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宗花
(河南大学 艺 术学院,河南 开 封 4 75000)
自1987年《音乐探索》正式提出“音乐编辑学”的命名,1997年《黄钟》发出建立“音乐编辑学”学科的呼声,并开辟“音乐编辑学”栏目,发表有关音乐编辑学的研究成果以来,音乐编辑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设想,逐渐得到实现。此后又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作为新兴、独立的交叉学科,音乐编辑学已形成规模。现在一般是由高校音乐专业进行设置,截止目前,主要是一些专业音乐学院与综合性大学的音乐学科设立音乐编辑学专业方向,与之相伴随,该学科研究队伍不断壮大,产生包括学位论文在内的大批研究成果。其中,1996年以来连续召开的几届全国性音乐编辑学会,对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每届会议除讨论学科发展热点、难点外,还征集一批有价值的会议论文,这些研究论文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每一阶段音乐编辑学科在教学科研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基本呈现出音乐编辑学科各阶段发展的概况。
作为新兴的、独立的交叉学科的音乐编辑学,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此后产生了一批研究成果,这些相关研究主要从音乐编辑学的历史发展、研究问题、学科理论建设几方面展开。
关于学科历史发展的探讨,以蔡际洲《一个悄然兴起的研究领域——关于改革开放以来的音乐编辑学研究》为代表,该文对音乐编辑学的历史发展脉络做了较为完整的梳理。1987年《音乐探索》正式提出“音乐编辑学”命题,到20世纪90年代,“音乐编辑学”作为专门学科开始在学术界发出自己的声音[1]。而《黄钟》编辑部在《写在前面 倡导音乐编辑学研究》中,首次以在音乐学界具有一定权威性的刊物的名义,呼吁音乐编辑学的理论研究,不仅重点提出音乐编辑学研究的作用及意义,而且设计出16个方面的具体研究方向,视野开阔,颇具创新性。[2]作为一门新的学科,音乐编辑学的研究范围、研究对象需要明晰界定,在这一方面,李宝杰主编的《音乐编辑学:音乐研究的交叉视阈》一书作出了准确概括,认为音乐学与编辑学的中间地带,便是音乐编辑学,音乐编辑学的这一双重建构背景是其学科特性形成的基础。同时,李宝杰认为,建立音乐编辑学科的目的,既不是要解决音乐的基本问题,也并非要解决编辑学的一般问题,而是要探究音乐文化在交流与传播过程中,编辑行为的作用、法则,以及以音乐为对象而进行的编辑活动应具有的独立特性。[3]翟咏在《现代音乐编辑实践呼唤理论建设》中呼吁加强音乐编辑学学科理论建设,文章归纳出要加强音乐编辑学理论建设的三个方面原因,作者认为音乐编辑学科研究存在较大欠缺,亟需加强学科理论建设,翟文是音乐界较早提出加强音乐编辑学科理论建设问题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前瞻性。[4]
近年来对音乐编辑学的研究探讨成果中,部分成果是将音乐编辑作为一种独立的专业行为进行集中考察的。此类研究认为,我们看待音乐编辑活动,不要将其简单视为手工作坊式的重复劳动,而是要突出音乐编辑活动的复杂性、创造性和专业性特点,强调在音乐编辑活动中,不仅要遵循编辑学的一般原理,更要兼顾音乐对象的特殊形态及表达方式。很多学者主要从音乐编辑的专业定位、音乐文本编辑、音乐编辑意识、传播学视野下的音乐编辑、音乐期刊图书编辑、影视音乐编辑等角度,对音乐编辑活动的专业性特点展开全面细致的讨论。
关于音乐编辑的专业定位,曾遂今在《关于音乐编辑科学定位的思考》中,宏观考察了音乐编辑活动的整个环节,同时他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了音乐编辑程序在社会音乐生产体系中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该文还对音乐编辑系统进行了分类,即分为知识文化体系型和音符文化体系型,以及学术型、商业型、开拓型,并归纳出音乐编辑从业者所应具备的各项基本条件。[5]关于音乐文本编辑问题的研究,这方面陈荃有成果颇丰,他提出,顺应科研、教育及传播手段快速发展的21世纪的需要,处在撰述和传播阶段的各类音乐文本,都需要或隐或显地体现编辑加工的实践活动。因此,应建立科学、系统又具操作意义的音乐文本编辑理论体系,以加强学界对于音乐文本编辑的实践意识和理论探索。[6]而在《学术活动中的编辑意识与音乐编辑学建设》中,陈荃有又提出学术活动应始终贯彻“编辑意识”。[7]关于影视音乐编辑方面的研究,平非提出电视节目中音乐的编辑工作,在符合电视作品表现要求的同时,还要符合音乐艺术规则,因为此时的音乐编辑行为属于二度创作过程,需要从业者具备编辑学的专业知识,还需具有体系化的音乐专业知识修养。[8]武咪咪阐述了影视行业中音乐编辑的功能与行为方式,认为影视音乐编辑是节目的策划者、制作者,同时又是节目的创意者、实施者,对影视行业中音乐编辑的作用,要划分类型区别对待,不能笼统概括。[9]关于音乐期刊、图书等编辑方面的研究,李宏锋探讨了音乐理论期刊办刊各环节中应坚持的编辑原则,即学术理论期刊的定位、选题组稿、评审论文等过程应坚守的原则。[10]刘继方对音乐编辑行为的作用进行了界定,认为音乐编辑是音乐书籍出版过程中的一个中心环节,它不仅对创造、生产音乐图书出版物具有关键意义,而且对传播、积累人类优秀音乐文化也有重要作用。[11]谢晓娜《音乐图书出版的数字化问题研究——基于编辑工作的微观视角》从音乐图书出版数字化具有的特殊性及其发展现状入手,探究音乐编辑活动在音乐图书数字化工作中的重要地位。[12]
