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亭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财税学院,上海 201620)
国际化方向班学生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
——基于国际税收方向班的视角
王 亭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财税学院,上海 201620)
设立国际化方向班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探索。国际化方向班的组建和选拔机制带来学生在思想、心理和行为方面与其他行政班学生有所不同,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从国际税收方向班的视角切入,调查研究了国际税收方向班学生选拔、管理的现状,分析了国际化方向班学生的特点以及带来的学生管理问题,提出构建与国际化方向班相适应的学生管理的工作机制,即:明确国际班学生管理工作的理念、抓住国际班学生管理工作的关键、健全国际班学生管理工作的保障机制。
国际化方向班;学生管理;若干思考
适应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国际化人才竞争的需要,国际化方向班应运而生。设立国际化方向班既是当前高校推进国际化办学的大势所趋,也是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专业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更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国际化人才的有效载体。伴随着国际化方向班的组建,国际化方向班学生的管理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和新挑战。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而国际化方向班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探索。基于经济的一体化和全球化,目前国际班的设立以经济类和管理类的专业为主,通过国际化方向班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素养、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及双证资质的应用型高级财经类专门人才[1]。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
模式是一个合成词,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成或使人可照着做的标准样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是目前高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课题。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一定的教育,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教育理念、培养目标、遵循一定的工作程序、采用一定的方法对受教育者进行知识传授、能力和素质培养,并使其达到预期培养标准方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及实现组合这种结构的方式。国际化方向班有着特有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特色与培养规格、课程体系设置,采用中英文双语教学和全英文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实行外语类课程和专业课程小班化教学,有着特有的培养评价方式。国际化方向班正是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和重要尝试[2]。
(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要
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是高等教育的改革方向。上海要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和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迫切需要国际化的人才,而国际化方向班目标就是培养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参与竞争的人才。国际化方向班注重强化学生外语能力的培养及对外交往的技能训练,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熟悉专业领域内的国际通行惯例与规则,并具备较强的外语沟通能力。通过中外合作,引进国外课程体系,使学生的外语能力、专业水准和综合素质初步达到国外同类大学相关专业水平,能胜任国际机构、企业相关岗位的工作,并为学生的出国深造打下坚实的外语基础和专业基础[3]。
(三)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需要
在当前世界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快速发展,人员的流动也越来越频繁,学生将面临越来越多来国际化人才的竞争,因此就业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具有国际视野、复合型的人才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国际化方向班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同时注重双证资质,注重与实务部门相关国际业务的沟通交流;注重与国际专业认证机构的沟通交流,争取国际认可的专业资质和专业证书;注重学科知识的融合,培养学生具有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等多学科的复合知识背景,使学生具备较宽广的知识面,并能融会贯通,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在职业生涯中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国际化方向班在学校最早设立于2004年,当时只有一个学院里的一个专业,2011年后陆续在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增设。财税学院于2013年开始组建国际税收方向班,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够在跨国公司、中介机构和财税部门等单位从事国际税收实务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目前已有两级学生。
(一)国际税收方向班的选拔和管理
国际税收方向班于每年新生进校后通过考试选拔,组成每班约40人规模的班级。新生在报名的基础上参加英语和数学的入学摸底考试,按照新生英语、数学摸底考试成绩和高考总成绩的折算分按照一定比例相加,根据成绩高低进行排序。先选拔前45名,其中第1-35名直接进入国际班,排名第36-45的学生参加面试,择优录取5名,组成国际税收方向班。国际税收方向班实施动态管理,一学年后根据该班学生的综合学习情况,进行适当流动。原则上每学年三门课程不及格或英语单科不及格者退出国际化方向班学习,其他班级优秀学生可根据进入条件与退出名额,申请进入国际税收方向班学习。
(二)国际税收方向班学生的特点
1.学习热情高
国际班的学生基本上是从整个年级最优秀的学生中选拔出来,这批学生的整体素质较高,他们能够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重视自己的成才成长,能刻苦学习各门课程。特别是国际班的流动机制给予他们很大的危机感,不像其他班级学生进入大学有松气、懈怠的现象,国际班同学普遍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比较高。
2.独立意识强
