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网络新闻媒体在构建媒介生态环境中的问题及措施

2015-03-20 00:42巴香丽
传播与版权 2015年1期
关键词:新闻媒体网络

巴香丽

我国网络新闻媒体在构建媒介生态环境中的问题及措施

巴香丽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新闻媒体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之一。他们在给受众提供大量及时、丰富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新闻碎片化、虚假报道、广告欺诈等一系列的问题。那么,在构建媒介生态环境的大背景下,理性、客观地看待我国网络新闻媒体在构建良好的媒介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相应的对策,不仅有益于我国网络新闻媒体的发展,更对整个媒介生态环境的构建起到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网络;新闻媒体;媒介生态环境

[作 者]巴香丽,河南大学硕士研究生。

“媒介生态环境”,在西方学术界看来,即“从生态想象介入传播研究,在负责的社会生态体系内,透视人、媒介和社会各种力量的共栖关系,以期望达到生态平衡”。因此,从媒介发展的生存环境方面着手,从媒介的生存策略、经营管理角度出发,我国网络新闻媒体作为网络新闻信息处理的重要践行者与舆论的引导者,在实现这一生态平衡,处理人、媒介和社会三者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却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导致媒介生态环境失衡现象严重。因此,网络新闻媒体能否履行好自己的职能将对整个媒介生态环境的构建起到重要的影响。

一、网络新闻媒体在媒介生态环境建构中的问题

(一)网络新闻媒体新型关系不断升级

1.网络新闻媒体传受关系的变化。网络新闻媒体中,传播者由原来一味地把新闻信息推送给受众,到现在更加注重受众的反馈,并及时地与受众互动,顺应了“大众市场”向“小众市场”转变的趋势。同时,也为网络新闻媒体迎合受众趣味,发布失实报道和星腥性等新闻信息提供了利益驱动。而广大受众担负的角色不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传播者。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关注新闻等信息,也可以自由地发表评论。当然,这些也给网络新闻信息的不规范和弄虚作假埋下了隐患。

2.网络新闻媒体“把关”作用的缺失。“把关”是指对信息的选择和过滤,“把关”的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组织。“把关”环节是信息筛选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然而在现今的网络媒体上,由于信息量比较大、信息更新速度快、媒体间竞争加剧等导致新闻媒体“把关”作用淡化甚至是缺失。这样的网络传播环境使得“把关人”来不及查清所有的新闻信息的源头,很多时候会延后处理,以致从以往的“信息控制者”变成现在的“信息清理者”。

(二)网络新闻媒体更加“自由化”,加剧媒介生态环境失衡

1.网络谣言层出不穷。“在数字化时代,距离的意义越来越小。自由性使社会之间的界线变得更具有穿透性。”这加剧了网络环境的“自由化”,网络中的新闻媒体正是充分利用了这一点,制造一些谣言来吸引受众眼球。例如,2013年11月13日,财经网等媒体官微纷纷发布来自中国政府网关于“2014年放假安排时间表”的假消息,一时间引发大量网友转载和评论。

2.网络新闻媒体报道失实。网络新闻报道中频现假新闻,如2013年3月中国新闻网报道的“深圳90后女孩当街给残疾乞丐喂饭感动路人”,还有2014年4月“广西涠洲岛惊现海豚群”事件,都对社会和受众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直接破坏了良好的网络环境,也阻碍了媒介生态环境的构建。

3.网络负面新闻信息对受众的心理冲击。相对于积极信息来说,消极信息往往给受众带来更大的视觉和心理上的冲击。那么,网络新闻媒体所报道的性丑闻、恐怖袭击等负面信息,容易使受众高估负面事件发生的频率,导致主观认知偏差,认为“社会是如此可怕”“不敢相信有美好事物”等。也正如当今的网络反腐,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让更多的受众丧失对官员的信任。

二、网络新闻媒体存在媒介生态环境失衡的原因

(一)网络新闻媒体公信力的缺失

很多新闻工作者不再从生活中寻找素材,而是通过网络去挖掘信息。这导致很多媒体所取信息的真实性得不到保障,所发信息也容易大同小异。或者有的新闻标题很吸引人,但并没有实质性的内容,新闻价值更无从谈起。美国《华盛顿观察》周刊曾指出:“只有树立了权威形象,媒体才能以其特有的自身魅力强烈地吸引和感染受

众,大大增强其公信力。”还有报道中的标签化所带来的去人性化和认识上的极端化,以及报道中出现低俗的网络用语,写作中道德意识薄弱,片面、夸张、煽情等。

(二)法律制度的不健全

没有一个完善的法律体系的支撑会给网络新闻媒体的发展埋下很多隐患,也给媒介生态环境带来危机。网络上存在大量受众的真实信息,那么,保障受众的权益将不能仅仅依靠《宪法》和《刑法》这些相关的法律。当前我国规范媒介生态的法律体系仍不完善,若没有专门的法律就可能为一些不良行为提供可乘之机。

