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任升级诱发的风险隐患及应对措施

2015-03-20 13:19
传播与版权 2015年10期
关键词:信任微信信息

李 阳

网络信任升级诱发的风险隐患及应对措施

李 阳

当下,我国互联网信息传播发展迅猛。据官方数据调查,超过半数的信任率使得网络信任日益成为社会信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不容忽视的是,由于网络的身份隐匿性和监管中存在的盲点,网络信息的真实性与客观性很难识别,每天海量增加的信息让全面排查不实信息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方面是信息来源和内容真实度的不确定;另一方面是网络信任度的不断攀升,这种收受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给不法分子和敌对势力留有了可乘之机,为他们误导民众、混淆视听、颠倒是非提供空间。一旦网络信任被不法分子或敌对势力所利用,引发的线上网络舆情问题很可能导致线下现实社会问题的恶性升级,造成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网络信任;风险隐患;应对措施

[作 者]李阳,辽宁社会科学院文化传播中心副研究员。

第35次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有54.5%的网民对来源于互联网的信息表示信任,相比2007年的35.1%有较大幅度提高。基于庞大的用户群体,超过半数的信任率使得网络信任日益成为社会信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不容忽视的是由于网络的身份隐匿性和监管中存在的盲点,网络信息的真实性与客观性很难识别,每天海量增加的信息让全面排查不实信息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旦网络信任被不法分子或敌对势力所利用,引发的线上网络舆情问题很可能导致线下现实社会问题的恶性升级,造成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一、网络信任不断升级带来的风险隐患

(一)易成为宣传反党反社会的舆论渠道,危及国家政治安全

有些“民运”“公知”分子包括“藏独”“疆独”分子将网络看成是传播反党反社会言论的有利渠道,在网络中否定党史、歪曲党的领导、丑化国人形象。如标题为《南京大屠杀不怪鬼子太残忍,只怪国人太聪明》的网络帖子中将日本惨绝人寰的侵略行为归结为国人不团结和懦弱,放大“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性阴暗面。在丑化国人形象的同时,妄图掩盖侵略者的罪证、否定党领导抗战胜利革命成果。标题为《罪人中的罪魁》的帖子中,以看似揭秘的方式,否定张学良的历史作用,进而彻底否定西安事变的历史价值。诸如此类的信息在失控的状态下,由于缺乏明确监管手段的网络环境中大行其道,网络信任的不断升级,加深了这些不实信息带给民众的影响,给国家政治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二)易成为境外势力渗透的平台,危及国家国防安全方面

2014年6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互联网新闻研究中心发布了一份名为《美国全球监听行动纪录》的报告,首次对涉及中国的监听窃密问题进行官方确认和表态。报告确认了美国国家安全局(NSA)针对中国的窃密新闻基本属实,并披露NSA通过操作系统、社交网络等途径窃密。我国重要部门信息网络遭到间谍机构密集攻击,已经成为事实。当下的信息网络攻击已由黑客们个人行为演变成有组织的团伙、集团行动和某些国家的网络间谍活动。有资料显示,目前境外有数万个木马控制端、数千个僵尸网络控制服务器对着我国,境外间谍机构疯狂采用“狼群战术”“蛙跳攻击”“摆渡攻击”“网站钓鱼”等对我国实施网络窃密和情报渗透,国家国防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当下,网络在民众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找工作到网上购物,从发送工作邮件到缴纳水电煤气费用。网络信任的升级让人们对扁平化的虚拟空间放松了戒备,从事间谍活动的人员在网络上往往有另外的身份掩护,然而网络的去个性化让这种掩饰更具有欺骗性,从而容易套取他们需要的机密信息和情报。更有些防范意识不足的民众被其发展为获取情报的工具而不自知。

(三)易成为西方价值观传播渠道,危及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方面

部分民粹公共知识分子在自己的微博、朋友圈发布、宣扬西化政治理念的言论。敌对势力还利用我国网络法律和监管中存在的盲点,通过网络空间对中国进行舆论攻击,实施政治打压,丑化中国国际形象,炒作西方宪政理论、鼓吹公民社会、宣扬自由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等,其目的就在于通过网络舆论激化我国的“社会矛盾点”,否定改革成果,涣散国民凝聚力,动摇民众的自我判断力。标题为《大陆人在香港路边给婴儿把尿》的网络帖子疯狂抹黑中国人的素质,绝口不提婴儿母亲使用了纸尿裤并将其装进塑料袋提走的事实,也绝口不提孩子父母的情绪激动是因为“职业港闹”用手机拍摄婴儿私处的事实,而是一味遍地、挖苦中国大陆人的素质低下,放大港人与大陆人之间的地区差异,激化社会矛盾。标题为《家长对比中美同龄女孩》的帖子影响了很多中国家长。帖子中美国小孩被形容成了可以在原始森林里独立生存、可以在赌博机上赢钱、礼貌又懂事的天才,而中国女孩却被形容成了娇生惯养、好吃懒做、生活不能自立的笨蛋。但事实上有多少中国孩子早早帮助家人挑起了生活的重担,而又有多少美国孩子已经长大成人还在“啃老”。当年纳粹丑化犹太人就是用印刷品来宣传犹太人没有信仰、没有素质、没有文化、没有道德的段子,目的就在于打击犹太人的民族自信心、瓦解他们的民族凝聚力。而今天似乎“中国人很差劲”“中国人有劣根性”成为很多人的共识,民众在世界面前不敢拿出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严重影响到了民众对国家意识形态和党的领导的信心。

