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婧
高职院校的产生与发展都与时代的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与此相关的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同样因时代的变迁而呈现不同的样式。首先,在精神内核上带着明显的时代烙印,反映时代特点。 其次,在内容上,它关注时代的主题,关注处于时代中的人,关注时代带给人的焦虑、彷徨、不安和期待。再次,在形式上,它利用时代创造的各种媒介,依托人类创造的各种技术,表达着不同时代形成的话题。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者和受益者深处时代发展变化过程中,受时代影响而又推动时代发展。只有从时代精神中吸取养分,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才能实现新的发展和质的飞跃。
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是以高职院校师生为主体而创造的文化样式,但并非一经形成就固定不变,而是处于流变之中。首先,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创造、不断思考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发展和前进的。其次,已经形成的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总是与周边环境的人和物联系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吸收,不断更新。再次,在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形成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本身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呈现出明显的发展性。
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是适应时代对人才的需求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独特的使命,并以此把自身与其他类型高校校园文化区别开来。首先,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形成于独特的校园人文环境,这里的师资力量、课程设置、制度环境、办学宗旨和办学规律等都与其他高校有着很大的区别。其次,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者和参与者具有独特性。这主要是指广大的高职院校师生,他们的思维方式、知识结构、职业理念、价值取向等具有独特性。再次,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服务于高职院校师生,反映高职院校师生的需要,服务于高职院校的科学和谐发展,反映着师生对高职院校的期盼,这也要求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具有独特性。
在高职院校的办学过程中,以多种途径和方式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助推高职院校的健康和谐发展。而特色校园文化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影响和有力助推高职院校发展的载体之一。高职学生既是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者,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者。这就意味着,高职学生一方面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另一方面又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而在高职院校管理者领导下的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恰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和影响人的过程。
高职院校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永恒话题,也是人的发展这一宏大主题下的永恒话题。在消费社会中,人的欲望和贪婪日趋强烈,被消费吞噬而迷失本性,为自己的创造物所奴役。高职院校及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的一部分,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到现代消费社会洪流中而深受影响。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努力实现关注“人”与“物”的统一,为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校生关系和学校与社会的关系而做出文化意义上的解释并提供行为方式参照,不仅关注校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还关注校园的制度文化,拒斥着现代消费社会对校园和校园人群的侵蚀。 在特色校园文化环境中,人和人本身、社会与自然、他人与自我在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中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在此过程中,人的知识与技能、人的实践活动和观念世界、人的社会关系与价值取向,以及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生理素质得到重构和全面提高。
实际上,高职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极易为市场和市场利益左右而违背办学的基本宗旨,更容易为了追求所谓的利益而丧失自身特色。因此,如何形成、凸显、维持和发展特色,就成了高职院校办学过程中极为重要的问题。
特色校园文化作为人的实践活动成果之一,展示着人的本质力量,体现着人对自然、社会和自身关系的真切把握。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立足高职院校办学宗旨,依托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制度,关注的是高职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由此而形成的文化氛围和文化关怀只能是属于“高职院校”的而不是其他类型高校的。在此文化氛围和文化关怀中的人,也就是建设和发展高职院校的主体,他们将在已经形成的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传统中推进高职院校的发展。这就为保持和发展高职院校特色提供了基础和空间。
首先,加强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理论研究队伍力量。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在本质上是一项人的实践活动,离不开一定的理论指导。因此,一要鼓励和引导一部分科研能力强,对文化、高校文化、高校校园文化、高职院校办学规律以及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感兴趣的青年教师,加入到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的研究中来,他们是理论研究队伍的主要力量。二要鼓励和吸收一部分关心高职院校发展、对校园文化和建设校园文化有一定了解与实践经验的学生参与进来,他们因直接接触和熟悉校园文化而成为理论研究队伍的辅助力量。三要把班主任和辅导员队伍组织起来。在高职院校中,班主任和辅导员直接联系着学生,贴近和了解学生生活,同时,他们又与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教育教学、后勤管理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说,他们最为贴近校园文化前沿,掌握着大量直接的、原生态的校园文化元素,极易及时发现校园文化的动态,在理论研究队伍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其次,调整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理论的研究思路。一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立足于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实践,要主动使之与其他类型院校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实践联系起来,从自身和他人的实践中总结经验与教训,形成具有独创性的理论成果。二是坚持系统的观点。要扎根高职院校,眼光要关注高职学生,要把高职院校发展历史、现实和趋势与高职学生的身心特征、身心状态,以及高职院校的各项制度紧密联系起来,要把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要努力找出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各个因子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纵向和横向对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理论进行观照,全面把握这些理论的体系、观点和范畴,从而促进理论的发展。
