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聪聪
(辽宁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在“扩招”政策下迅速发展起来的地方本科院校,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型向大众化过渡的主力军.但是,合并或升格之后的地方大学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由于地方本科高校办学经费有限、办学实力相当,在追求办学特色的办学过程中照搬老牌本科大学办学模式,都走研究型大学的道路,出现千校一面的现象.《国家教育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促进高校办出特色,进行分类管理,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使各类高校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因此,地方高校第二次转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打破传统办学模式,努力打造特色,由外延式发展转为内涵发展.
我国高校办学特色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真正进行多视角、多学科的理论审视和实践分析是在21世纪之后.那么到底什么是办学特色?官方定义是:办学特色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并且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特色应当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作用大,效果显著.特色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应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得到公认(《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除此之外,笔者还查阅了大量有关办学特色的文献,发现学者对于办学特色的本质认识基本一致.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大学逐渐形成特色办学的意识,注重总结、宣传自己的特色.比如,将办学特色融入到人才培养计划和学校整体发展中;在招生时,为了在同类学校中取得竞争优势,学校积极向学生和家长介绍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和优秀的人才培养计划,来彰显自己的特色;有些新建本科学校,在总结自身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创建自己的特色,为学校的发展推波助澜.但是,通过了解各高校特色办学的情况,发现他们对办学特色的认识存在一些误解.第一,有的学校认为“特色办学”就是把自己的学校办成一流名校.地方大学的转型为其发展奠定了基础,热衷于学科专业齐全建设和学校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不满足目前的办学层次.依据国家进行特色办学的文件要求,地方大学认为“升格”成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就形成了办学特色.第二,办学特色的创建和形成离不开学校准确的定位,但是明确了办学定位不等于该校就形成了办学特色.例如,有的学校将自己的办学特色概括为“学校立足于实际,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完善学科设置,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将培养应用型人才做为本校的主要任务”.这些都是办学定位,不是办学特色.第三,学校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不等于办学特色.例如,有些高校将自己的办学特色总结为:学校在发展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培养了一批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为地方基础教育事业输送了大批优秀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和大学生创新设计与制造大赛等科技创新类大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申请了多项发明专利;学校与国外多个名校进行合作办学,定期安排教师去学习国外优秀教育教学方法,使本校的教学水平不断提升等.以上这些都是学校办学成绩的总结,不是学校办学特色.
类似以上问题的出现表明,高校对于办学特色的误解已经影响了办学特色的创建.因此地方大学必须重新审视自身办学条件,在已有办学经验和办学能力的基础上,明确办学定位,形成办学理念,依托区域经济发展高等教育,努力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发展为大众型,学校间的竞争不仅仅局限在师资和办学规模上,办学层次的高低成为人们衡量一个学校好坏的直接标准.有些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之后,积极响应国家特色办学的政策方针,在办学层次上追求进一步的“升格”,错误地认为办成研究型大学就是办出了特色.潘懋元教授在《大学不应只比“大”不比“学”》中指出,许多高校经过扩招与合并之后出现同质化现象,主要表现在办学层次求高、办学规模求大、学科设置求全,稀释了原有的特色专业,削弱了原有的学校优势.朱清时教授在《大学同质化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报告中也提到,中国大学的办学定位高度一致,中国100多所大学的定位基本一样,都是走博士生、研究型大学的道路;专业设置高度重复,全国70%多的学校设有外语专业、法律专业,但是与一些老牌名校相比较,它们并没有优势,也不具备培养优秀外语和法律人才的能力,所以这些学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毫无竞争优势,引发就业难的问题.
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分类发展,允许不同类型高校的存在,并鼓励其发挥自身优势,办出特色,进而将特色打造成品牌,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德国,除了海德堡大学、洪堡大学、慕尼黑大学等精英型的综合性大学,还包括应用科技大学、艺术、音乐院校等.德国大学不根据学校的办学规模或者办学层次进行排名,每一所学校都有很高的含金量,在办学上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专业,大学之间没有重点大学和普通大学的区分.而我国特别喜欢用“好”和“不好”来区分大学,学生根据学校的名气来填报高考志愿,公司依据学生的毕业学校是否是211、985名校决定是否录用他们.类似观念上的错误认识,不利于高等教育的分类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地方高校必须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并且区别于精英型大学的道路,这就要求地方高校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深化教学改革,依据经济发展需求进行专业设置,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使高校培养的毕业生满足就业市场需求、顺应经济发展趋势,实现教育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2015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49万,比去年增加20万,再创历史新高.应届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引发就业难的问题.但是有些公司职位空缺的现象并不罕见,据公司人力资源部有关领导反映,应届毕业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差,工作经验不足,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还没过试用期就频繁跳槽,不能踏实工作对公司的发展没有促进作用,因此,许多公司对于招聘应届毕业生都抱着宁缺毋滥的态度.如何解决这以矛盾,地方性大学与精英型大学相比,其办学本质更突显区域性,所以人才培养也要正确把握地方经济发展的趋势,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洛韦尔在就任哈弗大学校长时说过:“大学之所以超越时代而存在是因为它满足了人们永恒的需求.”美国政府提出大学服务社会这一重要职能的背景来源,是由于科学水平的不断进步和生产力的不断提高而引发的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对技术的需求促使美国必须重新认识、定位大学的地位.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以科技和信息为主导的重要机遇期和发展期,需要大量本科层次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人力资源支撑.人才培养是大学的首要职能,地方性大学是本科层次高级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地方大学培养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是由其所处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经济环境等因素决定的.此外,应用型本科教育应该努力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由“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变,为就业市场营造不唯学历凭能力的就业气氛.以能力培养为主,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使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定向于行业、定性于专业,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更好的服务社会实现自身价值.
