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婷婷 陈卫春
数字时代中小学教材编辑的自我培养
曹婷婷 陈卫春
中小学教材是实现国家课程理念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是学校教学的重要依据,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而教材编辑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他们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材质量。在数字化时代,中小学教材编辑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为了充分发挥优势,克服不足,中小学教材编辑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培养。本文从“编德”“编学”“编识”“编才”这四个方面介绍中小学教材编辑该如何进行自我培养。中小学教材编辑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才能适应行业发展,逐渐成长为编辑队伍的中坚力量。
数字化;中小学教材;青年编辑;自我培养
[作 者]曹婷婷、陈卫春,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
数字时代向我们越走越近,数字技术的不断突破使图书的发展已然超出我们的想象。《2014—2015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收入为3387.7亿元,比2013年增长33.36%,数字出版产业收入占新闻出版产业收入的总比由2013年的13.9%提升至17.1%。2014年,数字化阅读的接触率为58.1%,比2013年的50.1%上升8个百分点,首次超过图书阅读率。[1]数字出版不断融入传统出版,就连一向对数字化“不感冒”的中小学教材出版也悄悄转移了阵地。
2014年8月,国内教育出版界的“老大”——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广东省出版集团数字出版公司联手,共同建立基础教育优质数字资源。2014年9月,《武汉晚报》报道,人教版数字教材或将在武汉和咸宁学校试点使用。[2]全国所有的教育类出版社都将教材的数字化提上日程,作为他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据报道,美国政府正在推动全美学校使用数字教材,并计划在2017年之前普及到每个学生手中。韩国政府推出“智能教育”项目,计划在2015年前把中小学教材全部无纸化,全部按照计算机、互动黑板与平板电脑的不同互动特点设计成互动式电子教材,在全国中小学全面实现教材的数字化,总投入约20亿美元。[3]
种种趋势表明,中小学教材数字化已经日趋成熟,教材数字化的全面推广与普及仅仅只是时间的问题。
在中小学教材数字化日趋成熟的情况下,青年中小学教材编辑年轻而又富有朝气,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能力强。他们与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共同成长,见证了科技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他们不断地学习并掌握不断涌现出来的各种新技术、新媒体,使得自己变得学识渊博,这是他们处于数字时代大环境下所展示出来的优势。因为年轻,他们可能缺乏工作经验、统筹能力较差、实践能力不强,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也正因为年轻,他们有时间去学习,有精力去学习,年轻允许失败,年轻也不怕失败。中小学教育对一个人的一生至关重要,而中小学教材又是中小学教育活动的重要蓝本。中小学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教材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质量,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中小学教材编辑对于教材的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青年中小学教材编辑作为编辑队伍中的重要群体日益显现出其的重要性,他们是未来中小学教材编辑的中坚力量。为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了我们的下一代,青年中小学教材编辑必须从各个方面进行自我提升,尽快成长。
数字时代,中小学教材编辑该如何进行自我培养呢?笔者认为可以借鉴中国近代名家梁启超提出的史家修养“四长”论,四长,即史德、史学、史识、史才。数字化时代的青年中小学教材编辑应该从“编家四长”这四个方面来培养自己,这四个方面可以概括为“编德”“编学”“编识”“编才”。
(一)“编德”
“编德”是对编辑人品、道德、修养的要求,就是“著书者之心术也”中小学教材是教师教学的“纲”,是学生学习的“范本”。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质量,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学生将书本看得很神圣,他们不会怀疑书本中的任何错误。教材中的一篇文章、一道例题、一幅图都是他们的学习对象,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种“标准”,他们以此为标准去衡量今后在社会上遇到的各种问题。只有具备一定道德修养的教材编辑才会有强烈的责任心,才能认真对待教材中的每一个细节,才能尽可能地避免差错。古人云:“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资也。”“德智体美劳”是对人的素质定位的基本准则,这里面的“德”也是放在第一位的,可见,“德”的重要性。
(二)“编学”