正因为国际班的这批学生比较优秀,所以他们有很多的自我主张和想法,有自己的打算和安排,有强烈的自我发展愿望。一方面有个别学生比较强调个人的价值,个性比较张扬,有的甚至我行我素,不愿受过多的约束和规范。另一方面,国际班特有的概念,容易使学生形成特殊的群体,导致学生的小团体意识较强[4],与学院同年级的其他班级缺少交流,缺乏大团队精神。
3.自我感觉好
学院每个年级设立一个国际班,并且国际班的学生都是经过选拔和激烈竞争,能够进入到这个班级充分证明了他们成绩的优异,同时国际班从学院的重视、课程的设置以及师资的配备等方面多少会有相应的倾斜,因此国际班的学生会以进入到这样的班级为自豪,会有比其他行政班级更好、更特殊的感觉,因此自我的感觉很好。对于面临流动的学生,他们会觉得是从好班到了普通班,很没有面子和自尊。
(三)国际税收方向班带来的学生管理问题
为了能够真实了解国际税收方向班学生的现状和所想所思,对两个年级国际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5],有63位学生参与了问卷调查。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国际税收方向班以及学生存在以下的问题。
1.学生对国际班的认识比较模糊,学生普遍比较自私和自我
在调查问卷中关于对国际班的了解一项,选择非常了解的学生没有,选择了解很多的占到14%、了解一些的占到75%、不太了解的占到11%。在选择国际班的初衷一项中,有1/3的学生选择了认为是好班、有很好的课程设置和优秀的师资,1/3的学生选择了重视英语、想提升英语水平,1/4的学生选择了偏重国际化、想到境外交流,还有学生选择大家都报、自己也报了。从这两项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来,学生对于国际班的认识普遍还是比较模糊的,对于国际班的定位和人才培养方向了解不多。学生及其家长之所以都选择想进入国际班,很大程度上认为是一个好班,能够享受到比较多的政策倾斜和有利资源,不管是想要提高英语还是想到境外交流。因此选拔机制使学生在进入国际班的时候就有一种特殊感和优越感,在进入之后很多学生更多只是从自我发展考虑,对于师资或者课程稍有不满就发牢骚、提意见,认为既然是国际班理应配备最强的师资和最好的资源,另外课业的紧张和竞争的压力,国际班学生无心和无暇关注班级活动,促使他们越来越自私和自我。
2.选拔的时间和过程是在学生入校后,造成班级的凝聚力受到影响
目前国际班学生的选拔是在学生进校以后进行,但是在进校以前学生已经分好了班级和寝室。学生按照进校时的班级开展入学教育和军训,按照进校时的宿舍进行生活。国际班的选拔从英语、数学的摸底考试,到排出成绩到最后的面试,整个时间要持续到军训结束。待到正式上课进入到国际班,学生已经错过了刚入校时以班级为单位的相处,特别是宿舍还是按照进校时的安排不作调整。在调查问卷中,“你认为国际班的班级凝聚力一项”,非常强的占到30%,比较强的占到47%,一般的占到23%;在问及“如果班级凝聚力不强、同学之间关系疏远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时,有不少同学写到宿舍是分散、军训是分散的,同学之间交流较少、还未有国际班的概念。由此可见,国际班组建和选拔的时间存在滞后,学生在入校时与班级同学刚刚建立的感情,又要被拆分组成新班级、认识和接触新的同学,特别是不在一起生活,班级的概念就会被削弱很多,班级的凝聚力就会大打折扣。
3. 采取动态管理机制,带来学生不同程度上的思想和心理问题
为提高国际班的人才培养质量,国际税收方向班实施动态管理,一学年后根据学生的综合学习情况,进行适当流动,其他班级的优秀学生可根据进入条件与退出名额,申请进入国际税收方向班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国际班学生的危机意识,鞭策学生努力学习,也给了普通班学生机会。但随之也带来了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问题,在学生的流动过程中,被流动的学生要从国际班到其他班级,从一个很熟悉的班集体进入到一个比较陌生的班集体,更重要的是在学生看来要从好班被淘汰到普通班,优越感一下就没有了,强烈的自尊心一时难以接受,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思想和心理问题。而选择进入到国际班的学生,也面临课程不是完全一样、基础也不是完全一样,面临重新适应和新的竞争压力,也是很大的心理考验。在调查问卷中,问及学生对国际班流动机制的看法及其理由时,有学生选择不好、没有必要,理由是:流出的同学就算进了普通班,不调整好心态还是会挂科;大家本来已经相互了解、又要重新融入新的班级,对流出或新进的同学不好;流动机制使同学危机感重、压力大,不利于身心健康,可见流动机制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程度上的思想和心理问题。
国际化方向班在当前还是比较新鲜的事物,处在探索的阶段,还存在很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方面,但是在当前提高办学质量、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大环境下,国际化方向班是大势所趋,需要针对国际化方向班带来的班级管理和学生思想、心理方面的问题,建立一套与国际化方向班相适应的学生管理的工作机制,使学生管理更好地服务于国际化方向班的人才培养工作。
(一)明确国际班学生管理工作的理念
1.坚持学生管理大格局的理念
国际化方向班虽然还在探索中,但也正逐渐成为常态,所以要把国际班学生的管理工作融入学院学生管理的大格局。不能因为国际化方向班学生是单独上课、课程紧张,就疏于对国际班学生的思想引导和主题教育。要加强对国际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国际班学生树立大集体的观念,克服局限于班级小集体的狭隘思想。加强对国际班学生的思想引导,强化他们与其他行政班一样的观念,弱化国际班学生的特殊性和优越感,增强班级与班级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
2.坚持服务国际班人才培养的理念
在坚持学生管理大格局理念的同时,还要明确国际班学生的管理工作是要服务于国际班的人才培养任务。国际班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的应用型高级财经类专门人才,特别是管理的对象是年级优秀学生的群体,因此要面向国际班学生、根据国际班学生的实际,开展满足国际班学生需要的管理工作和相关活动。在为国际班学生的专业学习、国际化、实习实践提供尽可能多条件的同时,多举办高层次的学术讲座和专业竞赛,了解国际班学生的专业思想以及具体需求,加强国际班学生与授课教师的沟通和交流。
(二)抓住国际班学生管理工作的关键
1. 学生选拔的思想引导
抓住学生刚入校对于国际班一无所知的节点,利用国际班选拔动员会、入学教育以及班会等机会,给予学生充分的思想引导。要明确告诉学生国际化方向班组建的目的、人才培养的定位以及将来就业的方向,更要强调国际化方向班是学院为适应国际化办学而举办的一个专业方向,没有任何特殊和倾斜,选拔进入的学生不但有海外游学的要求,而且将面临流动的竞争和压力。从思想上让学生不要任何优越感和特殊化,并且做好面对激烈竞争的思想准备。
2.班级建设的过程指导
国际化方向班由于一开始的分班、军训和宿舍不在一起,多少影响到了班级的凝聚力,但这不是主要因素。在调查问卷中,问及关于国际班同学不住宿在一起、对班级管理和同学关系影响的时候,39%的同学选择影响一般、48%的同学选择了影响不大,由此可见住不住在一起对班级凝聚力的影响非常小,关键的是班级组建以后的班级建设以及相关活动的开展。首先,要增强国际班学生的班集体意识,强化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在班级内部多开展一些增强凝聚力的拓展和交流活动;其次,引导和鼓励国际班以班级为单位参加学院和学校的各项比赛和活动,加强与其他班级的交流,通过活动把班级同学都紧紧地凝聚在一起。
3.个别学生的心理疏导
国际班的学生成绩优秀,但往往成绩越优异的学生经受的挫折和失败少、抗挫折的能力越差,当面临激烈的竞争和成绩不理想的时候,他们就会出现很多的心理问题。原来在普通班可能是前几名,到了国际班很有可能就会成为后几名,这就面临着心理的适应和调适问题,所以首先要做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状况,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其次要重点关注流动的阶段,流出的学生和申请进入的学生都有一个再适应和再磨合的过程,对于这些一时难以适应的个别学生要加强对他们的关注和引导,个别问题严重的学生要做好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