(四)易成为社会民怨的宣泄场所,危及国家社会安全方面

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将网络作为宣泄个人怨愤的出口,一些过激的表达、偏执的观点在网络中往往被毫不修正地分享,甚至转载,断章取义、移花接木的情况时有发生。更有人假借网络反腐的名义,对他人以及社会进行诋毁甚至人身攻击,散布谣言。前段时间沸沸扬扬的“何炅吃空饷”事件,举报人北外副教授乔木不仅受到何炅粉丝的谩骂、攻击和人身威胁,甚至其手机号码、邮箱、微信及女儿的照片等个人隐私也被网友公布。就事件本身而言,风波本已得到良性解决,然而却又有很多以何炅粉丝的名义的人突然跳出来,质疑举报人目的不纯,言语威胁甚至曝光隐私,给对方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蓄意挑起对高校用人体制的吐槽,导致民怨沸腾。诸如此类的事件在网络中时有发生,除了某些无良媒体人或商家为了营销需要,不惜歪曲事实以博得眼球之外,更存在一些别有用心之人,以此混淆视听,宣泄民怨,仇官、仇富一时间成为“网络段子”的重要主题。

碎片化阅读的时代,网络信任不断升级,尤其是在熟人交际圈中,人们基本不会去考证也难于考证消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这些假消息对于社会安全方面的影响却是长期而恶劣的。

(五)易成为违法活动的滋生地,危及公民隐私财产安全方面

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参与度日渐加深,很多个人的信息在微信中都将留有痕迹。智能手机所采取的信息存储方式与电脑相似,当用户进行删除操作时,存储介质当中的信息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被清除,这些信息在未被覆盖之前依然保留在存储空间中,如果通过恢复软件便可以轻易地将这些信息还原出来。这一特性一旦被不法分子所利用,用户的手机账户、与微信绑定的银行卡账户乃至家庭的相关信息,如家人照片、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等,将毫无保留地被他人掌握,公民隐私及财产安全将受到极大威胁。

事实上,侵害他人财物只是网络犯罪的形式之一。网络洗钱、网络诈骗、网上黄赌毒等犯罪活动在全世界范围日渐蔓延。另外,基于网络信任兴起的微商使某些不良商家竟然演变成为网络传销的变体。不少被熟人发展成微商的代理,为了挽回自己的损失,基于发展下级代理,不惜使用伪造交易记录、转账记录等手段,欺骗他人成为其下级代理,使自己和他人逐渐陷入了变相传销的泥潭。

基于网络信任发生的犯罪活动更新了现实社会原有的犯罪形态,目前我国《刑法》难以涵盖现实中发生的信息网络犯罪的所有类型。随着“人肉搜索”“网络暴力”“网络谣言”“网络抄袭剽窃”“网络传销”等网络侵权行为愈来愈严重,网络维权,寻求法律保护和司法救济面临巨大困境。

二、应对网络信任隐患的几点建议

人们对网络信任依赖程度的加深,使得任何公共事件的发生都会产生网络热议和质疑,给舆论监控和引导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不论是无意讹传的流言还是有意捏造的谣言都给国家和民众带来了巨大伤害。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国家安全委员会应该对微信传播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予以重视。加强信息安全管理水平,加强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建立和完善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的长效机制。建立网络舆情档案,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锁定监管重点。

第二,网络时代背景下,处理好网络信息监管既是心理战也是舆论战。应着力培养传递正能量的网络意见领袖。他们表达的很多个人观点和态度,往往会被众多追随网民内化为个人的观点和态度,很大程度上起到示范、引导和过滤的作用。网络意见领袖的培养是把控网络舆情发展走向有效的非行政手段。

打造一批优秀的网络媒体平台,扩大其在民众中的舆论引导力,对于网络敏感问题及时发声,及时、有效地做出正面舆论引导。

第三,畅通舆论反馈的正规渠道。鼓励政府部门开设微信公众平台,实现政务公开透明。网络最大优势就是互动性,通过公众平台,实现对社情民意有了解、有回馈,保证信息渠道畅通。以较低投入有效降低由社会转型带来的风险成本。

第四,增强互联网思维的培训,将网络素养的培养提升到全社会层面。加大网络犯罪防范意识的宣传力度,提高民众对网络信息的辨识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对于涉密部门的人员,应制定相关的网络行为守则,进行网络信息保密培训,提升职业素养和保密意识。

第五,深入贯彻群众举报制度。对群众举报的问题做出及时反馈,对于关涉的网络主体采取有效的处理意见,并定期予以公示。

第六,加强对网络商户进行有效的监管,尤其是对微信商户的监管。应与微信运营商协同合作,加大管控的力度,做好备案、审核。对于未申请成为微信商户而在朋友圈进行实际商业销售的行为进行监管,有力地防范和打击侵害民众财产安全的违法行为。[本文系辽宁省2014年社科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L14DX011)]

猜你喜欢
信任微信信息
订阅信息
微信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微信
微信
展会信息
信任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