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航军
科技期刊编辑初审时是否应审查稿件的创新性
邓航军
初审是期刊“三审”制度中的基础环节,本文探讨编辑初审时是否应审查稿件的创新性。本文在分析科研论文的创新性属性及编辑能力的基础上,认为大部分编辑不具备审查文章创新性的能力。解决办法是编辑从事出版工作的同时兼顾科研工作或者聘请科研人员做期刊的科学编辑来审查稿件的创新性。
初审;创新性;科技期刊
[作 者]邓航军,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科技期刊是科学研究成果的载体。科技期刊的质量取决于所刊载的论文的质量,而论文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文章有无创新性。目前,我国已经是论文产出大国。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4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1,2],2004年至2014年我国科技人员共发表国际论文136.98万篇,排在世界第2位。但是我国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次数仅为7.57次,远低于美国的16.58次以及世界平均值11.05次。中国各学科论文在2004—2014年10年段的被引用次数处于世界前1%的高被引论文为12279篇,占世界份额的10.4%,也远低于美国的52.44%。截至2014年9月统计的中国热点论文数为384篇,占世界热点论文总数的15.7%,同样远低于美国的56.5%。我们科技期刊的处境和科技论文的处境大致相当。截至2013年8月底,我国共有科技期刊4953种,被SCI收录的期刊为135种,仅占2.7%。进入SCI的期刊中,2013年进入本学科领域影响因子排名前1/3的期刊只有20种。中国科技期刊和论文一样众多,但是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的期刊屈指可数。目前公认为办得比较好的《细胞研究》,其影响因子已达到10,但是在学科排名中也在20名开外。
而世界优秀期刊的成功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英国著名杂志《自然》(Nature)是世界上最权威的科学杂志之一。杂志以报道科学世界中的重大发现、重要突破为使命,要求科研成果新颖。Nature杂志每星期在全世界发行6万份,大约四分之一发行到图书馆和研究机构。2013年其影响因子为38.597。Nature杂志特别注重论文的创新性,它选择论文的最重要的标准是研究论文必须是原始的,而且必须是作者的独立工作,其中心部分的任何内容不得向其他刊物投稿。同样的,Science主编布鲁斯·爱波茨博士在被问及“Science杂志更青睐于录用哪类论文”时,他认为“题材不能太窄,在某个领域能引起人们思考,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有创新性”,同时他还提出“年轻学者要勇于挑战权威,这样才能出创新成果”[3]。
创新性是论文的生命,因此,审稿时要重点审查论文的创新性。目前,我国期刊的审稿制度一般是“三审”制,即编辑初审、专家外审和主编终审[4-6]。在这三个审稿环节中,只要做到各负其责,一般文章是质量都能得到保障。初审作为审稿环节的基础工作,其重要性不容置疑。一般认为初审的工作包括:(1)审查稿件是否符合期刊的办刊宗旨、报道方向;(2)稿件是否符合期刊的格式、标准等方面的要求;(3)利用查重软件检查稿件是否已经发布或涉嫌抄袭;(4)对稿件的创新性进行初步判断,决定退稿还是送专家外审。
对于前3条,只要编辑认真、敬业,要做到并不难。对于第4条,一般的编辑是比较难做到位的。
有作者认为可以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数据库进行计算机检索来判断科学文献的创新性及科学性[7],也有人主张利用学术不端检测软件来判断论文的创新性[8]。本人认为这些手段只能判断文章是否已经发表过,或者和别人已发表文章的相似性,无法对其创新性做出评价。因为创新是求异,是与众不同的独见卓识,它可以是理论上、方法上的,也可以是技术上的。创新性包括独创性、新颖性和实用性。要做出创新性的科研成果,必须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通过自己开创性的工作才能得到。塑造创新性是一个艰苦的历程,必须持之以恒。离开实践的创新是空谈,科学研究是实实在在的一项工程,不仅有设计,还有实践[9]。因此,对文章创新性的评价也要求评价人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在科研一线的经历。
