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总编辑 刘堂江
锻造专业定力
——写在《未来教育家》创刊三周年之际
本刊总编辑 刘堂江
《未来教育家》三周岁了,喜上眉梢。
有业界专家戏言:“别看《未来教育家》才是三岁孩童,但具有15岁翩翩少年的风采,20岁魅力女神的范儿!”
这自然是温暖的过奖之辞。
不过,《未来教育家》虽然年幼,但其影响力、传播力和美誉度,也的确是令人欣喜的。
执著地追求专业特质,坚毅地锻造专业定力,是《未来教育家》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未来教育家》的专业特质是什么?
早在2012年春天,我们筹备创刊做顶层设计之时,就确立了刊物的核心价值取向。办刊理念为:“为中国教育家成长擂鼓放歌”;神圣使命为:“点燃教师教育家成长梦想,助推校长教育家办学前行”;刊物特质为:“专业、前沿、权威、解渴、时尚”。
刊物特质的五个,“专业”雄居于首。《未来教育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育专业期刊,而是“专业”中的“专业”——教育家类期刊。我曾以调侃的口吻说过:“《未来教育家》只管‘教育家’三个字,具体诠释就是‘教育家成长’和‘教育家办学’,别的我都管不了!”
秉持这一“专业”理念,三年来,《未来教育家》积极推进教育家成长、教育家办学的理论研究和行动研究,实实在在地做了八件事情。
教育家专业特质,首先要体现在刊物的内容构架上。《未来教育家》的栏目设置,是以“教育家”为中心的三个“三足鼎立”系列。
第一系列:(1)红地毯——教育家成长红地毯;(2)金引擎——教育家办学金引擎;(3)新攻略——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新攻略(因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是教育家办学的重要抓手之一)。
第二系列:上述三个栏目,又都细分为三个子栏目。(1)理念;(2)人物;(3)行动。
第三系列:围绕中心,向高度、广度、深度延伸。(1)新中国教育家成长典范;(2)国际当红教育家;(3)教育家背影。
《未来教育家》深谙“典型的价值、传播的力量”,悉心发现、大力宣传教育家办学、教育家成长的先进典型。
1. 隆重推出北京市十一学校“教育家办学”先进经验。
从2011年动议筹备创办《未来教育家》开始,我们就特别关注北京市十一学校“教育家办学”的实践探索,经过近一年的采访酝酿,于2012年10月号(即创刊后的第二期)做了一个大型的特别策划:“独家巨制——《教育家办学:北京市十一学校的探索》”。以一整本刊物的特大篇幅报道一所学校的办学经验。从理论到实践上回答了:“什么叫教育家办学?”“教育家办学如何办?”在全国基础教育界产生轰动效应,一时间,《未来教育家》“洛阳纸贵”。
2. 隆重推出“新中国教育家成长典范”。
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报道了霍懋征、顾明远、敢峰、吕型伟、于漪、李吉林、潘懋元等一批著名教育家,不仅展现他们的教育家精神、教育家风范、教育家智慧,而且着力揭示他们的成长规律。
3. 发现、报道一大批基层学校的优秀校长、优秀教师。
三年来,《未来教育家》以敏锐的目光、满腔的热情,发现报道了王殿军、纽小桦、杨振峰、黄进添、李唯、万平、吴红丽……一大批优秀校长和优秀教师,助力他(她)们在教育家成长和教育家办学的道路上健步前行。
(1)“中国教育家成长·30年三座高峰”特别访谈。
出席嘉宾有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冯恩洪、李希贵。访谈主题是:十问教育家怎样炼成?
(2)“教学名师五朵金花”特别访谈。
出席嘉宾有各地名师代表王春易、恽敏霞、卞小娟、刘红、刘青。访谈主题是:教育家是上课上出来的。
(3)“倾听花开的声音——四大名旦‘唱’谈成长自觉”特别访谈。
出席嘉宾有北京的万平、深圳的李唯、山东的王晶华、四川的梁艳。访谈主题是:在教育家成长的语境中话成长自觉。
(4)“让教育家办学的种子落地生根”特别访谈。
出席嘉宾有北京相关区教委领导冯洪荣、张卫光、叶向红、隋彦玲。访谈主题是:让教育家办学的种子落地生根。
为适应教育家成长和教育家办学发展形势,《未来教育家》编辑部牵头发起成立了“中国教育家成长联盟”。联盟属公益性、合作性组织形态,其宗旨是“为中国教育家梦着色添彩”。联盟重在搭建区域间学习、交流、研讨和推广的学术平台。
现已建立深圳、广东、湖南、内蒙古、江苏等多个教育家成长研究基地以及江苏扬州江都国际学校、陕西西安航天中学、江西武宁第六小学等多个教育家成长实验基地。《未来教育家》负责提供研究思路、专家资源、学术资讯、交流平台、传播渠道。
教育家群起是时代梦想;教育家办学是时代命题。教育家具有哪些特质?教育家成长具有哪些规律?教育家成长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教育家办学应该怎么办……这一系列问题都有待回答。三年来,《未来教育家》对“教育家成长”和“教育家办学”的理念贡献,可概括为四个维度:(1) 认识——承担教育家的责任和使命;(2) 问题——教育家成长和教育家办学的现实追问;(3) 规律——探寻教育家成长之路;(4) 方向——像教育家那样对待教育,以教育家的情怀育人。此外,《未来教育家》还原创了系列“教育家”格言。
“中国未来教育家成长论坛”,是中国教育学会的一个重要品牌活动。首届论坛在北京东城区举办,《未来教育家》参与了论坛策划讨论,对论坛作了原汁原味的报道,并总结了论坛的五大收获:(1)认识新高度;(2)问题新发现;(3)规律新探索;(4)环境新要求;(5)方向新定位。第二届论坛在深圳宝安区举办,《未来教育家》承担了策划和会务工作,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经过长时间的思考,确定了具有现实意义的论坛主题——“营造教育家成长的自由生态”,赢得了教育界和新闻界的广泛关注。
为了传播教育家成长的理念,点燃教育家成长的激情,《未来教育家》面向基层校长、教师开展学术分享,主题有《教育家从教师中结晶析出》、《教师——最具教育家特质的群体》、《以教育家情怀育人》、《为中国教育家梦着色添彩》等。
八件实事,贯穿着一条主线,那就是“教育家”专业特质。
教育期刊追求专业特质,要登攀三重境界——专业眼光,专业功力,专业定力。
锻造专业定力,《未来教育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