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健
(贵州民族大学西南傩文化研究院,贵州 贵阳 550025)
贵阳市高坡乡红毡苗鬼师的现状与变迁*
周永健
(贵州民族大学西南傩文化研究院,贵州 贵阳 550025)
鬼师是贵阳市高坡乡红毡苗支系传统宗教信仰文化中的代表性角色,仪式活动中须穿着特殊服装,熟练使用各种法器,以苗语念诵宗支祖先名谱与《指路经》。为死者开路,引导亡灵回归祖居地与祖灵团聚;为人户主持敲牛祭祖仪式乃鬼师的主要职责。鬼师并非一种职业,为他人主持仪式并不收取报酬,但鬼师却是本姓氏宗支的文化人、智识者,威望极高,鬼师的代际传承亦有其特殊的机制。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与碰撞中,鬼师亦出现某种变迁。
苗族传统宗教;鬼师;高坡乡;红毡苗
据田雯《黔书》所载苗族习俗:“病不服药,惟祷于鬼,谓其巫曰鬼师。”[1]可见鬼师在苗族村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贵阳市高坡乡红毡苗支系虽生活在高寒山区,却又地处都市边缘。各姓氏各宗支的鬼师乃其传统宗教信仰的典型代表,以红毡苗村寨鬼师的现状与变迁为视角,窥测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与时代特征对该支系传统宗教信仰文化的影响,不失为一个较好的切入点。
(一)着装与法器使用
红毡苗鬼师在其主持的传统宗教仪式中,须穿着该支系的传统民族服装,此乃鬼师之基本业务素养之一。“大鼓师穿黄绸大领衣,头顶蜡绘青色花帕,戴银项圈一束(项圈不止一只,故束而为一),穿着布鞋布袜。”[2](P198)无论是开路仪式,还是杀牛祭祖,鬼师及其班子成员均须身穿红绸长衫,头搭花帕。仪式中,亦须完全使用苗语念诵《开路词》以及完成其他仪节。①2015年10月24日,在贵阳市高坡乡甲定村龙打岩寨访谈王道成资料。其实,祭祖时,鬼师不仅扎着白底黑花头帕,还须身披红毛毡;而举办仪式的人家以及寨内同姓同宗的老人亦须身穿红绸袍或黄绸袍。
就鬼师法器看,除了牛角、羊角刀、唢呐及竹卦之外,最为关键的是木鼓。红毡苗祭祖时所唱神辞亦有体现:“祖魂在鼓里,鼓住在岩洞。今日祭鼓到,敬供老祖宗。请鼓把身翻,回家享敬供。迎鼓的子孙,多得象鱼群;接鼓的儿女,如蚂蚁聚众。”[3](P84)开路、杀牛祭祖仪式中所用之鼓,当地人称之为“长鼓”。鼓长三尺六寸,或者四尺八寸。鼓身用整块木料(须有一尺过心)掏空制作而成,再以黄牛皮蒙鼓。此长鼓为寨中的公共宗教信仰法器,哪家举行法事活动毕,即暂存于此户人家,待下次另一家人举行相关仪式时,则去上一家人家中接引而来。②2015年10月24日,在贵阳市高坡乡甲定村龙打岩寨访谈王道成资料。
罗宗荣先生曾记录了此种长鼓在仪式中的具体运用情形:“鼓凡二,大小各一。大鼓长约五尺,用合抱大树挖空制成,两头蒙着牛皮。”敲牛祭祖时,鼓师共有二人(一为大鼓师,一为副),立鼓第一夜晚饭后,大鼓师起鼓。起鼓后通夜击鼓,直到第一次鸡鸣时才止鼓。鼓师击鼓亦有章法,“最初,重击,发大声。鼓声作:冬,冬,冬,冬——冬。冬——冬冬。(连击)冬——冬冬。冬——冬。冬——冬。然后轻轻挝鼓,作小声,冬冬冬。不一定尽敲。敲小声约十次,再敲大声,四大四小为一折,四折为一首。通夜凡敲十二首。”[2](P191-192)因此,鬼师须结合仪式仪轨正确使用长鼓,营造浓浓的信仰氛围。
(二)记诵《宗谱》与《指路经》
红毡苗鬼师在丧葬仪式、敲牛祭祖时,须完整地念诵宗族已经过世祖人的名谱,当地人称之为“念鬼”。能够准确完整地记诵此名谱至关重要,因此,也就成了鬼师必须具备的关键性业务素养之一。高坡红毡苗所称之“鬼”,即家族之祖灵。念鬼时,“一辈接一辈地把已故祖宗的苗名接着念下来,声调不同于平时正常口语,而是吟诵(如汉族传统的吟诗那种)腔调。又念鬼时念出的祖宗名字,不同于一般的人名(奶名),还要根据某祖在世时是否敲牛祭祖过和敲牛的个数来加上有区别的特殊尊号。”[4](P52)据学者研究,红毡苗鬼师念鬼时,对于生前曾经有过一次敲牛祭祖经历的祖先,在其苗名前加称“东宏”;举办过两次敲牛祭祖者加称“厂”;三次者则冠之以“定”或“炯”的荣称。[3](P37)念鬼时,鬼师须先念请男性祖先,再念请女性祖先。因非正常死亡未曾办过丧事的祖先姓名,却不能出现在念鬼的名谱中。