再次,认真把握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理论研究的终极关怀。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理论研究最终的目的不是发展和完善理论,而是为了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失去了对人的关注,失去了对人的发展的关切,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理论就是只见“物”不见“人”的文字游戏。也就是说,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理论研究,要始终面向人和人的活动,深入人的生活和心灵,把握人的思想和行为,观照人的情感世界和价值世界,关心人的发展和人的实现,而不能为各种利益所左右以致忽视人、遗弃人。
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这里所说的丰富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并不局限于丰富载体的数量,还要求发挥和挖掘在这些载体的固有功能。
首先, 加强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硬件设施建设。这主要是指传统媒体的硬件设施建设。一是为校园报纸和杂志设置专门的办公室,并配备电脑、打印机、扫描仪和传真机等设备,为校园报纸和杂志获取、交流和传播特色校园文化建立硬件基础。二是加快校园广播和电台的硬件设备更新,设置专门办公室,增开频道,在校园内校道、广场、图书馆、体育馆、教室、宿舍和食堂设置别致的喇叭,以扩大特色校园文化传播的覆盖区域。三是在校园广场和体育场等空旷地方增设校园电子大屏幕,开辟专门的黑板报区域以便适时、定时传播特色校园文化,并设置公开信箱,及时听取各受众群体对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其次,发挥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传统载体的作用,挖掘传统载体的功能。传统载体主要包括校园报纸、杂志、广播、电台、电子大屏幕、黑板报和公开信箱等等。在建设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过程中,应紧紧依托这些传统媒介,设置主题,开辟校园文化专栏,传播校园先进文化,引导学生在校园文化上做出思考和实践,介绍其他高职院校与非高职类高校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经验,对校园文化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发挥传统校园文化建设载体的作用,挖掘传统载体的功能,关键在于相关主题的设定、形式的创新以及发挥这些载体的组合作用,营造一种开放、民主、平等的校园文化建设对话氛围。缺乏相应主题、缺乏形式创新难免会使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与实际需求脱节,缺乏相关载体立体组合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成效要小得多。一个良好的对话环境,有利于促进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在更开放的环境下获得发展。
再次,发展和建设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兴载体。新兴载体主要包括校园网站、校园论坛、微博和博客等网络媒体。与传统信息传播媒介相比,这些新兴网络媒体传播信息的速度更快、传播的信息数量更大、影响的群体更多。发展和建设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兴载体,一是要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信息发布制度,以便减少不良信息的传播,实现良性信息的广泛传播,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塑造健康的新兴媒体环境。二是要培养特色校园文化的“意见领袖”,引导新兴媒体信息的传播和网络主题的讨论方向,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在网络媒体提供生存空间和引领发展方向。 三要建设一批特色校园文化专业网站,丰富特色校园文化内容,满足高职学生对特色校园文化的需求,进而培养有一定数量和网络素养的受众,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新的建设者和参与者。
第四,积极组织开展高职院校特色文化活动。一切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的理论成果、战略方针、制度安排、日常计划和主题设想等等,都需要通过特色文化活动呈现出来并接受检验,一切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设施也只有在组织开展特色文化活动之时,其存在价值和意义也才能体现出来。可以说,高职院校特色文化活动是特色校园文化载体各要素的高度集中和融合。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组织开展学雷锋活动、感恩活动和年级专业互帮互学等,丰富助人为乐、为人民服务和感恩文化; 应积极组织开展观看红色电影、 红色旅游和参加红色网络讨论等方式,丰富校园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文化;应积极组织职场模拟、职场诚信征文和模拟法庭、法庭旁听等活动,丰富职业生涯规划文化和法制文化;应积极组织开展专业社会实践,走进工厂,走进学校实习,丰富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知识和尊重教师的文化。
“大学是从11 世纪的教会学校和城市学校自发地发展起来的,虽然这些学校的师生都是牧师,但它们的目的却都是世俗的,都是为了满足人口日益增长并且日益城市化的社会的需要。”[4]P29直至今日,大学依然在不断满足着个人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但是,大学之所以能如此,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完善的大学制度。而对于建设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而言,则更需创设良好的制度环境,以制度促进、规范和纠正特色校园文化的发展。
首先,创设良好的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人才制度。主要是指培养和引进理论研究人才与技能型人才制度。创设培养和引进理论研究人才制度,要立足于高职院校的办学规律、高职学生的成长规律和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规律。而创设培养和引进技能型人才制度,则应对个人关于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技能、知识结构和潜质等方面的考核进行制度设计,对他们的技能评价进行制度规范。
其次,创设完善的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规范制度。主要是指对建设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的相关工作进行规范,包括对人员安排、物资调配、时间分配、课程设置和场合选择等微观方面做出制度规范,也包括对特色校园文化发展战略、机构设置和策略选择等宏观方面做出制度规范。从而促进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有条不紊地进行。
再次,创设完善的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激励制度。主要是对在建设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过程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机构(包括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方面)进行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以激发相关人员和机构的工作积极性,保持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
[1]查尔斯·泰勒.现代性之隐忧[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4.
[2]汉娜·阿伦特.人的境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3.
[3]王骥,从洪堡理想到学术资本主义——对大学知识生产模式转变的再审视[J].高教探索,2011(1):16-19
[4]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