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晶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财经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1)
随着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企业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采用信用销售的方式。许多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因收款困难、大量不良应收账款、资金周转不灵导致经营陷入困境。
中小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只有不断地扩大销售,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管理层偏向于业务的增加,在应收账款的讨回方面精力相对较少。而且中国的传统文化使许多老板习惯于在年底进行债权讨回,而那时大家都处于繁忙阶段,互相的债权债务缠身,应收账款的数量自然而然就增加,不良应收账款也就增加。长此以往,逾期应收账款的比例也就不断上升。专业机构统计表明我国中小企业营运资金中应收账款所占比重已经高达50%以上,逾期应收账款比率高达60%以上。
计提坏账准备有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销货百分比法和个别认定法四种常见方法。大多数中小企业计提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是采用余额百分比的方法,即按照期末应收账款的余额乘以一定的百分比得出估计的坏账损失。由于赊销额的不断增加,中小企业催收力度不够,企业应该计提的坏账准备也会不断增加,坏账率也会不断上升。
2.1.1 企业盲目扩大销售,缺乏风险意识 现如今由于开办中小企业的要求降低,许多稍有能力和有创业意识的人都选择创业,所以中小企业数量近年剧增,竞争也就愈发激烈。企业要想在竞争中不被淘汰,抢占市场,赊销产品就成为一个重要手段。采用赊销一方面可以减少企业库存;另一方面会增加企业的客源,扩大销售。特别是新办企业,赊销可以使购货单位了解企业的经营内容,在企业前期生存中更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赊销也是一把双刃剑,盲目扩大销售必定导致不良应收账款的发生,使流动资金减少,影响资金周转,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甚至危机。
2.1.2 企业不善于进行账龄分析 所谓账龄分析是指企业对应收账款发生时间设置相应的时间区间,分析其可收回账款的概率,再根据时间区间判断应计提的坏账是多少。许多中小企业由于规模不大,财务制度也不很完善,加上财会人员为了减少工作量或因为自身的专业能力原因,忽略了账龄分析。由于账龄分析的缺失,企业可能会对多少客户在折扣期内付款、信用期前付款、信用期后付款以及多少应收账款已经成为坏账、呆账的情况缺乏了解,因此导致更多不良应收账款的产生。
2.1.3 企业信用机制的建设不完善、不健全 凡事都是一把双刃剑,客户既是企业的财富来源,也是企业的风险来源。许多中小企业对客户的资信状况并没有进行分析评估,只是一味地追求销售。没有认真搜集并分析客户的财务资料,没有为客户建立信用档案。一些销售人员为了业绩向客户提出可以推迟付款,而财务人员在业务发生时就已经入账,这样两者之间就会产生一个时间差,应收账款的时间就会拖延得更长,导致不良应收账款的产生。
2.1.4 应收账款管理责任落实不清晰 许多企业赊销责任和货款追缴责任相分离,即负责赊销的往往是销售部门,而货款的追讨则通常是财务部门。特别是有一些企业,实行职工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相挂钩,销售人员出于个人利益的驱动,只关心销售和提成,不关心货款的安全,出现盲目赊销,为应收账款顺利收回造成隐患。中小企业财务部门人手不足,货款追缴也很难有较大力度,难以解决不良应收账款问题。
2.1.5 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催款不力 在日常经营中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经济问题的企业很少。一方面,企业管理者自身的法律意识淡薄;另一方面,即使考虑到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为打官司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即使打了官司是否能够有效执行又是个问题,企业考虑到成本与效益,很大程度上可能会放弃法律手段。另外,有些企业为了留下客户资源,对购货单位偿还货款一再退步,也不运用法律手段进行追讨,无奈时也只能拖欠其他单位的货款。
2.2.1 买方市场,供给远大于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商品供给过剩,买方在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销售方为了增加客户订单,采用赊销手段。随着赊销的增加,应收账款数量加大,加上企业管理者对应收账款管理不到位,导致不良应收账款的可能加大。
2.2.2 国家鼓励新办企业,客户本身的支付能力有限 现如今国家鼓励公民创业,对许多企业有税收优惠政策,优惠政策刺激了公民的创业意识,降低了创办企业的门槛,使新办企业发展加速,特别是小微企业。但是,大多新办企业的规模并不大,资金不到位,管理机制不太成熟,加上赊销,使得企业可能会有暂时的资金周转困难,支付能力有限,只能拖欠货款,无法在当初的承诺期内按时付款,给赊销企业带来困扰。
2.2.3 公民信用意识不强,存在道德风险 自古以来,我们就讲究诚信为本。但在21世纪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并没有做好,诚信意识薄弱。我国有关诚信的法律制度建设又不完善,对诚信缺失行为的惩罚措施并没有制定具体的相关条例。公民诚信意识相对淡薄,没有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