因此,“念鬼”不仅仅是记忆力的问题,还需要从业的鬼师熟知该支系苗族的习俗、文化内涵以及宗族内部的分支与纷繁复杂的称谓之类的文化要素,且谙熟苗族歌唱中的咏唱方式。也正因为如此,红毡苗鬼师也就成了宗族的文化人、智识者,威望极高。此外,念鬼时只能使用苗语,呼唤苗名,严禁使用汉语。当地人认为其祖不通汉语,使用汉语则既违背了民族习俗,亦不尊重祖灵。这些都须主持仪式的鬼师烂熟于胸,并能够正确地处理与运用。
高坡乡红毡苗认为人有三魂,在丧葬仪式中鬼师念诵词有:“灵魂(一魂)请归天堂,逍遥快乐;二魂请归家堂,春秋享祭;三魂请归坟内,荫子荫孙,富贵兴旺,后世万代吉昌。”[2](P186)所以,高坡红毡苗人死,须“延族中鬼师五六人来为死者开路。……仪式开始,先击鼓敲锣,然后祝诵。”[2](P213)高坡红毡苗在死者停丧期间,首要的事情是请鬼师念诵《指路经》给亡人开路,引导亡人灵魂回归苗族祖居地,与祖灵团聚。否则亡者不知所去,到不了祖先住地,不能与祖先同居。
《指路经》内容既涉及死者父母养育之恩的回顾,亦重点赞颂死者生前的光彩事迹,尤其是椎牛祭祖之类的重大事情必不可少。此外,还一一罗列死者子女供奉之物,告慰其灵魂安然离去,回到祖灵团队之中,佑护子孙。《指路经》的念诵除了满足苗族传统宗教信仰的需求之外,无疑亦是一种独特的长篇悼念祭文,常常令在场者尤其是死者子女潸然泪下。在墓地安葬死者时,移柩下穴后,鬼师亦念念有词地继续为亡灵指点方向:“死者!死者!你须记住,太阳出的这边是东方(手即指东方),太阳落的这边是西方(手指西方),这边是南方,这边是北方。”[5](P32)因此,这就需要作为红毡苗传统宗教代言人的鬼师必须谙熟开路仪式的一切仪轨,熟知苗族迁徙历史,背诵《指路经》并视具体情况灵活填充内容死者的个人信息。上述能力当然就成为鬼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一)主持丧葬仪式
从高坡乡甲定村的田野调查资料看,红毡苗鬼师职责主要是为死者主持开路仪式,安葬死者;为寨民主持杀牛祭祖仪式,祭奠亡故数年的祖先。该村龙打岩寨的鬼师王道成认为不管苗、汉,首先是“孝”字为先,父母对子女的养育之恩,子女成家立业时父母的付出,均需要其子女孝顺父母。父母百年之后,孝道则体现在丧葬仪式以及祭祀仪式之中。*2015年10月24日,在贵阳市高坡乡甲定村龙打岩寨访谈王道成资料。
高坡乡红毡苗老人去世后,必须延请鬼师举行隆重的丧葬仪式,当地人称之为“开路”。其仪式流程通常是今天开路,明天办客(当地语,即举办酒席待客),后天即出丧,共计三天时间。但是,如果死者家庭情况不佳,无力举办酒席,亦可只举行一天一夜的仪式即出殡。也即停丧时间不长,一般为一天一夜,也有上午去世,下午即安葬;或晚上去世,次日清晨即安葬的情况。开路仪式中,主持仪式的鬼师团队包括一个鬼师、两个鼓师(若死者生前曾杀牛祭祖即用两个鼓师,否则,只用一个鼓师)、一个助手。若丧家家道殷实,拟在丧葬仪式中杀牛献祭死者,则须在堂屋内悬挂一对长木鼓。如果丧家暂时无力杀牛献祭亡灵,则只能悬挂单个木鼓。整个丧葬仪式中,鬼师必须担当起恪守苗族传统宗教信仰原则,引导亡灵体面地离开世间,并回归祖居地与祖灵团聚,安辑丧家及清吉村寨的责任。
高坡乡红毡苗之正常死亡者,常有实行冷丧的情况。所谓冷丧,即因故暂时安置死者灵柩,而待日后补做葬礼的丧葬仪式。冷丧常因下列三种情形所致:其一,因丧家家庭经济困难,无力及时举办规范的葬礼,只得在数年或更长的时间后,待家庭经济宽裕时再择日补做葬礼。[5](P33)其二,以逝者死亡时辰推算而无安葬吉时者,就不能马上举办丧礼,否则不利于子孙,只能实行冷丧。其三,苗族乃历史上曾数次被迫迁徙的民族,落叶归根是高坡乡苗族世代的夙愿;冷丧待葬则含有期盼有朝一日回到祖居地安葬的意蕴。[6](P23)
