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玲
(新疆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新疆工作的总目标。实现新疆的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就必须解决意识形态领域新疆社会的价值认同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民族团结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新疆各民族价值共识和实现民族团结的基础和保障,是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养分和食粮,是增强文化认同的价值指向。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是现代文化的引领者,是新疆建设和发展的生力军,更是“三股势力”与我争夺的主要对象,作为各民族群众的精英群体,他们的价值认同直接影响着新疆的社会稳定,因此,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流价值理念成为凝聚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价值共识的精神纽带,实现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共识和“四个认同”,才能根本保障新疆社会的安全稳定和长治久安。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全球一体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全球化过程中,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变革,同时也是政治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矛盾冲突的过程。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中,新疆一直以来处于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前沿阵地,斗争形势异常严峻。中东伊斯兰国家以及中亚地区的极端宗教势力和组织正在严重威胁和深刻影响着新疆的社会稳定,民族分裂活动或暴力恐怖活动不断发生,新疆地区正处于暴力恐怖活动的活跃期、反分裂斗争的激烈期、干预治疗阵痛期“三期叠加”的特殊形势下,新疆反分裂斗争呈现出长期性、复杂性和尖锐性的特点。同时,新疆社会正处于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的历史进程中,利益结构的调整,现代意识的冲击,传统思想观念将逐步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现代的新思想和新观念,当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交流碰撞,必然带来多元的价值冲突。
19世纪美国思想家托克维尔指出:“一个社会要是没有这样的信仰,就不会欣欣向荣;甚至可以说,一个没有共同信仰的社会,就根本无法存在”。因此,在多元价值取向以及多样的利益主体并存的现代社会中,必须要有统一的信仰与价值目标才能将社会个体凝聚在一起,将社会成员的思想与行为统一到共同的理想与目标中,使国家、社会与民族向着主流的一致的方向发展。
面对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党在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任务,这无疑为全社会公民的信仰和价值目标指明了方向,它凝聚着全党全社会的价值共识,是兴国之魂、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强大保证和无限动力,是将社会成员的思想与行为统一最好的黏合剂。同样,新疆面对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宗教极端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巨大挑战以及社会转型带来的价值冲突,也必须解决各族人员的价值共识问题。
新疆社会的安全稳定和长治久安需要坚决同民族分裂分子斗争到底,需要各族人民团结在一起,形成价值共识,新疆各族人民的价值共识就是实现个人价值准则和取向与社会主流价值理念相一致的过程,也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层面提出了各族人民共同的理想目标,即是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理想和目标必须成为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追求。
新疆社会现代化进程正是传统农耕社会向现代文明社会转型的过程,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呈现出不同的价值要素,相互摩擦和碰撞必然带来多元的价值冲突,教育公平、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医疗保障等社会问题不可避免地凸显出来,这些问题必然会影响着民族团结和谐,因此,要求我们必须建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现代社会,这是实现民族团结的基础和保障。而作为个体来说,必须将自身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语言方式、行为模式、风俗习惯等融入到现代文化中,必须回归现代理性特征,“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正是体现了现代文化和道德意识,应成为满足各族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新期待。因此,实现新疆的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必然要在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形成一个有效的价值根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新疆长治久安的必然选择。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推动新疆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否存在正确的价值认同是影响新疆社会安全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关键所在。但是,在新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中,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一直是“三股势力”与我争夺的重点对象,加之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在民族成分、文化背景、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思想认识、语言文字等方面与汉族学生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就决定了他们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取向面临着多元价值要素的冲击和挑战。
首先,宗教信仰的冲击和挑战。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宗教共同发展的地区,经过长久的历史积淀,宗教教义、宗教礼仪、宗教文化已经渗透到新疆少数民族物质和精神生产生活的诸多方面。由于新疆经济发展的滞后和不平衡性,决定了新疆偏远贫困地区的宗教仍然保留着较为浓厚的传统色彩。因此,宗教力量对于新疆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来自南疆三地州和边远山区的少数民族学生自小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对宗教还怀有浓厚而朴素的情感,部分学生持有宗教信仰,将自身的精神追求寄托于宗教神灵,把现存的社会制度看成是神灵加意志的体现。很多信仰宗教的学生在校期间从事宗教活动,行宗教礼仪,如在宗教节日做乃玛孜、封斋、祷告等,还有的学生穿着带有宗教色彩标志的服饰。
