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休命”一词中的“休”字

2015-03-19 14:39王丛慧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助词天子例子

王丛慧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116081)

“休命”一词常常出现在古书中。一般注释家都将“休命”一词的“休”字训为“美”。如《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三辞,从命,曰:‘重耳敢再拜稽首,奉扬天子之丕显休命。’”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注疏》中训“休”为“美”。这是不恰当的。要弄清楚这里的“休”字究竟为何意,我们需要梳理一下“休”字的语义发展状况。

一、V(有“颂扬”等义)……+“休命”

(1)说拜稽首曰:“敢对扬天子之休命。”(《尚书·说命下》)

(2)敬服朕命,简恤尔众,克绥庶绩,以扬我祖宗之休命。(《全后汉文·卷八》)

(3)乃敢用拜□首,弗敢不对扬朕辟皇君之易(锡)休命。(《全上古三代文·卷十三·齐钟铭》)

(4)王命尸臣,官此栒邑,赐尔旂鸾,黼黻雕弋。尸臣拜手稽首曰:“敢对扬天子丕显休命。”(全上古三代文·卷十三·栒邑鼎铭)

(5)简恤尔众,时亮庶工,用终尔显德,对扬我高祖之休命。(《后汉孝献皇帝纪卷第三十》)

(6)余小子敢对扬上帝之休命,则亦与百执事尚绥兆人,将多于前功,而毖彼后患。(《旧唐书·卷二三·志第三》)

(7)祗服朕命,弘敷训典,光泽庶方,永终尔明德,丕显余一人之休命。(《晋书·卷二·帝纪第二》)

(8)尔惟奉若天道,以康四海,懋建皇极,以熙庶功,无忝我高祖太宗之休命。(《韩愈集·外集·卷六》)

(9)辟道或回,公则弼之,虔恭夙夜,不敢荒宁,用对扬天子,丕显休命。(《全后汉文·卷七十八》)

(10)既无大臣检御之节,不可对扬休命。(《晋书·卷六九·列传第三九》)

(11)窃惟鼎宰崇重,参路太阶,宜妙尽时贤,对扬休命。(《晋书·卷一一四·载记第一四》)

(12)营中促狭,可于平敞之处设坛场,奉答休命。(《全三国文·卷二十四》)

(13)既无大臣检御之节,不可对扬休命。(《全晋文·卷一百十五》)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在V……+“休命”句式中的“休命”均为名词。这里的动词一般有“答谢”“颂扬”“彰显”[1]的意思,如“奉答”“对扬”等词。例八中的“无忝”即“不要有愧于……”,从反面来看,亦有“答谢”的意思。省略的部分经常有表达“天子”“上天”“皇帝”一类的词,有的时候还加上一个助词“之”。前八个例子基本都是这个句式。那么,这里“休命”中的“休”字究竟为何意呢?从文义上看,这八个例子都含有天子一类的词,如例(1)的“天子”、例(2)的“我祖宗”、例(3)的“朕”和“皇君”……可见,“休命”往往带有敬畏、荣誉的意味。有的时候,为了表示尊重,还在前面加上敬词“敢”,如“敢对扬天子之休命”。所以,把“休”字训为“美”、把“休命”训为“美善的命令”是不适合的。前文提到过,“休”字的本意是人在树荫下休息,后来引申为“荫庇”或者“庇佑”的意思。在这里的“休”字应属于这一引申义。所以,“休命”应该训为:“位在上者荫庇或者庇佑位在下者的命令。”[2]143-144这与文义切合。

例(9)到例(13),虽然少了“之”字,但是不难分辨出其中的“休命”仍是名词,作它上一个动词的宾语,构成动宾结构。而且,这里的动词和前六个例子相同,除了有“报答”“颂扬”之义外,有时还有“遵奉”之义,如例(12)的“奉答”。由这十三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当提到“休命”一词时,说话人往往要表达“上天或者当朝的天子对自己庇佑”的那份感激和敬畏之情”或者“天子要其下属感谢自己庇佑其的恩德”。若强行译为“美善的命令”,是不通顺的。如果“休命”在其它的句式里作名词,“休”字是否仍然是“荫庇”的意思呢?下文来讨论这一问题。