冷丧仪式历时三天,第一天在鬼师指挥下布置灵堂,且用稻草制一穿衣的假尸停于正屋近火坑处。此假尸须头朝东脚朝西,并在其头部放置的小木板上置竹卦一对、酒碗一只、米饭一碗。假尸脚部放草鞋一双,假尸旁置一副弓箭、一杆秤、一芦笙、一雨伞。另在脚部摆小木桌一张,其上置米一升,插香三炷充作灵位。第二天接受亲友前来吊丧,并在当晚通宵达旦击鼓,吹笙,吹唢呐闹丧。第三天黎明杀牛献祭,下午于屋外土坪跳笙舞,以示送亡灵上山。之后抬假尸、祭品前往死者墓前焚化之。[5](P33-34)这些仪式、仪轨均离不开鬼师的安排指挥,鬼师无形中已成为苗寨的精神领袖。
(二)主持敲牛祭祖仪式
高坡红毡苗称杀牛祭祖仪式为“敲巴郎”(巴郎,苗语,即公水牛),“他们虽然信仰鬼神和神灵,除祭祖送鬼之外,平时并没有任何宗教仪式的举行。甚至对家堂祖先,平时也不敬拜。……每十隔三年要椎牛祭祖,有极隆重的祀祖仪式。”[2](P186)敲牛祭祖仪式一旦启动,则须按三年一小祭(以一雄黄牛为牺牲)、七年一中祭(以一雄水牛为牺牲)、十五年一大祭(以两头雄水牛为牺牲)程序完成整个祭祖仪式,高坡红毡苗以敲牛祭祖为个人与家庭的最高荣耀。[3](P147)
据调查,高坡乡甲定村苗族的杀牛祭祖仪式有“大办”、“小办”之区别。大办者,即杀水牯牛祭祖。大办的仪式时间较长,达七天七夜。而且大办时,须办酒大宴宾客,除了本寨王姓宗族全员参加外,其他三亲四友亦须参加。通常耗资在3-4万元之间,且不计算购买水牯牛所需的费用。小办者,即杀黄牛祭祖,耗时五天五夜,但不邀请三朋四友参加,仅需招待本寨本宗支即可。但小办的开支除购买黄牛的费用之外,亦在上万元的花销。[3]有学者将敲巴朗祭祖仪式分为养牲、立鼓、祝祭、同谥名、述经历、磔牲、跳摆牙及祀祖典礼的尾声几个仪节。[2](P191-203)杀牛祭祖的时间选择,除了规定至少需要葬后三年、数年或数十年以外,具体的仪式时间须在古历(即农历)九月举行。需注意的是,高坡乡红毡苗的杀牛祭祖根本不同于黔东南苗族和其他苗族支系每隔数年即须举行的鼓藏节。前者为苗族家庭的个体信仰行为,后者则是集体性的宗教祭祀。
杀牛祭祖被当地人称为“高升祭祖”,意即可以为子孙求得吉祥,求得兴旺发达。既然如此,杀牛祭祖时,须在主家神龛上题写“高升祭祖”的红帖,并在堂屋门口题写“子孙昌盛”帖,门柱上贴联:“五牛祭天天常护,百马祭地地添财”。*2015年10月24日,在贵阳市高坡乡甲定村龙打岩寨访谈王道成资料。上述材料均体现出高坡乡红毡苗杀牛祭祖的诉求,杀牛祭祖仪式结束后,牺牲之牛的牛角须供奉在主家的香火上。
敲牛祭祖仪式是红毡苗最为重要的传统宗教信仰内容之一,也是各姓氏宗支的鬼师理所当然的职责。因此,鬼师必须义不容辞地主持仪式。
(一)操守与报酬
高坡乡红毡苗鬼师主持仪式并没有报酬,完全是职责和义务使然。经常主持敬神念鬼的鬼师也不是以此为职业,取得报酬维生。相反鬼师能干的事,在高坡苗族中可以说凡男性都略知一二,只不过鬼师做得更好而被本宗支、家族公推而领命服务。[4](P54)老人去世后,其子孙即登门请鬼师主持开路仪式,鬼师须立即在本姓氏的鬼师队伍中物色鼓师、助手。一旦被主家邀请,则责无旁贷,必须尽职尽责地完成开路仪式。若被请鬼师家中正好遇到特殊情况,实在抽不开身,则须由被请鬼师自费备办酒肉约请本姓氏中的鬼师,商量另派他人复命。对此,鬼师及其家人不会有任何怨言。*2015年10月24日,在贵阳市高坡乡甲定村龙打岩寨访谈王道成资料。
就仪式中的鬼师团队成员地位排位,鬼师最为重要,鼓师排在第二位,助手第三。但是,所有成员缺一不可,必须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完成法事活动。按红毡苗寨约定俗成的禁忌:每个鬼师团队在主持完成一项法事活动之后,不能接着继续主持其他仪式,须间隔一个月以后才能从事第二桩法事活动。龙打岩寨鬼师王道成认为这样就可以避免将上次仪式中的诸多不祥带到其他人户的仪式中。
