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传媒技术发展背景下的大数据应用研究

2015-03-19 10:19
传播与版权 2015年7期
关键词:数据挖掘微信时代

乌 韦

现代传媒技术发展背景下的大数据应用研究

乌韦

现代传媒作为社会公器,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过程中具有传播信息、监测环境、传承文化、整合社会等重要功能。当前,现代传媒的活动与行为已深入到现代社会体系的各个方面,成为社会生活和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呈现出开放繁荣的发展态势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在传媒技术发展推动下的大数据不再是一种概念,而是对社会状态的描述,换言之,它是一种习惯和战略指针,是一种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传媒技术;大数据;微信;隐私

[作者]乌韦,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

以高科技为核心支撑的计算机网络、电视等现代媒体,由于其革命性的技术手段,越来越成为影响甚至左右人们日常生活世界的主导性力量,在其提供的语境世界中,技术化的传媒提供了以集体记忆名义出现的日常生活的规则、共同生活的准则以及淹没在同一性中的文化诉求,其结果便是日常生活越来越具有制度化、共同性和文化认同性的变革特征。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现代传媒通过运用多种多样的技术处理方式,依靠推陈出新的技术手段,逐渐成为以科技为依托的传播体,同时对全球不同地域不同领域的信息进行收集和选择,作为信息聚集体向社会受众展开广泛性、即时性、全方位的信息传送并接受和展示受众反馈信息,成为信息融合共通的交流平台,远远超越了传统单一的专业功能。数据量的陡然增长和数字处理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对数据分析和利用的思维发生了质的飞跃。社会大众在现代传媒技术发展的带领下正逐步走向“大数据时代”从大数据发展带来的思维、管理和商业方面的大变革入手,结合数字文明三大定律,共同探讨数据分析创造的大价值,以及技术进步产生的大知识。

一、2015年大数据发展趋势

国外媒体总结2013年是世界的大数据元年。人类依靠自身判断作决策到依靠数据作决定的转变,是大数据的最大贡献。科技的发展是数据挖掘的技术支撑,互联网则是连接世界的高速公路。

在2015年1月初,We Are Social公司发布了一份囊括了全球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和电子商务统计数据的376页信息图报告,这份信息图报告根据InternetLiveStats、InternetWorldStats、Wikipedia、GlobalWebIndex、Facebook、GSMA Intelligence等多家调研公司或互联网公司发布的超过240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制作而成。调查显示,2015年1月,全球活跃互联网用户渗透率是总人口数的42%,去年同期这个数字是35%。而在地域分配上,发达国家或地区使用互联网的人数比例普遍较高,互联网普及度基本和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水平成正比。

(一)大数据的核心:数据挖掘

大数据必会深刻地改变这个世界,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大数据的核心是数据挖掘。数据挖掘是一项探测大量数据以发现有意义的模式(pattern)和规则(rule)的业务流程。单个的数据并没有价值,但越来越多的数据累加,量变就会引起质变。信息社会改变了我们对数据的看法,而数据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超负荷的数据挖掘催生出很多数据处理的新工具,也正是这些技术的出现,人们才能真正走进大数据时代的生活。大数据试图根据分析各个变量之间的牵引联系所产生的变化以寻找相关性,并将重点放在寻找事物间存在的相关关系,提出了新的知识生产模式,即“科学始于数据”。

在高德纳研究所的报告里认为,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较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大数据通过数据的累积来发现事物间的相关性,也要通过数据挖掘从累积的数据中理清潜藏其中的数据规律,并借助云计算作为基础的信息存储、分享和挖掘手段来用数据预测未来。大数据作为人类能源历史上重要的成果其实是人类信息技术发展规律下的必然结果,它赋予数据新的意义和内涵,给传统科学提出了新问题,同时是人类对数据认知能力的启蒙。

(二)大数据与数据预测

大数据确实可以用来做预测,但是有能力边界的,影响这个能力边界的关键因素就是索罗斯经常说的反身性。做预测第一关键是这系统是不是一个混沌系统,在充满偶然的混沌系统里,基于数据的预测是无效的。而反身性正是导致混沌蝴蝶会出现的一个关键因素。有很多种现实事件更多地依赖于某些不易改变的因素,比如一种文化传统、一种生物特性,那这种现实是容易被预测的;如果一种现实更多地依赖于可被瞬间改变的因素,总的来说,反身性作用越大的领域越不容易预测,反之则预测的帮助会比较大。大数据方兴未艾,但在用大数据时最好也考虑下它的能力边界,否则就可能因为它在某个点上失灵而遭到怀疑,这是会得不偿失了。随着数据化程度的提高,反身性的作用可能会越来越大,作为结果,世界会变得越来越像混沌系统。

(三)大数据推荐——微信朋友圈为例

2015年初,微信朋友圈的精准广告投放引起了轩然大波,关于微信朋友圈广告是否真的运用了大数据的整合和分析众说纷纭。微信拥有11亿以上用户,4亿多活跃用户,每天产生的数据量是天文数字,这些自由发布,没有导向的社交软件产生的数据,在这次朋友圈广告中到底用来干嘛了呢?

