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丽红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江苏南京 210048)
高职生心理资本开发策略研究
姜丽红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江苏南京210048)
摘要:研究发现,心理资本的有效开发,能使个体产生更高的绩效。以高职生为研究对象,旨在梳理心理资本的理论,分析高职生心理资本现状,进而提出高职生心理资本开发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职生; 心理资本; 开发策略
0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管理者开始关注员工的心理资源对工作绩效和组织竞争力的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员工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乐观的精神面貌,能使组织产生较高的绩效,提升组织竞争力。在这一背景下,学者提出了心理资本的概念,它成为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国内外对心理资本的研究多数集中在组织行为学领域,学生领域的研究以大学生群体居多。本文旨在梳理心理资本的理论,分析高职生心理资本现状,进而提出高职生心理资本开发的有效策略。
1心理资本理论梳理
随着心理因素在组织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现,有研究者认为,积极的心理要素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性质和重要性一样,可将其称为“心理资本”。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马斯洛和荣格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开始研究人性的积极方面,以期通过发挥积极力量,促进个体乃至组织、社会不断发展。在这一背景下,美国心理学会于20世纪90年代发起了积极心理学运动,关注个体积极的情感和体验、积极的个性特征和心理过程[1]。2002年,Seligman教授提出“心理资本”概念,把引起个体积极行为的心理因素纳入了资本范畴。Luthans等人以积极心理学和积极组织行为学观点为基础,提出积极心理资本的时代已经到来[2]。对个体而言,心理资本是能够促进个体发挥潜能,充分实现其价值的心理因素;对组织而言,心理资本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类似,是帮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
最早提出心理资本这一概念是在经济学领域,此后,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对心理资本作了进一步分析,主要有三种研究取向:特质论、状态论和综合论。特质论把心理资本看作是个体内在的特质存在;状态论认为心理资本是一种心理状态,目前占据心理资本研究的主流地位;综合论认为心理资本是一种同时具有特质性和状态性的心理素质。
在心理资本的研究中,Luthans等人的研究影响最广。Luthans研究认为,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主要包括自信或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和坚韧性四个方面[3]。具体表现为:在面对充满挑战性的工作时,有信心(自我效能)并能付出必要的努力来获得成功;对现在和未来的成功有积极的归因(乐观);坚持目标,为取得成功在必要时能调整实现目标的途径(希望);当身处困境遇到问题时,能够坚持,采取迂回途径以取得成功,并及时复原(韧性)[4]。
笔者认为,对心理资本研究的意义在于能够对心理资本进行测量,进而能够有效开发、利用心理资本。因此,本文倾向于状态论取向,即心理资本是个体所拥有的积极心理资源,构成部分类似于状态,具有一定外显性,能够有效测量和开发。
2高职生心理资本现状
目前对大学生心理资本的研究较多,相对来说高职生心理资本现状的研究较少。对高职生心理资本的研究多集中在高职生心理资本现状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面。尹海兰等人的研究发现,高职生心理资本状况基本良好,四个维度得分从高到底为乐观、希望、自我效能、韧性。高职学生的心理资本水平存在年级差异,二年级学生的心理资本优于一年级学生,尤其在自我效能感维度显著高于一年级[5]。郝利敏研究发现,自我效能维度上,高职生的学习成绩和性别有显著差异。成绩偏上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优于成绩中下学生,男生的自我效能感优于女生;在韧性维度上,是否独生子女主效应显著,非独生子女韧性维度得分高于独生子女。年级、学业成绩、性别在韧性维度上主效应不显著。分数与独生子女的交互作用显著;在希望维度上,高职生发展水平较自我效能和韧性得分更高。学业成绩的主效应显著,学业成绩偏上学生的希望水平显著高于成绩中等和成绩偏下学生的希望水平。年级、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的主效应不显著;在乐观维度上,高职生得分与其他维度相比得分最高。乐观维度上,学习成绩主效应显著,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的主效应不显著,年级与学业成绩的交互效应显著[6]。
分析尹海兰等人的研究和郝利敏的研究结果发现,高职生心理资本各维度的得分情况研究结果一致,从高到低依次是乐观、希望、自我效能和韧性。在年级因素上,大二年级学生心理资本水平高于大一学生心理资本水平。
与大学本科生相比,高职生韧性维度上均分高于本科生;而在其他三个维度自我效能、希望、乐观上,得分均低于本科生。总体讲来,高职生心理资本发展水平低于大学本科生。究其原因,从社会因素来讲,人们形成的对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的惯性认识,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水平的重要标准,认为高职院校学生不如本科院校学生。在这一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高职生对自己的定位也受到影响,认为自己不如本科生。他们进入高职校没有积极的体验,反而是失落和无奈。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和文化氛围等,也会使学生产生心理落差。
3高职生心理资本开发策略
心理资本具有可测量、可开发性。每个学生身上都有积极的心理因素,都有自我向上的生长潜能。家庭、学校、社会应充分发挥高职生积极心理因素和潜能,以促进高职生更好地成长、成才。
