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峰
(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 大庆 163000)
高校建筑工程是实现校园建设的基本场所,也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特别是在建筑群体布局上、校园景观设计上,其蕴藏的深刻的内涵及价值,都是一个大学整体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师生情感和品格以及熏陶独特文化气质的一个相当微妙而现实的因素.因此,积极挖掘和探索校园建筑的隐性建设功能,并从校园建筑的基本结构,以及功能上来承载其使命,发挥其积极的角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座建筑是由其内部结构及功能所呈现的,而对于建筑艺术来说,则是通过建筑物及其构筑物的综合表现来形成.一个时代的建筑与其特色是相互联系的,人类文化世界里,对建筑所蕴藏的文化内涵一直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建筑是有文化的,其所彰显的精神特质及价值对于人的身心具有重要的塑造作用.建筑是以外部轮廓及内涵空间为统一体的,既有物质空间,又是文化载体.建筑文化是通过价值的本质特征来体现,如环境设计的文化、背景文化,以及建构的发展空间技术等,所有这些文化都是融合了社会意识形态及技术规范准则等,并通过人的思维方式及审美趣味来进行感知和反映.所以,对于建筑文化所存在的历史积累与延续,都与设计者的思想眼光息息相关.如法国学者雨果说道“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人类全部思想,在这本大书和它的纪念碑上都有其光辉的一页”.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对于校园建筑的文化功能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不同的环境设计所营造的建筑风格是不同的,对建筑文化所反映的意蕴也是存在差异的.当前对于校园建筑来说,如一些雕塑、纪念性雕像、以及一些碑刻等建筑构件,通常是以校园文化精神为承载体,并从中来隐喻特定的设计理念和思路,如果在校园文化及校园建筑风格的配比及搭建中注重环境的多元结合,则难以发挥建筑结构的整体性特征.因此,从建筑工程所传达的文化底蕴及建设功能上,积极地从建筑结构的布局及协调上,以象征、抽象等方式来融铸文化,并从中来体现校园的意境及意蕴.具体来说,高校建筑工程在文化及建设功能传达上,应该注重四点:一是注重整体性及历史性,尤其是校园文脉的传承;二是要注重设施的现代化及功能的合理化,能够提升便捷性;三是材料使用朴实、高雅、大方;四是充分利用自然特色,注重天人合一的哲学构思.
文化是需要传承的,对于校园建筑工程来说,既要从物质性上体现文化,又要从精神性上蕴涵文化,而对于建筑工程文化的建设功能,则是利用建筑物的使用功能,通过特定的设计手法和应用思路,在特定条件下来表现出建筑所特有的精神意象.对于建筑文化的精神性,则是建筑结构所承载的形式美,对人所产生的积极的精神情绪的改善功能,如利用建筑结构的形式美来增强校园的学习氛围,调理人的环境情绪,增强对人的情感熏陶与愉悦等.建筑工程所记载的建筑史,以及对时代文化的记录,则是通过其横向而宽广的岁月历程来表现,并在纵横交织中形成建筑工程的独特个性及审美情趣.对于校园建筑工程所蕴藏的文化性,还需要从物质环境中来渗透,依托物质环境来渗透校园的精神文化,从而达到物质性与精神性的统一.如对于某校园建筑工程来说,其独特的吸引力及表现力,能够从形式美学上给人带来精神、品格、涵养的升华,从而营造出神圣的艺术氛围.如对艺术韵律的展现,对科技文化的表达,对大学价值的传递等.这些个性鲜明的建筑物或标志物,能够从文化的感染力上发挥育人功能.如北大校院的博雅塔、未名湖、图书馆,清华大学的荷塘月色等,其精神内涵所展现的影响力已经超越了自身的物质意义.
对于高校校园任何一项建筑工程都赋予了深刻的科技含量,并通过精神品行来传播其思想内涵.诸如大学校园里的雕塑、各主要功能建筑,镶嵌校训的建筑空间,以及文化亭廊等都是文化标识的重要载体,也是激励学生奋发向上、求真创新的有效思想动力.如浙江大学的竺可桢雕像,其对学子的激励功能增强了校园文化的积极价值.另外,对于大学校园内的体育馆、宽大的平台,超强的稳定性结构,以一种雄浑的力量来折射出建筑的刚劲与挺拔;学校内的教学了欧,蜿蜒的姿态,贯通的长廊,既要从便捷性上满足师生的学习需要,更要从建筑物所彰显的优越感、自豪感来强化师生的内心,激活师生的向上气质.