还有不少研究成果是从传播学视野来审视音乐编辑的专业行为的,如王力博的硕士学位论文《传播学视野下的音乐编辑活动研究》,从传播学的角度定性音乐编辑活动,较为全面地分析了音乐编辑活动对音乐文化建构所产生的影响,归纳出音乐编辑行为的功能及特性等。该文提出音乐文化的形成、发展是建立在音乐编辑活动与音乐传播行为之上的,音乐编辑活动是音乐文化建构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将音乐传播行为与社会音乐文化有机地连结起来,成为总结探索人类精神的实践手段及实施方式。并且,音乐编辑作为主要中介,为音乐传播严格把关,筛选并重组杂乱无序的音乐信息,赋予其内在关联与意义,保证音乐信息有效健康地传播。同时,音乐编辑活动寓于音乐传播过程之中,是音乐传播行为的有机组成部分。[13]候旻霞根据载体的不同,将音乐编辑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且将音乐编辑行为分为音乐文本编辑、音乐音响编辑、音乐文本加音响编辑三类。该文还把现代传媒中的音乐编辑行为,分为四个连续有机的过程:选题与策划、制作与加工、播出与反馈、宣传与发行。[14]陈晶晶对音乐文化传播中的音乐编辑行为的特性、音乐传播媒介中音乐编辑活动的职能等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提出音乐编辑行为在整个音乐社会生产中处于枢纽地位,音乐编辑活动在整个音乐文化传播链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5]
进入21世纪以来,作为一种专业行为的音乐编辑学,随着网络、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不断呈现新的特征,这为音乐编辑学的研究提出了更多挑战与新的要求。随之也涌现出一些论点新颖、视角独特、研究方法多样的音乐编辑学成果,如《互联网汉语流行音乐网站的编辑管窥及音乐网站编辑应有的视野》,[16]《我国学术性音乐期刊的栏目设置与栏目策划》,[17]《数字音乐市场盈利策略探析》等,[18]这些研究成果必定会进一步推动音乐编辑学学科的发展。
音乐编辑自然也是一种社会职业分工,因此,也出现了关于音乐编辑的职业特性、音乐编辑的业务素质、著名音乐编辑家事迹等专门的研究成果。
关于音乐编辑职业特性的研究,以《音乐编辑手册》为代表,该手册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对40年来本社音乐编辑工作经验的归纳、总结,它介绍了音乐编辑工作的内容,编辑人员的职责分工,编辑工作程序及各种乐谱的记谱规格、版式规格,并对出版与印刷知识也进行了简要介绍。[19]由于本书是对编辑实践经验的总结,因此具有很强的可仿效性与可操作性,目前已成为国内音乐编辑学的首选教材。恽星在《音乐编辑的内涵与外延》中,对音乐编辑的职业特征进行了较为准确的界定:音乐编辑按照自身的理论修养和审美价值观,对音乐作品进行组织、选择、加工和整理。同时,音乐编辑利用传播媒介,在对原始音乐稿件进行优化及再创造的过程中,使得音乐信息在更为广泛的领域里得到传播和弘扬。因此,音乐编辑承担着人类音乐信息的传播与传承的重任。[20]
而作为一名音乐编辑,应该具有何种业务素质,这是学界关注的问题。陈亮详细论述了作为一名音乐编辑应具备的四种基本素质:艺术审美素质、音乐专业素质、创新思维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并对四种素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21]刘德金提出,音乐编辑的从业者,在深入掌握音乐知识技能、拥有广博文化艺术视野的同时,也需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法律知识,应注重职业伦理、职业精神的建设,以培养主体创造性思维。[22]谭茗对作为音乐类学术期刊的音乐编辑应该具备的素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23]傅显舟则从专业音乐报刊资深编辑的视角与工作经验出发,论述了包括电台、电视台、音像出版社、报刊书籍出版机构等在内的,不同类型的音乐编辑所应具备的素质与需掌握的必要技能。[24]
