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伟,白宗刚
(1.黄山学院 艺术学院,安徽 黄山 245041;2.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艺术学院,天津 300222)
立体构成作为艺术设计教学的一门学科,强调的是一种科学与艺术设计结合的教学方式,为产品设计专业的发展担当了重要的角色.立体构成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格罗皮乌斯创建的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它作为产品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为产品形态的塑造奠定了基础,注重培养学生对形态的感知能力来表达自己的创意思维.对于产品设计而言,立体构成是对产品表达形式的三维空间研究,培养学生对三维空间形态的认知度及逻辑思维能力,是对产品形式的认知、吸收、理解及创意思维表达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建构立体的造型形态.然而在中国艺术设计教育中,立体构成已经被引进多年,但是它仍然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为老师和学生所诟病.因此,立体构成教学要求变,求新,与时俱进,要加强与产品设计专业的联系性,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产品设计师.
从当前中国的设计教育来看,各个高等院校产品设计专业均不同程度地开设了立体构成课程,但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方面尚不尽完善,教学效果自然也就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准.由于立体构成的特殊性,笔者总结了在上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当前针对产品设计专业,已开设的立体构成课程主要是作为专业的基础课程.产品设计专业开设的立体构成课程缺乏与专业特点的联系性,以至于教学内容雷同化.同样,大部分高等院校的立体构成课程也缺乏与专业的结合性,学生作业简单且重复性大,仅仅是做几个点、线、面、体的作业.例如,很多学生用一次性筷子经过随意的粘合、组合等方式创建立体的形态.很多学生没有针对不同的产品运用不同的造型语言及规律,没有思考和发挥想象就随意的搭配组合空间形态,导致做出来的产品形态相似度较大.
当今,材料工业发展迅速,各种各样的材料层出不穷,给产品带来了更多的产品外观表现形式,促进了产品设计师对外观形式的探索.设计师对于产品外观形式的创造,受到表现方式的制约.产品材料从某种程度上映射出了材料加工工艺的进步和新型原材料的开发.认知材料可以了解相关的材料技术、加工工艺以及产品组装技术等.产品形态的形成,不仅与产品的功能、结构以及色彩相关,而且与材料特性相关.材料的特性主要有:质感特性、表面处理工艺性、加工成型性能以及对于环境耐受性能等.材料特性的适度发挥便于塑造产品造型设计的视觉效果.可见,加强学生对材料的认知和尝试是立体构成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产品的形式是材料的外在表现,材料对产品设计的表现形式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仅仅是做几个形态的探索,缺乏对一些材料的了解和认知,也就不能把材料恰当使用到产品形态塑造上,无法对美的形式进行知觉抽象和概括,导致呈现出来的产品缺乏内容和个性或者使用不便.
在立体构成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了“口传身授”的教学方法,在立体构成教学过程中没有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使得学生在做立体造型形态时,不能独立思考,凭自己的感觉及对某种产品的印象去建构产品的形态,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及创意思维的表达能力.另外,部分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没有实际的动手操作来展示三维形态的造型规律及组织原则,只是笼统的讲解造型过程中的形式美法则,使得学生对空间形态的组织规律模糊,概念不清,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对形态的理解和把握.
立体构成是利用材料及形式美规律进行纯粹设计的创造活动.立体构成课程是由产品设计基础向产品专业造型设计过渡的桥梁.立体构成诉说的是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是通过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进行理性思维的创造.可见,加强立体构成的教学质量对于学生产品设计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这几年的立体构成课程教学,笔者就立体构成的一些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产品设计专业不仅需要感性的创造力,还需要理性思维的创新.它涵盖的范围也较为广泛,这就要求教学内容上实现多元化.首先,要求学生追求三维立体形态的多元化探索,针对同款产品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去表达.对于一些复杂的产品形态,大部分学生会选择逃避,不愿意去剖析及如何用简单的几何形体进行复杂产品形态的简化、概括,回归形态的本质.几何学是对产品秩序的一种隐喻和意象,是产品几何造型的依据.它强调产品形态建构更加抽象、更加简洁化.产品几何造型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法则来进行.通过几何学意义上的单纯和谐与比例等合理性,创造为人所欣赏的产品形式.在产品形态的探索中,通过利用几何学及纯粹形态的建构方法系统研究造型语言及规律,对多种表现形式进行筛选和优化,确立产品的形态.建构产品的形态需要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对整体形态的把握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及敏锐的洞察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学术素养及专业水准.例如花瓶设计,通过对花瓶整体不同程度的切割,寻求产品形态最佳的契合点,从而最大程度发挥产品的效能.