二、V(有“接受”等义)+N(表示天子一类的词)+“休命”

这种句式貌似和上一种句式相同,其实不然。主要区别如下:其一,句式一中的动词是颂扬之义,句式二是接受之义。其二,省略部分句式一有两种情况,一是有结构助词“之”,二是若没有助词“之”字,直接为动词+“休命”,而句式二没有助词“之”,并且动词后往往有一个表示“天子”一类的名词,有的时候这个名词也可以被省略。如下面的例子:

(1)于惟武君,允德允恭。受天休命,积祉所锺。(《全后汉文·卷九十八》)

(2)及我文考宣扬令德,以受休命,作邑西土,犹共侯职。(《天禄阁外史·卷二》)

(3)既受休命,龙旋凤峙。(《全三国文·卷二十六·魏二十六》)

(4)既受休命,秉兹峻节。(《柳宗元集·卷十·志》)

(5)于显哲尹,诞德孔彰,膺帝休命,谓笃不忘。(《全后汉文·卷七十五》)

(6)逢明圣,万年春,永膺休命。(《明史卷六三·志第三九》)

(7)神灵不昧,休命其承。(《元史卷七七·志第二七下》)

(8)朕以寡德,猥承休命,不能怀远以德。(《全晋文·卷一百五十一》)

(9)洪惟我皇,应昌期、承休命,九有廓增,四方域正。(《重修凤山县志卷十二(下)》)

(10)崇文德于缉熙,济武功而保定,应天鉴之昭华,荷帝佑之休命。(《全晋文·卷一百》)

(11)臣惟兹一念之诚,足以孚上帝迓休命矣。(《明史卷一八八列传第七六》)

(12)其罔复辞,勉服休命。(《栾城集卷三十四》)

(13)九原有知,尚服休命。(《栾城集卷三十二》)

(14)服我休命,毋忝乃祖。(《栾城集卷二十九》)

(15)魂而有知,服此休命!(《揭傒斯全集文集卷一》)

可以进一步对这十五例子进行归类。例(1)到例(6)可以为一组,“休命”之前的动词均是“接受”的意思。例(7)到例(11)为一组,“休命”之前的动词是“承接”的意思,如例(11)中的“迓”即“迎接”的意思,显示出下者对上者的尊敬。例(12)到例(15)为一组,“休命”之前的动词都是“服从”的意思。不过,这十五个例子均含有“接受”之义。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这类句式中“休命”前的名词都含有“天子”之义,如“受天休命”“膺帝休命”等。有时,“休命”前的那个名词往往会被省略掉。但从文中所暗含的意义来看,还是可以辨认的。如“神灵不昧,休命其承”里的“其”就是“休命”前面的那个名词。强调这一名词的存在对研究“休命”一词中的“休”字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个名词往往代表上者。这就说明这里的“休”字是尊者荫庇卑者的意思。若“休”字是“美”的意思,就无法体现出卑者对尊者的“感激”和“敬畏”之情[3]。如“逢明圣,万年春,永膺休命”这句,若把“休”训为“美”,就变成“遇到了明君,永远地接受他美善的命令”。这样的解释貌似合理,却失去了原文的意思。

除了这两种句式以外,其他句子中“休命”作名词时“休”字是否仍有这一含义呢?再来看几个例子:

(1)陛下嘉美洪烈,懿兹武功,诞锡休命,宠亚齐、鲁,下及陪臣,普受介福。(《全三国文·卷五十四·魏五十四》)

(2)朕承洪业,上惟祖宗之休命,夙兴待旦,惟民之恤,欲令天下同于逸豫。(《全后魏文·卷二)

(3)惟帝永锡,时皇休命。(《旧唐书卷三○·志第一○》)

(4)风政之举,克著于期月。宜冠恒册,祚以休命。(《旧唐书卷六四·列传第一四》)