文化是人类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教育是文化的特殊表现形式,也是文化传递、发展和深化的载体.高校做为知识育人的重要阵地,应该积极发挥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能,为社会培养出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人才而努力.区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备文化的基本属性并且对地方经济和教育的发展产生隐性但深刻的影响.
近年来,高校忽视传承创新优秀区域文化的重要性,出现重理轻文的现象,市场经济的功利性也正在稀释地方高校的区域文化色彩.但是也有一批地方高校在传承区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学校特色,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例如,临沂大学将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区域文化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具有临大特色的办学道路.因为临沂大学是临沂市唯一一所综合性本科学校,坐落于沂蒙老区这片被红色文化深深影响的土地上,临大人深知沂蒙精神和沂蒙红色文化对于临沂人民的重要性,因此将沂蒙文化这一优秀育人资源与学校发展相结合,充分发挥高等教育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能,采取一系列措施将其付诸于实践.例如,实施红色育人工程,用国际化视野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学生、与此同时让沂蒙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走出沂蒙,走向全国;建设一批文化馆,更加立体、直观的展示沂蒙红色文化;学校积极组织师生进行沂蒙精神教育实践活动,让他们深入地方,走到人民群众中去亲身接触、感受沂蒙精神;学校以沂蒙文化为载体创作文艺作品,比如以沂蒙文化为题材拍摄电视剧、排演乐舞剧或者编写书籍等,让全国更加了解沂蒙文化,并且形成了临大办学特色.在全国类似成功的办学案例还有很多,这些学校为我国区域文化传承创新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优秀的办学经验可供其他高校参考借鉴.成功的例子越多,越有助于唤醒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地方大学在区域文化的滋养下创建和发展起来,必须充分认识到区域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性,积极投身于区域文化的研究中,认真执行高等教育的第四大职能.
办学经验和办学成绩的总结并不意味着办学特色的创建和形成,这需要政府、高校和社会共同期许与规划.首先,特色办学的形成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指引,《高等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使各类高校办学有法可依.此外,国家应赋予高校更大限度的办学自主权,高校也要不断增强依法自主办学的意识,充分利用法定自由发展其教育教学,努力形成办学特色.其次,大学校长在办学特色的创建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最为关键.办学特色的形成要求校长有创新教育的观念、协调学校内部分工合作的领导力、掌握高等教育世界发展趋势的敏锐洞察力等.了解国内外许多名校是如何形成办学特色时,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校长杰出的领导才能和独特的治学理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三,校园文化与办学理念的相互融合,有利于办学特色的形成.用校训来传达校园文化精神可以反映一个学校的核心教育理念和办学理念,例如,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山大学“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耶鲁大学“光明和真理”,斯坦福大学“让自由之风吹拂”等校训,都体现了各个学校的办学特色,值得地方大学学习借鉴.第四,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和优秀毕业生的社会贡献是办学特色的支柱.牛津大学因拥有世界一流的教师队伍且培养出一流的学生而闻名于世;而哈佛,它曾培养出6位美国总统和各界精英领袖,其办学特色体现于领袖人物的培养,这则需要归功于哈佛自由向上的学风和教师们对人才培养的一丝不苟.优秀的教师队伍和杰出的毕业生使学校得到社会认可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更多的优质生源和教育经费.
总之,办学特色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它需要政府、学校、师生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何海翔.地方高校应主动融入区域文化传承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15(6).
〔2〕夏建国.中国制造2025和应用型大学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5(9).
〔3〕潘懋元.大学不应只比“大”不比“学”[J].职业技术教育,2011(27).
〔4〕朱清时.大学同质化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
〔5〕杜玉奎.临沂大学服务沂蒙研究[J].临沂大学学报,2011(6).
〔6〕丁凤云.地方高校融入区域发展的崭新尝试[J].临沂大学学报,2013(2).
〔7〕刘献君.论大学办学特色的创建[J].高等教育研究,2011(1).
〔8〕陈哲.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特色与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