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维理
(1.甘肃广播电视大学 会宁县电大工作站, 甘肃 会宁 730799;2.会宁县教师进修学校, 甘肃 会宁 730799)
开放大学建设背景下基层电大科研文化重建的思考
刘维理1,2
(1.甘肃广播电视大学 会宁县电大工作站, 甘肃 会宁 730799;2.会宁县教师进修学校, 甘肃 会宁 730799)
科研工作薄弱滞后,是长期以来困扰基层电大的突出问题之一。在向开放大学转型升级的新起点上,基层电大应重新认识科研工作在开放大学建设中的重要意义,以解决基层电大科研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导向,创新科研工作思路,营造基层电大新型科研文化氛围,使基层电大科研工作走出困境,充分发挥科研在电大向开放大学转型过程中的先导作用。
基层电大;科研;开放大学
在2010年11月11日举办的“开放大学建设与发展高峰论坛”上,电大改革与发展咨询委员会主任于云秀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几点思考》主题演讲中谈到,在原广播电视大学的基础上创建的国家开放大学,首先是一个新型的高等教育办学实体。作为高等教育办学实体,应该和普通高校一样,具备高等教育的基本属性: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在讲到电大的科学研究时,她讲了这样一件事:“在我当校长的时候,我们新来的部长,他问了一句话,说你们电大没有研究。好在我也是有点小聪明,我把我们远程教育杂志带去了,我说我们电大的研究和普通高校不一样,我们对远程教育是研究的,看我们有杂志,有载体。”[1]为此,她深有感触地呼吁,作为大学,一定要有研究。
长期以来,全国各级电大,特别是中央电大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一些标志性成果,但这些成果却没有引起领导重视、社会关注和学界认可。从总体上来看,科研工作在整个电大系统特别是基层电大确实是薄弱环节之一。
“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什么?我认为是教育科研。”[2]这是朱永新教授在《享受教育》 中提出的一个观点。事实上,这些年来教育改革的实践反复证明,教育科研不仅是学校内涵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也是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新思想、新理念的重要抓手,还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促进教师队伍从经验型向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转变的重要载体,更是克服教育决策盲目性、主观性和随意性,促进教育决策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和民主化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当前电大向开放大学转型升级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电大要完成转型升级,创建一所新型开放大学,一定要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切实把科研队伍建设、科研能力提升,作为开放大学建设的重要抓手,提上议事日程,做好统筹规划,出台扶持政策,营造浓厚的科研文化氛围,激活整个电大系统领导抓科研、教师搞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力求随着开放大学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确保我们所建设的新型大学实至名归。
(一)科研工作功利化现象突出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科研兴校”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基层电大的领导和教师也或多或少意识到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但经调查发现,基层电大对科研工作功能定位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跟潮流、赶时髦的倾向,科研工作功利化现象十分突出。许多基层电大的领导自觉或不自觉地把科研工作看成是装潢学校门面的“面子工程”或者“政绩工程”。说到科研工作,学校领导几乎千篇一律地大谈特谈发表学术论文多少篇,出版学术专著多少部,完成课题研究多少项,但当说到教育科研在学校内涵发展中到底起到哪些实质性作用时,要么答非所问,要么言之无物。同时,基层电大的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搞科研的热情很高,但深入了解以后发现,教师从事科研的兴趣,并不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也不在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上,而在于满足职称晋升、评优选先、绩效考核的需要上。
(二)科研队伍素质亟待提高
基层电大科研队伍的主体是专兼职教师。不论专职教师,还是兼职教师,几乎全部来自当地中小学或职业学校。这支队伍从年龄结构上来说,一部分是中老年教师,他们长期在中小学教学一线摸爬滚打,对电大的科研工作既不熟悉,也没有兴趣;另一部分是青年教师,他们普遍学历较高,也有科研工作热情,但欠缺科研工作经验,基本功也不扎实。不论是中老年教师,还是青年教师,由于缺乏系统的专业化训练,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普遍比较弱,对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知之甚少。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基层电大的教师对日常业务工作都是疲于应付,至于开展科研工作,更是难以胜任。即便是为了职称晋升、绩效考核,勉强搞一点科研,也是沿袭中小学教研工作的一些做法和经验,从而导致基层电大科研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比较大,欠缺规范性和专业性。
