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南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现状看中文公示语英译策略

2015-03-19 19:16:32李渝凤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标牌外国游客译者

李渝凤

李渝凤/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院长,教授,博士(海南571321)。

自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来,海南发生了巨大变化。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来海南观光、度假的入境游客逐年增加。打造国际旅游岛,创造中国旅游天堂之最,做好景区对外宣传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海南的国际化水平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海南景区的很多公示语翻译错误随处可见,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海南的国际形象。笔者于2012年在海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立项,就海南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现状进行调查,对翻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类研究,找出出现错误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翻译对策,力求对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的规范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对旅游景区公示语的理解

公示语是指公开面对公众的告示、指示、提示、显示、警示、标示,以及与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等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袁翠,2012)公示语通过载体所表现出来的形式要么是精简的文字,要么是简明易解的图示,抑或是文字与图示兼用。公示语大多出现在一块面积有限的牌子上供人们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取必需的信息。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入境观光旅游。因此,双语或多语种的公示给我国境内的外国游客、外籍人士等提供涉及衣食住行及娱乐行为与需求的基本公示文字信息。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凡是在景区游客接触到的导游解说词、标牌标识语、旅游手册、导游图、景区宣传单,景区为游客提供的触屏解说词、语音解说、录像带或者幻灯片等多媒体形式,只要与旅游信息相关,都可以视为旅游景区公示语。

旅游景区公示语的作用是告诫、提示或警示游客,以使游客能够得到相关信息,提供旅游便利或避免危险,或增加对旅游景点的了解和认识等。例如伦敦街头行人过街提示语:PEDESTRIANS push button and wait for signal opposite(行人 按下按钮并等待对面的信号)这一提示语内容简单明了。它明确表明了行人需要采取的一系列行为步骤:首先要做的是push button,然后是wait for signal opposite.同时公示语中将PEDESTRIANS大写,使其更容易引起行人的注意,行人会对此设施的功能一目了然。

二、海南旅游景点公示语翻译现状

在对海南17个主要旅游景区公示语英译的现状进行调查的过程中,笔者发一些景区的双语标识牌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错误:有的标识语译文存在用词不当、不准确、不符合译语表达习惯的现象;有的译文存在语法错误、大小写和标点符号错误;有的译文与要表达的主题、目的恰好相反,是按照原文的语序逐词逐句死译;有的译文不规范,特别是专有名词的翻译,出现一个景点名称多个译文现象;有些约定成俗的内容其表达与相关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相背离等等。归纳起来,景区公示语翻译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用词不当

英国学术院院士、世界语言学家Jeffery Leech于1983年撰写的Principles of Pragmatics(语义学)一书中对语义进行了分类。他把语义分为七类,即:概念意义(conceptual meaning)、内涵意义(connotative meaning)、社会意义(social meaning)、情感意义(affective meaning)、 联想意义 (reflective meaning)、 搭配意义(collective meaning)、主题意义(thematic meaning)。 在语言转换的过程中,译者要尽可能将源语的上述语义表达出来,要尽可能做到词意的对等,使译词有着和原词一样的联想效果。然而,在公示语的翻译中笔者发现词汇误用现象较多,使翻译达不到预期目的,有时还会影响游客的心情。

例如在大东海景区里有一个卖热狗的小店,食客门庭若市,络绎不绝。小店旁挂着一个牌子提醒游客“小心烫伤”,其译文是“Carefully scalds”。这个译文表达的意思与原意恰好相反,其义是“小心翼翼地烫伤(自己或别人)”。这样按照字面死译就造成了误解,外国游客对此会啼笑皆非。此公示语只译成“Caution:scald.”即可。

又如在三亚南山寺有一标牌“景区里游览车补票点”,被译为“Supply ticket for tour bus.”实际上在国外补票点使用“Ticket booth”即可。在补票点旁有一个标牌,写着“标高尺”,是测量儿童身高刻度的。此标牌被译为“The rod for high”,这一翻译不仅有语法错误,也不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外国游客或许能够看懂,但是也不够清楚,此标牌若译为“Children height indicator”则更明确。

