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时政新闻报道手法优化

2015-03-20 13:19白天明
传播与版权 2015年10期
关键词:时政网络时代新闻报道

白天明

网络时代时政新闻报道手法优化

白天明

时政新闻作为最重要和最常见的新闻报道题材之一,是党政部门同人民群众之间保持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也是我国新闻事业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随着我国传媒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变,时政新闻报道改革的呼声愈发强烈。本文从网络传播的特点出发,简要探讨网络时代时政新闻面临的现状,就时政新闻报道手法如何优化提出一些策略方法。

网络传播;时政新闻;优化策略

[作 者]白天明,南京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

一、网络传播的一般特点

网络传播作为当前最受欢迎和最被广大受众接受的传播方式,打破了以往传统媒体在进行信息传播时在传播时间和传播空间上受到的限制,真正实现了“实时传播”和“全球传播”。网络传播的出现,引发了传媒领域最深刻的变革。由于学界、业界对网络传播已经有了大量和成熟的研究,而且也不是本文的论述重点,所以,本文对网络传播的一般特点只做简单描述,并不做过多的论述。

网络传播的特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无可比拟的时效性和全球性传播特征;(2)传播内容的海量性和开放性特征;(3)传播过程的交互性和双向性特征;(4)传播形式的多媒体特征。以上四点是网络传播最显著的特点,也是对当前网络时代时政新闻报道影响最大的几个特点。

二、时政新闻报道的现状

(一)报道思维模式化

报道思维模式化是当前时政新闻面临“受众不喜欢、缺乏阅读性”困局的根源。浏览各大媒体有关时政新闻报道内容不难发现,目前很多媒体,特别是党报党刊的时政新闻报道仍旧没有摆脱语言生硬、公文套路明显的“怪圈”。部分记者、编辑依然简单地把时政新闻划分为“硬新闻”,过分强调报道内容的思想性、指导性和宣传教育作用,而忽视了内容的可读性、群众性、贴近性。当前网络传播环境下的广大受众拥有更为丰富和可接触的新闻信息源,时政新闻如果固守传统报道思维而不更新,必然会遭受“冷遇”“遗弃”。

(二)报道过程程序化

所谓报道过程程序化,是指当前我国媒体在进行时政新闻报道时,偏离了报道的“新闻化”,强化了报道的“宣传化”,使得时政新闻报道陷入了程序化、模式化的过程,致使新闻失去了新闻应该具有的“面目”。程序化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表现:一是新闻语言干瘪无力,缺乏必要的人文色彩;二是追求会议内容的完整性,忽视对新闻材料的分析和挖掘;三是侧重对新闻事件的程序性描述,不注重对新闻内容的把握。比如会议报道,更多的是对会议的介绍,而不是对内容的报道。

(三)报道主题肤浅化

报道主题肤浅化是当前大多数媒体在进行时政新闻报道时显露出来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报道主题肤浅化,是指时政新闻报道的主题主要局限在对新闻事件的简单描述,报道内容过分侧重于对会议材料、领导人讲话的原文转载,忽视了对会议内容、领导讲话背后的深层次价值挖掘,致使时政报道淹没在新闻事件的一般价值之中,缺少将新闻事件与受众相联系的部分,使得报道干瘪、乏味,无法吸引受众关注。当前,我国时政新闻记者在进行新闻报道是,普遍习惯于转载、罗列文件、讲话等,并不善于对新闻内容进行提炼和有价值地挖掘。

(四)报道内容单一化

报道内容单一化体现在绝大多数时政新闻报道之中。在时政新闻采写和报道过程中,大多数记者将时政新闻的内容选择放在会议报道和领导人的活动报道上,忽略了受众与新闻之间的关联。受众对时政新闻中的领导人讲话、领导人出访、会议与会者等内容不感兴趣,能够吸引受众普遍关注的是发生了的新闻事实与自己的生活有什么联系、对今后的自己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当前时政新闻内容单一化呈现,致使报道缺乏吸引力,已经使受众敬而远之。

三、网络时代时政新闻报道优化路径

注重政治性和指导性的时政新闻报道,既是我们党新闻宣传的光荣传统,也是党媒发挥作用、履行职责的重要保证。网络时代,为进一步满足网络传播环境的特点,时政新闻报道手法亟须优化和改进。