每次仪式结束,鬼师充其量仅获得仪式中些微的祭品或牺牲而已。例如,在开路仪式中,卜卦时须扼杀一只鸡为牺牲,事毕,此鸡分为两半,一半祭亡人,而鬼师仅获另一半而已。[5](P32)敲牛祭祖仪式后,用作牺牲之黄牛、水牯牛将有少许分给鬼师团队以表谢意。鼓师分得黄牛及水牯牛的牛背,鬼师分得黄牛及水牯牛的牛胸脯。[2](P201)但是,鬼师不会完全自食,须与自己的亲戚朋友分享共食。②
(二)代际传承
安葬死者的开路仪式以及祭奠祖先的敲牛祭祖仪式,都是红毡苗族群中极为重要的传统宗教信仰活动,主持上述宗教仪式的鬼师则是该支系必不可少的角色。鬼师口授心传的《指路经》、宗族谱系则是民族历史的百科全书与宗族联系的纽带。因此,无论是基于该支系历史文化的传承,还是提供宗族发展背景、迁徙史、居住地、血缘关系图标、字辈、族规等,都需要培养新人,将鬼师的业务素养世代相传。
鬼师尊奉其行业祖师为“总头”,也即最先杀牛祭祖的先师。在每次的仪式活动中,既须念诵本姓氏历代祖先姓名,亦须迎请鬼师的历代祖师。当地鬼师职业的传承方式是口耳相授,口传心记,不付诸于笔墨,没有传承的纸质及其他介质的科仪文书。鬼师代际传承只能在本姓氏本宗支内进行,异姓莫入。甲定苗寨至今依然恪守数百年来的传统,本寨的姑娘必须出嫁,任何家庭不得以无子为理由招赘上门女婿;无子之家可以过继自己的兄弟或堂兄弟的儿子。分析过中原因,其实并非在意于王氏血统的纯粹,本质即在于不让异姓淆乱王姓的家谱系统,避免开路、杀牛祭祖仪式中出现紊乱而开罪于祖先。但鬼师传承并不讲究父子相传,求学者也不一定仅仅求学于某一位鬼师,允许在众多的鬼师师傅中辗转求学。③
对于求学者而言,最为关键的是是否真的有兴趣从事鬼师工作,是否真的愿意学习。红毡苗寨的男性学不学鬼师,不会强求,中途也允许退出,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并无半途而废者。鬼师传承并不关心求学者是否读过书,是否有文化,只要是本姓氏子弟,只要确有兴趣,即可随意拜师。尽管如此,仔细分析我所考察的甲定苗寨的鬼师之个人经历,就会发现30多个鬼师全都有文化,根本没有文盲。即使是年龄较大的鬼师王道林(85岁),其在解放前就已经读私塾四年,书法漂亮。解放后又被直接编入小学五年级就读。王道成亦是在解放前曾经读过三年私塾,解放后再上小学。
红毡苗族鬼师求学时,可以拜多位老鬼师为师,亦可仅仅拜在一个鬼师的门下。但鬼师授徒只能在每年农历腊月初八之后开始设酒,至腊月三十日那天必须停止授徒工作。授徒地点即在老鬼师的家中,白天由于工作繁忙,一般少有授徒;每天晚上则是授徒时间,乃至通宵授受。时间安排完全由老鬼师自行决定。[1]就传授内容看,最为关键的是传授记诵王氏家族的家谱。例如,甲定村三个苗寨的家谱几乎完全一致,但家谱极长,念诵家谱至少须耗时3-4小时。具体要求是一代一代地、逐一房分地念诵。所以,鬼师需要有超强的记忆力才行。其次,求学者须认真学习开路、杀牛祭祖仪式中的各种仪轨,精通仪式中鬼师、鼓师、助手的职责,在具体的仪式中各就各位,各司其职。第三,学习法器的使用。鬼师均有羊角刀一对;开路仪式中,既可吹唢呐,又可吹芦笙,但是在杀牛祭祖时则只能吹唢呐而不能吹芦笙。鬼师则承担着传授祖先名谱,让年轻人熟悉宗族历史的责任。此外,鬼师还须讲授有关该支系与该民族历史掌故与神话传说的“更古”。
(三)社会地位
在高坡红毡苗中素有“别人家的鬼师,念不了自家鬼”之说。[3]P37所以,主持苗族传统宗教信仰仪式的鬼师都为本宗族成员,人们相信只有本宗族的鬼师才能沟通本宗族的祖先灵魂。鬼师虽不脱离农事,为宗族之普通一员,但在主持传统宗教仪式时,则具有至上的权威,受到极大的尊重。
由于鬼师通晓苗族传统宗教仪式,谙熟于本姓氏宗支的家族历史与谱系,且能够摆古讲述民族历史,所以他们是红毡苗支系中当之无愧的知识分子。高坡乡红毡苗聚族而居,各村寨几乎就是一个姓氏的宗族社区,部分鬼师在村寨中身兼族老、理老与寨老,在宗族里地位很高,可以对本宗族的事做权威的决断。加之鬼师熟悉祖先来源、迁徙路线、家族历史及祖先名号,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因而成为宗族中的文化人、智识者,受人敬重。一般而言,鬼师是乡土社会中的权威,享有威望。