(三)科研工作保障机制亟待加强
近年来,随着生源的日渐萎缩,许多基层电大的领导都为学校的生存问题所困扰,科研工作事实上处于一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境地。由此导致基层电大科研工作的保障机制严重乏力:一是缺乏政策的有效导向与支持,很多基层电大至今尚未设立专门的科研机构,也没有负责科研工作的专门人员。二是缺乏健全的科研工作规章制度,导致科研工作管理无章可循,科研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突出。比如,不少基层电大的课题研究工作,重两头(立项、验收)轻中间(过程)的现象就很突出。三是基层电大既缺乏上级电大有效的专业指导,同时学校也没有核心科研团队的有效引领,从而导致教师的科研工作都是处在“单打独斗”状态,无法形成合力,导致科研工作的专业性和实效性难以大幅提升。四是没有建立科学有效的科研评价激励机制。个别基层电大虽然有科研工作评价激励机制,也是“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内容”,常常以论文数量论英雄。即便如此,给予教师的荣誉和奖励,在教师看来也是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根本无法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基层电大是电大系统的根基所在。正如国家开放大学杨志坚校长所说,没有基层办学系统,国家开放大学就会成为“空中大学”[3]。其实科研工作也是一样,远程开放教育实践应用性研究的主阵地和主力军应该在基层办学系统。只有各基层办学“终端”充分发挥各自独特的科研优势,各级办学单位分工合作,形成合力,协同攻关,才能真正提升开放大学的科研实力。因此,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基层电大科研工作,大幅提升基层电大办学系统的科研能力,应当成为开放大学建设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
科研实力是学校“软实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软实力”建设,不仅需要加大投入力度,而且更需要时间和坚持,需要有长效机制的保障。为此,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电大科研工作,大幅提升基层电大科研能力,需要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关系。国家开放大学要统筹规划,做好“基层办学系统科研能力提升工程”的顶层设计,同时,创造条件、提供载体、搭建平台、组织活动,大力推动基层电大主动作为,进一步加大科研能力建设力度,建立加强基层电大科研工作的长效机制,以此作为切入点,创建基层电大新型教育科研文化。
(一)国家开放大学应当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为基层电大科研文化建设发挥强有力的引领作用
国家开放大学在系统建设中特别注重“终端致胜”的战略导向。向基层电大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基层电大援建云教室,增加对基层电大领导和教师培训等项目,使基层电大工作者备感温暖和振奋,充分调动起了基层电大参与开放大学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大增强了基层电大主动投身开放大学建设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提升了向心力和凝聚力。国家开放大学应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服务基层的机制,坚定不移地为基层电大转型升级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撑,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国家开放大学的引领作用。就基层电大科研能力建设而言,笔者认为,国家开放大学至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1)把基层电大科研能力建设作为促进开放大学办学系统内涵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纳入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战略规划。特别是在国家开放大学科研规划中,把基层电大科研能力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做好顶层设计,为基层电大科研能力提升指明前进方向,提供扶持政策,出台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国家开放大学在基层电大科研文化建设中的导向作用。
(2)把基层电大科研能力建设作为加强基层电大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队伍从经验型向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转变的重要载体,纳入国家开放大学启动实施的有关基层电大校长、教师培训项目,并把科研知识技能培训作为必修培训课程,着力提升基层电大领导和教师的科研能力,促进基层电大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
(3)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国家开放大学科研激励机制,制定扶持政策,最大限度地调动基层电大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此,国家开放大学在现行的科研项目规划、优秀科研成果评奖和优秀科研工作者评选活动中,应当制定相应的倾斜政策,甚至可以直接面向基层,专此设立基层电大科研项目和基层优秀科研成果评奖项目,开展基层优秀科研工作者评选活动,通过对这些项目的驱动,激活基层电大科研工作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使基层电大科研工作者具有实现自身价值的满足感、贡献开放大学的成就感和得到开放大学承认的荣誉感。
(二)基层电大需要进一步加大科研能力建设力度,营造浓厚的科研文化氛围
