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义兵
专题化:地方高校学报发展路径探析
——以《池州学院学报》为例
余义兵
(池州学院学报编辑部,安徽池州247000)
地方高校学报在学术成果创新、服务学科建设、培养科研人才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从整体上看,存在缺乏专业特色,同质化现象严重,对一流学术论文和创新性研究成果缺乏吸引力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专题化”是地方高校学报发展瓶颈的突破口,结合《池州学院学报》办刊经历,探讨的地方高校学报“专题化”发展的出路。
专题化;地方高校学报;池州学院学报
DOI:10.13420/j.cnki.jczu.2015.06.035
高校学报不同专业化期刊,它还肩负着为本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使命。《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指出:“高等学校学报是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作为高校主办的学术刊物,就应该反映本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高等学校集教学、科研、培养人才于一体,大多数高校现在都是学科众多且门类齐全,无论是以“内”为主,还是“内”、“外”兼顾,发表多学科的学术论文这种格局难以打破。高校学报大多是综合性学术期刊,栏目设置上也是多学科性的,因此普遍存在“全、散、小、弱”等方面的不足。这使得高校学报进一步发展面临着困境和严峻的挑战。但发表多学科的文章与学报质量的提升没有矛盾,高校学报自身的历史使命也决定其很难走专业化的办刊道路。本文结合《池州学院学报》在办刊过程中具体做法,探讨地方高校学报内涵式“专题化”发展之路。
专题化是一种编辑策略,一改传统编辑期刊过程中被动接受投稿局面,强化学报的学术导向。通过策划,凝练主题,使孤立分散的文章关联渗透,成为系列性的多视角专题研究,从而提升文章和栏目的学术冲击力。
1.1“专题化”优化栏目设置
传统的学报栏目设置就是一个“大拼盘”,基本按学科分类,如“政治研究”、“法律研究”、“历史文化研究”、“数学计算机研究”等等。总的来看,这样的栏目设置单调,而且大而泛,严重影响了学报功能的发挥和质量的提升。专题化发展的特点不是以学科为依据,而是以研究领域或方向作为依据,着眼主旋律和学术研究热点,关注社会生活,延展学报触角。这样更容易结合实际发展需求,更容易跟踪学科发展前沿,积极回应社会期待,提高品位影响。“专题化”能优化栏目,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也更能集中力量,从而更有优势,更有竞争力。
1.2“专题化”强化学术导向
“专题化”是强化学术导向的助推器。纵观学报栏目设置,大同小异,缺乏明确方向,既浪费资源,又不能形成合力。“专题化”运作能够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从不同的学术视角就某一学术问题和社会焦点进行全方位聚焦探讨,强调的是“点”上的突破和深入,点面结合,使得与“专题”相关的论文相互关联和衔接,形成学术板块。
“专题化”可以明确导向,使研究更深入,更立体,从而多视角,跨学科进行探讨,完全可以超越传统栏目文章零散,大杂烩的局面。“专题化”运作能主动构建刊物的学术导向和文化底蕴,确立刊物的独特的风格。
1.3“专题化”发挥编辑主体意识
“专题化”不仅是栏目设置优化,更是传统编辑模式的转变,改变了传统坐等来稿,被动办刊模式,突破了传统学术信息的表达方式。编辑作为出版的执行者,其主体意识与刊物的特质有密切关联。编辑是创造性劳动,不是“修修补补”、“为他人做嫁衣”。“专题化”能充分发掘编辑的主体力量,主动办刊是学报走“内涵式”发展的前提,“专题化”发展为编辑搭建一个全面发展的平台,实现从文化选择到文化构建的双重超越。
长期以来地方高校学报出现“大而全”、“小而全”,千刊一面。在大刊林立的发展趋势中,地方高校学报不可能像大刊那样资源丰富,也不可能模仿专业性期刊,如何立住脚?重构地方高校学报发展优势是当务之急。在通常以学科为依据设置栏目的情况下,也可以针对当前的一些热点问题开辟专栏。这样的热点问题或处于学科前沿,或密切结合生产实际,富有理论和实际意义,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以此为专题,更容易吸引同领域的高水平论文,形成局部优势。
《池州学院学报》是普通的地方高校学报,近年来,学报结合学校“以特色科研打造科研特色”宗旨,走“专题化”内涵式发展之路,取得了明显效果。除了“九华山佛文化研究”特色栏目外,先后结合学科建设和科研优势,邀请学术主持,推出一系列“专题化”研究,加强期刊学术研究的增长点。
2.1发挥科研优势
任何一所大学都有优势科研,学报依托国家基金等科研项目,邀请学术主持,专题组稿。先后就我校国家基金项目“张恨水年谱”、“青阳腔研究”、“明清时期皖南宗族社会与区域文化关系研究”、“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中国西部农业开发的历史思考”、“桐城派视域下张英父子研究”、“中国水稻土固碳容量及其机理的研究多尺度统计和地下部微观过程”等,联合推出了“张恨水研究”、“青阳腔研究”、“皖南宗族与社会研究”、“应用型本科教育研究”、“自然灾害与区域社会”、“生态建设与灾害防治”、“桐城派研究”、“湿地碳循环研究”等“专题化”栏目研究。这些优势的科研项目是学校的特色科研,在彰显学校科研特色的同时,学报围绕特色科研的“专题化”运作彰显了学报特色,增强了学报的学术张力。
2.2依托重点学科
重点学科对推动学科发展、科技进步,促进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池州学院“专门史”被评为C类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其目标是引导学校紧紧围绕“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加强应用型学科和特色专业建设,提高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能力。学报邀请学科带头人多次组稿围绕“皖江区域文化研究”系列文章。皖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安徽全省文化的标志性文化。“专题化”运作对推进皖江文化系统学术理论研究,提升皖江文化含量,发掘皖江地区历史文化资源为文化产业服务,提高皖江地区历史文化的影响力起到积极效应。