其次,文化差异的冲击和挑战。一方面,新疆传统文化是中华灿烂文化的一部分,特有的风土人情、民俗风貌体现了少数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对于新疆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应该继承、保护和发扬。新疆高校是新疆传统文化传承的动力源泉,在新疆高校中,少数民族大学生从风俗习惯到行为服饰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各自民族独特的传统文化特点。如很多少数民族女生进入高校学习后,仍然头戴丝巾,保留着传统民族服饰的特点。另一方面,各民族之间存在着的客观的文化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矛盾和问题,影响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在新疆高校中,由于某些学生缺乏对民族传统风俗习惯的认知和了解,在共同的学习和生活中很容易触犯少数民族的禁忌。还有的少数民族学生存在狭隘、封闭的民族意识,过分强调本民族自身的特点和利益,在维护本民族文化及利益的同时,不分良莠地将一些落后甚至是糟粕也视为本民族的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和宣传,同时对其他民族可以借鉴的文明成果加以排斥,陷入狭隘的民族利己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中去。
再次,“三股势力”的冲击和挑战。以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为宗旨的境内外“极端宗教势力”、“民族分裂势力”以及“暴力恐怖势力”从未停止过对新疆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在学生中发展成员,建立组织,他们利用学生朴素的宗教情感和狭隘的民族情绪宣传分裂思想,鼓吹新疆“独立”“排汉反汉”等论调,兜售他们的政治理念和价值体系。利用网络传媒途径,制造反动思想舆论,传播非法出版物,这种隐性的宣传途径对于涉世未深的青年学生具有很大的煽动力,很难加以监管和控制。“7.5”事件中有部分学生参与了游行和打砸抢暴力活动,还有学生在学校传经布道,观看非法宗教视频、书籍,从事非法宗教活动等,从思想深处受到民族分裂主义的毒害,对党和政府持有敌视态度和情绪。
青年一代在任何时期都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更是新疆建设和发展的动力源泉,他们是新疆各民族团结和谐的催化剂,是现代文化的引领者和践行者。据相关统计,由于家庭环境及风俗习惯的影响,90%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毕业后将选择留在新疆家乡就业,他们将成为当地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的人才资源,他们的价值判断和思想导向将深刻影响着家乡人民的价值观生成。但是面对宗教信仰、文化差异和“三股势力”的冲击与挑战,如何将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统一到全社会人民共同的理想与目标中,如何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主流价值认同是保障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势必的问题。
面对新疆高校多元价值要素的冲击与挑战,新疆各族大学生迫切需要强有力的思想武器来统一认识,抵御干扰和侵犯。我们应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起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奋发向上、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培植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共有的精神家园。其前提问题就是培育和凝练体现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利益价值诉求的核心价值理念。一方面,凝练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核心价值理念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为基础和原则;另一方面,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新疆各族人民通过生产生活实践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这不仅是新疆人民的巨大财富,更是凝练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根基,它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因此,概括起来,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应倡导的核心价值理念为“爱国爱疆、团结互助、敬业奉献、包容创新”。
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本质要求和真实体现。新疆各族人民的爱国情怀在历史的长河中源远流长。无论是抗日战争时期还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新疆经历的数次磨难中,爱国精神始终是使新疆统一于祖国怀抱的一面大旗。爱国爱疆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对于新疆人民来说,爱疆是对这片热土美好情感最真挚的表达,可以说,爱国必先爱疆,爱疆就是爱国。爱国爱疆是新疆与祖国大家庭融为一体的情感纽带,正是有了这一纽带,将新疆人民和祖国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也正是因为这种情感的凝聚和累积,使新疆人民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国家自豪感,忠于祖国和人民,愿意为祖国的利益牺牲自己,在整个民族和国家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能够产生不可估量的巨大威力和创造能力。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是祖国发展壮大,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也是生活在新疆这片热土上,对新疆发展建设起巨大推动作用的动力源泉。首先,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应建立起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一种理性自觉。这种理性自觉要以个人与祖国关系的理性认识为基础。作为公民个人,关心和维护祖国荣誉和利益,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自己不可推卸的政治责任和义务,应该作为无比高尚的政治选择和道德取向,爱国正是公民意识的强烈彰显,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大学生应不断加深公民身份的认同而淡化民族身份的认同。其次,将爱国爱疆精神作为与敌对势力斗争的武器。境内外分裂恐怖势力进行的分裂活动还在继续,如何能够维护祖国统一,新疆和谐稳定,坚定不移地在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反渗透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这更需要秉承爱国爱疆的坚定信念,时刻牢记新疆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与分裂分子的斗争中立场坚定,敢于亮剑发声,真正将这一核心价值理念践行到实处。