(三)健全国际班学生管理工作的保障机制
国际班学生的管理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要想做好国际班的学生管理工作,需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作保障。
1. 导师机制
优秀的辅导员队伍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石,针对国际班学生的特点,为国际班配备“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同时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专职辅导员。在此基础上配备一名“思想素质好、专业能力强”的教学骨干作为导师,在国际班刚一组建时就给予国际班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指导,特别是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未来发展给予重点指导,同时针对不同学生进行有效的个性化教育和心理引导,帮助学生全面成长[6]。
2. 互动机制
国际班还处在不断探索和完善过程中,很多学生管理工作与教学工作密切相关,因此要建立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的互动机制。要通过座谈会、问卷、个别谈话等方式了解国际学生对于当前教学、课程以及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学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反馈,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同时也要及时关心国际班授课教师对于班级学生出勤以及上课情况的反映,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对于严重的问题及时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教育。
3.全员机制
国际班学生的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全过程、全体人员”的参与。成立由学院副书记、辅导员组成的国际班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定期专题研究国际班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拓展创新国际班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不断优化国际班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全体教师育人的积极性,把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专业教学融为一体,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想教育,培养国际班学生从事职业必须具有的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和敬业精神,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 张红,梁小婉.财经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路径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3,(6).
[2] 周密,丁仕潮.高校国际化战略:框架和路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 (9).
[3] 董东明.基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学生思政工作——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紫金班”为例[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4).
[4] 刘昭明,李瑞贵,韦巧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困惑与出路[J].中国电力教育,2010, (18).
[5] 潘开灵,刘勇.双语教学下国际班学生满意度调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3).
[6] 刘献君,吴洪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涵、制约与出路[J].中国高等教育,2009,(12).
[编校:龚添妙]
Some Reflections on the Management of Students in the International Oriented class——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ternational Tax Class
WANG Ting
SchoolofFinanceandTaxation,ShanghaiLixinUniversityofCommerce,shanghai201620)
An international orientation class is the important exploration of the reform of th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The formation and selection mechanism of the international orientation classes brings the students different ideas,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and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and new challenges in terms of the students management. Star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lass in the direction of international tax, the article investigates and studies the status of international tax direction class students' selection and management, and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ational oriented class students and student management problems, brings forward the work mechanism to be built which can adapt to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direction class, namely: to define the philosophy of managing international class students, to seize the key to managing international class students , and and to perfect the guarantee mechanism of managing the international class students.
international oriented class; student management; some thinking
2015-06-26
王亭(1980- ),女,江苏徐州人,助理研究员,法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G641
A
1671-9654(2015)03-08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