(5)将大业垂成,而休命中辍者,职由巨源蹑韦温之足……(《旧唐书卷九二·列传第四二》)

(6)天子休命,嘉公德美。(《柳宗元集·卷六·释教碑》)

(7)遂宽然少喜,如获慰荐于天子休命。(《柳宗元集·卷三十四·书》)

(8)忽休命之下颁,实感恩以中切。(《泉翁(大全卷之三十八)章疏》)

(9)违天休命,而淹寒士,必有天殃。(《不下带编卷五》)

(10)用绵我大清亿万年之宝祚,以永列祖列宗之休命。(《穆宗毅皇帝实录序》)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休命”一词并非单独出现,往往与“天子”“神明”等词共同出现。这些例子要么表达说话者对“天子”或者“神明”的感激之情,如“陛下嘉美洪烈,懿兹武功,诞锡休命”,表达说话人在歌功颂德,感激君主荫庇自己;抑或表达违背君主荫庇自己的命令就会遭到祸害之情,如“违天休命,而淹寒士,必有天殃”。

前文所举例子中的“休命”都是被当作名词来使用的。那么,“休命”有没有作动词来使用的情况呢?由于不能穷尽文献,故在此阙而不论。有时“休命”看似是用作动词的,但实际上仍然是作为名词的。如下面两个例子:

(1)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周易·大有卦》)

(2)癸亥,陈于商郊,俟天休命。(《尚书·说命下武成》)

有的学者把“顺天休命”当作互文来理解,认为“顺天与休命为互言,顺天即休命,休命即顺天。”[4]这从表面上来看是正确的,但从文义上是说不通的。既然“顺天”和“休命”互文,那么,“顺”作动词,“休”字也应该作动词。于是,我们就把这里“休命”中的“休”字理解为有使动的意义,译成“使……更加美好”,休命即“使命更加美好”。这样的理解看起来合理,实际上存在很大的问题:一是既然“顺”、“休”互文,二者均是动词,那么,若“休”在这里是使动用法,“顺”就也应该是使动用法,然而“顺”字在这里并没有使动意义;二是如果把“休命”译成“使命更加美好”,则认为这里的“命”显然是“命运”的意思,但《说文》释“命”为“使也。从口从令。眉病切”。可知,在汉代之前,“命”被用作动词,当命令讲,并无“命运”之意,所以把“顺天休命”看成互文关系是不成立的。其实,这里的“休命”仍然是作为名词来用的,顺天休命就是“顺天之休命”,即“服从上天荫庇我的命令。”这里的“休”字仍然是作为荫庇来讲的。例(2)是同样的道理,“俟天休命”就是“俟天之休命”,即“等待上天的荫庇之令”。由此可知,裘锡圭先生将休命中的“休”字释为“荫庇”之义是十分正确的。

三、结语

经过上面的论证,我们知道“休命”中的“休”字并非“美”之义,而是“荫庇”的意思。但是,并非所有的“休”字都没有“美”的意思。“美”的意思也应该是从“荫庇”这一引申义发展而来的。“荫庇”有尊者庇护卑者的意思,这种庇护对于卑者来说就是“美”。正如裘锡圭先生所说:“古书里的有些“休”字似乎确实应该训为“美”。这种意义也有可能是由荫庇一类的意义引申出来的。”[2]142

[1]沈文倬.对扬补释[J].考古,1963(4):182-187.

[2]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3]黄震云.西周诗文中的“对扬王休”及其礼乐形制[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14(1):65-69.

[4]唐文明.顺天休命:孔孟儒家的宗教性根源[J].孔子研究,1999(4):42-54.

猜你喜欢
助词天子例子
英文提要
“立天子以为天下”——周代“立君为民”学说的现代性观照
韩国语助词的连续构成与复合助词的区分
《团圆之后》:“戏改”的“一个鲜明的例子”
从儒家思想“礼”的角度看曹操奉迎天子及其政治影响
高校朝鲜语专业学生助词使用偏误调查分析
日语中“间投助词”与“终助词”在句中适用位置的对比考察
无字碑随想
江永桃川土话的助词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防治90例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