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海霞
如何做一名出色的学术出版编辑
韩海霞
学术出版与大众出版及教育出版在内容和环节上有很大差异。学术出版强调的是前瞻性、专业性及创新性。要做一名出色的学术出版编辑,要转变观念、培养能力、综合发展;要具备语言文字规范能力、与作者对话的专业能力、传统编辑身份的转化能力、重大项目的运作能力、打造精品的设计能力、传播精品的营销能力。在当前形势下,要努力打造“学者型编辑”。
学术出版;学术规范;专业化
[作 者]韩海霞,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
有人说:“学术出版,永远是系在中国出版人心头的一个解不开的结。”从2006年底开始,出版业内开始关注学术出版的讨论,这样的讨论让出版界似乎看到了学术出版的“春天”。在2012年首届学术出版论坛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说:“我国每年出书30余万种,以数量而言可称为世界第一出版大国,但其中能够走向世界,产生影响的高端学术出版物却非常稀缺。”在中国,随着国家综合国力实力的增强,国家文化建设步伐加大,学术研究逐步深入,学术出版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在国家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学术出版更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体现。那么作为一名立志做学术出版的编辑可谓是任重道远,我们应该要做哪些转变呢?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其一,学术出版是适应业态发展的需要。正如复旦大学副校长林尚立所说:“一个国家出版的人力,决定了它的文化厚度、思想深度以及它未来发展的潜力。”随着国家对外发展政策的拓展,力推文化“走出去”项目,那么挖掘本土传统文化,探究本土学术出版动态,形成新的主题性学术出版就是大势所向。学术出版是关系着中国出版未来走向和前途的问题,立足于学术出版是适应业态发展的需要。我们要转变那种学术出版是一种小众出版,盈利较低的观点,要舍弃那种视学术出版物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思想。设计得好,策划到位,学术读物同样可以成为大众的出版。
其二,学术出版也面临着中国文化大发展的机遇,比如地方政府项目以及国家所提倡的传统文化整理项目。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整理项目的建设,也大力投入政府扶持基金。邬书林说:“从某种意义上说,高端学术出版的实力,折射了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思想创意、观念文化对于世界的影响力。”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表示要继续扩大基金规模,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重点支持一批代表国家水准的优秀人文社科类出版物出版。
其三,数字出版的需求,互动数据库平台建立的需要。数字出版平台的发展也为学术出版以及学术交流传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在国外学术出版已经趋于市场化、数字化。他们能够坚持不懈地扎根于学术出版领域,默默耕耘几百年,从而将自己打造成全球顶尖的商业学术出版社,其中荷兰的布瑞尔学术出版社堪称最好的例子,它已经拥有三百多年历史。综观国外顶尖学术出版社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出:要做到顶尖学术出版,就要做到和一流的科学家、人文学者紧密互动,并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利用现代的数字化平台将成果以电子出版物的形式推出。在数字化发展以及学术出版发展领域,中国都不能处于领先地位,甚至有些落后,所以我们必须奋力直追。
基于目前我国学术出版的现状,作为学术出版的编辑是任重道远。我们除了要具备基本的编辑素养之外,还需要具备广阔的视野、较强的学术判断力和严谨的学术规范,形成严格的学术论证标准和严密的学术出版程序,争取能够与世界强国的学术出版相“对接”。编辑专业化、职业化、学术判断力、出版整合能力以及与学术界沟通对话能力的培养迫在眉睫。
(一)语言文字规范能力,与作者对话的专业能力
学术出版注重理论问题的探讨和研究,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播,理论性、专业性、学术性都很强。鉴于此,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对学术出版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义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是指语言文字的应用符合根据约定俗成原则而规定的各项标准,加强统一,减少分歧,使语言文字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学术出版如何做好自身的语言文字规范工作,提高编校质量,提高图书质量就成为摆在每一位学术出版编辑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专业化是判断力最基本的保证,是提高学术出版内容的基础。作为学术出版的编辑,要遵循语言文字规范的要求,不断提升自己对稿件的把控能力。应该做到勤查多练,提升自己的专业编校水平,在编校过程中不断拓展相关的专业知识,站在出版的高度对作者产生一定的指导性作用。我们不但要对书稿的要素进行认真的编审,还要成为某一领域的行家,建立起自己的专家库,在确定选题、审议书稿时必须邀请至少两位学术同行进行评审。在编校环节上,严格采取三审三校制度。对于一些艰涩高深的学术书,我们应该量力而行,可求教于资深专业的编审、校对人员,以确保图书质量。
