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贵
治国理政、建立和谐的社会秩序,是中国传统思想中内容丰富、对后世影响深远的重要文化遗产。
以儒家思想而论,其诞生之初就与社会运作和政治架构密不可分。它以改变混乱无序的社会状况、重建崩坏的社会秩序为主要目标。儒家思想中有丰富的社会治理思想资源,如“以德治国”“以人为本”“和为贵”“民贵君轻”等。这些思想资源对于当今的社会治理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随着政府对治理社会方式的重视,中国传统治理思想资源及其当代价值已成为学界关注的重要议题,体现了学界强烈的现实追求与人文关怀。
本期刊发的五篇文章即是对这一议题的呼应。朱承敏锐地发现,作为日常生活主要内容之一的饮食,也能体现和反映社会政治情况。由此出发考察《礼记》中的饮食书写,他指出,《礼记》中关于“吃还是不吃”“给谁吃”“吃什么”“怎么吃”等日常问题,与政治认同、身份等级、权力秩序以及社会公共交往活动等政治问题都有内在关联性。刘梁剑从“朝三暮四”的故事说起,发现同样的事实在不同的言说框架下具有不同的言说效果。他通过“以言取效”的分析,揭示了语言作用于实在之现象,进而探讨了语言对于政治文化秩序的建构作用。解光宇、张娜认为,儒家“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义以生利”的价值取向、“执经达权”的经权思想,表明儒学能为建构中国的公共关系理论体系作出贡献,并在新的时代具有经世致用的价值。张城指出,古代民意被悬置的原因是以君为本位的政治模式,因而要使被悬置的民意得到落实,既需发掘传统民本思想资源,也要借鉴西方民主传统。陆永胜认为,“心统学政”是黔中王学治理思想和实践的内在维度,这一内在维度体现为“心”在“学”和“政”领域的落实,此种理论特质对现代社会的治理实践有借鉴意义。上述视角不同的讨论,对怎样发掘中国传统治理思想资源,对准确把握中国传统治理思想的特点,对科学地应用传统治理思想于当今社会,无疑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主持人简介:李承贵,江西万年人,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