其次要求学生追求材料的多样性探索.材料是建构产品的物质基础.我们目光所及的一切人文产品都是以材料作为物质要素的.材料提供了产品设计的表现形式.材料组成了产品的结构实体,为产品设计表现形式的探索提供了物质前提.材料研究是立体构成课程重要的一部分.基于产品设计专业材料课时少的缘故,应增大材料课的课时,使产品设计专业学生对材料的性能、种类、质感等方面有着深刻地认知.学生在用材料做模型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尝试不同材料去表现同种类型的产品.例如杯子设计,我们可以用纸做杯子,用金属做杯子,让学生体会到纸材质的亲和感及金属的科技感、高贵感.可见,不同的材料给予我们人类不同的视觉感受,带来不同的视觉审美方式.材料的研究贵在培养学生对材料的有效使用和认知,同时激发了学生的艺术创作表现能力,开拓了产品设计专业学生多元化、多视角的产品设计创新思路.
立体构成教学不只局限于学生的动手操作上,还需要配合学生的电脑操作.首先,学生使用电脑可以把即将要做的物体进行三维建模,然后附材质渲染,用虚拟的方法认知自己的三维模型,可以超前感受设计方案的形态、色彩、质感等.其次,老师在上机课的过程中亲自展示附产品材质,对产品可能用到的材质进行讲述,并一一附在产品模型上,得到不同的设计方案三维产品模型效果图.教师展示结束后,学生对自己的设计方案模型进行附材质,渲染不同的产品模型效果图,最后,由学生从效果图中确定一张即将要做的方案效果图,作为做手工模型的参考.使用多媒体教学不但可以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展示,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立体构成多媒体教学是对设计方案的虚拟展示,能让学生迅速直观地感受到形态的组织形式,是对三维空间多角度、全方位的剖析,启发学生的立体创新意识,拓展学生对三维空间的深刻理解和认知.
立体构成是建构产品形态的基础课程.它的实践性较强,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侧重实践教学,必须亲自做示范.在做示范的过程中,老师将相关要点进行讲解.其次,通过系统的作业练习,使学生能抓紧形态的本质特征,把握造型的体量即各种材料加工的表现技巧.由老师将学生的作业一一点评,并指导学生如何改进.学生的作品是如何体现出美学的规律,以及如何运用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和谐与统一等形式美规律.最后,通过学生的作品找出生活中相类似的产品,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产品形态所需要的材料,以及针对产品整体形态和细节的把握,让学生实实在在的理解形式美法则如何运用,懂得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样的处理方法,这样就能使学生很快掌握产品形态的建构.教师的实践教学至关重要,能够引导学生如何认知产品的颜色、形状、大小、纹理,使学生增强自己的分析能力和创意思维.
两年多的立体构成教学工作中,笔者深感传统的“我教你学”、“我说你听”的教学模式,没有体现学生在立体构成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限制了学生学习立体构成课程的主动性,从而束缚了学生创造性的设计思维.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立体构成课程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笔者主要采用了如下几种方式对立体构成课程进行考查.
第一,学生在做立体构成模型过程中,每个阶段由老师布置相应的任务,然后根据每个阶段的完成进度进行阶段性打分,这种考查方式督促了学生的出勤率,约束了学生的偷懒行为,使得学生在立体构成各个阶段完成相应的任务,保证了立体构成作品的最终呈现.
第二,让学生针对自己的立体构成作品在课下制作PPT课件,制作PPT课件后统一上交,然后让每个学生进行课堂8~10分钟的作品展示及阐述,由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提问、点评和现场打分.这种考查方式使得学生在互学互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对立体构成作品的分析能力.
通过以上对立体构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学方式和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立体构成要在产品设计中有效发挥基础性作用,就必须对立体构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科学的调整,力图建多元化的立体构成新模式.立体构成教学在当今的产品设计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培养学生三维立体表现能力的重要手段.对于产品设计而言,立体构成就是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让学生掌握立体造型的规律和方法.作为设计教育工作者,还需要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理性的创造性思维和情感的创造力,寻求更加合理的教学方法,确保立体构成教学活动合理有效的进行.
〔1〕蔡文彬.浅议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J].今日科苑,2009(05).
〔2〕郭茂来,郭曼琳.立体构成[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9.1.
〔3〕赵超.谈立体构成的空间形态[J].艺术教育,2006(10).
〔4〕田景竹.浅析立体构成设计学习要素[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8,(1):23-25.
〔5〕江春波,李玉梁,陈嘉范,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教学实验中的应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实验技术与管理,2001.
〔6〕袁琳.艺术设计的教学探讨——从多媒体大赛中看高职院校数字艺术教育的组织与实践,2009.
〔7〕刘飞,边文刚.造型基础课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J].兰州商学院报,2001,3(17).
〔8〕韦生辉.传统美术技能与计算机应用的完美结合[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