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探讨

2015-03-20 20:22郭金铎
文教资料 2015年1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课程新课改

郭金铎

(嵩县第一高级中学,河南 嵩县 471400)

新课改下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探讨

郭金铎

(嵩县第一高级中学,河南 嵩县 471400)

新课改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进行了全面改革、突破与创新,是一种课程文化的再创造,涉及课程理念、课程结构和课程实践等诸方面的深刻变革。随着新课改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不断深入发展,为高中历史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同时给高中历史教学带来了挑战。本文就新课改形势下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的问题,以及历史教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该做出哪些相应措施展开探讨,以达到促进教育改革开展和推动教学发展的双重目的。

新课改 高中历史 理念 改革

一、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混乱。

长期以来,历史课堂教学较为沉闷,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状态下,教师讲授如“雾里看花”,学生听课“身在曹营,心在汉”,学习热情低落,智慧的火花难现,探索创新意识不强。长期发展下去,高中历史课程质量将会大打折扣,新课改的预期目标将难以实现。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观点,无法真正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那么探究性学习俨然成了“空中楼阁”。要改变上述现象,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

(二)教学方式相对单调。

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方式主要采用模块方式,具有单一化特点,不仅难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反而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降低学习热情,影响历史教学质量。同时,新课改之后知识结构的变化让学生难以适应。高中学生学习自控能力不强,新课改后的知识结构专题性较强,涉及专业知识更为深入,而学生缺乏充足时间学习、研究,导致学生对这些专业知识的理解、认识都存在严重不足,在学习及考试阶段会产生巨大压力,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这是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的困惑,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简单应付。

有些学生对历史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系统的学习计划,只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没有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积极思考,没有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和总结,更没有阅读一些相关课外书。总之,他们的学习始终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另外,不少学生、家长认为高考主要靠语文、数学、英语,所以对历史学习抱着无所谓态度。尤其是在高二学业水平考试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认为考上二本已经没有希望,即使学好历史也没有多大用处,所以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这种消极和冷漠的学习态度,使这些学生的学习退步很快,客观上给教学带来无形的压力。

(四)教学评价的片面性和评价方式的单一化。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制约,教师教学评价观念落后,目标体系欠科学且不完善,考评方法单一。在评价课堂教学时,重视评教忽视评学,将教师“教”得怎样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感受和学习实际效果缺少有效考查。教师设计教学时也从“教”的角度想得较多,从“学”的角度考虑得较少。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方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明确新课程改革方案。

在新课程实验工作进程中,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主导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只有教师深刻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课程改革才会取得实效,实现顶期目标。同时,教师应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培训,如通过教师校本研修、外出进修和自主学习等,全面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应该明确新课程改革方案,特别是历史学科改革的重点要求。教师的自身素质提高了,观念转变了,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自然水到渠成。新课改后,必须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一切为了学生。因此,学生在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对学生进行必要培训是新课程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只有让学生全面了解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课程改革的大致内容和实施步骤,了解新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包括历史学科的具体要求),才能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心中有数,积极配合教师授课。

(二)灵活地备课。

传统备课方式主要是备课本、备学生,新课改之后,这样的备课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需要,所以必须树立新的备课观念。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历史新教材的特点,备课时充分利用网络中丰富的资源,同时,教师还应备好学生的活动。某些课中,可以让学生开展学习活动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笔者在教授高一历史时,曾采取以下备课方式:(1)课前调查学生本节课上希望学到什么知识,他们对本节课的哪些内容感兴趣。(2)利用互联网络查找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3)变手抄式备课为电子备课,这样不但提高备课效率,还提高备课质量。(4)加强集体备课,优化个人备课,备课组个体成员定期或不定期地集中在一起,对将要教的内容进行集体讨论。

(三)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开设特色化教学课程。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教学设计应通过综合教学模式培养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学习的目的是使用,只有学到生活中能够应用的知识才是真正有用的知识,历史教学课堂中应该重视传授这种知识。学生需要什么知识,教师们要灵活变通,把最能让学生获得应用机会的知识挑出来认真传授,真正把知识的精华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理解透彻。为了达到这些目的,教师们应该开展有特色的个性化教学,个性化教学方式不但能够体现特色的教学体制,还能把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方式改革的优越性体现出来。结合学生学习实际,建立特色化教学课程,充分考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和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建立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充分满足不同层次及类别学生的实际需要,改善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体系,使教学内容更丰富,实现课程改革目标。

(四)指点质疑思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知识不是智慧,提出问题才是智慧。善教者,必善问。讲究课堂提问艺术是每个优秀历史教师必备的技能。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的“所问”、“所思”、“所悟”成为其本人的“人生之宝”。教导学生要“多读书,勤思考,敢质疑”,使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得到质的提高。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产生新的想法,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在质疑中求疑,在求疑中发展思维。笔者在鼓励学生质疑的同时,致力于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探讨及争辩的习惯,提高历史知识的掌握和思辨能力。

(五)利用插图,实践研究性学习。

历史课本中,插图随处可见,这是课本中重要的内容和体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插图吸引力强、变化性大、形象有趣,能很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其积极思考。教师对此要积极引导,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识记,实现教学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如让学生通过自身实践活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拓展,促进学习功效;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体会挑战、自信和快乐;让学生在研究中收获累累硕果,体验学习开放性的快乐;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发现和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弘扬个性,等等,都是我们要实现的主要教学目标。

(六)转变传统教学评价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是对学生学习情况和老师教学情况进行评价,而评价的基本方式就是考试,但这只是单纯地评价结果。新课程标准在评价内容、评价主体与评价方法上应有大的转变,要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主要分为学分认定与模块教学评价。模块学分的认定主要由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能力组成,而成绩分为单元测试和模块考试两部分。模块教学评价对高中历史教学只是一个过程评价,既要注重对知识和能力的评价,又要注重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不能只看重结果。在了解学生成绩的同时,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总之,新课程改革教学方式还有很多,需要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堂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需要我们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不断反思,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实现课改目标。

[1]陈辉.高中历史新课程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2.

[2]吴秀辉.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效率提高策略[J].文学教育(中),2012(09):156.

[3]王利.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新课程新课改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