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桃莉
一所研究型大学要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护理本科人才,首当其冲的是对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良和优化,以设计和制订出相应的总体人才培养规划,使后续的人才培养过程、教学组织和管理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计划,是其组织和管理教学活动的依据,在规范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纵观我国研究型大学现有的护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不难发现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具体来讲,一是大学护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无特色,人才培养的具体质量规格陈旧,没有反映现代护理人才的素质要求[1]。二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研究型大学的护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视学科专业知识的培养,忽视人文情感方面的教育[2]。因此,我国研究型大学必须强化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依托学校自身的办学定位,发挥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优势,突出办学特色,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加以优化与调整。
2.1 研究型大学护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高层次+应用性+人文关怀 高校确定“培养什么样的人”,即人才培养目标是其最基础性的工作,也是制订和优化培养方案的前提与重要内容。我国多数研究型大学现有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一般倾向于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创新性的人才,甚至学科的领军人才。浙江大学的本科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造就知识、能力、素质俱佳,具有国际视野的未来领导者[3]。较之省属高校而言,我国多数研究型大学通常对本科生的就业需求,对培养社会发展、区域经济需要的应用性人才重视不够,欠缺对学生毕业后工作所需要的知识、素质、技能要求,相应的教育教学要求不大明晰。因此,研究型大学不但要强调本科培养人才的高端化、创新性,而且还要明确所培养的人才具有脚踏实地的意识和品质,具有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广泛应用性。具体到护理本科专业的教育教学活动,研究型大学必须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医学及护理学发展需要的,能够系统掌握护理学基础理论和基本实践技能,并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水平、高素质护理人才。所谓高层次主要表现在:研究型大学应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具备评判思维能力、循证实践能力及领导与管理能力的创造型高级人才。这在文字表述上,与武汉大学HOPE护理学院护理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大体一致。所谓应用性是指研究型大学应造就掌握护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护理急慢性和重症病人的护理原则、操作技术、专科护理和监护技能,并能够应用护理程序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的实用型人才。同时,研究型大学还必须加强护理本科专业人才的价值观与职业道德素质教育[4],培养具有人文精神与意识,在工作中倡导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具有人文精神、高尚职业道德,具备人文关怀意识的高级护理人才。
2.2 研究型大学护理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专业化+人文性+实践性 我国多数研究型大学现有的本科课程体系笃信“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信条,非常重视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强调学生的学习要夯实基础,同时比较推崇宽泛口径的专业教育,而对开设专业教育课程尤其是职业能力方面的有关课程相对重视不够。清华大学现今的课程体系秉承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理念,本科教育课程以通识教育课程及其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课程为主[5]。无疑,这种课程体系所塑造的本科人才理论水平高、外语能力强、综合素质好,毕业后适合读研和出国深造。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这些学生从校园直接走向社会就业,对于基层需要一定技能的工作岗位,一上岗就难免会显得有些吃力,不怎么得心应手,值得人们思考并做出必要的反应。对于一所大学的护理本科专业教育来讲,要形成自身的办学优势和特色,重在调整、整合、创新其专业的课程体系,体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好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与其他能力教育课程之间知识的整合与衔接,加强课程之间逻辑结构上的联系、先后衔接与整体综合,能够开设反映学科前沿和社会需求最新动态的课程。所以,研究型大学要达到造就高水平、高素质护理人才的目的,护理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在重视设置通识教育课程、推行宽口径专业教育的同时,应特别重视护理工作的实际需要与现实要求,必须倡导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专业教育的功能,使学生成为既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综合素质高,又有一些实践技能、“眼高手不低”的实用人才。此外,还要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除重视开展学生可获得毕业学分的实践教学活动之外,还应力求做到使开设的一部分专业课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提高学生就业意识、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教学功能,尤其是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应注重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
具体来说,护理本科专业的通识教育课程应以社会学科类课程和人文情感教育类课程为主,减少自然知识教育类课程的比重。课程设置中应注重人文关怀,使心理、伦理、社会、法律、家庭、多元文化、管理等人文护理的理念贯穿于每一门课程中[6]。专业的主干课程主要包括人体解剖学、药理学、生理学、病理学、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以及护士形体与礼仪训练实验、基础护理技能实验与临床护理技能实验(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主要专业实验。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分为课间见习、临床实习、毕业论文撰写等,在时间安排上提倡早期接触科研、早期接触临床。
2.3 研究型大学护理本科专业的教学与学习制度:弹性化+个性化+自主性 我国研究型大学为了培养更加优秀的学生,在教学与学习制度的创新与推进方面不遗余力,始终走在全国高校的前列,秉承以师生为本的理念,使刚性的教学管理制度逐渐向多元、灵活的方面过渡,使相应的本科人才培养活动更具有弹性化、个性化和人性化,使教师更加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能够在紧张的学习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体现出更多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北京大学按文史、理工大类招生,前期按大类课程平台开展教学活动,后期根据学生的学习意愿进行专业分化,并实行教学计划和导师指导下的自由选课制。武汉大学早在2007年就一直坚持在每学年第二学期的开学之初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学习指导日(周)活动,从2010年起推行按学分收费的制度,2012年又针对未能满足转专业愿望的学生推出了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7]。武汉大学HOPE护理学院与国外知名大学开展广泛合作,针对护理本科教学的特点,不断创新教学与学习制度,近年来在护理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方法、学生的学习与就业指导等方面独树一帜,取得了不菲的工作业绩,受到社会与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8]。
然而,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研究型大学虽然在教学与学习的制度保障上,在本科人才培养的制度层面,已积累和摸索出了不少成功和宝贵的经验,成为我国高校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领头羊,但要培养更高水平、更高素质的护理本科人才,在教学与学习的组织与管理制度尤其是实际的管理实践活动中,较之国外世界一流大学,还明显存在诸多需要改进、创新与完善的地方。为此,我国研究型大学要从制度层面上培养十分理想的护理本科人才,还有许多现实的工作要做。
研究型大学护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目标要强调造就高水平、高素质、动手能力强,具有人文精神与意识的高级人才[9];课程体系的设置上重视课程的专业化与实践性,加大社会学科和人文情感教育类课程的比例和比重[1];教学与学习制度的建设倡导弹性化、适应性,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尽量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充分发挥师生教与学的自主性与创新性。
[1] 李守同,张霄艳,严靖,等.国际化趋势下护理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8,8(5):43-45.
[2] 葛伟,郎红娟,刘艳丁,等.中日护理本科教育比较及对我国护理教育的启示[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3):352-354.
[3] 李硕豪.我国若干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分析[J].高教论坛,2009(5):46-48.
[4] 王秦辉,赵琳.关于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研究与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10(5):99-100.
[5] 白洁,徐淑秀,谢虹.国外护理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现状[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10):1265-1266.
[6] 王朝希,胡翠环.中澳护理本科教育特点的比较对我国护理本科教育的启示[J].护理研究,2013,27(4C):1142-1143.
[7] 张国忠.基于造就“顶天立地”人才的培养方案优化[J].今日湖北,2012(6):134.
[8] 武汉大学 HOPE护理学院简介[EB/OL].[2014-06-25].http://nursing.whu.edu.cn/.
[9] 教务部组编.武汉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