除以上研究成果外,音乐学界也十分关注音乐编辑家的活动、事迹,因为这些都是中国音乐编辑学学科建设的宝贵财富。俞玉滋通过采访与李凌创办《新音乐》的同仁孙慎、谭林、薛良,夏白等,全面呈现作为音乐编辑家的李凌的独特编辑思想,以及他对于音乐编辑事业所做出的不凡贡献。[25]冶子的《潘奇—一位音乐编辑家》,记述了原人民音乐出版社副总编辑潘奇的编辑生涯,概括其音乐编辑思想及贡献,给予潘奇应有的历史评价。[26]冯光钰总结了编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十大集成的切身体验。冯光钰指出,编辑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集成的目的,是为了继承和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遗产,在此基础上创造社会主义的新文化。这就要求肩负这一历史使命的集成编撰者们,努力改善自身知识结构,加强编辑学方法论的研究,以确保集成的编撰质量。[27]冯宇在《缪天瑞编辑实践与编辑思想研究》一文中,称赞音乐学家缪天瑞自1933年迄今所编辑的音乐刊物及书籍,不论在每一个历史时期,其音乐编辑的水准与成绩均处于领先地位。冯宇认为缪天瑞在音乐编辑实践中发现并运用的科学方法,对当下的音乐编辑工作也具有十分有益的借鉴意义。[28]李瑞涛的硕士学位论文《赵沨音乐编辑思想研究》,结合20世纪不断变迁的社会时代环境与赵沨音乐思想的发展演变,细致地探寻了赵沨的音乐编辑思想及其编辑实践,揭示出赵沨对中国音乐事业发展的特殊贡献。[29]
综上研究,音乐编辑学不论是在探索本质的音乐学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指导当代中国的音乐编辑实践方面,都已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并在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这些早就成为了音乐界的共识。相信在大数据时代的新的发展机遇到来之际,音乐编辑学学科的发展,以及理论、实践方面的探索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1] 蔡际洲.一个悄然兴起的研究领域——关于改革开放以来的音乐编辑学研究[J].中国音乐年鉴,2001.
[2] 本刊编辑部.写在前面 倡导音乐编辑学研究[J].黄钟,1997(04).
[3] 李宝杰等.音乐编辑学:音乐研究的交叉视阈[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
[4] 翟咏.现代音乐编辑实践呼唤理论建设[J].交响,1997(01).
[5] 曾遂今.关于音乐编辑科学定位的思考[J].黄钟,1997(04).
[6] 陈荃有.音乐文本编辑:由实践到理论的提升[J].音乐探索,2013(04).
[7] 陈荃有.学术活动中的编辑意识与音乐编辑学建设[J].中国音乐,2008(01).
[8] 平非.电视音乐编辑培养[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8).
[9] 武咪咪.影视音乐编辑特征——导演意志的音乐方式语汇传达者[J].现代电视技术,2013(10).
[10]李宏锋.音乐理论期刊编辑问题管窥[J].音乐探索,2013(04).
[11]刘继方.从音乐图书出版中探寻音乐编辑原理——基于对人民音乐出版社的考察[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
[12]谢晓娜.音乐图书出版的数字化问题研究——基于编辑工作的微观视角[D].河南大学,2011年.
[13]王力博.传播学视野下的音乐编辑活动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2.
[14]候旻霞.现代传媒中的音乐编辑行为过程解读[J].交响,2008(03).
[15]陈晶晶.文化传播链上的音乐编辑职业与学科建设[J].音乐探索,2012(01).
[16]刘夜.互联网汉语流行音乐网站的编辑管窥及音乐网站编辑应有的视野(上 下)[J].黄钟,2002(02).
[17]杨明辉.我国学术性音乐期刊的栏目设置与栏目策划[J].交响,2006(04).
[18]佟雪娜.数字音乐市场盈利策略探析[J].音乐研究,2009(03).
[19]人民音乐出版社总编室.音乐编辑手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
[20]恽星.音乐编辑的内涵与外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
[21]陈亮.音乐编辑业务素质论[J].黄钟,2002(04).
[22]刘德金,刘稀溪.论音乐编辑的综合素质[J].音乐传播,2014(02).
[23]谭茗.音乐学术期刊编辑素养刍议[J].音乐探索,1992(01).
[24]傅显舟.音乐编辑与音乐学[J].音乐探索,1993(02).
[25]俞玉滋.从《新音乐》月刊看李凌同志的编辑思想[J].音乐研究,1994(02).
[26] 冶子.潘奇——一位音乐编辑家[J].人民音乐,1994(04).
[27]冯光钰.音乐编辑学的方法论及结构——论民族音乐集成编辑工作的一些看法[J].音乐研究,1988(01).
[28]冯宇.缪天瑞编辑实践与编辑思想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2.
[29]李瑞涛.赵沨音乐编辑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