(一)运用新思维,从报道思维转变报新闻

网络时代,打造时政新闻吸引力、可读性,首先要做的便是摆脱传统时政新闻报道定势思维,实现在新闻报道思维模式上的新突破。

一是思维方式从单一化转向多元化。多元化思维能够让记者从多种角度、多个方面去观察事物,从而形成对事物的全面认识,并且能够在相互联系中发现新观点、产生新看法。

二是思维方式从趋同型走向求异型。求异型思维通常善于从差异之中发现问题,形成不同的观点和认识。时政新闻常常被冠之以“老面孔”,就是因为记者思维模式固化,局限在求同思维之中。求异型思维,因记者不同而有差异,从而能够形成具有不同特色的新闻报道。

三是用前瞻性思维进行时政新闻报道。网络时代,受众对信息需求不再是过去“浅尝辄止”式的浅层次新闻报道,而是倾向于对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全方面了解。时政新闻通常情况下是绝对的“硬新闻”,缺乏必要的相关背景介绍和深层次跟进,一定程度上不能迎合当前受众信息需求。所以,记者应该运用前瞻性思维,尽可能地将新闻事件的发展与意义进行揭示,从而使受众能够有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二)转变着眼点,从受众角度出发写新闻

“从表面看,受众是新闻媒介的接受者和服务对象,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但是,从根本上看,他们是新闻传播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是新闻传播效果的检验者,是新闻传播方式和内容的决定者。”传统视角下的时政新闻报道多是从官方角度着眼,缺乏贴近性和亲和力,自然也无法吸引受众关注。因此,网络时代增强时政新闻的影响力、提升时政新闻的可读性,应当转变新闻报道着眼点,切实坚持新闻报道的“以受众为本”的报道原则,从受众角度写新闻。

网络时代,时政新闻要想紧扣受众的需求,必须要树立“受众文本”的新闻传播理念。时政新闻报道要转变以往领导视角写新闻的传统模式,以平民视角反映群众的思想感情,这不但是现代新闻传播过程中媒体和记者应该坚持的一种价值理念,也是媒体应对复杂多变的媒介生态环境的一种竞争策略。坚持“受众为本”的新闻报道视角并不是简单地把镜头转向群众、把笔头滑向群众,而是将新闻报道的重点同受众联系起来,形成价值共鸣、情感共鸣,这样受众所看到的新闻报道就不再是简单的事实报道,而是切实的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报道内容,从而真正地吸引受众兴趣,提升报道的可读性。

(三)拥抱新媒体,从报道形式创新播新闻

网络时代,尤其是在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时政新闻要想继续发挥影响力,必须借助新技术平台,主动拥抱新媒体,在报道形式上创新。

“获取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我们央视新闻微博、微信和客户端。”这是《新闻联播》最后主持人的结束语,作为我国最具影响力的电视新闻节目,《新闻联播》也在主动迎合网络时代新闻报道发展变化,积极探索多样化报道。

网络时代的新闻报道与传统新闻报道相比,有着明显的区别。网络时代具有新闻发布渠道多样化、新闻内容碎片化、新闻记者全能化、信息资源共享化显著特点。网络时代已经将新闻传播方式从单向型转为互动型,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种传播方式不仅是一种报道形态,同样还是一种业务运行模式和策略。2014年、2015年“两会”期间,更多的新闻媒体主动运用新媒体,大量使用微信、微博等传播形式对两会进行报道。这种运用新媒体进行时政新闻报道的形式,不但满足了不同受众的多元化需求,受众也可以依据自身喜好浏览阅读感兴趣的时政新闻,增强了传播效果。

2012年年末,新华社微直播“习近平、李克强深入基层看望群众调研实情”,第一时间让广大网民和受众感受到了新一届领导人的亲民风范、务实作风,引起了媒体和社会各界的极大反响。

时政新闻报道主动拥抱新媒体,从各个方面引起时政报道的重大变革。新闻编写上,强调记者的综合素质能力;报道理念上,突出以人为本、人民至上;报道语言上,坚持准确无误与生动活泼并存;传播过程上,强调快速、准确、互动。

网络时代,随着更多的新媒体涌现及受众阅读习惯的改变,传统媒体及其从业者必须明白:不想被淘汰,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主动发起变革。传统模式下的时政新闻报道已经不能够适应适应发展需求,必须积极寻求转变,实现在多元中彰显主流、在众声中坚持品质,不断优化网络时代下的时政新闻报道手法。

[1]郑艳华.新媒体时代:时政报道跃上新高度[J].今传媒,2013(5).

[2]赖晗.全媒体时代的时政新闻创新转型[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4(2).

[3]操慧,李玮.新闻报道的亲和力研究:背景、现状与框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10).

猜你喜欢
时政网络时代新闻报道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一场网络时代的围殴
时政
时政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
时政
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