拥有广博的知识,善于捕捉信息,治学严谨,善于学习即为“编学”。教育出版的本质不在于出版,而在于教育研究。出版只是形式,教育才是根本。青年中小学教材编辑除了具备相应的学科知识外,要及时了解新的课程标准信息,认真研读学科课程标准。青年中小学教材编辑还要熟悉教学,要懂一点心理学知识,知道学生的认知特点,组织编写教材时,要将这些相关因素都考虑进去。在大数据时代,我们每天接收到的信息量很大,要善于对这些“大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我们所需要的。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青年中小学教材编辑必须严谨治学,才不会误人子弟。数字技术渗透在教育和出版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中小学教材编辑必须努力了解、学习、应用数字化,将数字化融入自身的日常出版工作中。新兴技术不断发展,并不断促进数字化出版的发展,且这一发展在加速前进。青年中小学教材编辑要不断学习新技术、新概念、新思维,学习构建数字化、立体化的教材体系,学习开发资源库、素材库、数据库等多形态、多层次的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远程教学资源。关注每一项科技进步,关注教育出版的未来走向。
(三)“编识”
“编识”——编辑加工书稿时,编辑所持的观点、立场。在编辑加工书稿时,编辑是要有自己的观点的,不能随便拿来就用,要反复琢磨、修改。首先,在最初设计一套(或一本)教材时,编辑应该读懂、读透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深刻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教材对培养学生知识、技能、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编写出好的教材,不仅仅是教材编写者的职责,而且也是教材编辑的责任。其次,每个编辑在所学学科的学术上都有自己的想法,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和掌握的信息不同,可以有各种观点,并且可以各持己见,甚至“另类”;但是,编写、出版教材不是单纯的商业活动,而是一种政府行为,教材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崇高使命。教材不是学术论坛,教材体现出来的观点必须与中央、国家保持一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政府的意志。同时,教材还需要不断创新,中小学教材编辑要关注学术动态,注意汲取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使教材不断丰富、不断更新。当然,在政治观点上要严格把关,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疏漏或失误。[4]
(四)“编才”
所谓“编才”,是指编辑的才能、才华。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能力。组织中小学教材编写会议。首先要和教材主编商定教材编写的出版计划,组织会议落实出版计划。在实现出版计划的过程中,要处理好编写组内部人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处理好出版社、编写组、教学科研机构等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其次,与其他图书不同,中小学教材因其特殊性,不可能做到定稿时“齐、清、定”。为了保证稿件的质量,编辑要参与教材编写过程,参与教材编写讨论,可以从编辑加工的角度提出建设性意见,并及时处理、协调编写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做好服务工作,确保编写工作正常、如期完成。
组织各项教材服务活动。为了使中小学教师能够理解编者的编写意图,使用教材时能够得心应手,并给教师提供不断学习提高的机会,编辑要单独或者联合教研部门组织大量教材培训活动、优质课评比活动、论文评比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编辑要协调编写组、教研部门、活动承办学校等多方面的关系。
2.沟通能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材好不好,教师、学生说话。中小学教材编辑要定期、不定期地组织教材编者到各个教材选用地区进行教材回访工作。去学校听课,召开教师座谈会,与教师面对面交流,倾听一线教师的声音,了解教师、学生的实际需求。收集教师意见,整理并反馈给教材编写组,以便编写组在下一季教材修订的过程中能够及时修订完善。这些,都需要编辑有极强的沟通能力。
3.团队合作能力。编辑和发行是一对既相互依存、相互依赖、有时候却又相互指责的矛盾体,他们在合作时总是处于难以契合的状态,对对方存在牢骚、埋怨和指责,这种状态也是大多数出版社中编辑和发行关系的现状。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他们的目标又是一致的,即生产、销售好的图书,这种终极目标的一致性也促使他们进行更为密切的合作。教材的出版对发行与编辑间团队合作的要求较高,在各个环节上他们之间都可以进行优势互补。[5]但二者在选题组稿、遴选作者、销售、回访等工作上都可以做到优势互补,提高竞争力。因此,青年中小学教材编辑的团队合作能力也是必需的。
作为一名中小学教材编辑人员,虽然不能像其他图书编辑那样获得各种荣誉,但为谋国家之未来计,笔者深感自己责任重大。但愿每位青年中小学教材编辑都有良好的心态,在工作中成长,在工作中学习。以奉献的精神、研究的态度潜心编好每本教材,让所有使用我们教材的中小学学生能够受益终身,早日实现我们大家心目中的中国梦。[6]总之,中小学教材编辑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才能适应行业发展,逐渐成长为编辑队伍中的中坚力量。
[1]张立.2014—2015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5.
[2]陈振林.普及数字化教材的忧虑[J].内蒙古教育,2014(23):60.
[3]刘霞,戴双翔.当前我国课程建设的困境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790-794.
[4]邢克斌.教材编辑的修养[J].中国编辑,2005(2):36-38.
[5]刘燕,药蓉.试论教材出版中编辑与发行的团队合作[J].出版发行研究,2015(1):66-67.
[6]毕燕.关于做好中小学教材编辑工作的思考——以京版教材为例[J].出版发行研究,2013(5):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