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内部治理和自利性业绩归因的限制分析

2015-03-20 20:00鲁君谊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22期
关键词:归因管理层业绩

鲁君谊

(铜陵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所谓自利性业绩归因是指公司管理者在年度会计信息披露的过程中,用较为巧妙的语言向外部信息需求者传达公司的相关信息,具体表现为,公司管理层在对外进行会计信息披露时,将公司经营中的积极因素归于公司的管理才能与正确决策,而将消极的业绩则归属于外部市场经济的不利因素影响,以期能使外部信息需求者能根据公司所披露的积极业绩信息作出有利于公司运营和发展的决策,这对于投资者和公司管理者来说,双方的地位是不对等的,过度的自利性业绩归因操作往往是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的.

1 关于自利性业绩归因理论的分析

1.1 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是出于心理学的研究理论,其具体是指,人们如何解释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以及其它因素是如何影响自身以及他人行为、情绪、心理以及情感的学说、观点或者是模型.经归因理论应用在信息经济学中,成为“自利性业绩归因理论”,其与心理学中“归因理论”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该理论在进行归因效果评价时,总是向着对自己有利的、积极的一方解释,并将其归结为自己的劳动和努力;而将归因效果中的不利一面归结为外界因素或者是他人行为,不认为是自己的决策失败或者是管理经营不当不引起,具有明显的“自利性”倾向.

1.2 自利性归因产生的原因

关于自利性归因产生的原因可以从印象管理以及信息经济学的角度进行解释,具体表现如下:

1.2.1 印象管理

1.2.1.1 印象管理的概念

印象管理亦出自于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其是指作为独立性的个体,人在面对外部环境时并不是像动物一样做出本能的应激反应,而是有意识的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扭转外界对自己的看法,以便建立起对自己有利的社会形象,实现自己的特定目标.而在公司的年度报告中,总是有大幅度的文字陈述报告,投资者在获取相关信息时,不仅是通过查看公司的会计数据,亦会根据公司的年度陈述报告进行相应的决策判断.这就为将印象理论应用到公司报告研究中提供了一定的空间,而公司的年度报告也正是通过印象理论的应用,巧妙的设计语言信息,以不断调节和控制呈现给他人的信息,倾向于向别人展示所期望的信息,而尽可能的隐藏投资者所不期待的、虽本公司业务经营不利的信息.

1.2.1.2 印象管理理论的策略

印象管理理论的策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尽可能的彰显自己的成就,并使别人能够全面认可和看到自己的努力,此为获得性印象管理策略,包括自我抬高、威慑、恳求等;二是尽可能的弱化或者是隐藏自己的不足之处和弱势,此为保护性印象管理,包括归因以及合理化理由.综上所述可知,将印象管理策略总的概括来讲就是“扬长避短”.

在公司年度报告中最常见的印象管理策略就是自我抬高,以尽可能的让信息需求者看到自己的成就、努力以及能力,引导其作出有利于自己的经营决策,具体表现为公司的“自我粉饰”,也即通过运用印象管理的手段调整本公司年度报告中的信息,对公司的财务报告信息、公司日常经营状况以及年度经营成果、社会公益及形象等进行全面的美化,做好“门面修饰”工作.

而当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出现消极事件时,其常用的就是印象管理策略就是归因,这也是本文研究中“自利性业绩归因”的重要理论基础.也即在公司进行年度信息报告时,尽可能的通过巧妙的、含蓄的语言对消极事件进行修复性重新阐述,以合理性的理由阐述、本公司对待事件诚恳的态度及所作出的补救措施等尽量的减轻消极事件对公司经营发展和社会影响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1.2.2 信息经济学

1.2.2.1 代理关系的存在

在上市公司的管理过程中,管理层和股东之间存在着代理的关系,股东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是处于企业之外的,其既不对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进行管理,又不能对其进行实时的监督.而管理者则直接参与企业的日常经营和管理活动,掌握较多的企业信息,这就会促使管理层很有可能利用自身所掌握的信息蒙骗股东以及投资人,以增加自身的财富.当企业经营过出现消极事件,如企业经营业绩下降等,股东并不能对导致该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的探究,而管理层则可将其归结为不可控的客观因素,减免自身的经营责任.这种代理关系的存在亦是是解释管理层自利性归因倾向的重要方面.

1.2.2.2 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管理层自利性归因倾向的必要前提.投资者获取公司信息的唯一途径就是公司的年度报告,因为其自身并不参与到公司的经营过程中,无法全面的掌握公司的经营信息,这也是其进行判断和决策的重要因素.而公司年度报告的信息发布则是由管理层掌握的,其全程参与到公司的经营活动中,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以及变动情况拥有最全面的信息,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业绩信息发布内容进行全面的粉饰,使展现给投资者的信息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具有夸大企业优势,弱化企业不足的“自利性归因倾向”.

综上所述可知,公司的管理者占据着公司年度报告信息发布的主动权,无论是从印象管理,还是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其都具有足够的自利性归因理由,并采取相应的方式来引导投资者做出最有利于自身的投资决策.

