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宇卿
(永春县第六中学,福建 永春 362600)
作文个性化教学的探究与实践
黄宇卿
(永春县第六中学,福建 永春 362600)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语文教学中最适合发展学生个性的活动领域。纵观近几年各地中考或高考试卷,在作文上大都要求同学们叙写见闻谈感悟,要求有真情实感,就是要求同学们写出来的文章要有个性。可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实施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开展个性化作文教学刻不容缓。本文主要围绕以下四方面展开论述:引导学生平时多注意积累素材;改革命题方式,使作文利于学生表达个性;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化语言;力求作文教学评改的个性化。
作文教学 个性化 探究与实践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语文教学中最适合发展学生个性的活动领域。纵观近几年各地中考或高考试卷,在作文上大都要求同学们叙写见闻谈感悟,要求要有真情实感,这真情实感就是要求同学们写出来的文章要有个性,写真实的文章,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可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实施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开展个性化作文教学刻不容缓。
个性是一种创造,是一种自由,是对个体心灵空间的释放,让学生的个性在写作中得到积极的发展是当代教育的价值取向。提倡个性化作文的教学,“以我之笔抒我之心”,不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还是实现现代教育目标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语文课程标准》在作文的问题上提出要引导并帮助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因此,尊重和保护学生的独立个性,放宽过严的限制,是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出发点,使作文真正成为个性化的产物。那么,该如何进行作文个性化教学呢?笔者结合近几年的作文教学实践,认为可采用如下方法进行下列方法的实践: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要写出有个性的文章,头脑中一定要有较多知识储备,唯有“源头活水来”,才能“下笔如有神”,正所谓“胸中有沟壑,下笔涌千言”,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1.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给学生搭建自主阅读的平台。
教师除教导学生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外,还必须多阅读课外书籍,吸收营养,勤于记载,引导学生养成摘抄好词佳句的习惯,扩大知识面,以充实写作材料。教师可以通过“班级图书角”、“好书推荐会”、“趣味语文”等形式来丰富学生阅读空间。一人有好书,大家共分享,发动学生提供自己阅读过的好书充实班级书库,并介绍这些好书的优点,以阅读积累语言和写作素材。书读多了,自己的知识就会丰富起来,写起文章就会得心应手,当然就会形成自己的个性。
2.要引导学生切实地关注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做法,已经不适应当今的时代。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要教会学生从生活的沃野中开掘作文的源泉。现在的情况是,学生作文时常常感到无话可写,写出的文章往往没有深度,究其原因,就是缺乏生活的积累与感悟。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笔者的做法是,要求学生每天写日记,把看到的人、发生的事,出现的问题都记录下来。只有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才能写出有个性的文章。因为不同的学生,他们的经历、思想各不相同,每天的想法也不尽相同,同时他们的生活内容丰富多彩,在学校,有学习、文体、课余兴趣等活动;在家里,有生活、家务、走亲访友、游览名山大川等各种形式活动。只要每天把这些记录下来,以后就是写作的素材,就能写出成为个性化的文章。《巴东三峡》的作者刘大杰先生,如果没有亲自去游览长江三峡体验生活,能够写出如此雄伟壮丽的三峡景色吗?
3.引导学生锁定生活的观察重点。
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杂乱无章的,这么多的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地一一记录,只有经常进行有重点对象的观察,并使之养成习惯,才有可能积累起鲜活的写作素材,毫无鲜明印象的观察是无济于作文的。教师可以列举一些教材上的经典实例,引导学生如何从众多的人、物、景中择出重点来观察。如朱自清先生在《背影》一文中对父亲买橘子的背影描写,在文章的描写中,很显然,朱自清先生是把“父亲的背影”作为观察重点的,始终把目光投注在“背影”上。还有《周庄水韵》,作者三次游览周庄,观察的重点各不相同。第一次是仲春雨后的周庄像水墨画,第二次是冬天雪后的周庄像版画,第三次是节日晚上的周庄像油画。可见他每次观察的重点都是不一样的,正因为如此才能写出如梦如幻的周庄。可见,只要我们善于引导,不同的学生观察的重点也就不一样,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有自己的个性。
吕叔湘先生在《关于中小学语文教学问题》中指出:“学生写不出文章来,这是事实。追其根源恐怕老师命题不恰当也是重要原因。”实际情况确实如此,看看我们的作文题目,很多是远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缺少实际体验,当然无话可说,从而产生畏难情绪,以至于一提到写作文就怕。好的作文题目,应该充分体现思想性、实用性、灵活性、综合性的特质,因此在作文命题时笔者进行了如下尝试。
1.作文题目力求贴近学生生活。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的作文是生活的反映,以真实的生活和情感为题材写成的文章,才能新颖独特,富有个性,才能显示出应有价值。我们应当鼓励学生认真记录下自己的生活,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想写的内容,抒自己想抒之情。在作文题目的设置上,要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这样,学生写出的文章才最有真情实感、最有个性。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这样充满童年情趣的文字,正是因为他贴近生活,才使他历久不衰。
2.作文经常让学生自由命题、自拟题目。
传统的作文题目大多是命题作文、内容单一,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几十个人都差不多,完全没有个性。所以,作文教学的着眼点应该放在改革作文命题的方式上,唯有如此,才能改变学生“千人一面”的作文现状。
让学生自由命题是一种比较好的尝试,往往受到学生欢迎,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有话可说的题目习作,他们的写作热情就会空前高涨,就能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不同生活经历、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写作水平的学生都能从作文中找到“自我”的影子,不断增强自我参与意识,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用自己的话写出观察的结果和感受。在作文命题个性化的实际操作中,还可以将教材的命题、教师的命题和学生的命题优化组合,即教师出宽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出题。比如教师可以采用话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等方式,引导学生在较宽的范围内写作,多让学生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多做一些求异思维的训练,一文多作,一材料多文。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变得流畅而一触即发,叙述深刻而入木三分,结构独特而别具匠心,做到了这一步,又何愁作文没有个性呢?
