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苏菲
地铁站口,樓梯拐角处,石桥边,总是有着他们衣衫褴褛的身影。
那一天,在人山人海的南京路步行街上,寒风瑟瑟,又一个全身几乎紫红的老人正无力地蜷缩在地上。出于条件反射,我立刻拉住父亲的手准备跑开。但父亲一把拉住我,停下脚步。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只有我们两个人站在这老人面前。父亲缓缓从兜里摸出钱包,挑出仅有的两张蓝绿色:“你去吧!”父亲用手推推我,把钱塞进我的手心里。“二十元?够我买一本书啦!”我用眼睛狠狠瞪了一下父亲,拒绝再次靠近那老人。
奇怪的是,父亲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转向老人。走近,然后深深地把腰弯下,穿得厚重的他显得有些吃力,但那幅度近乎是九十度。爸爸把两张十元,轻轻放进老人头前空空如也的杯子里。两张纸币,对我这样衣食无忧的孩子来说显得多么单薄,但却把那小小的塑料杯塞满了,它们就宛如春天翩翩的蝴蝶般,在杯里徐徐展开。老人慢慢地抬起头,用嘶哑的声音,从嘴里艰难地挤出两个字:“谢……谢……”
就在那一瞬间,无数过路人中只有父亲做出的那个姿势,让我怔住了。我突然深刻地意识到,那一个爱的弯腰,体现出了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尊重,那一个善良的弯腰,是父亲对乞丐这一弱势群体一种关爱与无言的温暖。
简 评 这篇微作文的字数不多,然细腻的描写让人物形象跃然纸上。遇到老人时一“拉”一“挑”一“塞”三个动词,将爸爸乐于助人的形象刻画得跃然纸上;走到老人跟前时,那个近乎九十度的弯腰,又形象绘出了爸爸尊重他人的善良人格。细节写人,真是格外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