还有些公示语由于译者使用不准确的词汇,不仅不能真实地传达源语信息,还可能会对外国游客产生不敬,影响游客心情。例如在某些景区都有专门为残疾人提供的电梯,上面标着“残疾人专用”。“残疾人专用”在国外通常使用“Disabled Person Only”或“Disabled Accessible”,然而在某一景区这一公示语被译为 “Deformed Person Exclusive Use”。 此处译者是完全按照汉语的字面死译的,将“专用”译为“exclusive use”尚且不说,这是典型的中式英语,令外国游客费解。 译者将“残疾人”译为“Deformed Person”,其用词是对游客的极大伤害。根据柯林斯词典解释,“deformed”一词表示“畸形的、变形的”,是贬义词,用它来称呼残疾人有“歧视”和“侮辱”残疾人之意。因此,在向外国友人传达信息时词汇的选用需格外谨慎。

(二)语法错误

英语和汉语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语言,英语属于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Family),是拼写文字,汉语属于汉藏语系(Sino-Tibetan Family),是表意文字。汉语一个字就能够表达一个意思,体现了汉语孤立语的特征;而英语要以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是一种屈折语言。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上也存在很多差异,这种差异导致语言迁移现象,互为源语影响。在汉英翻译中这一影响体现在译者按照汉语的文字排列顺序逐词逐句死译,这样的译文只是词汇或片语的罗列,不能很好地再现原文的信息,有时还会使译文读者不知所云或一头雾水。

例如某景区缆车旁有一个公示语 “只坐4人,请勿晃动。 ”被译为“Seat only four,not shake.”在这个牌示中汉语用了四字结构,凸显了汉语言简意赅的特点。但在翻译中如果照字面将此译成上面的英文,意思不够明确,应改译为“Limit the number of passengers to 4,do not shake violently.”这里译者使用了增词译法,说明缆车只能坐4名乘客,在缆车上要坐稳,不能摇晃。这样才能起到提示游客注意安全的警示作用。

(三)语体的误用

很多景区都有一些表示提示、警示性的公示语,译者通常用祈使句来翻译。在英语中祈使句是用来表示命令或请求的句式,在景区用这样的句式提示游客注意安全、避免危险等显然是不合适的,其语气强硬,对游客不够尊重,这样做违背了Leech提出的话语交际的礼貌原则。旅游景区的公示语翻译要尽可能做到礼貌得体,让游客感到心情愉快,旅游兴致大增。

某景区有一公示语“谢谢,请勿乱扔垃圾”被译为“Thank you.Please do not throw rubbish everywhere.”这句译文读起来有命令的口吻,使人感觉不爽,如改为“Thanks for not throwing rubbish everywhere.”语气就委婉多了,游客会乐于接受。再如“雷雨天气禁止游泳”译为“No Swimming in Thunderstorm.”;“眼镜及其他易碎物品请勿带进泳池”译为 “Glasses and other fragile articles are prohibited to bring into the swimming pool.”总之,在翻译提示、警示公示语时译者要考虑外国游客的感受,使用正确的语体,使游客心情舒畅。

(四)文化缺失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英语文化也是历史悠久。在旅游景区有很多介绍景点的说明,在这些说明的汉英翻译中,译者往往因为对原文所含的文化信息、历史事实等理解不够,或由于译者的工作态度、外语水平等诸多因素,对这些文化信息处理不当,从而导致源语文化在译入语中的缺失现象。这样翻译的后果是使译文读者对历史文化产生错误的理解。例如在天涯海角景区,有一个石碑,上面写着“海判南天石刻”。“海判南天”石棱角非常分明、光滑平整,有人工雕琢的痕迹,跟景区里其他石头的自然天成不一样。据考证发现,“海判南天”题刻是在清代康熙年间进行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地图测绘活动中留下的测量纬度的标志,当时主持测绘的苗受、绰尔代、汤尚贤三位钦差于康熙五十三年(即1714年)在此剖石镌书“海判南天”四个大字。

该段文字下面的译文是:

Stone Inscription “Southern Sea and Sky”

Stone inscription “Southern Sea and Sky”,unlike other natural stones here,is an angular smooth stone with the trace of artificial carving.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it was the mark of surveying latitude in the first National mapping in Kangxi period of Qing Dynasty.At that time,the imperial commissioners Miao,Cao and Tang,inscribed “Southern Sea and Sky”on it.