3.让学生自选文体。
自选文体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自由选择一种文体。它体现了教育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同时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学有所长的体现。我们可“放手”让学生尝试用各种文体去习作,同样的内容可用记叙文写,也可用诗歌写,同样的主题可用寓言写,也可用童话写。当然,自选文体还应注意教育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要做到文体规范,告诉学生,作文必须符合自己选定的文体的特点,也就是说,记叙文要有记叙文的笔法,议论文要有议论文的风格;记叙文要以情动人,议论文要以理服人,等等。只有这样,作文才能百花齐放,落英缤纷。
所谓个性化的语言,是指那些新颖、独特能启人深思、引人联想的语言,是那些富含韵味、饱含哲理、耐人寻味的智慧的语言。不同个体的学生及学生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的地域都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学生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与技巧都有差异。所以,为了拓展不同类型学生发展的空间,必须尊重他们的个性语言。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他人的写作风格时,学会综合运用多种笔调去建构自己的个性化语言。写作语言个性化常见的策略有:巧用修辞、长短句结合、运用叠音词、适当使用文言词语、渗透哲理、引用名言警句,等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取不同的表现形式。如有的学生个性幽默,那么他的文章可以幽默风趣些,有的学生喜欢用优美的词句,那么就可以生动形象些,有的学生喜欢用平实的语言,可以朴实见真情……要让学生明确,喜欢哪一类语言,在写作上就应多学习那一类语言的特点和表达技巧,尽量朝自己喜欢的方面发展,充分展示自己的语言个性。
作文评价是一个重要环节,它将对学生的写作热情产生影响。个性化的作文评价,能挖掘出学生作文的闪光点,使学生对作文更有信心。在评改学生习作时,要珍视学生个性化表达,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信心。
1.教师在评改学生的作文时,要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宽阔胸怀。
评改作文不要只是指出不足,而应该以鼓励为主,肯定进步。如有些学生的作文,在立意、结构或技法方面可能会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但只要有闪光的语句,就应予以肯定,这样,才能给学生个性化的作文插上飞翔的翅膀。有时一两句鼓励的批语,胜过一大堆指指点点,尤其是平时的写作练习,用不着求全责备,一个词语用得好也应予以肯定,因为学生需要鼓励,需要享受成功的喜悦。在这一环节上,笔者通常采用“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相结合的方法,让基础差的学生,在和自己过去的比较中,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起写好作文的信心;也让基础好的学生,感到要被别人超越的压力,促使他们去努力提高写作水平。
2.把修改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
张志公先生说:“应当养成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当然,学生的修改需要老师的指导,笔者在教学时进行了如下的尝试:(1)指导自改。每次作文完成后,指导学生反复自改,从文章的立意、选材、布局、语言等方面反复琢磨,字斟句酌,精心修改。(2)教师作示范性修改。教师浏览全班作文,选择一篇最有代表性的文章,精心批改、点评,作为修改的范例印发给学生,再作批改的方法指导。(3)四人一组互批互改。改后全班推荐两至三篇在班上交流,由学生进行评析,教师再进行点评总结。
总之,教师应该把评改作文当做一次和学生进行交流的环节,尽量多批少改,重在讲评。批语针对每个学生,鼓励进步,指出不足;讲评面向全体学生,讲共同的长处,并用商量的态度指出学生作文中的缺点和错误,启发学生自己去改正。
当然,作文教学的个性化,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听任学生“自由”发展,而是要使各种类型的学生在个性张扬的基础上获得较大的发展。个性意味着活力,个性孕育着创新,我坚信,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勤于思考,追求个性,就一定能使学生作文的个性之花处处开放。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福建教育.
[3]语文课程标准.
[4]华长智.创新教育百例.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5]吕叔湘.关于中小学语文教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