加强基层电大科研工作,大幅提升基层电大科研能力,更需要基层电大主动作为。为此,基层电大至少应当紧紧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推进科研文化建设工作。
1.方向要瞄准
紧紧抓住电大系统向开放大学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切实把科研能力建设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将其纳入开放大学学习中心建设规划之中,并以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开放大学有关强化科研工作的政策措施为契机,结合当地实际,研究制定并适时启动实施“科研能力建设工程”,着力营造浓厚的基层科研文化氛围,全面提升科研工作在基层电大转型升级进程中“服务决策,创新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和水平。
2.定位要准确
牢牢把握基层电大科研工作的正确导向,准确定位基层电大科研任务和方式。基层电大处于国家开放大学办学系统的终端,其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所具备的科研条件和科研实力,决定了基层电大科研工作不同于学院式科研工作。基层电大的科研工作是一种实践性的研究活动,其研究优势主要在应用研究领域,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基层电大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其基本特征为:在研究目的方面表现为“应用性”;在研究主体方面表现为“群众性”;在研究内容方面表现为“实践性”;在研究方法上主要以“行动研究”为主。因此,基层电大的科研工作不能完全套用学院式科研方式,要走一条有别于学院式的科研之路。具体来说,基层电大的科研工作必须瞄准转型升级的战略需求,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以科研课题为载体,以行动研究为途径,力求为基层电大转型升级提供实实在在的研究成果,充分发挥科研的先导作用。
3.保障要有力
基层电大科研能力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系统工程。为了确保实施此项工程的连续性和长效性,基层电大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科研管理机构和各项规章制度,逐步构建起确保科研能力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为基层电大科研文化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1)建立健全科研管理机构,为科研能力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领导保障。一是建立一把手直接负责的科研领导小组。其核心职能是做好全校科研规划方案的设计,并对科研规划方案实施过程的组织动员和督查指导。二是筹建精干高效的科研核心骨干小组。其核心职能是为科研领导小组决策提供专业支持,专门负责遴选并精心培养基层电大科研骨干,并指导他们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强力推进基层电大教师队伍科研培训工作,为科研能力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一是遴选有上进心、责任感、有一定科研功底和发展潜力的教师,参加国家开放大学面向基层教师的培训项目,着力为基层电大科研工作培育“苗子”和“种子”;二是组织开展校本科研专题培训,普及科研工作知识技能;三是构建教研训一体化校本教学运行机制,促使广大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在工作状态中研究”,全面提升基层电大教师科研工作的实效性。
(3)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为科研能力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一是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科研评价制度,彻底扭转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内容的评价制度,重建注重科研实效和科研质量的评价制度,为基层电大教师的科研工作提供正确的导向机制;二是进一步强化科研工作的激励措施,把教师的科研态度、科研能力、科研成果作为绩效考评、职称晋升、评优选先和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纳入教师队伍奖惩制度,为科研能力建设提供有效的激励机制;三是进一步强化科研工作约束措施,要求所有教师通过自主研修或参加培训等形式,掌握从事科研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结合各自工作岗位的履职要求,主持或参与至少一项校级或以上级别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建立科研底线任务驱动机制。引导教师以实际行动提升科研能力,并为基层电大转型升级贡献聪明才智。
[1]侯瑞琦.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几点思考——电大改革与发展咨询委员会主任前中央电大常务副校长于云秀[ER/OL].(2010-11-18)[2015-04-28].http://blog.sina.com.cn/hrq1.
[2]朱永新.享受教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
[3]杨志坚.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改革与创新[J].中国远程教育,2013(4):5-10.
[责任编辑 龚 勋]
2015-05-04
甘肃电大2014年度科研项目“国家开放大学建设背景下基层电大文化重建实践研究”(014-YB-02)。
刘维理(1965-),男,甘肃会宁人,高级教师,主要从事成人教育管理和研究工作。
G728.8
A
1008-4630(2015)05-007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