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志芳 张晓红 范瑛 宋坪
瘙痒是皮肤科最常见症状,多见于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异位性皮炎、结节性痒疹、嗜酸细胞增多症、慢性湿疹、银屑病等疾病,临床常常采用抗组胺药物以及祛风类中药治疗。而部分瘙痒症状剧烈、夜不能寐、持续月余,常规中西医治疗无效,是临床治疗的难点,通常被称为顽固性皮肤瘙痒。庄国康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皮肤科博士生导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在50 余年的临床皮肤病诊疗过程中,积累了丰富而又宝贵的临床经验。他以重潜搜风法治疗顽固性皮肤瘙痒,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瘙痒的病因病机非常复杂,既有外因,亦有内因。庄老博览中医古籍,融会贯通,认为痒与风的关系密不可分。如《素问》云:“风邪客于肌中,则肌虚,真气发散,又夹寒搏皮肤,外发腠理,开毫毛,淫气妄行,则为痒也。”又如《灵枢·刺节真邪》曰:“虚邪之中人也,搏于皮肤之间,其气外发,腠理开,毫毛摇,气往来行,则为痒。”而在《医宗金鉴·痈疽辨痒歌》则明确提出:“痒属风。”以上诸多论述均阐明了风邪是痒症的重要病因。庄老认为,风有外风、内风之别,外风多由于感受风寒湿热等六淫邪气,壅遏肤腠所致,因此治疗上要选择轻清宣散之品;内风多由心肝火旺,热盛生风导致,治疗上要考虑相应脏腑的疏利。若病情缠绵反复,瘙痒剧烈,诸药无效,则为顽固性瘙痒,多在上述病因基础上,伴有情志失调,肝失疏泄,心神浮越,故治疗应采用重镇搜风法。
庄老强调人的情志改变与皮肤瘙痒关系密切,尤其在目前高压力、快节奏、人心浮躁的社会环境里,情志失常引起或加重皮肤瘙痒的病案不断增加。早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即指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明确阐明痒的知觉体验与心密切相关。而“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故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则说明心主神志功能异常,可出现失眠、焦躁、抑郁等情志改变。因此,庄老认为,顽固性瘙痒与情志失常,实际上是心失所司的两种典型表现,临床上可以见到此类瘙痒剧烈的患者常处于焦虑、抑郁等精神状态,而情绪急躁、郁闷不舒亦可导致瘙痒的加重。由此,如《东医宝鉴》所云“欲治其疾,先治其心”,庄老治疗顽固性瘙痒,常从心论治[1-3]。
庄老进一步由“心属火,火性炎上”之理,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后总结得出,瘙痒与情志,实际上是风火相煽的关系。患者瘙痒剧烈,影响起居,日久情志不畅,心火亢盛,以致心神躁扰,故施以潜阳之法,才可宁心安神、息风止痒。
庄老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针对顽固性瘙痒患者,认为常规祛风之法疗效不能收效,治疗应重镇潜阳、搜风止痒。依此法,庄老临床常用下方为核心处方,加减化裁:生龙骨30 g、生牡蛎30 g、代赭石30 g、石决明30 g、珍珠母30 g、灵磁石30 g、丹参15 g、秦艽10 g、漏芦10 g 等。
此方中大量采用金石和介壳类重潜药物以搜风止痒,并佐以活血通络之品。重潜药物在《神农本草经》中多被列为上、中二品,其质重坠,“重可去怯”,可导引心阳下潜,使之归藏于阴,以达到宁心安神之功效[4]。方中金石类药物之代表:灵磁石、代赭石,质重能镇,含有铁质,金能平木,善平肝风,现代药理研究亦提示铁剂可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从而补血强身、养血宁心。介壳类药物之代表:龙骨,可平肝潜阳,张锡纯云“龙骨既能入气海以固元气,更能入肝经防其疏泄元气,且能入肝敛戢肝木”;牡蛎,可入肺潜浮阳以定魄。故龙骨、牡蛎为调养心神之妙药,二药合用可收敛心气之耗散,并三焦之气化,可使浮荡之魂魄安其宅地使心有所主,神有所安[5]。现代药理研究亦表明,介壳类药物富含钙、铜、锰、锌等微量元素,可抑制自主活动、抗惊厥、降低血管壁通透性[6],故能多途径、多靶点缓解顽固性瘙痒。
庄老认为,要提高重潜搜风药物的疗效,其配伍的灵活运用至关重要。临床在治疗顽固性瘙痒皮肤病时,庄老常根据皮疹颜色、形态以及患者整体辨证论治。如需养血,常配伍当归、熟地黄;如需润燥,常配伍生地、玄参、制何首乌;如需活血,常配伍降香、当归、川芎、茜草、三棱、莪术;如需滋阴,常配伍天冬、麦冬、石斛、黄精;如需凉血,常配伍生地、牡丹皮、紫草、生槐花;如需化痰,常配伍莱菔子、白芥子、海浮石、海蛤壳;如需健脾利湿,常配伍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如需舒肝解郁,常配伍香附、柴胡、郁金;如需清热,常配伍白茅根、白花蛇舌草、大青叶;如瘙痒发于四肢,常配伍鸡血藤、首乌藤。
