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张春雷
影响国有企业内控的环境要素分析
苏州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张春雷
摘要:控制环境是整个内控系统的基石,支撑和决定着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传递和监督,是建立所有事项的基础,决定了企业内控的基本架构。控制环境的优劣不但影响国有企业内控系统的建立,还直接决定内控的实施效率和效果。本文从影响我国国有企业内控水平的环境要素入手,系统分析了各种环境要素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内控的具体影响,提出了优化和改善控制环境的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控环境问题对策
目前我国相当多的国有企业单位内控的效果远远谈不上防范经营风险、提高运营效率和促进经营目标的实现,即使以“防弊纠错”这一内控的初始要求来衡量,依然存在很大差距,究其原因是内控环境没有得到优化。因此,系统分析控制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影响,对于寻求优化控制环境的对策,提升国有企业的内控水平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控制环境是国有企业实施内控的基础条件,决定了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基本架构,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和董事会负责设定企业运行的控制环境。任何企业的内控制度都是在特定控制环境下制定并实施的。因此,控制环境的优劣不但影响内控系统的建立,而且直接决定内控制度的实施效率和效果。目前就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的实际情况来看,笔者认为,影响我国国有企业的内控水平的环境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所有者的内控意识
内控首先应当是企业所有者即股东对经营者的控制,企业所有者的内控意识涉及对内控的认知程度、对会计法规政策的掌握程度、对经营和财务风险的敏感程度、对企业经营的干预程度、对实现经营目标和财务目标的关注程度等。企业所有者的内控意识越强,其控制主体的作用就越充分,内控的实施效果就越好。
(二)企业经营者的经营风格
企业经营者的经营风格对企业内控制度的设计和实施具有决定性作用,主要涉及经营理念、价值取向、品行操守、处事方式以及生活作风等。
(三)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
企业员工是企业内控制度的执行者,其综合素质直接决定他们理解和执行内控制度的能力,主要涉及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技术素质、道德水平、沟通协调能力和敬业精神等。
(四)企业信息的沟通渠道
权力的正确行使和责任的有效履行必须依靠畅通的信息沟通,信息沟通渠道越畅通,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越少,权力的行使就越规范,责任的履行就越到位,相互之间的联系就越紧密,相互监督就越到位,内控的效果就越好。
(一)所有者的内控意识淡薄
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的所有者在企业内控系统中往往处于被动性位置,内控意识普遍淡薄,严重影响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主要是因为:
1、企业所有者身份模糊
目前国有企业并没有实现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实质性分离,所有者缺乏应有的地位,都是通过股东大会例行公事,董事会、监事会应该负有的管理责任和监督责任并没有真正到位。无论内控制度的设计还是运行,很难体现所有者的意志。
2、所有者和经营者信息不对称
由于所有者处于弱势地位,很难获得财务和经营上的真实、完全信息,这样很难完全控制经营者;另一方面,所有者又依赖经营者的经营,往往容忍经营者的独断专行,从而使企业的内控弱化。
(二)经营者的管理风格不适应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是国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编制,是按照国家干部标准而不是经理人标准任免,上级有关部门较多关注他们的政治表现而非业务素质,对失败的经营管理者采取“挪位”而不是“撤位”的办法对待。由此导致许多经营管理者没有从根本上转变经营管理观念,仍然延续计划经济体制的陋习,没有把企业当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与市场主体,更多地保留有行政领导的管理作风。
这种现状的存在对内控的直接影响有:一是较多依赖上级部门的指示和文件,主要是执行上级的规定,而不是根据企业的具体实情去设计内控制度;二是更加注重上级对下级的控制和下级对上级的服从,从而忽视下级对上级、员工对领导的监督。三是内控被简单化、形式化。认为内控就是确保企业财产的安全,建立内控制度就是制定一些防范弊端和错误的措施和办法,执行内控就是展开内部会计监督而不是整个企业各个部门和环节共同执行的结果。这种经营理念不能形成良好的内控氛围,淡化了员工的内控意识。
(三)员工的综合素质不容乐观
内控的全面性、针对性和具体性特征,决定了内控的执行者涵盖企业全体员工。目前国企大部分员工都是靠关系进入企业,综合素质不容乐观。价值取向模糊、敬业精神不足、职业道德滑坡、诚信水平下降、团队意识淡薄,业务技术不精、沟通能力不强等,不适合的员工会对设计良好的内控政策和程序构成威胁。
(四)企业的信息沟通渠道不畅
信息系统通常分为两个方面,即财务会计和运营信息系统。在国企中,由于内控的组织架构不完善,价值行政职能比较突出,在信息沟通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企业各部门重视纵向上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对自己的上级负责,忽视横向的联系和协调。由此造成各职能部门之间普遍缺乏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和反馈,既不能及时发现失控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又会在失控的问题上互相推卸责任。二是许多应当公开的信息被管理层控制,员工了解甚少,对自己在内控中应扮演的角色及应承担的责任模糊不清,不仅无法有效监督他人,而且很难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一)建立所有者为主导型的内控模式
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确所有者身份,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确立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在企业内控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和核心作用,董事会设计和监控控制系统。建立内部审计部门,验证控制程序的充分性和执行情况而为董事会提供保证,逐步形成所有者为主导型的内控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科学完善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调动经营者实施内控的积极性,有效防范经营者超越控制、滥用职权、以权谋私、在职过渡消费、追求短期利益等现象。
(二)培育经营者的市场经营意识
行政化的用人体制和任期考核制度是导致所有者和经营者目标不一致的根本原因。所有者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实现其资本扩张和财
富增值,希望企业的经营者的经营战略和内控措施体现自己的意志,而经营者为了突显自己任期内的政绩,更看重短期经济效益而不注重企业长远发展,这种意识体现在内控上则表现为关注控制成本胜过控制效益,特别是边际控制成本高于边际收益时,经营者大多会淡化甚至会放弃内控的要求,采取与所有者预期相反的措施。因此,必须实现经营者与国家干部的真正脱钩,培育经营者的市场经营意识,建立经营者市场考核评价机制,不断提高经营者的自控意识和能力,将其经营管理行为完全纳入内控体系。
(三)改善企业用人机制,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招聘与其他人力资源政策将影响对内控措施的遵守情况,决定企业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业绩,对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更好地贯彻和执行内控制度至关重要。有能力、值得信任的员工加之及时、有效的培训可以将对改正性内控措施的需要降到最小。因此,必须强化市场意识,全面引入竞争手段,根据优胜劣汰原则形成公平合理、任人唯贤、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同时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继续教育机制和业绩考评制度,培训计划要有系统性,培训内容要有前瞻性,既要关注业务技术素质,还要考察其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对员工能力的评价,既要注重执行力,还要关注起创造力。大部分员工还需要一定的监督,采取岗位轮换和定期休假,真正为企业实施内控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实现内控信息的公开化
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是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和准确掌握企业经营活动情况,实现企业经营管理规范运行的保证,也是促使内控实施部门紧密联系、实时监督,防止控制盲区产生,控制链条断裂的基础。因此,企业一定要适应网络环境的要求,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形成纵横交错的信息沟通体系,实现管理控制信息系统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最大限度地保证企业与各利益团体之间,企业各职能部门及相关人员之间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无阻。
参考文献:
[1]CMA内部控制结构和管理理念,2007
[2]李端生.积极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N].经济日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