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平先
在兴山县特殊教育学校孩子们的记忆中,曾经是破旧不堪、几近危房的老学校,如今已被宽敞明亮、设备先进的新校园所代替。幸福的笑容挂在孩子们单纯的脸上,而为孩子们不断付出的校长陈振兴说:“我是最幸福的。”
2009年8月,陈振兴调入兴山特校。这之前,他是一名乡镇中学的校长。由管理上千人的中学校长,一下子变为20多个老师、100余名特殊孩子的领头人,陈振兴着实不习惯。更让他不习惯的是,学校建筑面积小,硬件设施极其简陋。没有活动场地,一到雨天,学生只能挤在狭窄的教室里。没有餐厅,一到吃饭时间,每个人端着碗要么在操场上享受“露天餐厅”,要么站在走廊上吃饭。100余名学生挤在3间不大的寝室里,为了照顾行动不便的同学,一些年龄小的孩子只能天天爬上铺。
每每看着家长满怀希望而来,却要带着失望、背着行动不便的孩子离开,同为父亲的陈振兴心碎了。“我一定要重新建一所宽敞明亮的学校,让孩子们有坐着吃饭的餐厅!”他在心里立下誓言。
从此,这个一心想为孩子们建一所新学校的校长,就踏上了艰难的“搬迁路”。
为了筹措上千万的建校资金,陈振兴积极呼吁,先后争取到国家专项资金、校安工程专款和地方自筹资金,1000余万元的建校资金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到账了。
接下来的问题是,学校建在哪里?偏远的老校区面积小,且不利于残障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可是县里地理位置好的地块都早有相应的建设规划,加之大部分人还不了解特殊教育,这让新校的征地工作困难重重。
陈振兴没有退缩,他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奔波在申请新校址的路上。眼看着专项资金渐渐到期要被收回,学校却因划地不能到位而无法破土动工,陈振兴急得整夜睡不着觉。他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跑,一个领导一个领导地做工作。在县里土地规划会上,他动情地说:“特殊学校是残障孩子最后的希望,只有通过学校的康复教育才能帮助他们自食其力,所以我觉得要高标准地为孩子们修一所现代化的学校,许他们一个看得见的未来。”掏心掏肺的话语,让主管部门的领导感动。终于,在整整奔波了一年后,兴山特校的新址落实了。那一天,是陈振兴最高兴的一天,那一晚,是他一年多来睡得最踏实的一晚。
地块到位后,陈振兴以最快的速度保证施工单位进驻场地。历经一年工期,一所占地6725平方米、能容纳12个教学班、120余名学生的现代化特校拔地而起,并成为县内样板工程。学校配备了先进的教育教学设施和现代化的生活设备,凡是师生活动的地方空调全覆盖、直饮水全覆盖、公共场所监控全覆盖、上课的地方多媒体全覆盖。
现代化的设施设备、标准的学生餐厅、温馨的寝室环境,让家长无不赞叹:“兴山特校的娃娃真幸福,住的是宾馆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