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媛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吉林 长春 130031)
《格林童话》是19 世纪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代表作,是一部民间儿童故事合集,成书过程大约花了近三十年的时间。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童书书籍,但《格林童话》仍旧为人们所熟知。《格林童话》是世界上翻译数量排名第二的书籍。(第一名为宗教经典《圣经》)《格林童话》中大部分故事都来源于民间,因此其透露出的原始文化气息非常浓重。在原始文化气息中,最值得探究的莫过于森林情结。《格林童话》中流露出的深林情结和早期人类对森林的精神寄托是分不开的,看似简单的童话叙述中却可以看到最原始的森林文化。反观现代,人们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和对资源的无尽索取,人与森林的关系在不断恶化。[1]因此,《格林童话》中森林情结表现出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画面。
《格林童话》在文学体裁上属于儿童文学类,学界大部分人认为童话都具有浓厚的幻想主义色彩,且基本都是虚构,对象都是儿童,基本的目的是教育儿童。随着对儿童文学的研究不断深入,尤其是对《格林童话》的研究,与传统艺术型的童话有很大区别,其来自民间,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所流露出的民间性和原始性最为浓烈。从民间童话的自身本质看,其与原始文化在核心内容方面有很大的联系,我们甚至可以说民间童话背后的本质正是人类文化的核心所在,是一种古老文化的代表。《格林童话》正如这些民间童话一样,采用和传统儿童文学创作完全不同的方式,立足于现实的生活搜集整理。格林兄弟为了更好地体现出故事原有的特性,故事皆以传统的传说为基础,同时他们走入森林实地考察,发掘童话的源头,科学严谨地将这些内容记录下来。他们竭力保存古代童话故事中最原始的部分,而古代先民们对森林树木的崇拜之感也就在《格林童话》中大量体现。[2]
《格林童话》中关于森林的描写有168篇之多,而整本书中的童话也不过215 篇。由此可见,《格林童话》中的森林情结非常明显。如此突出的森林情结不禁让人产生疑问,为何《格林童话》中有如此多的森林描写?究其原因:一方面,德国是一个多森林国家,而文学作品的创作基于现实,因此在《格林童话》中有大量的森林描写;另一方面,《格林童话》中虽然有大量的森林情结,但并不是单纯地对森林状况进行描写,而是通过森林来推动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突显其深层含义。例如,在《灰姑娘》中,三次给予灰姑娘帮助的就是母亲坟墓前的小树,而灰姑娘也是在小树的帮助下才能参加王子的宴会,继而和王子相遇并结婚。此外,如《杜松子树》,虽然没有像《灰姑娘》中那样直接将树拟人化,但也有很多对森林树木的细致描写,如“杜松子树能发出阵阵清香”。这些关于森林情结的描写在增添故事活力的同时,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3]
《格林童话》中运用大量笔墨描写森林,而森林情结最初就来源于人类对树木的自然崇拜。在世界现存的大部分的古老民族中,都有着对树木的崇拜。虽然这种原始的自然崇拜在很多民族中都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但仍旧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和思考方式。《格林童话》中关于森林的描写,赋予了森林和树木神秘的力量,而森林也象征了人类最原始的家园所在,即人们生存的地方,也是保护人类的守护神,这象征了一种神秘而悠远的文化意义。《格林童话》中森林的原型,可以追溯到《圣经》中所记载的伊甸园,而伊甸园就是人类最初居住的地方。童话中的森林将人类带回过去,也带向一个更加神秘的地方。但也正是这种关于森林的描写,使得看似简单的童话故事蕴含了更加深刻的文化内涵。
《格林童话》中的森林情结体现了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统一,从今天的社会发展状况看,我们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已破坏了森林的原有模样。从原始人类对森林的崇拜看,可以把这看作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观,因为在原始人的眼中,森林也是生命的一部分,是连接人类与神灵的重要媒介,甚至树木本身就是某种神灵的化身。同时,在人类生活的过程中,树木又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大量的生存资源。从这种角度来看,《格林童话》中所描写的森林具有温馨的人性美,勾勒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状态。一方面,人类生活在森林中,也可以感受到森林的美。另一方面,森林被人类赋予神秘的面纱,这层神秘面纱之下包裹的实际上是人文创作的原型,也是童话故事之所以可以显示出人情美的原因。
《格林童话》虽然只是一本童话故事合集,但却成为世界上最为畅销的书籍之一,自然有其独特之处。其故事中所流露出的人性美值得我们关注。尤其在人与自然关系越发恶劣的今天,我们应当从童话中找回人与自然的和谐,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可以继续享受这种和谐统一之美。
[1]刘阿平.试析《格林童话》中的原始文化[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4,(9):23-26.
[2]韩晴.《格林童话》中的德国文化[J].戏剧之家,2014,(6):77-78.
[3]谢妮妮.《格林童话》中图文关系的逻辑语义扩展探讨[J].外语教学,2014,(1):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