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044(2015)02-0170-01
DOI: 10.14126/j.cnki.1008-7044.2015.02.038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123医院特诊科,安徽蚌埠233015
【作者简介】王华萍(1974-),女,安徽蚌埠市人,医师,大专。
急性酒精中毒俗称醉酒,原因是过量饮用酒精后造成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继而抑制的一系列表现,它是一种常见的急诊病症,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医学社会问题。现将2013年9月-2014年8月来我院急诊就诊的12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心电图的改变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其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9月-2014年8月期间因急性酒精中毒急诊来我院就诊的120例患者,其中男108例,女12例,年龄17~53岁,平均年龄(30.5±13.5)岁。经询问病史,均有过量饮酒史,呼气有酒味。结合临床主要表现,并参照文献分期诊断标准一般分为: (1)兴奋期、(2)共济失调期、(3)昏睡或昏迷期 [1]。就诊时间为饮酒后0.5~2 h,其中兴奋期为36例;共济失调期为60例;昏睡或昏迷期为24例。经调查既往身体健康者100例(占83.3%),另外患冠心病者约14例,糖尿病者约6例。
1.2检查方法 采用北京福田公司生产的FX-7202多导心电图机对受检者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描记,受检者取仰卧位,呼吸平稳,由专业医师进行心电图机操作,并分析原因。
2 结果
检测出心电图异常者98例(占81.7%),其中窦性心动过速者74例(占75.5%),ST-T改变12例(占12.2%),期前收缩者8例(占8.1%),心房颤动者2例(占2.0%),左室肥厚1例(占1.0%),全心停博1例(占1.0%)。经积极给予相应治疗,1周后复查82例心电图自行恢复正常,16例持续存在异常心电图。
3 讨论
来急性酒精中毒是急诊常见的临床病症,过量饮酒对大众健康造成危害,也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我国,每年大约有114 100人死于酒精中毒,占总死亡率约1. 3% [2]。有研究表明,在男性中,每周乙醇摄取量在300g以上的人群其心电图发生异常的概率比不饮酒的人群高约3倍 [3]。饮酒后,90%乙醇在肝内代谢、分解,仅有10%由肾脏和汗液及呼吸道排出。乙醇在肝内经乙醇脱氢酶氧化为乙醛,该产物具有毒性,乙醛可与许多蛋白结合,使某些蛋白失去正常功能,并使原有抗原结构变化,触发免疫反应,造成心肌损伤。乙醇也可直接作用于人体心肌细胞,改变了细膜的通透性,造成细胞内钾和磷的流失,通过激活Ca 2 +,使Na +-K +-ATP酶活性受影响,最终导致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和细胞内外的失衡,从而损害心肌。这些研究与以往学者的研究基本相同 [4-6]。当一次性饮入大量酒后,产生的乙醇和乙醛会刺激肾上腺髓质,儿茶酚胺的释放,使心肌儿茶酚胺浓度增高,儿茶酚胺可使心肌不应期缩短,心肌易损性增加,心脏负担加重,使心脏供血不足。此时患者一般出现心慌、胸闷、血压升高,甚至是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传导体系统发生异常,心电图一般表现室性期前收缩多于房性期前收缩、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也可能有束支传导阻滞。本组资料显示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大多数(占81.7%)有心电图异常表现,且多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占75.5%),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酒精因其起正性肌力、正性频率、正性传导作用、能兴奋心肌,故临床上常见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心电图表现为窦性P波频率大于100次/min的异常心律。
本资料结果显示,长期饮酒可损害心肌细胞,且饮酒量越大,酒精中毒的程度就越深,其心脏损害就越严重。从而可能进一步引发酒精性心肌病。虽然急性酒精性中毒心电图改变是非特异性的,经积极治疗后大部分可恢复正常。这表明酒精对心脏血供的影响,传导性和自律性在较短的时间内是可逆的,但是一旦引发恶性心律失常者,预后差,可能危及到生命。因此,对于急性酒精中毒的患者,常规心电图检查是必不可少的首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