企业在不断地赊销商品,但在发货的同时并不能及时地收到货款,企业可以使用的货币资金减少。存货减少后,企业需要购进新一批存货,这又需要一笔资金。而企业对逾期不还款的客户因为催款不力或自身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使应收账款的回收率并不理想,企业可以使用的货币资金减少,致使周转不灵,企业资金使用率下降,限制企业的发展。
随着企业赊销的增加,表面上看收入是增加,但不代表企业实际收到款项,这种收入确认方式无疑是放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果。假设由于应收账款问题没有合理缓解,期末企业应计提的坏账准备也会变多,若是企业还不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就会导致货款难以收回,对可能发生的损失也就不能充分估计,使企业存在潜亏或损失。
根据国家政策规定,企业需要按照本期发生的收入缴纳相关税费。首先发生收入,若当期的销项税额大于进项税额就要交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当期缴纳税金的多少与收入息息相关,由于赊销问题得不到合理的解决,许多收入并不是实到款项,不代表企业现金流入,这就意味着企业需要动用有限的资金来支付尚未实现现金收入所产生的税金支出,加重企业资金紧张,间接增加融资成本。
应收账款占用资金会使企业不能使用这笔资金,而这笔资金在未来的时间段里可能会被企业用来投资开发项目、还款、发放福利等。由于这笔资金的缺失,企业只能放弃利用,等于放弃这笔资金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收益,产生机会成本。当赊销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越大,占应收账款的时间越长时,企业机会成本、融资成本就会越高,收益就会减少。
4.1.1 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国家应该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体制,加强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完善,营造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有关企业信用体系的法律就成为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制定者与维护者,而不是评价企业信用程度高低的裁判。从行政法律角度出发,当企业三番两次拖欠货款,拒绝履行合同义务时,经过工商部门的确认,工商部门有权依法吊销其营业执照。
4.1.2 建立个人与单位信用档案制度 国家应建立个人与单位信用档案制度,信用档案记录个人与单位的信用历史。企业进行赊销交易前,可以从中了解交易伙伴的信用历史,考虑是否合作。若信用较低,可以直接不进行合作或者降低交易额,从根本上减少不良应收账款的产生。
4.2.1 加强对合同的管理 企业之间的经济交易往来,大多是通过制定合同的形式进行的。企业不能只在乎将产品推销出去,应抓住合同签订前后的管理。销售合同要素在制定前必须要考虑周全,尤其是货款的支付方式,优惠方式,延期付款的违约情况。市场环境日益变化,企业应随时关注可能会对合约履行产生影响的因素,对不利于本企业的变化要及时调整,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及时对合同进行补充修改、变更或终止。
4.2.2 要制定合理有效的信用政策 信用政策是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信用政策应该把信用标准、信用条件、收账政策三方面结合起来,考虑三者的变化对销售额、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坏账成本以及收账成本的影响。制定合理有效的信用政策,是中小企业降低不良应收账款的必须管理环节。
4.2.3 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对应收账款的回收很重要,我们提倡不相容职务相分离,与交易无关的部门和人员不得干涉货款的回收情况,防止徇私舞弊。销售部门要负责回收应收账款,销售人员的报酬不仅与销售业绩挂钩,也与货款收回率挂钩。财务人员负责监督货款的回收进度和资金结算。企业内部相互牵制、相互监督,防止一方独大。
4.2.4 建立切实可行的对账制度 企业在建立总分类账的同时,也要按照按客户的名称分别设置明细分类账,来详细记录客户应收账款的进度。有关赊销业务的登记不能由一人执掌全过程,应该分工合作。
总之,中小企业要想在优胜劣汰的经济环境中生存下来,减少不良应收账款至关重要,只有如此,才能健康顺利地发展。
[1]田利.企业应收账款风险形成及对策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S1):78.
[2]刘锡山,刘轶男.应收账款精细化核算与管理方法[J].财会月刊,2014(3):40-41.
[3]国燕萍,郭黎.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策略[J].财会月刊,2013(14):87-88.
[4]周青浮.河南省中小企业信用管理状况探析[J].企业经济,2014(8):95-99.
[5]冯俊萍.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质押融资行为与博弈选择[J].财会通讯,2012(14):9-11.
[6]张羽丰.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质押融资风险防范[J].中国金融,2013(1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