中心,一切工作为教学服务”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不重视教学的领导是一个不称职的领导,不重视教学的教师是一个不称职的教师,不尊师重教的职工是一个不称职职工的共识.在教学上主要抓住并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发展与教学的关系.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在抓规模,增设新专业的同时,加大教学基本设施建设的投入,使规模扩张与教育资源配置相互协调;二是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教师的职称评聘,学科带头人的选拔,晋级评奖乃至学校内部津贴分配都与教师个人量化的科研成果挂钩,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特别突出.在人们的价值观念中,只有科研能力强,科研成果丰富的教师才是高层次人才,以致不少老师忙于发论文、写专著、找项目、做课题,对待教学工作采取应付态度,出现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失衡.通过机制更新和制度调整,转变认识,科研固然重要,但教学与科研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往往对科研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三是处理好本职与兼职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做些兼职工作,为社会多做点贡献,这是国家政策提倡和允许的,但必须以本职工作为主,不能本末倒置;四是工作与学习的关系.教师是一个特别需要不断“充电”,终身学习的职业,科技进步、知识更新,都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教师一方面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中,一方面还要不断进行深造充实自己.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胜任工作,不能为了学习,把教学工作不放在心上.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职,强化教师职业意识,正确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在全校形成了“领导重视教学、教师投入教学、科研促进教学、经费保障教学、产业支持教学、机关后勤服务教学”的良好氛围.
人才是第一资源,也是做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所有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兴校强校决定因素是人才,改革与发展的关键就是人才问题.国家提出人才强国的战略实施,对高校的人才队伍建设是难得的发展机遇,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和高校面临的新任务,必须深刻认识人才强校的极端重要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持“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抓好[2].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抓人才队伍建设关键是遵循六字方针:事业、感情、待遇.首先在事业发展中培养人、造就人,坚持人才培养与事业发展相结合,从注重提高个人待遇向更加重视人才成长和发展转变,让人才创新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做到事业发展与人才工作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为拔尖人才和骨干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环境,为自我实现和发展创新机会,让人才参与办学、治校和治学,在各项工作中释放潜能、展示才华,享受自我价值实现的乐趣;二是尊重人才、关心人才、爱护人才,对人才要充满感情、热忱和敬意,不能以偏概全、求全责备.坚持唯才是举,体现爱才之心、识才之智,重视解决人才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三是重视待遇留人,不断提高人才待遇,给能干事的人、会干事的人、干成事的人应有的报酬.改革分配制度,建立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和分配政策,使能力强、贡献大的人得到更多的政治待遇和物质利益.
创新人才工作思路是人才强校战略的首要问题,高层拔尖创新人才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学院一是加快培养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二是抓紧造就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骨干;三是大力引进高科技、高层次人才;四是扎实推进团队建设,形成一批高水平教学团队和学术团队.其中拔尖人才选拔和学术团队建设是学院非常成功的人才运作模式,彻底改变了“子弟兵”、“夫妻店”、“单干户”人才力量分散问题,通过加强重点学科和重点研究中心建设、整合人才资源、凝炼学科方向、汇集学术队伍,使之成为科研攻关、教学研究的平台.另外,加强管理创新,克服院、系管理的弊端,消除各种不必要的行政壁垒,打破影响团队形成和发展的制度障碍,形成了灵活、开放、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才强校战略新机制.
在高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张的情况下,处理好规模与质量的关系特别重要,绝不能以牺牲质量追求规模和效益,不重视质量,急功近利的短期办学行为最终会损害学校的发展.注重人才质量,形成办学品牌,才能在社会上产生良好的声誉和影响.人才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抓教学质量,首先,学院组织教育思想观念的学习与讨论,在师生中形成与时俱进的质量观念.开展教学质量问题的调查研究,确立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质量标准,探索高教大众化阶段教学质量的新观点、新方法、新途径;其次,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与规定,形成提高教学质量的监管机制,使之不至于成为阶段性工作,不至于因学校领导变动或注意力的转移而放松;再者,从严管理、科学管理、创新管理,实行教学全过程监控;另外,学院加快青年教师培养,规定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并通过 老教师传帮带,青年教师导师制等形式,帮助他们过好课堂教学关.
