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编辑的主体意识与识别遏制自我抄袭

2015-03-20 13:19徐文杰
传播与版权 2015年10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编辑部学术

徐文杰

科技期刊编辑的主体意识与识别遏制自我抄袭

徐文杰

近年来,科技论文自我抄袭行为因带有很强的隐蔽性而广泛存在,这种行为严重污染学术资源,为他人检索文章及参考学习带来很大不便,必须严厉遏制。在遏制自我抄袭行为过程中,编辑的主体意识尤为重要,本文分析编辑识别自我抄袭文章的主要途径,归纳自我抄袭文章的类型特点,并结合工作中的实际案例论证说明。遏制自我抄袭的学术不端行为,提高科技期刊的出版质量。

科技期刊编辑;主体意识;自我抄袭;识别遏制

[作 者]徐文杰,硕士,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编辑部。

在近几年里,科技期刊编辑开始启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筛查科研人员提交的论文,令人意外的是,筛查过程中重复的部分来自于作者本人或作者相关课题组的居多,我们称之为“自我抄袭”。作者在引用或者没有引用的情况下,将自己已经发表过的硕士或博士论文的语句、公式、图表、定义毫不顾忌地放到自己的新论文中;或者将自己的科研成果稍作改动,在核心理念不变的情况下,投到不同的刊物上。这种做法虽然没有侵犯他人的权益,但也属于学术不端范畴,这种自我抄袭的行为扰乱了学术秩序,造成大量的科技论文理论或试验程序相似没有创新。然而,这种自我抄袭的行为比较具有隐蔽性,不易被察觉,这就需要科技期刊的编辑提高主体意识,在审查稿件时,提高审查敏锐性,结合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提供的数据,仔细排查,并请专家共同比对,准确识别并遏制这种自我抄袭的行为。科技期刊编辑有义务维护学术界的公平竞争和出版物的诚信,多发表有创新的好文章,这同时也是提高刊物出版质量的必要途径。

一、自我抄袭文章的类型特点

一般自我抄袭的文章可以大致分为四类:一类是引用自己已经公开发表过的文章,在没有参考文献标注的情况下,大范围地使用这些数据,使人误以为这是新的成果,这种现象借助软件比较容易识别;二是将自己曾经发表过的理论或方法进行改头换面,应用相同的分析方法,将其他因素稍作调整,或重新建立模型,同时变换语言和段落,将文章重新整理发表,这对读者来说实际上是毫无营养的,但这类的文章比较容易蒙混过关,尤其当其理论方法比较新颖又没有大范围推广的时候,很容易被多本同等级的期刊录用并发表;三是化整为零(或化零为整),将一个完整的模型建立,试验设计,求解步骤,和结果分析化简为繁,分别进行赘述并发表;四是边缘引用,作者在参考文献处标注了被引来源,但理论已构成新论文的核心部分,这也是期刊编辑所不能接受的,无论如何变换,以上四种情况提出的观点、运用的方法、得到的结果和结论都是相似的,没有任何的创新与突破,发表这样的文章严重影响出版物的质量,占用学术空间资源,对读者参考学习带来很大不便,容易形成学术界相似文章多而杂的现象[1]。

二、编辑主体意识的重要性和表现形式

主体意识,是编辑在工作中的主动能动的意识,具有很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在识别自我抄袭文章的环节中,编辑必须发挥责任心和使命感,认真对待每一篇文章,查重,送审,甄别,尽管也有很多因素制约着编辑的选择,但编辑的抉择直接影响到学术风气,必须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编辑的主体意识主要表现在社会责任意识,读者意识与刊物质量意识。科技期刊是科研成果传播的窗口,对于后续的科研工作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科研人员在研究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如果面对大量自我抄袭没有创新的文章,势必浪费大量学术空间和科研精力。在这一过程中,编辑必须有着强烈的尊重科学的精神,无论哪一个学科,都肩负着传播科学的社会责任。对于一本科技期刊来说,作者群体和读者群体通常是重合的,那么,归根结底,我们的期刊是要给读者看的,给读者的科研问题作为参考和解析,如果一本期刊上多次发表了自我抄袭的文章,长此以往,读者对刊物会失去信心,势必会失去优秀的作者和读者,因此,编辑必须时刻保持强烈的读者意识,坚持发表新颖有价值的科技论文。一个编辑部的合理管理,一本刊物形象的树立十分不易,而重中之重还是这本刊物的质量。只有质量提高了,刊物才能保持竞争力,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如果自我抄袭的文章都能频频蒙混过关,说明编辑的工作并没有用心。目前,由于学术论文的发表往往与学生毕业、职称评审、论文结题有一定关系,使得许多作者为完成指标进行自我抄袭,提交的论文有充数的嫌疑。在这种情况下,科技期刊编辑为捍卫刊物质量,提高刊物的社会效益,必须时刻提醒自己加强主体意识。因为经过编辑之手公开发表的论文将会被无限量地转载,无限量地参考,我们要对刊物负责,更要对读者和作者负责[2][3]。

三、识别自我抄袭文章的主要途径

笔者在近一年来对于投稿论文的检测分析中看到,作者的自我抄袭行为更加的隐蔽,因为在投稿前作者本人也可以检测,甚至可以通过变换语言修改到软件检测不到的程度,这就要求编辑在识别自我抄袭文章的时候方法要灵活。一是要求编辑在审理相关稿件时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二是不可完全依赖软件的检测结果,要看引用的是文章的实质还是铺垫或背景类的叙述,三是在聘请审稿人的时候,务必选择该研究方向的资深专家,使得专家对这一领域已经发表过的成果十分熟悉,才能一针见血指出文章的自我抄袭行为[1][4]。