鬼师因在传统宗教中的特殊地位,而逐渐成为家族与村寨中的规约制订者、突发事件与公共问题的协调者。他们虽与一般宗族成员一样,不脱离生产,没有经济政治特权,但是由于他们熟知乡土社会的礼仪与规约,处事睿智、公正而获得宗族内部及村寨认可,威信极大。
(一)现状
尽管鬼师在红毡苗社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现代经济、文化生活方式的转变亦明显地冲击着其代际传承的根基。以甲定村为例,王姓是三个苗寨的主体,且为同宗。所以,其鬼师均可主持任何一家的法事活动,所有鬼师念诵同样的家族谱系。目前甲定村王氏共有30多位鬼师,年龄最大者是从某工商所退休回家养老的王道林老人,年龄最小者则是老鬼师王道成的儿子,时年32岁。目前没有20多岁的青年学习做鬼师,更缺乏十几岁的求学者。既有的鬼师队伍中,主体为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七十岁以上的有四五人。由于三四十岁的鬼师很多人都在外地务工,常年在外,总体来看,甲定村苗族鬼师队伍正在面临着后继人才不足的问题。
如今,高坡乡红毡苗与外界联系日益增强,社会流动进一步加剧。年轻一代外出增长见识后,有些人对本民族的传统宗教文化产生了怀疑,对做鬼师不感兴趣。目前,甲定苗寨尽管自愿学做鬼师的年轻人在减少,但几乎所有老鬼师的儿子均有学习做鬼师者。王道成说,他的四个儿子中有一个学做鬼师,如今已经能够独自主持相关法事活动了。*2015年10月24日,在贵阳市高坡乡甲定村龙打岩寨访谈王道成资料。
(二)变迁
高坡乡尽管地处高寒山区,但却当贵阳至龙里县要冲,且地处贵阳市郊,多元民族文化对红毡苗的传统宗教信仰文化无疑带来不小的碰撞与交融的机会。高坡乡红毡苗民众既通汉语,又讲苗话。甲定村苗族鬼师王道成、王道林等在解放前就已经在私塾中学习四书五经,可以说该地苗族受到汉文化的冲击极为强烈,且历史较长,这些自然会影响到鬼师在群体的变迁。
龙打岩寨鬼师王道成称,他从26岁即开始学做鬼师,如今已干了52年鬼师业务。他本人不仅是甲定村知名的鬼师,又是有名的歌师,还精通风水,充当寨内的“地理先生”。但他说鬼师不一定兼充歌师,歌师比鬼师更难,更不好学,需要记忆的东西太多。据调查,甲定村的30多位为鬼师中,兼有鬼师与歌师身份者也就三人而已。既是鬼师,又是地理先生的也不过两人。问及风水理论的师承问题,王道成说,全是看书自学而成,没有拜师,其鬼师师傅也不懂得风水理论,王道成本人学习风水理论亦起始于四十多岁时。从王道成的经历及其身兼三任的情况以及该村还有其他鬼师从事风水堪舆活动分析,尽管甲定苗寨之民族信仰文化保存得较为完整,但其传统宗教的从业者鬼师亦明显地在某些方面出现吸纳其他民族的信仰元素的情况,而且此种变迁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
在调查中得知,甲定苗寨自古就信奉风水。修房建屋、丧葬安埋,均须请风水先生堪舆。但只是延请甲定王姓自己的风水先生而已,一般不轻易找异姓从业者。但是,甲定苗族的风水先生所凭依的理论书籍、操作要领以及器具则又完全是汉族的风水理论及其衍生物。一样的使用罗盘定位,讲究阴阳五行、八卦理论。民国时期,高坡乡红毡苗改藏洞为择地埋葬后,由于受汉族阴阳五行理论的影响,开始选择埋葬日期,并产生避忌日歌诀:“正戍二蛇真,三猪四寅行,五马六兔走,七鸡八羊禽,九辰十申正,十一月休犯子,十二月丑相争,此人若犯子,十人同一坑。”[2](P214)这些都足以说明红毡苗传统宗教信仰的变迁。
[1](清)田雯.黔书:上卷[M].康熙庚午年(1690年)刻本.
[2]罗荣宗.苗族歌谣初探贵阳高坡苗族[Z].西南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编,成都前进出光印刷厂,1984.
