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作为语言学中的一种新范式,其研究内容、理论和方法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这里的5篇论文便是这一研究范式的现实化。刘国辉的《语言系统演变的再认知》从语言的生物属性入手,论述了语言的宏观历时演变、语言的微观共时变异、微观共时变异的约定俗成等问题;肖燕的《时间参照框架与时间表征的主观性》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讨论了时间认知及其语言表征的主观性问题;李芋均和文旭的《‘即使X,也是Y’句式的认知识解》探讨了“即使”的语法化过程、该句式中概念识解方式以及产生的心理机制等问题;李利敏的《论典型理论对文学中原型的解释力》论述了典型理论可以用于解释文学中原型的理论依据,认为读者不同的知识、经验、意象和动机会对文学原型做出不同的解释。华鸿燕的《语言表征的认知拓扑性质》认为,语言的建构是在遵循物理世界的拓扑结构的基础上,经由心智的识解操作,形成丰富多样的语言表征的。这5篇论文的研究,都是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进行的,既遵循了传统,也有新的探索和突破。今借《外国语文》一隅,请方家批评指正。
——文 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