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影视的镜像传播研究
——一种基于国家认同的民族化表达

2015-03-20 13:19孟宏宇
传播与版权 2015年10期
关键词:米娅草原民族

孟宏宇 连 玲

草原影视的镜像传播研究
——一种基于国家认同的民族化表达

孟宏宇 连 玲

草原影视作为“描摹”现实的艺术表现载体,有着记录草原历史、传播草原文化、刻画草原风貌的重要作用。近些年,民族特质和草原现状成为草原影视剧作反映的重要主题,它们表现出了对华夏民族的高度认可,并体现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是一种对国家认同的民族化阐释。

草原电影;草原电视剧;国家认同;民族化表达

[作 者]孟宏宇、连玲,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自在的民族实体,是几千年历史融通所形成的,在这一民族认同体内,各个族群平等交往、互融互通,共同造就了多元开放的中华民族气质,这一气质承载着民族传统、凝聚着民族的利益、体现着民族的心理、蕴含着民族的精神,极具感召力、统合力和维稳力。草原影视剧作作为草原民族文化的一个窗口,所展现民族特质必将与华夏文明共融,草原现实必将与国家前途共生。

一、民族特质与华夏文明的统一

“民族文化是孕育民族精神的母体和源泉,是生发民族精神的土壤与依托,唯有博大的民族文化,才能培育和孕育崇高恢宏的民族精神。”[1]草原民族是一个有着史诗般的民族,尤其是蒙古族曾经创造的辉煌历史,在世界文明史上留下了恢宏一笔,激发了草原民族强烈的身份归属和民族认同,并在长期实践与发展中形成流淌华夏文明血液的草原民族气质。

隐喻的“母亲”情怀。“母亲”是艺术刻画的重要内容,它往往担负着“以小见大”的喻体,草原影视剧对母亲的刻画,往往折射出祖国母亲的内涵。如《金色的草原》就是描写了60年代初,中国正逢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周总理为三千多名孤儿生活无着而忧心忡忡,内蒙古自治区主席乌兰夫得知这一情况,向他拍了胸脯,说:“把这些小东西交给我们吧,草原上有奶、有肉,饿不着他们……”四名南方孤儿来到辽阔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美丽、能干、倔强的蒙古族阿妈娜仁悉心抚养、照顾他们。但娜仁的恋人乌宁对她收养孤儿不理解而离开了她。娜仁将自己的痛苦咽下,含辛茹苦、竭尽全力地与饥饿、困苦做斗争,以母亲博大的气度展示着草原女性的魅力。而这里母亲的用意又何止实体的草原女士,其隐含的是中华民族、中国这个更大气、更大度、更能包容的“母亲”形象。只因我们国度有这样的“母亲”,才使得中华民族更团结,中国儿女更幸福。像这样“母亲”形象的展示还更多地体现在其他影片中,例如《天上的草原》《草原母亲》《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黑骏马》《图雅的婚事》等。

豁达的民族胸襟。草原人民有着向他们身体一样的豁达包容,这在草原影视上都有充分的显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中成吉思汗在取得部落战争胜利后,能够原谅小时候与他结拜但后来因为权力而反目成仇的兄弟,这是多么大度的胸怀。再如,《黑骏马》中,闪耀着一个人道主义光辉形象——索米娅的丈夫达瓦仓,一个粗犷剽悍的蒙古族汉子。是他,在一个又黑又冷的风雪之夜,赶着马车救助了孤苦无援的索米娅。他的朴实与率真、忠厚与善良打动了索米娅。他给了索米娅生的希望,给了她温暖的家。是一种生命的本能,恻隐之心蕴藏萌发在底层的劳动者心里。他不会说豪言壮语,没有知识分子对爱情纯洁的唯美追求,甚至有些粗鲁,但他知道救助弱小生命和包容过去的不当,他用行动诠释着草原人的胸怀,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大气。

担当责任的勇气。勇于担当责任是人类的优秀品质,是一个优秀民族的明信片,华夏儿女自古以来就勇于承担责任,这在草原人民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例如,《草原英雄小姐妹》中蒙古族少女龙梅和玉荣,为生产队放羊时遭遇暴风雪,为不使生产队遭受损失,两人始终追赶羊群,忍受着难以想象的严寒和风暴,始终不离不弃集体的羊群,直至晕倒在雪地里。再如,《图雅的婚事》中女主人公图雅的丈夫在打井时不慎把腿摔断,变成了残疾人,丧失了最基本的劳动能力。然而,面对艰难地处境,图雅并没有抛弃丈夫,而是承担起家庭重担,去六十多里以外的地方挑水、自己去牧羊、抚养孩子等。并且在改嫁时也必须带着丈夫为先天条件,这不得不让人感动。这种勇于担当责任的精神不仅是华夏民族的优秀品质,而且一直在不断激励着无数的华夏子孙要有承担责任的勇气,这是一种民族的共识,是一个民族不可消失的精神食粮。