微信是以社交属性为广告推荐的根本,并没有应用基于内容、协同过滤、规则、效用、知识上的大数据能力,关注的并不是人和物之间的强相关性(例如偏好、购买、意图等)。以微信的用户体量,精准分析出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宝马潜在用户应该不是难事,但这次推送并不是一对一推到用户的对话框,而是在朋友圈利用社交属性来进行传播,并且是免费放送广告,并没有将大数据的精准能力应用到位。由此看出,微信拥有海量数据不假,但微信是不是在做大数据分析要看在海量数据上做什么。这次推送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大数据行为,把微信用户信息和宝马用户信息合在一起分析,这才是典型的大数据应用场景。

二、第三只眼——大数据时代的隐私保护

大数据时代来临得如此之快,和其他变革相比,其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也大大增加。数量的庞大和内涵信息的繁杂对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提出了更高更强的要求,不仅仅是在技术的革新,更重要的是在解析出明确信息的同时较为精准和较大程度地保护信息安全。所以,如何在严密的数据监控下维护人们的隐私权,保护社会的多样性成为新的挑战。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暴露在“第三只眼”的监视之下,个人隐私和国家安全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为了使得大数据保持平衡可持续发展态势,建立与之相匹配的法律体系和社会治理系统十分重要。民众个人隐私的保护也在寻找新的制衡机制,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隐私保护问题突破了传统的法律界限,迫使我们必须建立一个不一样的隐私保护模式,对涉及个人数据再利用的行为进行正确的评测以规避潜在风险。同样,数据盲点也存在于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有很大一部分的农民和底层居民因为各种原因缺席信息时代,无法表达对网络世界的意见和诉求,其中更多的声音成为其他网民的“被表达”内容,就是各种各样的差异制造了无法逾越的数据鸿沟。

2013年名噪一时的“棱镜”事件曝光,同时暴露出维护国家信息安全、保护个人隐私方面所存在的巨大漏洞。这项代号PRISM的计划由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发起。2013年,“第四公民”爱德华·斯诺登泄露天机,揭露了美国当局针对美国公民的电话监控项目和针对外国人的互联网监控项目。根据华盛顿邮报提供的绝密级别的幻灯片,NSA能够获取用户的电子邮件、聊天记录、相册等存储的信息,甚至可以扩展到用户的社交网络细节——为NSA敞开后门的公司包括Microsoft、Google、Yahoo、Facebook、Skype和Apple。

三、结语

当前,现代传媒的活动与行为已深入到现代社会体系的各个方面,成为社会生活和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在经历了人与信息连接时代、人与人连接时代之后,开始进入人与物质世界连接的时代。遍布全球形式各异的传感器,例如移动互联网、车联网、手机、平板电脑、PC等都是海量数据的来源。自此在传媒技术发展推动下的大数据不再是一种概念,而是对社会状态的描述,换言之,大数据已被定义为科学探索的第四范式,它是一种习惯和战略指针。伴随着现代传媒的发展和数据信息处理的迅猛提升,人类社会的大数据时代使得通过挖掘和分析累计数据从而获得人们行为习惯有效信息并进行个体行为推测都将成为可能。

[1]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2]胡世忠.云端时代杀手级应用:大数据分析[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3]徐继华,冯启娜,陈贞汝.智慧政府:大数据治国时代的来临[M].中信出版社,2014.

[4]郭昕,孟晔.大数据的力量[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5]官建文,刘扬,刘振兴.大数据时代对于传媒业意味着什么[J].新闻战线,2013(2).

猜你喜欢
数据挖掘微信时代
探讨人工智能与数据挖掘发展趋势
基于并行计算的大数据挖掘在电网中的应用
微信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一种基于Hadoop的大数据挖掘云服务及应用
微信
微信
高级数据挖掘与应用国际学术会议