(1)重镇药如生龙骨、生牡蛎、石决明、珍珠母、灵磁石等不必先煎,但煎药前需浸泡达12 小时以上。(2)需注意老弱患者脾胃虚弱,重镇药物剂量宜小,大剂量常可致腹泻等胃肠不适,必要时可予少量砂仁、厚朴温中理气,防止重镇之品碍胃。(3)重镇药物质重而坠,孕妇慎用。
患者,男,76 岁,主因“全身皮肤起疹伴瘙痒20余年,加重半年”,于2011年5月30日就诊。20 余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皮肤出现红斑、丘疹,伴瘙痒,后反复难愈,半年前瘙痒加重,每晚不能安卧,经中西医多方治疗效果不显,生活极度痛苦。就诊时可见患者全身皮肤干燥,成片红斑,丘疹,结节,部分苔癣化,可见浸润,抓痕。舌质暗,苔薄,脉沉细。此患者,庄老辨病为湿疮,辨证为血瘀风盛,治以重潜搜风、活血止痒,药用灵磁石30 g、代赭石30 g、生龙骨30 g、生牡蛎30 g、珍珠母30 g、乌蛇10 g、秦艽10 g、漏芦10 g、丹参15 g、三棱10 g、莪术10 g、苦参10 g、浮萍10 g、白鲜皮10 g、浮小麦30 g、首乌藤15 g,水煎服7 剂。
2011年6月5日二诊,患者近日双手掌及足底部皮肤出现密集丘疱疹,部分血疱,双下肢浮肿,躯干部结节性皮损较前平复,瘙痒程度减轻,舌质红,苔薄,脉沉细。庄老考虑患者目前兼有湿热之邪,当重潜搜风、清利湿热,故采用核心处方配伍龙胆泻肝汤化裁,水煎服14 剂,并予生地榆60 g、马齿苋30 g、菊花10 g、苦参10 g、白矾6 g,水煎湿敷。
2011年6月19日三诊,患者服药1 周后手足部水疱、血疱消失,瘙痒明显减轻,夜间可入睡。查背部有小片红斑,无浸润,手背部皮肤散在结节,下肢轻度浮肿、潮红。舌质尖红,苔薄,脉细数。庄老认为患者目前湿邪已去大半,而兼有阴伤,应重潜搜风、滋阴除湿。故前方加黄精10 g、生地黄30 g、玄参15 g、天冬15 g、麦冬15 g、玉竹15 g、石斛10 g,水煎服14 剂。后调治半年,患者顽疾获愈。
按 此患者湿疹病程日久,加之年事已高,阴血亏虚,肝阳上亢,瘙痒难耐,夜难安卧,庄老认为治疗首当重潜搜风、活血止痒。患者服用7 剂后瘙痒程度减轻;二诊时皮疹可见丘疱疹,血疱,伍以清利湿热,并予清热除湿之方湿敷;三诊时瘙痒明显减轻,夜间能可入睡。后随证伍以滋阴除湿、凉血活血、养阴益气等治法,调治半年,患者顽疾获愈。
患者,男,39 岁。主因“双肘部及尾骶部皮疹伴瘙痒5年”,于2013年1月9日就诊。患者5年前双肘、尾骶部皮肤瘙痒,常搔抓,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曲安奈德益康唑等药膏后病情反复。现患者瘙痒剧烈,眠差,易急。查双肘部伸侧及尾骶部皮肤斑块,境界清晰,苔癣化,表面干燥,有抓痕。舌质暗,苔薄黄,脉弦细。此患者,庄老辨病为牛皮癣,辨证为阴伤血燥,治以重潜搜风、养血润燥,药用灵磁石30 g、代赭石30 g、生龙骨30 g、生牡蛎30 g、石决明30 g、荆芥10 g、防风10 g、生地15 g、熟地15,全当归15 g、何首乌10 g、白蒺藜10 g、炙黄芪10 g、远志10 g、酸枣仁10 g,水煎服14 剂。
2013年2月6日二诊,患者自觉瘙痒明显减轻,仍眠差、梦多,乏力,大便偏稀。查皮疹变薄,面积明显缩小,边缘有小片皮肤轻度苔癣化,无浸润。舌质暗,苔薄,脉细滑。庄老改用养血安神之法调治1月获愈。
按 神经性皮炎常因其剧烈奇痒难忍,持续时间较长,且临床疗效欠佳而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庄老认为顽固性瘙痒与精神因素关系密切,紧张焦虑则病情加重,运用重潜搜风法为主治疗,屡起沉疴。
重潜搜风法是庄国康教授治疗顽固性瘙痒的经验治法,经长期临床观察,疗效确切,庄老强调,采用重潜搜风法治疗顽固性瘙痒,应密切结合患者病情,标本兼治,依其不同症状,注重辨证灵活配伍,才能取得满意疗效。
[1]王俊慧,王宁,刘瓦利.庄国康教授治疗神经性皮炎临床经验[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2,5(3):170-172
[2]王煜明,宋坪,沈冬.庄国康治疗难治性湿疹经验[J].中医杂志,2012,53(24):2083-2085
[3]王煜明,吴小红,曾雪等.庄国康运用重镇药治疗皮肤病经验举隅[J].中医杂志,2012,53(12):1372-1373
[4]杨薇,谢鸣.重镇药在方剂中的配伍应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1):79-80.
[5]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224-225.
[6]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87,45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