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善政良企 扩大有效投资

2015-03-19 19:17本刊评论员
财政监督 2015年31期
关键词:公共政策惠民良性

●本刊评论员

打造善政良企 扩大有效投资

●本刊评论员

近日,李克强总理指出,要突出补上民生短板、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产业改造升级等重点,扩大有效投资。国家发改委负责人也表示,要“给保投资稳增长再添一把柴,为促改革调结构再鼓一把劲,为补短板惠民生再加一把力。”

何为有效投资?从国家层面的导向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来看,无论是增量投资的去向,还是存量投资的转向,无论是公共投资的公共决策,还是民间投资的私人选择,都要在保经济、调结构、补短板、还欠账、惠民生上发力。投资方向找准了,才能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然,投资方向精准是形成有效投资的必要条件,但并非充分条件。有效投资的最终形成,还有赖于良好的公共政策和企业的良性经营。

在经济新常态之下,防范经济失速风险,保持中高速的增长速度,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仍然非常必要,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功能还须高度倚重。但是,投资要有必要量,更要注重质的提高,不能为增长而增长,不能以讲面子、求政绩为导向,甚至由领导干部个人和部门利益驱动,不能继续制造过剩产能。堆积投资将GDP数据搞上去,资源虚耗,人民幸福指数和经济质量却没有相应提高,就说明存在无效投资。只有真正用于调结构、补短板、还欠账、惠民生的投资,才是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社会福利并举的有效投资。

扩大有效投资,在中国这样的由政府掌握的财政、经济资源规模大、比重高的国家,政府的功能显得特别关键。可以说,政府主导的投资合理了,其直接、间接影响之下,就能较好地保障大部分投资的有效性。所以,我们讲善政,第一重含义就在于政府要自省过去公共投资的经验和教训,调整财政和公共投资政策。在保持一定增长速度的前提下,优化投资结构,淘汰过剩产能,加大民间投资动力不足的公益性项目、技术创新发展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等补短板、惠民生方面的投资。

善政的第二重含义是:公共投资的有效性,还需要良好的公共制度保障,需要勤政、高效、廉洁的公共体系,需要尽职、尽责的公职人员。财政资金的使用、国有企业的投资都需要建立民主的、科学的决策程序,要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当前,公共投资领域仍然存在财政资金沉淀、浪费严重的问题;公共工程从决策、招投标、施工、验收到责任追究,都存在制度缺陷、监管失灵问题,存在不少寻租腐败空间;还有部分官员与私人合谋,骗取公共项目资金的现象存在。这些问题都要有效的、有威慑力的制度加以解决。

善政的第三重含义是公共部门与民间企业和个人要有良好的互动,公共政策要形成良好的导向。公共政策和政府行为以民生幸福为宗旨,不能片面追求财政收入的增长和部门利益,要更多地让利于民,要通过减税费、减关卡节省交易费用,激励民间有效投资。要运用合理的财政、货币政策引导民间投资方向。也要加强市场秩序的监管,建立良好的信用体系。企业能可持续发展、良性经营,才能保证民间存量资本和新增投资更为有效。

政府、市场协力,打造良性企业,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扩大有效投资的必行路径。如何避免民间投资的盲目性,如何防范民间投资虚耗在无效投资、过度竞争、过度营销中,如何杜绝假冒伪劣等损害人民福利的恶性经营行为,让企业实现持续经营、良性发展,又能生产有效供给,为社会造福,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猜你喜欢
公共政策惠民良性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家中电器要“焕”新 这波惠民操作别错过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坚定不移抓教育 践行初心惠民生
社会转型时期的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
城市设计中的公共政策偏好理解行为选择
公共政策不能如此势利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公共政策主导 携手抗击慢病
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