“中国语言文学”也是我校校级重点学科,也是学校传统学科,为深化内涵、拓展外延,学报联合学科带头人邀请校外学者专题主持“现代汉语虚词的多功能研究”。重点学科不仅是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平台,也为学报挖掘资源,凝练特色提供的渠道。
2.3关注社会热点
留守儿童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学报邀请柳友荣教授、博士主持组稿,对农村留守儿童做专题研究。中国有几千万留守儿童,如何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农村社区体育:留守儿童心理成长干预的现实路劲——基于公共治理视域》《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教育思考:基于调查的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特点及学校教育策略》《体育活动对农村留守儿童品行影响的研究》以及《农村初中留守儿童人际交往的调查与思考》等一系列文章从不同的视角、路径对留守儿童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收到良好的学术成效和社会效应。
2013年第3期,我们邀请王世朝教授主持“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专题研究,针对当前教育的弊端,呼唤中国教育走出误区,突破重围,重温经典。关注社会热点,对学术研究的拓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意义。
2.4挖掘地域文化
立足地域文化,打造学报特色和优势,地方高校学报以其独特的地缘性,挖掘地域文化,为“专题化”发展拓展空间和资源。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九华山位于池州境内。九华山作为驰名中外的佛教圣地、国际道场,其佛教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不仅有着深远的历史积淀和广泛的文化融合,还从内容与形式上均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我们邀请九华山佛文化研究中心主持“地藏信仰与九华山佛教研究”,进一步探讨地藏信仰与九华山佛教深厚底蕴和丰富内涵,为地方文化建设和九华山旅游开发发挥积极作用,同时也是学报为地方服务的有效探索。池州地处吴头楚尾,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戏曲活化石”的池州傩戏,九华山庙会、青阳腔、罗城民歌等为学报的“专题化”学术运营和制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2.5邀请学术主持
由于地方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较低、传播渠道不畅、影响范围不够广泛等原因,很难对高水平的文章有吸引力。邀请学术主持人可以有效拓宽稿源,利用主持人的学术影响力来组稿。我们邀请苏州大学比较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方汉文教授先后主持了“世界文学重构与中国话语创建”、“世界文学史新建构的多元化视域”,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院长、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生导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点带头人,上海市重点学科“对外汉语”负责人齐沪扬教授主持了“现代汉语虚词的多功能研究”。学术主持,“专题化”制作,是学报构建高水平作者群、吸引高水平文章有效途径。
协办和参加学术研讨会是邀请学术主持人的重要渠道。我们先后协办“张恨水国际学术研讨会”、“皖江地区历史文化研讨会”、“中韩南泉普愿禅师学术思想研讨会”等,参与“桐城派与桐城文化传承和创新学术研讨会”、“赵朴初学术研讨会”等推介学报,主动约稿,诚邀专家学者主持。
2.6联合研究机构
“专题化”发展要做到“对外”延伸和“对内”挖掘的互动结合。研究机构具有丰富的学术资源和人才资源,是“专题化”运营的重要平台。我校为打造科研特色,提升科研水平,培养科研力量,先后建立了“皖南民俗文化研究中心”、“资源环境与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女性与性别文化研究中心”、“应用型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皖江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乡村发展与法制研究中心”、“皖南农业历史与农村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九华山佛文化研究中心”等10余个研究机构,这些研究中心,是学报创新的平台,栏目持续发展的坚强后盾。
2014年第4期,我们联合“女性与性别文化研究中心”,邀请中心主任蔡荷芳教授主持,专题组稿“女性文学与性别文化研究”,从性别视角切入,对中国文学和文化传统以及现实问题进行文学、史学、社会学的考察。学报和研究机构的互动,积极参与,协办各种学术研讨,邀请学术主持,形成“集束效应”,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学术效益。
3.1加强策划意识
“专题化”不是简单地把几篇相关文章放在一起,一定要和“问题化”结合在一起,让“问题”统领,突出组稿的重点和主旨,意图明确,问题意识强。2014年第6期,结合我校升本合格评估,邀请学校党委书记何根海教授主持“大学文化与地方高校转型与重构”研究。该专题结合学校改革发展,从新校训的解读、传统文化教育、专业与地方合作教育构建以及协同发展、台湾职技学院办学经验对构建应用型高等教育体系的启示等来分析探讨地方高校文化建设和转型发展的策略、路径和意义,寻求学校内涵发展、转型发展、特色发展,推进学校的改革创新。加强策划,凝练主题,不能使文章处于自然、散乱的自发状态。高校学报是综合性期刊,只有策划其“专题性”,才能突出个性,彰显学术影响力,进而突出优势带动全面提升,这是地方高校学报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策划保证学报可持续发展。
3.2重视文集出版