(二)传统编辑身份的转化能力,重大项目的运作能力
在学术出版领域,我们要转换传统的编辑身份,那种被动地跟在学者后面,缺乏对稿件的鉴别能力,认为凡是与学术沾边的都看作是学术出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术出版水平的高度。目前,国家设立了许多有利于高质量的专题性出版基金,来鼓励和扶持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对学术领域建设以及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能够影响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原创性的学术精品出版。在此政策扶持下,我们要真正让学术出版体现出原创性、高品质、规范化、前瞻性、成体系。学术出版的转型期还在行进中,作为编辑,要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增强自身的学术水平,提高鉴赏力,从策划、组稿和平台运作方面增强主动性,能够逐步担当起某个专业学术领域的传播者,促进学术品牌的建立,在促进并规范学科建设上能够从出版的角度尽一份力。作为一名合格的学术出版编辑,我们要把自己打造成学者型编辑,要能积极主动地参与项目运作,参与从读者调研、选题策划、内容编校、外观设计、成本核算、印刷复制、上市推广、渠道布局、促销宣传直到货款回收等出版发行的整个环节。要有高瞻远瞩的把控能力,要树立全流程管理理念,严把质量关。上海交大出版社实施的“能源与环境出版工程”就是由出版社策划、调动若干学科骨干参与的重点出版项目。该项目运作中,出版社发挥了主导作用,出版社编辑参与了整个项目管理,这足以说明了学术出版的角色与作用在发挥着深刻的变化。
(三)打造精品的设计能力,传播精品的营销能力
当业界都以为学术出版的春天来临的时候,学术出版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在国家投入更多资金支持学术出版的同时,学术著作的品牌与质量却不尽如人意。整体面临着学术著作的肤浅化、粗糙化的困局。“中国一年出版30余万种出版物,其中打造了多少个学术品牌,又推动了多少学者和思想的诞生?”大量的科研经费注入学术出版领域,然而高投入与高质量产出却产生了分化。这一方面反映了学术界高质量产品的匮乏,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出版社在选题质量把控方面也存在不足。学术出版的品牌意识没有跟上来。学术出版的品质没有提升,学术精品少之又少。作为一名学术出版的编辑,在具备了一定的专业能力之外,我们也要培养自己打造精品的设计能力以及传播精品的营销能力,至此才能在出版领域达到双赢。
学术出版的真正实力,不在于规模的扩张,而在于特色和水平。高质量是打造学术精品的首要前提。我们要熟知学术出版规范,提升自己学术出版编辑的专业水平,了解专业领域发展动态,在学术出版选题评估环节能够起到一定的把控作用,能够高瞻远瞩地立足于学术领域,在学术见解和学术视野上有一定的层次,能够与一流的专家顺畅地沟通和交流,能够真正了解专家的思想,发现思想的价值点和创新点。
学术精品的出现,能够使国内的学术著作接轨国际高水平学术出版体系,把最优秀的精品力作推出去,可以使更多的读者来分享人类文明的精华,让原创学术成果成为“文化走出去”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数字出版以及网络技术都大大降低了学术出版的成本,也能更快速更便捷地加强国际的学术交流,也能变学术出版为可以盈利的项目。至此学术出版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双赢的局面才会出现。
所以学术出版的编辑要参与整个运作项目,在保证创新性,保证高质量、高水准的前提下,也要有与国际接轨的意识,在走出去的同时,能够将学术出版打造成可持续发展的,具有可观盈利点的重大工程。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学术出版编辑,我们身上肩负着双重使命:社会使命及经济使命。我们要从转变观念开始,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积极主动地参与项目的整个运作流程,把自己打造成新型的“学者型编辑”。
[1]郭运庆.以选题策划为中心的项目负责制运作模式探析[J].中国编辑,2005(6).
[2]杜林致.图书编辑宜行项目负责制[J].编辑之友,1998(6).
[3]朱杰人.学术出版的春天是否来临?——让我们真诚地期待[J].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5).
[4]白玫,戴园园.学术出版规范呼声渐高[J].出版日报,2012-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