高职生心理资本的开发,不应仅局限于高职院校,而应将视野扩展到家庭、社会。家庭在高职生心理资本的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高职生生活的家庭背景、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生活环境等对其心理健康和心理资本发展影响重大。因此,高职生心理资本的开发,应充分考虑家庭因素,父母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成功事件,使学生有更多的成功体验,以增强其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处处以身作则,用积极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正确归因,避免悲观消极的态度。减少家长对学生的包办,锻炼学生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加学生应对问题的经验,提高学生应对问题的能力。适当进行挫折教育,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挫折在人生路上是不可避免的,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使其能够从容应对困难和挫折,并尽快复原。
从社会环境来讲,要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转变对高职教育的看法,摒弃只看成绩论英雄的观念,重视高职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重视高职生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价值。提高高职生群体在社会中的认可度,使高职生获得充分的肯定,提高其自我效能感。
高职生入校后,部分学生由于理想与现实差距等原因,产生了消极的心理。他们认为自己的高职学校差,前途迷茫,特别是感觉自己不如大学本科生。实际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要引导高职生正视自己的优缺点,积极悦纳自我。学校应根据不同年级高职生的特点,开展一系列活动,以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各方面特长,在活动中,增加学生的成功体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勤工俭学等,体验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享受成功的喜悦[7]。教师给予高职生更多的积极关注,努力发现不同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以反馈,以帮助高职生增强自我效能感。
及时指导,减少新生入学后的迷茫和不适感。新生入校后,进行新生适应性教育,邀请专业教师、各部门教师、辅导员等,进行专业介绍、就业前景、生活纪律等各方面的指导。这些指导有助于高职新生减少迷茫感,对学校生活充满信心。树立榜样,为高职生提供模仿学习的机会。榜样给人以奋进的目标和力量,能使受教育者将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和无意识的心理活动高度统一起来。邀请高年级学长或优秀校友进行现身说法,为高职新生提供大量替代经验。榜样以具体、生动和崇高的理想形象感染学生,鼓励他们效仿。看到学长或优秀校友取得成功后,学生相信自己也能获得同样的成功,从而提高自信[8]。
希望是目标、路径和意志力三者间互动形成的动机状态,不仅包括对个人目标可能达成的决心,还包括实现目标的路径和信念[9]。因此,希望维度的开发要从自我评估、目标设置、鼓励创新等方面进行。
自我评估是全面认识自己的一种方法,从根本上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优缺点及需求,为自己未来的发展做更好的了解与准备。自我评估不仅从表面上认识自我,还要从深层次进行探究,在了解自己能力、特点基础上积极悦纳自我,发现自身潜力。通过正确的自我评估,学生能够调整自己的心态,对工作岗位有正确的定位,从而实现自我的希望愿景。
目标是一个人前进的方向和行动的动力,有了目标,才会有希望。目标包括目标设置、实现路径和意志努力。对于高职新生来讲,要对他们做好学业生涯与职业生涯规划。生涯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自身因素、环境因素、能力、心理倾向等方面的因素,使高职生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有一定的掌控感,以激发其为未来的目标努力的动力。目标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爱好来设置,并将设置的目标转化为内在的目标,通过内驱力形成长久的激励效果。目标的设置要具体并同时具备挑战性和可实现性。目标具备一定的挑战性,才能激发高职生不断探索、激发潜能、突破自我。目标具备可实现性,会使高职生产生成功体验,及时进行积极反馈,以提高希望水平。反之,如果经过足够努力目标仍然无法实现,则会降低其希望水平。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可以将目标分解成更具体、更易实现的分目标。每一个分目标的实现对高职生来讲都是一个积极的反馈,这就会使高职生一直体验到目标达成的喜悦,从而增强其实现目标的动因,更能体验到较高的希望水平。在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挫折或阻力,这时需要高职生正确认识出现的挫折,并有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的决心。如果遇到的挫折或阻力无法抗拒,可以根据环境变化,对目标进行适时调整,以改变之前的目标,寻找替代性目标。在分目标实现时,高职生可给自己适当的奖励,以激励自己更好地实现下一目标。
创新能使学生有新的探索和发现,使学生充满希望。学校要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习效果评估等方面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实践、积极参加兴趣小组,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对同一件事情,积极的人和消极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积极的人往往看到事物的积极方面,而消极的人往往只看到事物的消极方面,这是影响乐观的因素之一。乐观是指预期未来会发生积极事情的心理倾向,是对未来的一种预期。乐观者把困境看作是暂时的,并认为通过自我的努力一定能战胜困难,最后取得成功。乐观心态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个体生活学习过程中通过认识及行为上的技术学习获得的。高职生乐观心态的培养,要引导学生合理归因,面对失败,既不能完全归因于外在的因素而使自己懈怠,也不能完全归于内在因素而自暴自弃。引导高职生在面对挫折时,能在自我与环境中找到平衡点和突破口。
拓展训练可以改变归因方式,从而达到对学生乐观维度的开发。训练在于帮助学生重新解释过去的失败,从而减少消极体验,保持良好心态与乐观精神。学校或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拓展训练项目或游戏,帮助学生改变观念,帮助学生心理资本乐观维度的开发。