[3]杨沛艳.黔中苗族宗族研究[D].兰州大学博士论文,2011.
[4]张惠泉.贵阳高坡苗族的宗教鬼神观念[J].贵阳志资料研究,1985,(7).
[5]岑秀文.关于高坡苗族丧葬的调查报告[A].贵州省民族研究所,贵州省民族研究学会编.贵州民族调查之九[C].1992.
[6]王亚新.原始记录:高坡苗族原始生活[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 刘祖鑫)
Current Status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GuiShiin Hongzhanmiao, Gaopo Township, Guiyang
ZHOU Yongjian
(South-westChinaNuoCultureInstitute,GuizhouMinzuUniversity,Guiyang, 550025,GuizhouProvince)
A representative character in the religious worship of the Hongzhanmiao branch in Gaopo Township, Guiyang, Guizhou Province, theGuishi, or ghost master, wears special costumes, uses various religious instruments and sings in the Miao language the pedigrees of the Miao ancestors and theZhiLuJing, or the road guide, at religious rituals.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ghost master include pioneering road for the deceased, guiding their spirits to ancestral home and holding the ancestral bull-sacrifice ceremonies. The ghost master works for free as it is not a profession. However, he is usually intelligent, educated and highly extinguished among people of the same clan. Moreover, succession of the ghost master should follow a special proces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ulti-cultural impact and conflict, changes of the ghost master have also been observed.
traditional Miao religion,guishi(ghost master), Gaopo Township, Hongzhanmiao
2014年度国家民委科研项目“少数民族村落宗教信仰种类及人员状况调查研究——以贵阳市花溪区高坡乡苗族村寨为例”,项目编号:14GZZ017。
2015 - 10 - 22
周永健(1973—),男,贵州民族大学西南傩文化研究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少数民族宗教、民间信仰。
B933
A
1671 - 7406(2015)11 - 0051 -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