从高校校园建设来看,校园群体建筑文化具有显著的规划特征,尤其是在群体建筑布局上,既要满足校园建筑自身的使用功能,还要能够从文化环境的构建上彰显精神氛围.面对一排排整齐的建筑群,其显著的秩序感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文化的向往,也能够从建筑群中体会到校园建筑的凝聚力和感染力,从而树立远大抱负,肩负其为祖国勇做栋梁的决心.另外,从校园建筑群的特色文化渲染上,还能够从适当的色彩及几何结构中发挥引导作用.
建筑审美是通过建筑形式美来传递,其美感主要有建筑物的总体轮廓、建筑物内部各结构的比例、建筑物所体现的对称性及均衡性,以及建筑物外在色彩、质感及装饰性等方面.总的来看,建筑物的轮廓能够彰显建筑的总体风格,并从中来表达壮阔、华丽、宏伟及秀丽等等,并由此与周边环境构成统一的建筑景观.建筑物的美感具有正向性,积极的美感不仅可以创造美的环境,还能从建筑作品的美感上来赋予人的精神愉悦,从而打动人的内在心理,创造美的享受.这种美感对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科学精神,尤其是在心智的启迪,情操的陶冶上发挥重要作用.如当前高校各建筑群在建设上赋予了时代精神,将生态建筑与环境、人文进行全面结合,以体现建筑工程的科学与人、科学与环境的和谐.
人文性是大学校园建筑环境设计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大学生道德水平的重要硬件支撑.在高校建筑工程环境设计上,人是设计的主体,也是对环境认知、审美的主体,在体现环境对人的审美意义上,环境所赋予的持久的身心感受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调节学生的行为举止.也就是说,校园建筑工程的人文性是满足人与建筑、人与历史、人与校园进行对话和交流的优势载体,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对于高校建筑工程在设计及规划上,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策略,能够从建筑空间及环境保护上做到统一,既要考虑建筑结构的使用功能,还要从建筑区域整体发展上保持和谐性.如对于大学城等项目建设及规划时,要遵循科学发展观理念,对建筑工程设计进行全面科学论证,充分考虑到建筑工程的使用使命及文化精神,能够从决策上把握正确.作为区域重点建设规划项目,对于建筑群的构思与实施都要从社会发展的渐进性上加以体现,避免太宏伟的蓝图超越自身的发展实际,以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对环境的影响.
对于建筑工程的使用功能是首要任务,也是校园建筑工程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建筑工程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关系是特殊的,既要从建筑中体现人文,又要从人文中构设建筑.对于高校建筑工程建设与设计,其使用功能是基本的,也是正确解读校园建筑工程文化意义的前提.因此,对于当前人文思想持续发展的今天,某些高校建筑规划过分强调规模及投资,在人文性不强的条件下,简单的、缺乏科学论证的建筑规划不仅带来了资源的浪费,还对其建设功能的意义带来了抑制.教学科研建筑工程是由其作用和使用价值来决定的,对于高校建筑工程发展中的功利主义倾向,如对商业性建筑设计理念应用到高校建筑规划中,使得高校建筑内在价值与外在形式缺乏一致性,不利于建筑工程所传递的思想引导意义.凸显建筑工程的地位及作用,从大学价值整体功能的发挥上,积极体现其文化功能,传承优秀历史文化.
人文环境是高校建筑工程设计的重要体现,也是以人为本理念在设计中的应用.对于高校建筑工程设计及建设功能的展现上,要从高校校园文化定位及发展方向上,引领师生从校园建筑工程中增强审美理解和审美表现,以达到艺术美的水准.优秀的建筑工程所折射的人文价值,好像是一部立体的诗歌,无声的绘画作品,总能给人带来持久的愉悦之美.因此,在高校建筑工程设计及文化功能赋予上,更应该从建筑学的审美思想出发,充分考虑高校自身的文化源流及特色,引入博大精神的文化内涵,采用独特的审美品质,锻造沉稳雄健的建筑艺术特色.
现代建筑学及建筑功能学的发展,对于建筑的建设功能研究已经取得较大成就.高校校园建筑工程设计上,对于校园建设功能的体现已经越来越广泛,如自然化风格、人情化风格、形式美、色彩美、几何线条美等格局精彩纷呈,也为优化校园整体美感做出了有益尝试.同时,对于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在校园建筑工程建设功能上应用日益增多,如利用建筑工程与环境所营造的心理效应,新技术、新观念所蕴藏的健康设计理念,都将人与自然、社会实现了统一.当前高校发展正处于关键期,校园扩建工程已经成为校园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在推进高校建筑工程文化环境塑造上,要从人的作用来构设积极健康的校园建筑布局,强化校园建筑的文化心理,促进高校建筑环境的科学设计,为渲染和培育建筑文化艺术功能创造条件.
〔1〕潘翔.高校基建项目管理模式优选的影响因素分析[J].建筑设计管理,2009(02).
〔2〕唐喜芬.略论高校校园文化的隐性建设功能[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0(11).
〔3〕刘德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