“海判南天”是在第一次全国地图测绘活动中留下的测量纬度的标志,由主持测绘的苗受、绰尔代、汤尚贤三位钦差所刻,可英文译文里却变成了苗受、绰尔代、汤尚贤三位钦差视察三亚时所刻,原译中漏掉了第一次全国地图测绘活动。这样会给外国游客错误介绍这块石刻的历史。笔者认为应做如下补充:

Stone Inscription “Southern Sea and Sky”

Inscription “Southern Sea and Sky” is the earliest stone inscription in Tianya-Haijiao Scenic Zone.According to Annals of Yazhou(ancient name of Sanya),it was inscribed in 1714 during the Qing Dynastry by imperial commissioners Miao,Cao and Tang,when they made an inspection tour to Sanya,thereby initiating the scenic zone.Some researchers consider that the inscription represents a commemorative geographical mark as the intersection of southern sea and sky in their mapping operation.

再如三亚鹿回头公园景区内有一句“天涯无尽情聚首,山海传奇鹿回头”,下面的译文是“Luhuitou represents the legend of mountain and sea also gathers endless love”。这句话赞美鹿回头的爱情传说,指在人世间爱情至真至深、排在首位这一意境,但译文未能传递这一信息。建议改为:“The most touching love of the world,the natural legend of the beautiful Lu Huitou.”

(五)中式英语的使用

中式英语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在学习使用英语的过程中,由于受母语及其文化和交际习惯的干扰,加之英语水平有限,凭自己主观想象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组合的不符合规范的英语。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公示语的翻译更为突出,随处可见。例如某景区有两个防火警示标牌,“关注消防消除火患,珍惜生命减灾避难。”被译为 “Pay close attention to fire control remove fire trouble,Cherish life reduce disaster and avoid the danger.”“手拉手维护消防安全,心连心构筑和谐平安。 ”“Defend safety hand by hand,Build harmony and safety heart by heart.”这两个译文完全是按照汉语的语序罗列词汇,不仅语法和语义存在问题,而且译文的传意性和可接受性差,词语搭配不当,是典型的中式英文。笔者认为此公示语应译为“E-liminating fire hazard is to cherish life and avoid disaster”和 “Defending fire prevention is to secure safe and happy life”这样翻译不仅传达了原义,而且简明易懂。

在公示语英译中除存在上述问题之外,翻译的不规范现象还有很多,例如大小写错误、文字拼写错误、单复数错误、专有名词的不规范翻译等等,作者在此不一一赘述。

三、中文公示语英译策略

在翻译旅游景区公示语时,笔者认为应根据公示语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的特点,将源语的语言和文化信息传递给目的语的接受者。翻译离不开文化。在翻译公示语时译者即要注意两种语言本身的差异,又不能忽略两国的文化。在遣词用句和文化内涵的传意上多下功夫,尽量避免语言失误、语用失误和文化漏译等现象。同时要考虑具体的场合与对象及公示语英译的翻译策略做恰当处理。

1.程式化翻译。近年来,北京、上海、西安等市先后出台了《公共场所英文译写地方标准》,有的标准中专门就旅游译写规范做了详细规定。这些规范为旅游景区公示语的翻译提供了标准和依据,译者在翻译公示语时可以参考执行。例如,规范中说明汉语表示“禁止”的公示语一般用“请勿+动词结构”,而在英语公示语中常用“No+名词或动名词”的形式。如“禁止吸烟”译为“No smoking”;“请勿拍照”译为“No picturesque”;“请勿乱扔废弃物”译为“No Littering”;“雷雨天禁止游泳”译为“No Swimming in Thunderstorm”。汉语中表示“专用”意思的词,英语通常使用“Only”。如“残疾人专用”译为“Disabled Only”;“市内公共汽车专用”译为“City Buses Only”;“仅限紧急情况下使用” 译为“E-mergency Use Only”;“商品展示柜,此商品不参加活动”译为“Display Only”等。这样译不仅规范,也体现了公示语翻译简洁原则。此外,对一些已经广为人知的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的翻译要尽可能统一,避免一词多译。采用程式化翻译策略有助于使公示语的翻译更加规范。