2 公司内部治理对自利性业绩归因的限制作用

2.1 自利性归因的限制条件

相关研究者认为,在经济活动中,管理层是否产生自利性归因行为主要取决于其对增强自我估价可能性的权衡.管理层一般都是较为理性的存在者,其在进行信息加工时,会对归因成果以及给自己带来的益处和后果进行全面的权衡,以判断这种归因是否合理、是否能为人所接受.自利性归因的限制条件具体表现如下:

2.1.1 对潜在原因“合理性”和“可接受性”的权衡

当管理层在对消极事件进行解释时,其总是尽可能的使事件的“归因”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以及尽可能的增加该“归因”的可接受性,只有当消极时间的原因看起来的是合理的、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才是符合自己需要和愿望的自利性归因行为.这就意味着管理层只有在很肯定某种解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以及可接受性,其才会做出利己的归因行为,而不会无视客观随便做出没有说服力的归因行为.

2.1.2 被他人否定的可能性和自己所能承担后果的权衡

在公司管理层做出自利性归因行为之前,无论其有多么充足的理由,其也要对被他人否定的可能性进行预测,并权衡自己的归因行为遭到否定时,自身所能承担的最大后果,这是限制其归因行为的重要因素.管理者在做出自利性归因行为时,会充分考虑到被他人拒绝的可能性,若这种可能性很大,其很有可能就会放弃这种自利性归因行为,至少会对其加以修饰,使其尽可能看起来更有说服力,不带有那么强的自利性;若这种可能性较小,且一旦被否定,其有足够的能力承担由此所带来的后果,其就会选择这种自利性归因行为.

2.2 公司内部治理对自利性业绩归因的限制作用分析

从上文所述可知,管理层在做出自利性业绩归因行为时会对利己以及他人的否定进行全面的权衡,当被否定的可能性较大时,其就会放弃自利性业绩归因行为,这就对管理层的自利性归因行为产生了限制性的作用.而在上市公司中,董事会、监事会等公司内部治理机构对管理者的行为进行全面的监督、审查,那么管理层的自利性归因行为就会因有被这些机构否定的可能性而得到限制.公司内部的这种权力制衡机制也被称为公司的内部治理机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对自利性归因行为的限制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2.2.1 管理层持股对自利性归因行为的限制作用

管理层和股东之间代理关系的存在是管理层持股对自利性归因行为起限制性作用的重要前提.管理层持有的股份越多,其与股东利益一致性的程度就越高;管理层持有的股份越少,其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分歧就会越大.这就表明,管理层持股和自利性归因行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管理层持股越多,自利性归因行为倾向就越小;管理层持股越少,自利性归因行为倾向就越大.

2.2.2 股权集中度对自利性归因行为的限制作用

股权的集中度对自利性归因行为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当公司的股权大部分集中在大股东手中时,大股东就拥有了对公司的绝对控股权,其往往会通过隐蔽的内部交易侵害到小股东的合法权益,而此时的会计信息更多的代表的是大股东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使得此时的会计质量下降;而拥有相对控股权的股东,其对管理层的监督往往更加具有效力,也正是因为有相当数量的股份存在,他们在对管理层进行监督时更有动力,对管理层自利性归因行为的发生产生一定的限制性作用,财务会计信息的客观性、真实性也就更高.这也就意味着,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和自利性归因行为呈现出U型的关系,只有当公司大股东对公司股权拥有相对控制权时,才会对自利性归因行为产生一定的限制性作用.

2.2.3 股权制衡度对自利性归因行为的限制作用

当公司股权持有较为均衡时,也即在股东的组成中,有一定数量的股东拥有份额相当的股份,这不仅会对公司的第一大股东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同时彼此之间亦会形成一种制衡的关系,任何股东都很难利用特殊的股份优势对公司的会计信息进行自利性归因行为操作.这也就意味着,股权制衡度和自利性归因行为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当股权制衡度较强时,公司管理层的自利性归因行为倾向就越小,也即对自利性归因行为起到了一定的限制性作用.

2.2.4 审计委员会的设置对自利性归因行为的限制作用

公司内部机构的审计委员会是董事会下属的专门性委员会,主要负责公司内部财务信息披露的审核以及内控制度的审查等,并至少有一名独立的董事为会计专业人士,其直接影响着公司财务会计及控制系统的工作质量.

公司的审计委员会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并对管理层起着一定的监督作用,因此,独立性较强的审计委员会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公司的财务会计信息及披露的质量.这就意味着两者之间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当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较强时,管理层的自利性归因行为倾向就越小,也即对自利性归因行为起到一定的限制性作用.

3 结语

综合上述可知,公司管理者在公司正常经营的过程中,由于其掌握较为全面的公司经营信息,和公司股东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关系,这就使得其在公司年度信息报告中,更容易作出自利性归因行为,对投资者或者是股东产生一定的误导性,不利于其合法权益的维护.但其自利性归因行为的发生受到一定因素的限制,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则是限制该行为发生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公司经营和管理的过程中,要建立其合理的内部治理结构,以限制管理层自利性归因行为的倾向.

〔1〕蒋亚朋.上市公司盈余变动归因信息披露中的自利性倾向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8(06).

〔2〕候峰,王敏.我国上市公司年报自利性归因倾向研究[J].会计之友,2008(06).

〔3〕胡潇潇.自利性业绩归因及公司内部治理的限制作用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9.

猜你喜欢
归因管理层业绩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一图读懂业绩说明会
促进高中生积极学习数学的归因方式研究
朗盛第二季度业绩平稳 保持正轨
主要业绩
核安全文化对管理层的要求
三生业绩跨越的背后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
高级管理层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