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业呈现新常态,养殖场(户)该如何应对?

2015-03-20 19:20刘国信
河南畜牧兽医 2015年8期
关键词:养猪业猪价养猪

刘国信,杨 锋

(阳城县畜牧局,山西 阳城 048100)

养猪业呈现新常态,养殖场(户)该如何应对?

刘国信,杨锋

(阳城县畜牧局,山西 阳城048100)

近年来,随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养猪业生产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革,散养户大量退出、规模化猪场快速跟进的格局逐渐形成;同时,高风险、高成本、高科技的特征也日趋明显。面对养猪业出现的新常态,在挑战与机遇并存,挑战大于机遇的情形下,今后养殖场(户)的路该怎么走?是坚守?还是退却?未来养猪业靠什么求生存、求发展?已成为业界共同探讨与亟待解决的问题。

1 传统产业存在弊端,转型时期面临阵痛

俗话说,猪粮安天下。长期以来,养猪业是我国食物安全的基础产业和战略产业,也是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猪肉产品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副食品。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生猪产业无疑也在经历着结构调整的重大变革,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生产方式存在的弊端与转型发展中的阵痛也在逐渐显现。

1.1基础设施非常薄弱,生产方式相对落后

相关调查表明,目前全国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下的分散饲养占养殖总量的30%左右,而在中小型规模养殖场(户)中,大部分生产设施设备落后,饲养管理粗放,养殖环境差,标准化养殖比重低。目前生猪生产总体上仍处于数量增长的粗放模式状态,出栏量虽然增长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生产效能和成本存在很大差距。

1.2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养殖效益明显下降

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玉米作为主要的饲料用粮呈现刚性需求,其增量远高于国内粮食预期增量,导致价格不断攀升;同时,养殖用地难、用工难、融资难等问题也对养猪业发展形成严重制约;特别是近年来,在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生猪生产成本大幅上升,但生猪价格并未相应上涨,致使养殖利润空间受到挤压,一直处于亏损或微利经营状态,整体效益明显下降。

1.3疫情形势不容乐观,食品安全存在隐患

近年来,由于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加之环境污染加剧,饲养管理不善,抗生素滥用等问题,加剧了细菌、病毒的变异速度,同时使猪的抗病力严重下降,生猪疫病呈现多发、高发、混感态势,不仅增加了治疗难度,导致死亡率增加,而且猪肉产品质量问题时有发生,食品安全风险飙升严重削弱了我国生猪及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1.4供求关系严重失衡,市场波动更加频繁

受生猪产能过盛、猪周期和国内外经济大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生猪市场波动频繁,猪周期被打破,淡季不淡、旺季不旺反成为常态,让人难以捉摸,对农民稳生产保供给、促增收非常不利。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越来越开放,国外猪肉、种猪不断进入国内市场,由此对国内养猪产业带来了严重冲击。

1.5环保压力不断增大,散户养殖进退两难

近年来,随着养猪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开始显现。2015年“史上最严环保法”的实施,将迫使散户退出历史舞台,规模场(户)环保投入增加。据悉,目前一些地方政府正在积极推行限养和禁养政策,环保问题已经关系到养猪业能否在某些地区继续生存;同时,由于规模场(户)环保投入的增加,将使生猪养殖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总之,当前我国猪业生产大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于广大散养户和中小型规模养殖场(户)来说,挑战大于机遇,经营困难重重,已经严重制约产业的良性发展影响到农民的增收致富奔小康进程。

2 散户退出明显加快,资本扩张有点“任性”

近两年生猪市场持续低迷,猪价反弹上涨的时间远远少于猪价下跌的时间,不少养殖户承担了巨额亏损,抱怨连连的同时已开始加速退出市场。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经历了2014年这一次洗牌后,未来散户退出不可逆转,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快速跟进将成为必然趋势。但同时需要警惕,跨界资本的无序扩张,将再次增加产能,拉低猪价。

相关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年末,全国生猪存栏46583万头,同比下跌1.7%;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368万头,比2013年减少600余万头。能繁母猪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个体散养户退出猪市或者淘汰母猪。事实上,由于2014年养猪效益处于近10年来最低水平,不少散养户已经彻底“伤不起”。首先,迷离的猪市让人再也看不懂。去年年初低迷,5月非常规短暂上涨后再迅速回落,去年年底再次低迷,“旺季不旺、淡季更淡”早已让养殖户蒙上了亏损的阴影,即使猪价出现偶尔的上涨,也始终不敢补栏;其次,大多数散养户资金链断裂,即使想补栏,也苦于“囊中羞涩”,只得作罢;再者,猪病频发、原料价格上涨、政策限制等因素也让越来越多的散养户被迫退出。