2.习惯性表达翻译。英语和汉语分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客体,汉语重主体;英语重精确,汉语重含蓄。此外,英汉两种语言在遣词用句也存在很大差异,各有自己的固定表达方式,公示语也不例外。译者要了解这些差异并根据各自的表达习惯进行翻译,而不是按照原文的语序生搬硬套、逐词死译。如在酒店用餐,该餐位已经预订,应该译为“Reserved”而不是“Occupied”。 再如 “电梯维修,暂停使用”译为“Elevator Out of Service”,而不是 “Elevator Being Repaired,Closed for the Moment”等。再如海口野生动植物园里的标牌“呵护雨林动物,尽享生态之美”,这一标牌的功能是提示游客注意不要惊扰动物,汉语用了排比句式,这是汉语一大特点,其标牌上的英语也按照字面译为“Care for the rainforest animals and enjoy the eco-beauty”。其实这种翻译不符合欧美国家公示语表达简洁的习惯,译为“Please Keep Quiet in the rainforest.”即可传达原义。在翻译公示语时要考虑公示语的语境及西方的表达习惯,简明得体地进行原文信息的再现才能取得较好的翻译效果。

3.反向翻译。英汉两种语言各有自己独特的否定方式。在翻译时译者可以根据英、汉语各自的特点及其表达习惯等进行正反互译,即英语从正面表达,汉语可以从反面翻译;英语从反面表达,汉语可以从正面翻译,从而使译文符合译语的表达习惯、达到强调或修辞的目的。如 “请勿踏草”译为 “Keep Off the Grass”;“如遇火灾,请走楼梯,勿用电梯”译为“Use stairs instead of elevator in case of fire.” 再如 “请勿将头伸出窗外”如果译为“Don’t put your head out of the window”,游客会感到语气强硬,心有不悦。如果将这个否定句反过来翻译,同样可以表达提示的信息,可译为“Keep head inside vehicle”。这样不仅语气听起来很和气委婉,使游客乐于接受,也符合此种场合的英语表达习惯。

4.零翻译。将汉语的公示语翻译成英文,其目的是使外国游客了解景区游览需要注意的事项,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习俗等。对于这些内容我们要按照翻译标准和规范正确传达信息,然而景区常有些公示语只是针对国内游客的提示,笔者认为没有必要翻译,如果将其翻译过来,不仅对外国游客没有起到任何提示、警示作用,可能还会造成不良影响。对这样的公示语译者就可以采用零翻译,即不译。

例如在海南很多旅游景区入口处都有“免票兑换处”,其针对的是国内的游客,功能是告示他们在此处持有某种免票票据或身份证明兑换正规门票,例如年过七旬的国内公民持身份证可以兑换正规门票。这个信息对于外国游客无用,因此无须翻译。再如,有的景区门口标牌上写着“严谨小商贩在此兜售商品”,这一公示语也被译成英文,而这个标牌只需常识就该明白不是用来警示国外游客的,因此没有必要将其译成英文。

由于中国和西方在文化、思维方式、语言表达及语言本身存在着较大差异,中英文公示语也各具特色、各有异同。译者在翻译公示语时如果忽略了这些差异,必然会导致中文公示语英译的诸多失误。公示语翻译是国家对外宣传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对外交流水平和人文环境建设的具体体现。因此,在进行公示语英译时,译者一定要注意翻译策略和方法,尊重译入语读者的文化风俗和习惯,礼貌得体地再现源语信息,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1]李玉良,于巧峰.汉语标识语的英译原则[J].上海翻译,2008(1).

[2]马彩梅,朱益平.陕西省旅游景点公示语汉英平行语料库的设计与建设[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3).

[3]牛新生.关于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文化反思[J].中国翻译,2013(3).

[4]赵湘.中英标识语的文化差异与语用翻译[J].外语教学,2006(1).

[5]赵玉璋.浅析公共场所英语翻译谬误[J].大学时代,2006(5).

[6]袁翠.英汉汉英翻译实训教程[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2(12).

猜你喜欢
标牌外国游客译者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暑假打工记
小读者(2021年20期)2021-11-24 07:18:20
暑假打工记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5:38
新西兰开征外国游客税每人约23.45美元
税收征纳(2019年7期)2019-07-30 06:58:24
标牌如画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外语学刊(2014年6期)2014-04-18 09:11:33
某微型客车尾门标牌脱落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外国游客
从翻译的不确定性看译者主体性
外语学刊(2010年2期)2010-01-22 03: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