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大学生管理工作新模式研究

2015-03-20 18:02巢居鹏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5期
关键词:工作者管理工作大学生

巢居鹏

以人为本的大学生管理工作新模式研究

巢居鹏

我国的教育改革在高等院校不断深入,学生管理作为高等院校的重要工作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传统的大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高校构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管理工作新模式对于促进我国高校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人为本;大学生;管理模式

一、以人为本大学生管理工作新模式的内涵

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模式是大学生管理模式的必然走向,这种管理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学校围绕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娱乐展开一些管理工作,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信和尊严。同时,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校的学生管理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以人为本是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将其兴趣爱好和发展放在首位,而不是摒弃学校的教师和相应组织的管理,是以学生为主要参与者,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向学生全面发展的转变,不但可以营造出良好的学校氛围,打造学校品牌,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口碑,同时还可以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大学要从教学行政管理、学生学习生活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坚持以教育和管理为目标,学生为服务主体,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树立全新的以人为本的学习管理理念,不断完善学生管理模式,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二、高等院校实现以人为本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是我国高等院校的主要职责,我国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已经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以及成长为栋梁之材的基本条件。因此,高等院校的教育应该更多地关注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使他们的潜能得以开发。但是,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大学生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着管理格式化的问题,传统的管理制度已不被高校大学生所接受,不能真正调动大学生的能动性,不利于我国大学生素质、能力的养成。因此,高等院校必须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转变传统的大学生管理理念,对大学生的管理工作进行认真、合理的规划,明确高等院校大学生管理的标准、坚持以人为本。除此之外,高等院校还应对大学生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不断提高我国高等院校教师、以及相关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不断完善大学生管理工作模式,使我国高等院校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得以提高,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三、构建以人为本学生管理模式的具体措施

第一,构建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时刻注意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利,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学校开展的活动要本着以学生为主、为学生负责的态度提供全面的服务。只有这样才能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出人性化的学生管理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中,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充分挖掘出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样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导向,主观能动性为动力,学校的一切措施为辅助,才能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个性化的思维。当今的社会需要的就是有独立思考能力、强大抗压能力的人才。这种学生管理模式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第二,不断加深对学生的认识。大学对学生进行管理,不论是教育的计划、教学任务的确定,还是开展的各项学生活动,一切都应该源自于对学生的认识和了解。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才能明确管理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诉求,但是在大学这个范围内是以集体的方式存在的,他们的个性化独立于整体性管理,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对大学生进行管理的前提全面认识学生,重视学生在管理模式中的作用,努力与学生进行各种交流,这样才能对其有更深入的了解。因为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学生的管理效果,如果不对其有所了解,盲目地进行管理,那么这样的管理是无本之木,起不到任何效果,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第三,营造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环境。“孟母三迁”的故事充分地阐述了良好的文化环境对人的成长及品格养成的重要性,大学校园是我国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校园文化环境直接关系到我国大学生的发展。校园文化环境主要包括校园外部环境、校园精神环境这两部分,校园外部环境通常是指大学校园中的建筑风格、布局以及绿化植被等整体面貌;大学校园精神环境则指高等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校风建设、人文建设、文化底蕴以及人际关系等。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对高等院校师生的生活、工作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高等院校不仅应该对大学校园的风貌进行良好的规划,通过种植更多的绿色植被等措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同时,还应该更加注重学生集体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课外活动,不断地进行高等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使得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充分的展示。

第四,提高高等院校大学生管理工作者的素质。创新性、民主性、发展性是我国高等院校大学生管理工作新模式的三大重要特征。创新性主要指的是管理模式的创新,新型的大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摆脱了传统的管理模式束缚,在大学生管理过程中,采取课外活动的开设、活动比赛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管理,在激发大学生兴趣的同时,也培养了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团体合作精神等。民主性改变了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大学生管理模式,对大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了必要的考虑,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发展性则是指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的管理工作以“发展”为指导,以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为目的,真正地发挥高等院校的职能。以人为本的大学生管理工作新模式对学生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也为我国的高等院校的大学生管理工作者带来了更大的挑战,管理工作者应该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树立全程育人的大学生管理理念,从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大学生进行指导。

第五,注重管理工作者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培养。师生之间的情感是管理工作者开展高等院校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前提,作为高等院校的大学生管理工作者应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培养,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特别是发现大学生在生活、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问题,管理工作者应及时给予相应的帮助,让大学生感受到管理工作者的真诚、友善,争取成为他们的朋友。

高等院校的教师、领导应在生活、学习中给予大学生更多的关注、关心,将为大学生服务摆在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位置,坚持以人为本的高等院校管理方针。在大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积极地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以人为本的大学生管理工作新模式使大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1]马文钦,罗永忠,郝哲.关于“80后”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些想法[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6).

[2]刘绿丝.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渗透人文教育的路径探讨[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2007(3).

[3]姜娜.“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探析[D].天津大学,2010.

[4]董庸昌.学生管理中“以人为本”的内涵[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5]于留成.坚持科学发展观高校思想教育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J].中国高教研究,2004(10).

责任编辑:苏航

G471

A

1671-6531(2015)15-0124-02

巢居鹏/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广东从化510507)。

猜你喜欢
工作者管理工作大学生
关爱工作者之歌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大学生之歌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