经历了2014年猪价深度低迷的影响,在业内散户退出加快、能繁母猪存栏量大幅下降的同时,业外大佬跨界养猪的计划却在雄心勃勃地实施。2014年11月,温氏集团CEO温志芬在公开场合宣布,当年温氏集团生猪出栏预计达到1200万头,而2013年该公司生猪出栏则为1013万头。也在去年11月,雏鹰农牧对吉林子公司增资1.5亿元,投产之后,该公司的生猪产能将由目前的360万头提高到760万头。前不久,牧原股份与河南省滑县政府签订协议书,将建设年出栏40万头的生猪产业化项目,预计五年内全部达产。据悉,牧原股份还在河南邓州、南阳、唐河、扶沟和湖北钟祥、山东曹县等地建设生猪养殖基地,如果扩张项目全部达产,生猪产能将超过600万头。还在路上的资本大佬,诸如大北农集团,则计划到2020年在东北三省控养1000万头生猪;中粮集团也将投资30亿元,兴建百万头生猪养殖基地;此外,就连万达集团、恒大集团、高盛、武钢、广东德美化工、山西焦煤集团等业外大佬也都有数量庞大的跨界养猪计划,因而被戏称为“金融猪”、“钢铁猪”、“IT猪”、“化工猪”、“煤炭猪”等等。

业内人士指出,在行业持续低迷的当前,跨界资本大佬极速扩张,大肆进军养猪业,无疑会带来生猪产能的再度增加,使人们对于未来猪价的反弹心生诧异;与此同时,各方所采用的生产模式也是利弊共存,是否能取得预期收益令人担心。某些企业一味地不计成本采用先进技术、自动化技术,这种现象并非个案。理性地看,因为资金雄厚,养猪就可以不考虑成本问题,是一种极为“任性”的行为。

3 猪业呈现新常态,未来出路在哪里?

近年来,各个行业都在琢磨和热议着一个词语“转型”,养猪业当然也不例外。在过去的一年,我们越来越能够感觉到生猪市场的压力所在,而养殖户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养猪越来越难了”。猪周期没有规律了,养殖成本越来越高了,风险越来越大了,猪价越来越低了。2014年,养猪人很痛苦,那么,步入转型时代,在新常态之下,出路究竟在哪里?

要想找准突破口,首先必须弄清楚什么是新常态。对于生猪养殖业来说,新常态有两层意思:第一是指整个行业已告别了“猪周期”时代,也再不会让养殖户亏本一年之后,翻过手来就狠赚一年,靠运气来养猪了;第二是指生猪养殖业已告别了高利润时代,进入微利时代。总之,未来猪价会越来越趋向于稳定,不会大起大落,养猪已经没有了暴利,养猪场更加趋向于规模化、标准化、资本化发展而降低养猪成本,提升生产效率是唯一的出路。

对此,有专家表示,如果把高利润看成是生猪产业春天的话,那么今后这样的春天恐怕是等不来了。新常态下的春天,是提高产业素质,苦练内功,自挖潜力,从生产、管理、技术等各方面着手,解决低效率导致的低产出问题途径就是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标准化、集约化、科学化水平,形成以科技进步为主的内涵式增长模式,尽快实现由传统数量型增长向数量、质量和效益并重的方向转变例如,我国现在生猪饲养料肉比和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每千克增重多用饲料0.5kg左右,母猪年产断奶仔猪比国外先进水平少10头以上。这就是差距,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业内人士指出,时代在变,养猪业也必须坚持与时俱进,走创新之路。2014年移动互联网已经大爆发,并打造了一些不可复制的奇迹。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大企业也在不断探索移动互联网与养猪业的融合,试图依托移动互联网打造集农业企业管理、农产品交易及农业投融资于一体的农业互联网生态圈,从而实现从饲料、种子农资采购到生产管理、产品销售、金融服务的全链条综合服务。养猪企业也完全可以借助这种移动互联网与养猪业的融合模式,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子。

如今,随着产业环境的变化,养猪业已成为专业性极强和高风险的产业,也是资金密集型的产业,进入门槛越来越高,因此,针对当前依旧低迷的猪市,到底是控制规模还是继续补栏?不少养猪人感到很困惑。笔者认为,从大形势上来说,应该走规模化路线,小的养殖户必然被淘汰集约化和规模化养殖将成为发展趋势,因而对于多数散养户来说,选择离开是顺应产业发展和政策引导之举,也是理性之举;当然,如果散养户已经有了一定的资本积累,而且养猪技术水平确实领先于大多数人,这种情况下坚持留守则无可厚非。

对于中小型规模养殖者来说,根据分析,今年后市行情将有一定反弹,明年猪价将回归理性,因此,调整猪群结构保持养殖规模,适时适度补栏是首选;对于跨界资本大肆进军养猪业,大规模无序扩张的态势,则建议谨慎为之,政府、部门及社会更应给予应有的警示、关注与政策引导,以免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而不能自拔,造成更大的损失。□

猜你喜欢
养猪业猪价养猪
2022年养猪业或将迎来“大变局”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2020年养猪业盘点
猪价见底了吗?
猪价再降下去 巨头也挺不住了?
养猪
七月猪价或开启阶段性快速上涨
“中美贸易战”养猪业可能发生的事
供大于求,猪价上涨乏力
“环保税”来了,养猪不知道这些你就亏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