在中国历史的渊源长河中,团结互助始终代表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她深深地印在中华民族意识中,是贯穿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在新疆,解决所有问题的根本就是民族团结。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届政府就提出了“和平、民主、统一、团结”的政治主张,各民族之间消除了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不同生产生活方式的隔阂,团结在一起,艰苦奋斗,克服恶劣的自然条件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将沙漠变为绿洲,开拓出美丽新疆的美好图景。团结互助的价值理念已经根深蒂固地植入各族人民心里。经历“7.5”事件后,新疆人民更加意识到团结互助的珍贵与来之不易,这是用鲜血和泪水换来的宝贵财富,新疆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
团结互助是新疆人民自身最具代表性的价值理念,同时也应该是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质决定了团结互助是每个学生应遵循的价值取向。在新疆高校,一个学校里可能有来自不同地域的学生,有土生土长的南疆农村学生,也有来自内地偏远地区的山村学生,还有来自从小在兵团长大的支边青年后代;一个班级中可能有各种民族成分的学生,有维吾尔族学生,汉族学生、哈萨克族学生、回族学生、蒙古族学生同在一个教室里学习,一个宿舍中可能会存在多种语言的交流方式,有维吾尔语、汉语、哈萨克语、蒙语等等,一个校园里可能会有各具民族特色的活动,有新疆传统的少数民族歌舞,还有具有现代气息的文艺表演,所有这些都体现了新疆高校不同于内地高校鲜明的地域特色,如何将多地域、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化的众多特质融合在一起,凝聚成一股力量,形成巨大的合力,保证高校的和谐稳定,实现大学教育的目标,这需要各族学生的理解包容,需要他们树立团结一心的意识。
敬业奉献是新疆人民引以为豪的伟大品格。新疆这片土地广袤辽阔,资源丰富,但是生态环境恶劣,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新疆人民就是凭借不畏艰苦,甘于奉献的精神创造了今天的美丽新疆。新中国成立以来,援疆的各族人民群众把新疆作为他们的第二故乡,在几十年的生产实践中,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和毕生精力奉献给了这片热土,将自己的子孙后代留在了这里,继续扎根这片热土,建设和发展新疆。面对境内外分裂分子的暴力恐怖活动,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在一起,从来没有畏惧任何敌人,毅然决然地坚守这片土地,做好与敌对分子长期斗争的准备。可以说,敬业奉献是新疆人民表现最为突出的精神品质。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经济贫困的地区就是依靠一代代的援疆人民和当地人民的共同奋斗才有了今天的美好生活,在新的时代下,新疆偏远地区同样需要有知识有文化有素质的年轻大学生去支援建设,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因此,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是党和政府对当代大学生的殷切希望也是新疆实际情况的客观需求。在选择就业过程中,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语言及文化差距,就业问题仍然是一个难题,多数少数民族学生愿意回到家乡,为家乡的建设发展事业做出贡献,对于他们来说新疆是他们毕生都不愿离开的地方,奉献这一价值取向与他们自身的人生价值形成了天然的契合。但对于在新疆生长的汉族学生来说,与内地大学生存在同样的想法,希望自己能够留在现代化发展程度较高的大中型城市,由于这些地方就业机会饱和,汉族学生的就业问题也难以解决。目前,新疆政府实施了基础就业大学生学费代偿政策,就是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去工作的一个重要举措。因此,在新疆的特殊区情下,这一价值取向更是新疆大学生应该选择和倡导的核心价值,是新疆建设和发展的客观需求。
我国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就新疆地区而言,文化多样性的特征尤为突出。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和杂居、多种文化体系交错融合,多种宗教并存和相互渗透的地方,是一个典型的文化多样性区域。目前新疆已形成了包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宗教文化、草原文化、兵团文化等多元文化格局,新疆丰富的文化是由新疆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我们继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既要保护文化多样性,同时也要增强文化的共同性或统一性。文化多样性是各民族认同的基础,文化的共同性或同一性是中华民族和国家认同的基础,必须以包容创新的态度对待新疆各民族文化传统,在继承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创造新疆一体多元文化的新辉煌。唯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和发挥新疆文化多样性的资源优势,推动新疆文化发展,繁荣中华文化,实现民族的融合和国家统一。
新疆高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既是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又是现代文化的引领者。一方面,各族大学生应学会包容和接纳各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有益因子融入到学习和生活中,作为自身继承和发展的价值准则。比如维吾尔族传统文化中体现的宽容和乐观,哈萨克族文化中体现的勤劳和勇敢,伊斯兰宗教文化中体现的仁慈与孝道,这些都可以成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养分,各族大学生都应该兼容并蓄,互相取长补短。另一方面,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应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利用自身优势,推进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社会,结合新疆实际,成为新疆文化创新的桥梁,将新疆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向全中国甚至全世界,将新疆的文化建设成为富有时代精神、顺应最广大人民现实利益和需要的社会主义文化。
[1]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下)[M].董国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524.
[2]查尔斯·泰勒.自我的根源:现代认同的形成[M].韩震等,译,北京:译林出版社,2001:41.
[3]张运德.强化“四个认同”教育 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J].实事求是,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