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细爱
明细爱:女,本科,副主任护师
耳鼻喉门诊人流量大,每天进行内镜检查的人数也很多,据文献报道[1],季节、年龄、内镜操作是门诊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耳鼻喉门诊在进行内镜检查时,做好医院感染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耳鼻喉门诊容易导致医院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达到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1.1 呼吸道感染的危险
1.1.1 耳鼻喉门诊是耳鼻喉患者在医院就诊的第一站,同时也是呼吸道患者排除咽喉疾病的必经之道,因此,人流量特别大,咽喉部、呼吸道疾病导致咳嗽、咳痰,污染性分泌物增多,导致大量病毒、细菌存在,引起医护人员、门诊患者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危险性增加。
1.1.2 耳鼻喉诊室内镜检查时,为了更清楚地检查,都会拉上窗帘,减少光线,在几乎密闭的环境中检查,空气不流通,空气污染更为严重。
1.1.3 耳鼻喉是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整个大气的污染、季节的变换导致耳鼻喉患者增多,且多为反复发作性疾病,患者自身抵抗力普遍较低,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
1.2 接触感染的危险
1.2.1 预防感染的意识观念薄弱,既存在于患者,也存在于医务人员。在Hsuch 等[2]调查中发现,自身基础疾病、多次就诊、卫生知识匮乏等也是导致门诊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在内镜检查过程中,医务人员的手要接触患者的耳、鼻、脸部,不及时洗手或洗手方法不正确,污染的手会成为感染的传播媒介。
1.2.2 诊疗操作的不熟练、不规范,内镜操作过程中损伤了鼻部、咽喉部、耳部黏膜,导致接触创伤性医院感染发生率增加。
1.3 消化道感染的危险
1.3.1 内镜仪器清洁消毒不合规范,没有达到消毒的标准,由于内镜检查是侵入性操作,需要接触患者的黏膜、血液、组织,可能携带大量的病原菌,若清洗不彻底,内镜壁唾液、分泌物、有机物残留;不合适的消毒液、酶洗液多次重复使用;次清洗时未排干水分而直接放入消毒浸泡液中。通过唾液、鼻腔分泌物、血液传播消化道的疾病,如各类肝炎等。
1.3.2 耳鼻喉门诊日诊量大,内镜使用频繁,内镜数量不足,造成清洗消毒时间过短。
1.4 真菌感染的危险 如果内镜仪器清洁消毒不合规范,没有达到消毒的标准,许多耳科真菌感染患者通过耳道分泌物传播真菌的危险性增加。
1.5 各种诊疗器械及敷料引起交叉感染的危险 各种诊疗器械如电耳镜、喷雾器及表面麻醉药的多次重复使用,活检钳、异物钳、前鼻镜、枪状镊、盯聆勾、各种敷料,若管理不善或使用不当,也会造成交叉感染。
2.1 健全及完善制度 按照2004年4月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要求,根据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规定,结合耳鼻喉科门诊内镜室诊疗工作特点,完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制定内镜诊疗用品的清洁消毒指南和流程。
2.2 加强培训 每季度对全科医务人员进行预防与控制感染的相关知识培训,让每一个医务人员认识到预防感染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每年对本科室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考核,提高医务人员预防医院感染意识。加强医务人员管理的同时提高门诊患者医院感染防范意识,使其在就诊时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3]。对于存在免疫缺陷疾病、年龄较小以及老年患者,就诊时戴好口罩,就诊后减少停留时间。
2.3 加强诊疗环境管理 严格内镜室诊疗环境的管理,每做完一位患者,开窗通风,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1 次,每月空气培养1 次,制定清洁卫生制度管理,保证内镜室空气的流通和新鲜,特别是冬春两季,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
2.4 严格执行清洁消毒制度 严格执行内镜诊疗用物的清洁消毒制度,也是耳鼻喉内镜室预防医院感染最重要的环节。在进行内镜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内镜要求一人一用一消毒。内镜使用后要立即清洗、消毒,严格按照初洗-酶洗-次清洗-浸泡消毒-末洗五步操作程序,严格控制消毒灭菌时间,内镜清洗消毒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合理选用清洗剂和消毒剂[4]。研究表明[5],邻苯二甲醛消毒效果可靠,它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时间为5 min,有效改善因时间紧而导致消毒不彻底的问题。超过有效期、反复浸泡以及储存的温度、密封程度等均可影响消毒液的杀菌效果。因此,要加强消毒液浓度监测和管理,消毒液应在室温下密封保存,每天使用前应监测其浓度,每批消毒液限定使用次数,及时更换超过有效期或使用次数的消毒液。
2.5 加大资金投入 科室重视控制医院感染的工作,加强资金投入,根据内镜检查患者的量配备相应的内镜数量,避免因内镜周转不济而导致消毒时间不足。
2.6 重视手卫生管理 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由护士长、质控员组成,随机抽查医师或护士有无落实诊疗操作前后正确洗手及定期督查内镜室医务人员有无掌握正确手卫生的方法,配备足够洗手设施及卫生手消剂,每月对内镜室人员进行微生物学监测。
2.7 加强各种诊疗用品的管理 定期检查无菌物品的有效期,污染的物品及时丢弃或重新消毒,喷雾器要做到一人一用,控制表面麻醉药的使用人次,污染的表面麻醉药要丢弃。活检钳、异物钳、前鼻镜、枪状镊、盯聆勾单独灭菌包装,使用完后及时消毒,各种敷料,包括纱布、棉片全部小型过塑独立包装灭菌,对内镜室诊疗用品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2.8 加强对内镜操作人员训练 掌握轻柔准确的操作技巧,在操作时不触碰及创伤口腔、鼻腔、耳道的黏膜。减少由于操作人员不熟练导致局部黏膜的创伤,造成人为因素的医院感染。
耳鼻喉门诊内镜室从2012年1月~2014年5月通过落实感染控制措施,规范诊疗操作,加强各种诊疗用物的管理,加强内镜室门诊患者的宣传教育,内镜室医护人员对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高度重视,有效提高了耳鼻喉内镜室内镜的消毒质量,清洗后内镜消毒合格率达到100%,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也得到很大的提高,治疗室空气生物监测全部达标,患者增加了预防医院感染的知识,2年多来无医院感染发生。
耳鼻喉内镜检查是引起医院感染的潜在因素,故加强耳鼻喉内镜室的管理对预防医院感染非常重要。通过对耳鼻喉内镜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采取有效对策,加强耳鼻喉内镜室人员、制度环境和内镜清洗消毒、各种诊疗器械及物品的管理,有效杜绝了医院感染,保障了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医疗安全。
[1]苏艳美,董小平.门诊患者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可行性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8):4487-4488.
[2]Hsuch PR,Tseng SP,Teng LJ,et al.Pan-drug-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qinosa causing nosocomial infection at a university hospital in taiwan[J].Cain Microbiol Infect,2005,11(8):670-673.
[3]沈伟峰,李 辉,马岳峰,等.创伤患者住ICU 期间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1,20(6):588-592.
[4]唐小兰.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研究进展[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0,27(5):603-605.
[5]厉 挺,强明珠,陶爱女,等.消化内镜医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控制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9):4761-4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