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武欣 安聪慧
1)河南荥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 荥阳 450100 2)河南荥阳市豫龙卫生院外科 荥阳 450100
脾切除术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造血系统疾病以及脾本身疾病的主要术式。一般轻中度脾肿大或无粘连性疾病患者实施脾切除术难度不大,但严重性脾破裂、巨大脾脏、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尤其是脾与周围器官和组织广泛粘连时,脾切除术难度较大,处理不当可引起术后腹腔出血等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1]。2011 -12—2013 -12 间,我院共收治56例脾切除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56例患者,其中男36例,女20例;年龄28~76岁,平均46.72岁。脾切除术病因: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20例、外伤性脾破裂24例、假性脾囊肿6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6例。并发症:血小板升高36例、不明原因持续发热4例、膈下脓肿4例、切口感染4例、胸腔积液2例、胰漏2例、腹腔出血2例、胃穿孔2例。
1.2 处理措施 (1)膈下脓肿:置管引流,使用抗菌药物稀释液冲洗,必要时切开引流。(2)胸腔积液:胸腔穿刺引流术。(3)胃穿孔: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确保腹腔引流畅通,手术修补。(4)腹腔出血:输液、输血,必要时再次手术探查止血。(5)胰漏:保持负压引流通畅,每天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酌情使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生长抑素。
除血小板升高患者术后7~20 d 自行恢复正常外,其他患者经采用相应措施后均顺利痊愈。随访6个月,患者恢复良好。
3.1 术后出血 是脾切除术后最凶险的并发症就是腹腔内出血,表现为引流管内有大量鲜血流出,伴失血症状。可因术前凝血功能未纠正,脾床、膈肌处的创面渗血或脾蒂血管、胃短血管结扎处结扎线脱落出血所致[2]。术前充分准备、术中细心操作,对脾蒂血管、胃短血管应双重结扎或缝扎。关腹前,要对所有的疑似出血点进行严密止血。术后出血若非手术措施无效,要及时开腹进行止血。
3.2 膈下感染 表现为发热、左上腹及肩部疼痛不适,CT 或B超检查提示左膈肌抬高、活动受限,做胸腔反应性积液。确诊者可行穿刺引流、抗生素治疗等,必要时切开引流[3]。关腹前左膈下放置引流管,确保引流畅通,能预防膈下感染。
3.3 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脾切除术中脾静脉受损,术后血小板增加[4],尤其是门静脉高压患者,门静脉血流入肝受阻等,极易引起门静脉系统血栓。主要变现为上腹钝痛、恶心呕吐、体温升高、白细胞计数增加、血沉加快等。结合彩超和CT 检查能确诊。术中规范操作,术后动态进行彩超检查和血小板计数监测,当血小板计数>750 ×109/L 时,给予阿司匹林、复方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低分子肝素钙、羟基脲、双嘧达莫等抗凝剂治疗,以防血栓形成。
3.4 脾热 脾热持续时间与手术创伤有关,为自限性发热。一般持续2 周,较少超过1个月,体温<39℃[5]。在排除腹腔及切口感染患后,可肌注5~10 mg 地塞米松,1 次/d。也可用1 粒消炎痛栓剂纳肛降温。中医辨证施治,对缓解发热有良好效果。
3.5 胃壁大弯侧部穿孔 表现为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多因处理胃短血管时,损伤了大弯侧胃壁所致。一旦出现胃穿孔,应在积极充分引流及补充全血、白蛋白、血浆、维生素的同时及时手术进行修补。术中处理胃短血管时,尽量远离胃壁,脾脏移除后,将大弯腹膜化可有效预防胃大弯穿孔。
[1]杨连粤,郭 磊.复杂性脾切除102例回顾性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9,29(5):403 -405.
[2]汪大伟,姜洪池.脾切除术后并发症及处理[J].腹部外科,2012,25(1):7.
[3]杨贵银,张乾先,马敏波,等.外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46例临床分析[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7,14(3):332 -333.
[4]孙 备,姜洪池,许 军.经典式全脾切除及部分脾切除的规范操作[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4,24(12):766 -768.
[5]李庆春,周正兵.脾切除术后再出血4例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5,25(3):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