我国很多科技期刊都是编辑部在运作,这种没有法人资格的编辑部往往只有三四个人,不能按学科配备责任编辑,在隔行如隔山的时代,也就无法胜任审查稿件创新性的工作。对于大的出版社,他们可以按学科来配备责任编辑,甚至很多编辑都具有博士学位,但是在学科越分越细、交叉学科越来越多的情况下,纵然是博士,因为脱离科研一线已久,也不可能对文章的创新性做出正确的判断。就是在专家外审时,也要选择专业相同的小同行专家来评审,否则就无法对文章做出正确的判断,也无法给出中肯的修改意见。例如《具有背面反射镜的GaN基高压LED》一文[10],外审时一位器件方面的专家认为作者所做的工作只不过是应用在HV-LED上,并且采用蒙特卡洛光线追迹法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虽然和实际符合很好,并且应用在HV-LED上也显示出效果。但是,目前商业上很多软件都可以做这些工作,技术上也没有明显突破,缺乏创新性的设计。编辑根据审稿人的意见做退稿处理。作者不同意审稿人的意见,向编辑部提出申述。编辑部随后请了一位专门从事LED研究的专家对本文再审。再审专家认为本文采用理论模拟计算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LED的光提取进行了研究分析,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吻合,也提高了LED的出光效率,对产业和研究具有较大的参考意义,同意发表。同时建议作者将HV-LED的结构特点与DBR和反射镜的设计结合起来会更有新意。由此可见,即使是专家,如果不是专门从事某一领域的研究,也不能给出恰当的评价。专家尚且如此,更何况长期从事出版工作的编辑。
编辑无法胜任文章创新性的审查工作是否就简单地放弃对创新性的审查?如果放弃对文章创新性的审查,必然导致初审拒稿率的下降,加大外审专家的负担。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科研实力的提升以及高校的扩招,我国每年的论文产出量急剧增长,大家普遍认为必须加大初审的拒稿力度,这样可以减轻审稿人的负担,提高审稿质量,加速评审过程,缩短出版周期。
如果编辑勉为其难,负责文章创新性审查,结果只有两种:(1)编辑利用查重软件检查文章的复制比,只要复制比不超过20%,就放行,长此以往,低质量的文章大量送到外审专家的手中,一是增加外审专家的负担,二是给外审专家形成期刊质量低下的印象,从而放宽审稿标准,导致期刊大量地刊登低质量的文章,从而影响期刊的质量。(2)编辑从严把握大刀阔斧地退稿,但是这样会把一些优秀稿件拒之门外,打击作者投稿的积极性,导致优秀稿件的流失,给期刊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科学研究论文还需科研人员来评判。解决办法是:
一是请科研人员来做兼职编辑,或者说编辑做出版工作的同时不放弃科研工作。这样他们既有编辑知识又没有丢掉专业,他们依然处在科学前沿,能把握学科发展方向,可以对文章的创新性做出正确的判断。
二是编辑选择性地放弃对文章创新性的审查,而聘请科研人员作为期刊的科学编辑来承担这一工作。一般可以聘请三四十岁的副教授、副研究员来做科学编辑,他们年富力强,没有担任过多的行政工作,有专业知识、有时间和精力。
判断文章的创新性需要非常专业的知识,一般编辑难以胜任这项工作,简单放弃审查也是不现实的,解决办法是要求编辑从事出版工作的同时兼顾科研工作,但这必然要增加人员编制。这对一些编制比较严的单位来说不太现实,因此,最好的办法是聘请青年科学家作为期刊的科学编辑,由他们来审查稿件的创新性。[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61440029)]
[1]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4中国国际科技论文产出状况[R].2014-09-26.
[2]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4中国科技期刊相关指标[R].2014-09-26.
[3]盛杰.期刊编辑对科技论文创新性的把握[J].编辑学报,2011(3):215-217.
[4]陈新平,曹尚银,王素云.严格实行“三审制”提高期刊质量[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1(4):298-299.
[5]宋双明,刘阳娥.对现行审稿模式的思考与建议[J].编辑学报,2003(5):259-360.
[6]熊伟.试论科技期刊审稿制度的发展趋向[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3):461-462.
[7]徐刚珍.科技期刊编辑初审的内容及加大拒稿的必要性[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5):871-873.
[8]朱全娥.编辑对学术论文价值的初审判断[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4):701-702.
[9]闻玉梅.对科学研究创新性的浅见[J].中国科协基金,1994(1):65-67.
[10]黄华茂,王洪,黄晓升,胡金勇.具有背面反射镜的GaN基高压LED[J].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2014(7):074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