淳朴善良的德行。淳朴善良是一个民族的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环境中塑造的性格特点,这一特点在草原民族身上表现强烈。如《季风中的马》,女主人公英吉德玛赶着牛车到公路边卖牛奶,当开大车的司机下来买奶时,问多少钱,女主人公说:“你看着给吧。”最后司机说了价钱,她还说这有点多,少要几个,体现了草原人民淳朴善良的品质,也是对华夏文明“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的发扬。

热情好客的风貌。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对待宾客就坦诚相待,热情非凡,中华文化以“远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待客风貌而闻名于世。草原人民在长期的生态环境下,造就了其比其他族群更为热情的风尚。这个特点几乎在每部草原影片中都有展示,比如来了客人就热情招待进蒙古包,并且熬奶茶,甚至杀羊款待客人。《黑骏马》中,当白音宝力格多年离开草原,再次回去寻找索米娅时,索米娅的丈夫杀羊款待白音宝力格。

敬畏生命的天性。草原民族长期生活在大草原上,其生产生活与大自然融为一体,长期靠天吃饭的先天因素,使得草原民族对生命、对自然有一种天然的敬仰之情,这对现在我国构建和谐美丽中国有不可估量的意义。而草原影视全然的将其展现出来。《黑骏马》中,主人公索米娅和奶奶半夜听到包外有动静,出去便发现是一匹刚出生不久、快被冻僵的小马驹,奶奶和索米娅把小马驹抬回家,给它盖上棉被,并且喂小马驹牛奶,这一幕感人的瞬间,呈现了对生命的敬仰、对生命的崇拜。又如,《天上草原》中,一个父亲入狱、母亲弃家出走的孤儿,变得沉默寡言,不爱说话,时间久了,成了个哑巴。虎子后来被雪日干寄养在善良的蒙古女人宝日玛家,从此虎子在草原上住下来,他看到了草原人狩猎时的英武和惨烈,看到了草原人如何将伤害他们的狼教训后放生,在草原人热情开朗、豁达大度的感染下,虎子被感动了,他深切感受了从没体会过的温暖与真情。这种深切的感动是来自蒙古族人民对待自然、对待动物和对待人以及对一切生命的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草原现状与国家前途的忧虑

进入新时期以来,在现代化节奏的推动下,外族文明打破了草原文明的自身发展进程。面对现代文明的冲击,草原民族、人民进行了艰难抉择和追寻自我的探索。尤其是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草原人民失去了其固有的家园,他们为之痛苦、抗争,但又无奈、苦楚的被迫融入城市文明。草原影视凸显草原现实环境的变化,显示出草原人对民族未来的深切关注,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关怀。

自然生态的担忧。《季风中的马》的马的主人公乌日根,在面对草场减少、生态草原环境严重恶化的情景下,不惜一切代价,顽强抗争。他与现代文明对抗,与自己现实处境对抗,为的就是生活在草原上,为的就是不失去自我。但终究没能抵抗住现代化与现实情境的冲击——马被放在酒吧,双眼蒙上胸罩娱乐;羊被迫出售,妻子孩子也要进城谋求新的生活。《望沙》中展现的就是王三正面临着落实禁牧圈养政策的巨大压力与村民不理解的冲突。草原严重的沙化使人心慌又心疼。村民认为放养是祖上留下来的规矩,是“正理”;而圈养“纯粹是瞎闹”。王三对老人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政策攻心”,而刘老汉却软硬不吃,并固执地认为他忘恩负义,是专门拿他这个孤老汉“开刀”,两个人由此闹到翻脸的地步。刘老汉天天赶着羊群上山,王三为此心急如焚,村民们则在观望。王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经过了剧烈的感情碰撞,刘老汉终于明白了禁牧的重要性,亲手宰杀了他最心爱的黑脸绵羊。禁牧圈养政策在村里得到了落实。这深刻体现了草原人民在现代化的冲击下,在草原生态环境极度恶化的背景下,草原人民对民族、对国家的忧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忧虑,对生命个体的关怀。

历史文明的担忧。《成吉思汗的水站》中,主人公奥特根也是在面对现代化的过程中,不惜一切代价地与接受了城市文明的阿尤拉做斗争,他顽强坚守自己生命的家园,去维护民族的宝贵财富。像这样对民族传统、文化、历史消失深刻反思的影片还有《季风中的马》《天上草原》《长调》《风中的胡杨》等。

[1]詹小美.民族精神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米娅草原民族
济慈长诗《拉米娅》中的民间文学“母题”
我们的民族
讲解《草原图》
《当周大草原》
一生的草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解救米娅
可可托海的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