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内部控制探析

2015-03-19 19:16:32赵景媛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内部监督意识监督

赵景媛

赵景媛/遵义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讲师(贵州遵义563000)。

一、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意识相对淡薄

许多高职院校虽然已经建立了内部控制的相关制度,但把内部控制简单地理解成是各种制度的制定与汇总。一些高职院校领导层的管理意识比较淡薄,管理方法比较落后,导致学院内各层次的人对内部控制缺乏基本了解,对建立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及现实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虽说有制度,但执行力度不够,甚至出现部分部门缺乏权力制衡与约束机制,不按程序操作,业务流程逆行。加之具体执行人员责任感欠缺,使内控制度落而不实、有章不循,流于形式,久而久之内控制度难以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

高职院校面临着各种内外风险,多年来由于国家对高职院校的大力支持,财政投入的加大,使得一些高职院校扩大办学规模,采用扩招、合并、重建等方式谋求规模化的发展。在规模化发展的进程中,高职院校对自身所面临的筹资、投资等风险缺乏防范意识。加之受以前传统办学模式的影响,对潜在的风险评估缺乏经验,未建立起一套相应的风险评估机制,缺乏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严重影响自身的健康发展。

(三)预算编制、执行、考核等控制不到位

预算控制是优化有限资源有效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根本保证,是高职院校内部控制的核心环节,也是其内部控制的最重要手段之一。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应严格按照部门预算来执行,但存在诸如预算的编制缺乏论证,科学性不强、内容不实、预算约束不强问题;在预算实际执行过程缺乏有力的监控和科学的奖惩机制,通常调整多,追加多,出现突破预算指标的现象,一味追求执行率。加之在预算过程中未建立相应的跟踪评价制度,造成资金下拨后未能跟踪其使用效率,导致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四)固定资产监管不力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办学规模日益壮大,需添置的固定资产增多,设备采购的工作量增大,其占用的资金量也庞大。许多高职院校把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集中在对外采购、报废报损处置等环节。导致其将很多精力放在采购环节上,很少关注设备的使用状况,设备的使用过程管理成为薄弱环节。以至于产生了只重视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忽视了对实物的使用过程的管理。

(五)信息传递与沟通不畅

有效的信息传递与沟通是提高内部控制的有力手段。虽说许多高职院校为了加强管理,实现有效控制,制定了有关内控管理制度,但由于在拟定制度时没有与有关部门进行充分沟通,又缺乏深入基层的调查研究,以致出台的制度脱离了实际,有些制度太理想化了,脱离了实际发展需求。此外,大多高职院校的内部控制工作基本实现了办公自动化,但各部门都自成体系,并未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未能形成一个真正的集成系统,反倒构成了一些信息孤岛,造成信息传递与沟通不流畅。

(六)监督检查缺乏力度

1.内部监督缺乏独立性与专业性。内部审计是高职院校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及有效手段,但一些高职院校并没有单独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内审职能履行相对较弱,有的只是在财务部门设审计岗,有的与纪检监察同部门。另外,参与内审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大多都是由原教师转岗来的,其他大多的工作人员所学专业都与审计不相关,不具备最基本的专业胜任能力,导致内部审计手段的欠缺、审计技术方法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削弱了内部审计的监督力度。

2.外部监督缺乏连续性与主动性。外部审计往往都是定期的,每年年终才会进行一次,涉及面不深入、不透彻,导致外部监督缺乏连续性。就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外部督查而言,只有接受了国家主管部门的委托,外部督查机构才行使审计监督职能,导致审计的范围和内容受到委托方的限制,审计的标准必须尊重委托方的意见和要求,审计的意见也必须征得委托方的同意才发表。基于上述诸多因素,外部监督的力度显然被大打折扣。

二、完善高职院校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意识

如今,我国高职院校内部控制不完善的重要原因是没有树立正确的内控意识。在树立与完善内部控制意识方面,首先学校领导应该与时俱进,关注瞬息变化的内外环境,更新固有旧理念,结合学校的规模及业务特点来部署内控工作。其次,财务与审计人员是内部控制的主体,其业务能力和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强化内部监督体系的必要条件。应通过业务技能培训不断地充实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工作能力,增强遵纪守法意识,树立诚信服务理念,培养开拓创新意识、全局意识和长远意识,使其适应学校快速发展的需要。还应明确内部控制工作不仅是财务部门或相关工作人员的事,而应该是各部门、全体教职员工的事。

(二)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财务活动越来越复杂,财务收支规模也越来越大,面临着来自内外部的各种风险,因此应通过风险预警、识别及分析等措施,来减轻可能面临的风险。根据不同的经济业务,分析相关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科学评估方法,建立健全风险评估体系,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三)加强对预算编制,执行的管理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首先从思想上加以高度重视。其次在预算编制中,要从实际出发,细化预算的编制过程。而在预算执行中,要对其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程控制,严控把关审批权限,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在合理的预算编制基础上,加强预算的执行过程监督、预算差异的分析和调整、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过程,确保预算有效执行。

(四)加强信息的交流与沟通

信息交流与沟通是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关键。因此,在高职院校内部控制系统中,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控制信息的质量,才能保证内控信息的全面、真实及公允性。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下,学校应建立一套完善集成的信息处理系统,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搭建一些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从而实现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与有效沟通,提高内控工作的效率。

(五)完善固定资产的过程管理

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数量多、金额大、分部广、管理难度大。对其进行控制目的于在保证学校资产安全完整及合理利用。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应完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加强对固定资产的过程管理,主要从资产的购置、领用、发出、保管、清查、处置等环节找出关键控制点,采用授权批准、会计记录与资产保管相互分离和相互制约,防止资产的毁损及流失。另外,建立固定资产使用效益评价机制,定期评估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建立用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对资产实行动态跟踪管理。

(六)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独立性是审计的基石和生命,加强内部审计工作,首先要保证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才能保障审计工作的客观性、公正性。审计人员的廉洁性。如果要将内部审计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就必须单独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由学校高层直接领导,加强领导的重视,提高其地位,从而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控制力度。

(七)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高职院校中能有效执行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内部控制工作的关键在于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从根本上来说,审计队伍的总体素质直接影响审计质量。因此高职院校中内审人员都应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具有财务、税务、法律和经济方面等综合知识,精通审计业务。此外,必须提高职业道德,在重视专业能力培养同时也要培养良好的协作精神以及高尚的职业操守。

(八)构建内外结合的监督体系

加强高职院校的审计工作,还应从加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方面入手。高职院校应构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控制相结合监督体系。把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有效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监管作用。

[1]徐晓旭.加强高职院校内部会计控制的探讨[J].当代经济,2011(8).

[2]马宏丽.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

[3]沈艳.高校内部控制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J].铜陵学院学报,2013(4).

猜你喜欢
内部监督意识监督
民主党派内部监督制度建设的历史必然与创新发展
——以中国民主促进会为例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加强国有企业内部监督的有效措施探讨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人大建设(2020年4期)2020-09-21 03:39:12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人大建设(2018年2期)2018-04-18 12:16:53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人大建设(2017年2期)2017-07-21 10:59:25
意识不会死
奥秘(2017年11期)2017-07-05 02:13:08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人大建设(2017年9期)2017-02-03 02:53:39
夯实监督之基
人大建设(2017年9期)2017-02-03 02:53:31
监督宜“补”不宜“比”
浙江人大(2014年4期)2014-03-20 16: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