(三)技术发展提供了可乘之机

网络媒介的发展与技术息息相关,它的开放性源于技术所带来的便利。我们并不否认技术的优势,但如果把它当做谋利的工具,必将对媒介环境的良性发展构成威胁。部分网络新闻媒体就利用技术进行“文字拼凑”来曲解事实,如“玉树小英雄被保送清华地震中曾连救4人”这一报道,引网友直呼“新闻复制得也太夸张了吧,明明没有照片,还搞个‘新华社记者张宏祥摄’”。

(四)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美国化的冲击

网络新闻媒体由于自身发展的不足,出现媒介错位,偏离了媒介权利的本质。与西方国家相比,在信息获取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劣势,往往出现媒介缺位,造成集体失语,如“马航客机失联”的相关报道。另外,传媒歧视现象的出现加剧了知识信息鸿沟和受众“两极分化”的趋势。而网络新闻媒体自身的无序化运作和泡沫化的趋势都给媒介生态平衡带来了威胁。

三、网络新闻媒体在媒介生态环境建构中的措施

(一)技术上优化信息

网络新闻媒体作为舆论导向的把关者,在利用技术组织、记录稿件的同时,也应该及时地筛选和消除虚假、色情、犯罪、恐怖等不良信息。还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用技术整合优势资源,把信息按新闻价值进行排序,优先发布和使用新闻价值较大的信息。而且要及时了解同行业媒体动态,优势互补,同时也要互相监督,使整个网络环境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在与受众互动的过程中,也要通过技术掌握第一手的信息数据,充分把握受众的心理,达到媒介与受众、传播者与受传者协同进化的结果。

(二)内容上秉承真实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就要求网络新闻媒体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严格把关。无论是从资料的选取,还是内容的整合、制作和发布等一系列程序上,都要一一审核,把最真实的信息传达给受众,尊重受众的知情权。只有与受众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才能为网络环境的和谐发展提供可能,良好的媒介生态环境的构建才得以更快地实现。

(三)反向使用“议程设置”

反向使用“议程设置”则是指集“把关人”和“意见领袖”于一身的主体,如一些新闻网站的编辑、博主或者权威评论员,他们在利用自身的优势吸引更多受众的同时,也可以合理地引导受众对某些事情的看法。当然,他们也可以是倾听者,从受众中寻找主流意见,进而调整自己的思路。尤其是一些积极的舆论信息,更是“议程设置”的参与者应该积极实践的。如今年的高考“助考”事件的报道让更多的人加入“助考”队伍中,受众在受到媒体积极引导的同时,也影响了媒体的后续报道。这种良性循环不仅充分带动了受众参与的积极性,还使得整个网络环境充满了“正能量”,促进了媒介生态的发展。

(四)倡导健全相关法律体系

为构建良好的媒介生态环境,网络新闻媒体应该积极地呼吁政府相关部门建立健全网络新闻管理法律体系。这将为网络新闻媒体的管理与发展提供依据,也为受众行为的规范提供法律支持。网络新闻媒体发挥自身舆论引导作用的同时,也应该充分调动受众的积极性。这样,才能为全面、客观的网络法律体系的构建创造基础,也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推进提供条件。

(五)发挥媒介生态的“整体观”、实现“平衡观”

媒介的生存与发展已无法抗拒生态环境对它的全面渗透。发挥媒介生态的“整体观”,也即网络新闻媒体抛弃传播的单向性和被动性,趋于双向性和互动性,并妥善处理网络环境的多向性和复杂性。在新闻报道中注重整体性和全面性,用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力求达到实用性效果。它还应坚持媒介生态的“平衡观”,积极施加有益的影响,调节自身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坚持平等、多元、创新原则的基础上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四、结语

针对在构建媒介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网络新闻媒体必须树立正确的媒介生态观,谨记自己的使命,积极地推进改革;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积极应对媒介生态危机,建立可行的媒介生态环境管理体系,真正落实媒介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行动。

【参考文献】

[1]单波,王冰.西方媒介生态理论的发展及其理论价值与问题[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8).

[2]罗崇宏.网络媒介生态环境及消极影响[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2).

[3]张琨,韦娜.媒介生态的平衡与和谐发展对媒介的影响[J].新闻,2010(2).

[4]邵培仁,等.媒介生态学——媒介作为绿色生态的研究[M].中国传媒大学,2007.

猜你喜欢
新闻媒体网络
探讨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的整合
时代召唤老区新闻媒体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探析
刍议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管理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新闻媒体的放大器效应及行为选择研究
公共危机管理中新闻媒体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