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节日文化对“90后”高校学生的影响与对策——以吉林省高校为例

2015-03-20 00:07赵瑞杰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大学生文化

西方节日文化对“90后”高校学生的影响与对策——以吉林省高校为例

赵瑞杰

(长春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吉林长春130032)

摘要[]本文以吉林省高校中的“90后”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西方节日文化对“90后”大学生产生的影响,并针对其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探索应对策略。

关键词[]西方节日文化;传统节日文化;高校;“90后”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602( 2015) 09-0186-02

收稿日期[]2015-03-13

作者简介[]赵瑞杰( 1980-),女,吉林蛟河人,长春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学院讲师,硕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教科文合字[2014]第259号)。

21世纪是文化全球化的时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相互碰撞、激荡和交融。西方节日文化的迅速涌入,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产生了剧烈的冲击,对“90后”大学生的文化选择产生了极大影响。应在包容西方节日文化的同时传承中华优良传统文化,使“90后”大学生形成文化自觉、文化创新意识。

一、调查研究

为了解西方节日文化对“90后”大学生的影响,本文针对长春市5所高校的“90后”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6份,有效回收率为96.5%。其中关于“大学生对西方节日的了解程度及态度”,68.2%的学生表示喜欢过西方节日,62.5%的学生表示通过媒体等平台了解西方节日,只有12.2%的学生表示过不过洋节无所谓;关于“大学生过西方节日的原因”,66.5%的学生认为西方节日形式轻松愉悦,47.3%的学生认为过西方节日有利于促进人际交往;关于“大学生过西方节日的消费情况”,60.8%的学生在圣诞节消费超过百元,54.8%的学生在情人节消费超过百元,只有不足20%的学生在西方大多数节日中消费在50元以下。本次调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90后”大学生对待西方节日的看法和态度。

二、西方节日文化对“90后”大学生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轻松的节日氛围舒缓了“90后”大学生的心理压力

西方节日的优点在于其以娱乐为主题,节日内容和形式多样化。近年来社会竞争愈趋激烈,养尊处优的“90后”大学生面临多种压力,这使得他们时常陷入压抑、紧张、焦虑的情绪中。西方节日正迎合了“90后”大学生追求时尚、崇尚自由开放、个性张扬的特点,丰富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时,众人狂欢、激情互动的节日氛围容易释放他们的情感压力和心理压力。

2.鲜明的节日主题,有利于对“90后”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

西方的节日主题鲜明,如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等,这些节日折射出人性的光辉,弥补了中国传统节日的不足。借用西方节日平台,有利于对“90后”大学生进行思想理念、行为方式和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培养他们学会感恩、勇于担当的意识。

3.多元文化的渗透,拓宽了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维度

思政工作者多从学习、工作、日常人际交往、思想特点和心理问题等方面剖析学生的思想动态,却忽视了西方文化渗透所带来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尤其是西方节日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因此,思政工作者应充分利

用网络平台,对学生过洋节现象进行详细的数据统计分析。如考察过节时学生的上课出勤率及学生过节的方式、地点、密切接触群体等,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以进行适时教育引导。

(二)消极影响

1.种类繁多的节日文化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与中国传统节日相比,西方节日日益受到“90后”大学生的普遍推崇,原因有两点:其一,中国的传统节日较为保守,过节的方式较为拘谨,互动的人群年龄相差悬殊,互动的方式以饮食为主;而西方节日更注重大众的参与互动,活动多样,气氛热烈;其二,西方节日着重渲染感情色彩,符合“90后”大学生的心理追求。西方节日备受“90后”大学生的推崇,可能会对他们的人生观有一定程度的误导,如大学生喜欢西方的影视文化、饮食文化及教育文化等等。经过西方文化的渗透,“90后”大学生可能会对本土文化产生怀疑甚至抵触,很多出国留学的学生甚至认为国外的一切都是好的。

2.层出不穷的节日礼品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90后”大学生多数属于独生子女,喜欢追求时尚、讲究排场,所以常在节日期间疯狂购物、聚餐,表现出一定的炫耀性倾向。节日互赠礼品、简单小聚本是情感交流的一种有效表达方式,但过度消费反而带来了不利影响。一方面,家庭优越的学生不正确的消费观,助长了其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不利于学生健康地成长;另一方面,对于寒门学子而言,不过节容易被同学耻笑,不利于学生团体的和谐发展。

3.西方节日文化浓厚的宗教色彩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西方的传统节日大多是建立在宗教尤其是基督教文化基础上的,如情人节(纪念名叫瓦伦丁的基督教殉难者)、复活节(基督教纪念耶稣复活)、万圣节(纪念教会所有圣人)、圣诞节(基督教纪念耶稣诞生)等。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则不同,它与岁时节气相关,具有浓厚的农业色彩,其所蕴含的价值取向有利于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一味地崇拜西方节日,容易滋生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对本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淡漠,也容易渐渐丧失尊师重道、孝敬父母等传统美德,不利于“90后”大学生的成长。

三、西方节日对“90后”大学生不利影响的应对策略

(一)加强政府的引导管理

商家在西方节日中大力搞促销活动,忽视了节日本身的内在蕴含,这是我们坚决反对的;但是也不能由此一味打压或排斥西方节日,而应实行文化包容政策,吸收西方节日文化的精华。一方面,政府可以对商家进行引导管理,引导商家增加对传统节日的宣传力度,增加传统节日的促销活动;另一方面,以官方活动带动民间活动,以传统节庆形式结合现代形式,以系列节庆活动代替零散组织活动,使我国传统节日真正演化为全民的节日。

(二)加强高校的宣传教育

1.采用灌输原则,提高传统文化的认知度

“90后”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渊源知之甚少。高校可采取灌输原则,将国学、民俗文化等通识课程作为全校选修课;同时在思政理论课上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提高“90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提高他们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

2.采取分类指导原则,使传统文化精髓深入人心

激发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高校应采取分类指导原则,不设量化标准。其一,指导教师要注重师风师德建设,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进行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其二,有意识引导党员和学生干部多参加节庆活动,突出他们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进而带动高校学生群体,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其三,师生共同参与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活动或学术沙龙,通过中西方节日文化对比,吸纳多元文化的精华,强化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四、结语

西方节日文化对“90后”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我们不能给予全盘否定,而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当今时代,文化多元化、价值多元化已成为必然趋势。因此,高校应与政府、家庭建立联动机制,对西方节日文化采取包容政策,以其优势弥补传统节日的不足。同时,应拓宽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途径,使其积极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节日文化。

参考文献[]

[1]唐功志,王春晖.中西传统节日的文化差异与社会认同[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10( 2).

[2]黄涛.保护传统节日文化遗产与构建和谐社会[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 1).

[3]王颖.青少年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学术研讨会综述[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 3).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大学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年味里的“虎文化”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谁远谁近?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