近日,一位作者投到编辑部一篇关于“十字形框架剪力墙滞回性能研究”的文章,编辑部检测重复比只有12%,且均来自作者本人文章。编辑经对文章阅读后,觉得对标题有印象,对内文的模型是否曾经发表过也提出质疑,于是编辑将此文送两位相关资深专家审理,反馈结果显示,相似理论果然已经在其他杂志发表过,并且引用了相同的图片和模型(图表在文献不端检测系统中尚不能识别),2篇文章都是采用ABAQUS软件对十字形混凝土框架-钢板墙进行了非线性数值分析,研究了肋板刚度比、内填板高厚比、轴压比、柱子刚度等因素对方混凝土框架-钢板剪力墙滞回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其简化恢复力模型,使用了相同的分析方法,通过相同的对比方法和因素,最后提出的简化恢复力模型也基本相似,只是混凝土框架的形状、截面尺寸、布置方式有所不同,且在有限元模型中没有给出相关的详细信息,新文章的4条新的滞回曲线只有微小差异,疑似并没有重新做试验,而只是把原有文章的数据进行修改,而且文字作了很大的变换,编辑于是果断决定退稿。如果这类文章发表出来,不但占用学术资源,浪费读者时间,可能还会对读者产生误导。

四、遏制自我抄袭行为的基本途径

(一)规章制约旗帜鲜明

自我抄袭经常会被编辑部划分到灰色地带,即使编辑发现了抄袭的行为,往往没有严厉的惩罚措施,至多是退稿处理或者提出警告,与剽窃他人论文还是区别对待。这种做法就怂恿了作者因相关利益关系急功近利增加论文数量的行为。在国外,对于剽窃他人成果的惩罚是十分严重的,版权问题十分明晰,这种行为一旦发现,不但会遭到舆论谴责,重则会被诉至法律。在我国,版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各编辑部的相关规章制度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公认的、为广大作者周知的标准。这就使得自我抄袭的作者有恃无恐,存在侥幸心理,特别当先录取的文章处于待发表状态时,编辑很难识别出自我抄袭的文章,编辑部必须从规章制度入手,条文细化,旗帜鲜明,严格执行惩罚规则,自我抄袭实质上与剽窃他人没有本质区别,都是欺骗读者,学术不诚信的行为。国际上曾有权威杂志对这种行为处以非常严厉的惩罚,一位学者因为一幅图片的重复使用,被勒令5年不许再投文章。这就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5]。

(二)编辑主体加强学习

遏制自我抄袭行为,编辑是旗手,必须给编辑一个有效发挥其主体意识的环境,坚持出版理想,勇于向不良风气提出质疑和挑战。编辑部应相应的对编辑提出鼓励机制,不应只强调其服务性,应转而强调把关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主体意识,并求得作者和读者的认同。使编辑不仅仅拘泥于收稿、审稿、理稿,而是把每一篇文章都视为自己的作品,加强日常学习,不断深造,对每篇文章加深印象,将最好的科学成果呈现给广大科研

人员[6][7][8]。

(三)互相监督,健康环境

如果说规章制度是编辑部的方式手段,主体能动性是编辑的理想与创新。那么互相监督营造健康的环境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自我抄袭学术不端行为在最近几年文章审理的过程中比较突出,编辑部在编委会议上突出强调了这个问题,希望编委作为刊物的审稿人,也是一部分投稿人,可以互相监督,与编辑共同努力营造健康的学术环境,遇到自我抄袭行为,在舆论和制度上给予严格处理。只有科研环境净化了,进入了公平公正的竞争模式,我国的科研水平才能稳步提高,出版行业才能更好地发展[9]。

五、结语

科技期刊的出版是国家科研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科技期刊编辑,发现问题就要及时解决问题,积极提升编辑的跨学科知识背景,鼓励责任编辑提高社会责任感,增强编辑的主体意识,使编辑能够有意识的审理文稿,借助软件的同时,通过对文章几个角度的辨析识别出自我抄袭的文稿。营造健康的学术环境,增强我国学术期刊的活力,多发表具有学术创新性、思想穿透力的文章,发挥每位编辑的力量,推动学术期刊更好地发展。

[1]赵丽莹.科技论文自我剽窃的识别[J].编辑学报,2010(1):29-30.

[2]田静,王洪武.编辑的主体意识与遏制学术不端[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189-192.

[3]徐文杰.论地震类科技期刊编辑的新闻敏感[J].编辑学报,2014(8).

[4]文心.编辑的主体意识及其发挥[J].编辑之友,2002(1):35-36.

[5]两论文同一图被国际权威杂志禁投稿5年[EB/OL].(2008-03-27)[2009-06-29].http://www.sciencenet.cn/htmlnews/2008327155325328204713.html.

[6]王广仁,张跃海.试论现代期刊编辑主体意识的内涵[J].编辑之友,2003(S1).

[7]李万春.变相重复发表:一种值得科技期刊界关注的现象[J].编辑学报,2004(6):445-447.

[8]尤伟杰,李小萍.学术不端论文的一般规律及应对策略[J].编辑学报,2009(2):151-152.

[9]赵文义,王磊,杨琦.学术期刊编辑的主体性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5):867.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编辑部学术
科技期刊的分类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编辑部的春天日常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疯狂编辑部之鸭腿饭(四)
疯狂编辑部之快递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