科研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高水平的大学离不开科研,高水平的教学也离不开科研,强调教学而不是否定科研的重要作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是高校的四大任务,都离不开科研.一是科研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手段.人才质量提高主要表现在进一步获得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只有在科研的氛围中才能得到培育.以科研带动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把科研与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教学内容上引入新的研究成果,在教学方式上使学生尽早介入科学研究过程,努力培养学生研究创新能力;二是科研是高校服务社会、增强办学活力的重要途径.科技拨款制度改革后,高校通过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部委专项研究资金是非常有限的,且难度也极大,高校大量的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应当通过服务企业和社会获得资助.主动争取承担国家、地方、企业的研究任务,通过研究开发、技术服务、成果转让,把巨大的智慧资源转化为更多的物质资源,是目前高校更新科研设备、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办学活力的路径选择;三是科研是学科建设的内在要求.高校学科建设层次的提高主要依赖于科研水平的提高.学科建设的主要载体是科研方向,只有具备了高质量研究项目和由此产生的高质量成果,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学科的发育成长.因此,必须强化“科研为先导”的办学理念,才能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生命力.
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办学自主权日益扩大,大学事实上逐渐成为一个办学经营实体,在管理上从粗放式向强化成本意识、效率意识的科学化管理转变.高校应有一个投入与产出的概念,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许多大学管理者在发展事业时,往往缺乏成本意识,现在大学由原来的政府包办逐渐转向自主办学,与市场越来越近,这种不计成本的办学模式也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控制和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的核心在于把校内有限资源运用得更为有效,配置得更为合理.资源配置的决策依据,首先建立在成本意识上.在目前财政状况下,大学比以前更要精打细算,坚守成本底线,坚持“量入为出、勤俭节约、开源节流”的原则,实行稳健、从紧的政策.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管理实践中从三个环节下功夫,成效显著.一是机制问题,建立了一个有效的校内资源配置机制;二是投入与产出问题,在资源配置时考虑投入和产出,与效率挂钩;三是资源共享问题,资源配置时尽可能实现共享.比如每个教授都有自己的实验室,每个实验室都有一套小而全的仪器设备,这样重复购置,资源浪费就不可避免.因此,学校组建了校级中心实验室,实行共用共管.管理实践证明,基于成本和效率,选择一个更为合理、有效的管理体制是在办学过程中应当解决好的问题.不计成本、不讲效率,学校难以可持续发展[3].
改革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没有改革就没有中国经济的腾飞.改革同样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力,它不仅可以解决学校发展中积累的各种深层次的矛盾,建立适应各项工作新体制和新机制,还可以充分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近几年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育事业发展之快,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坚定不移推进了改革与创新,通过人事制度改革与创新基本上解决了有人无事干,有事无人干,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现象;通过后勤社会化改革与创新较好地解决了服务态度差、服务质量劣、经济效益低、学校负担重的问题;通过教学改革与创新实现了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和教学成果新进展等.改革是利益格局的调整,每一个人在改革中所获得利益不尽相同,但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人人都会从改革中得到实惠.因此,每个人都不能根据自己在改革中暂时的利益得失,决定是支持还是反对改革.对于改革应有远见卓识,如果人人都从既得利益出发,不支持改革,工作效率提不高,办学效益也就无法保证,最终结果是现有的既得利益也会丧失.邓小平同志说过,允许改革失败,但不允许不改革.我们应当深刻理解这句话伟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吴晓晴.高校创业教育中大学生创业技能的提升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4(10).
〔2〕贾广敏.高职院校深化校企业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10).
〔3〕辛秀丽.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问题的思考[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