服务学术、繁荣学术是大学学报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彰显优势和特色过程中,文集的出版对于进一步扩大学报及其栏目的影响,更好地服务学术和地方社会、经济和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池州学院学报》在回顾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先后结集出版了《九华山佛文化研究》《池州历史文化研究》《池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池州“三区”建设与区域发展研究》。这些文集的出版既是回顾、总结学报的发展历史,也是学报彰显特色、进一步开拓发展进程。文集的出版可以进一步延伸学报的影响力,增强品牌效应。
3.3强化编辑主体意识
编辑不是墨守成规,做一个依附型的文字秘书。编辑活动是独立、主动的文化行为。编辑活动是创造性的文化行为,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比之作者的创造有过之而无不及。现代编辑必须有很强的策划意识,通过有意识、有针对性的策划,主动将创新知识、思想和理念融入选题中,引导、塑造文化。编辑活动是极有文化内涵和学术内涵的活动。编辑的主体意识是决定学报质量的关键,现代编辑应是学术型专家,在某一领域有很深造诣,具有很强的信息意识、创新意识。要善于发现作者,培养作者;善于发现作品,培养作品;善于发现读者,培养读者;善于发现新的文化市场,新的文化增长点。只有这样才能占领学术高地,引领学术方向,从提高学报的学术品位和张力。
地方高校学报良性、健康、可持续发展面临困境和挑战,因此,学报要转变思想,开拓办刊思路。地方高校学报的历史使命决定其不可能朝专业化期刊发展,如何在“全、散、小、弱”的发展现状突破重围,“专题化”运营是一条必经之路。“专题化”以本校学术强项为支撑,结合本区域的人文资源,开放办刊,突出问题和地方性。地方高校学报在期刊出版改革创新的历史节点上,唯有创新才能找到立足点,随着期刊改革大潮和出版模式的变化,《池州学院学报》下一步将依托“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探讨建设“安徽省应用型高校学报网络期刊群”,走横向联合之路,加强刊物之间的合作。这样可以开拓办刊思路,变通地顺应学术期刊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要求。
[1]论地方高校学报的内涵式发展[EB/OL].[2014-11-21].http:// media.people.com.cn/GB/22114/52789/130740/7607607.html.
[2]李东东.高校学术期刊要集约化规模化发展[EB/OL].(2009-12-22)[2014-11-20].http://www.chinaxwcb.com/index/2009-12/22/ content_186100.htm.
[3]余义兵.立足地域文化塑造地方高校学报特色——以《池州学院学报》为例[J].池州学院学报,2012(6):81-83,86.
[4]宋雪飞,曲辰.对高校人文社科学报专题化运作的思考[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78-81.
[5]郭丽娜.高校社科学报“名栏工程”研究[D].石家庄:河北大学,2014.
[6]孙书平.高校文科学报编辑的主体意识与学报特色[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5):137-139.
[7]张慧英.论高校文科学报特色栏目的确立与经营[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42-144.
[8]余昌谷.专题栏目与高校文科学报特色[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153-155.
[9]刘昱.高校社科学报专题化制作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1(4):99-102.
[10]武文茹.论高校社科学报品牌栏目的可持续发展[J].编辑之友,2012(9):66-68.
[责任编辑:束仁龙]
Special Subject Column:A Probe into Development of Journals of Local Universities——A Case Study of Journal of Chizhou University
Yu Yibin
(Editorial Department,Chizhou University,Chizhou Anhui 247000)
The journals of local universities play very important role in academic innovation,serving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cultivating scientific research talents.But as a whole,there exist the problems including lack of specialty features,serious homogenization phenomenon,which fail to attract the first rate academic thesis and in⁃novative research results.Based on the experiences of Journal of Chizhou University,the paper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special subject column.
Special Subject Column;Journals of Local Univrsity;Journal of Chizhou Uiniversity
G237
A
1674-1102(2015)06-0116-04
2015-07-25
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第7届编辑学研究项目(2013ZC14)。
余义兵(1972-),男,安徽青阳人,池州学院学报编辑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编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