韧性是个体身处困境时,能够坚持,采取迂回途径及时复原。因此,韧性往往与困境相关。高职生韧性的开发,首先要让高职生对困境有正确的认识。引导学生认清自己的需求,摆正心态,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引导学生认清困境在自我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能使个体得到锻炼,提高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其次,作为学校或家庭,应该为高职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减少学校或家庭的包办,让学生自己承担相应的责任,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处理问题。再次,通过培训、组织活动等方式,帮助高职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系统。当高职生遇到困难时,可以通过社会支持系统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情感支持,有助于高职生正确应对困境,及时复原。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促使家长及时关注学生的成长,尤其是对于学生遇到困难及时给以情感和方法上的支持。最后,通过团体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构筑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学校教师对高职生进行积极关注,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为学生提供较好的辅导和交流。建议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或参与各项活动,从而获得更多的帮助和关怀。高职生处于青年期,对自我更加关注,很渴望获得友谊,但另一方面,他们又敏感、多疑,缺乏交友技巧,因此,要加强对高职生的人际交往技能方面的训练,以建立良好广泛的社会支持系统。及时开展感恩教育和生命意义教育,使高职生时刻怀有感恩之心,珍爱生命。
社会、学校、家庭各方应齐心协力,共同致力于高职生心理资本的开发,从而促进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其综合素质,培养优秀的高职人才。
参考文献:
[1]韩丹. 高校大学生心理资本开发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 2011(1): 71-73.
[2]郝利敏. “90后”高职生心理资本调查分析及开发策略[D]. 杭州: 浙江工业大学, 2011(12): 3-5.
[3]何威风, 张兆国, 杨怡. 国外心理资本研究述评[J]. 国外社会科学, 2011(7): 122-126.
[4]胡庄方. 论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的开发[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3(10): 83-86.
[5]李斌, 林玲. 心理资本及其研究进展综述[J].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9(6): 120-123.
[6]王雁飞, 朱瑜. 心理资本理论与相关研究进展[J]. 国外经济与管理, 2007(5): 32-39.
[7]尹海兰, 逄巧巧, 刘梦玺. 高职学生积极心理资本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调查[J].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10): 1-7.
[8]仲理峰. 心理资本研究评述与展望[J]. 心理科学进展, 2007(15): 482-487.
[9]刘素婷. 培育高职学生心理资本的途径和方法[J].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1(2): 16-19.丹. 高校大学生心理资本开发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 2011(1): 71-73.
[2]郝利敏. “90后”高职生心理资本调查分析及开发策略[D]. 杭州: 浙江工业大学, 2011(12): 3-5.
[3]何威风, 张兆国, 杨怡. 国外心理资本研究述评[J]. 国外社会科学, 2011(7): 122-126.
[4]胡庄方. 论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的开发[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3(10): 83-86.
[5]李斌, 林玲. 心理资本及其研究进展综述[J].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9(6): 120-123.
[6]王雁飞, 朱瑜. 心理资本理论与相关研究进展[J]. 国外经济与管理, 2007(5): 32-39.
[7]尹海兰, 逄巧巧, 刘梦玺. 高职学生积极心理资本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调查[J].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10): 1-7.
[8]仲理峰. 心理资本研究评述与展望[J]. 心理科学进展, 2007(15): 482-487.
[9]刘素婷. 培育高职学生心理资本的途径和方法[J].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1(2): 16-19.
本刊启事
本刊十分重视著作权、专利权的保护和保密法规的执行。由于本刊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等,作者若不同意自己的论文被这些数据库收录,请投稿时向编辑部书面说明。
收稿日期:2015-03-09
基金项目: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人文社科项目课题(NJCC-2014-YB-01)
作者简介:姜丽红(1982-),女,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G 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434(2015)04-0093-04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JIANG Lihong
(Nanjing Polytechnic Institute, Nanjing 210048, China)
Abstract: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can make the individual achieve higher performance. Aiming at combing theory analysis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psychological capital status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the paper takes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puts forward some effective strategies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apit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